一种用于oled测试设备的旋转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24071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oled测试设备的旋转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显示器件测试设备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用于0LED(有 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测试设备的旋转台。
技术背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0LED)是一种低电压、低功耗、高亮度、高光效、 宽视角、全固化、全彩显、重量轻、价格低的电致发光器件。0LED已成为当今 显示器件研究的热门中的热点。通常的0LED器件在进行封装之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测试过程,例如老化测 试、亮度测试等等。在测试的过程中OLED器件将会不断的转移。传统的0LED器 件测试转移多通过人工方式拿取器件后将其转移至下一个工作位置,这种方式存 在以下不足1、 首先由于OLED器件其基片、后盖都采用玻璃材料制作,如果在测试 过程中频繁转移,很有可能对器件造成损伤、刮化,降低产品的品质。2、 其次,在不断的转移过程中消耗了一定的时间,令工作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无须将器件进 行转移就可以实现其在不同工序间转换的、用于OLED测试设备的旋转台,采用 本实用新型不仅消除可能对器件的损伤,并且在不同测试仪器之间转换时根本不必移动OLED器件,节约了大量的中间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该旋转台包括: 工作台和基座,工作台和基座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并且于工作台每个侧边设置有用于固定0LED器件的夹具。所述的工作台为方形或圆形台,四个夹具分别固定安装在工作台的四个侧面 或四等分圆周上。所述的夹具包括用于吸附0LED器件的吸附件以及用于与0LED器件电极接 触的电极探针。所述的吸附件和电极探针分别安装在夹具的座体上对应开设的安装孔内。所述的吸附件包括机架以及位于机架顶端的吸盘,所述的机架中间成型有 通道;所述的夹具座体上开设有气道,该气道通过通道与吸盘贯通。所述的电极探针包括主体以及安装在主体内并具有弹性伸縮结构的针体。于夹具下方设置有连接座,该连接座内设置有与夹具对应的真空吸盘和连接 探针,以传输真空和提供电压。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该旋转台带动OLED器件在各个测试 仪器之间进行切换、转移,这样就不必移动0LED器件,即节约了操作时间,提 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移动过程中可能对器件造成的损伤。另外,本实用新型 采用了吸盘吸附的方式对OLED器件进行固定,相对传统夹具所采用的固定方式, 本实用新型稳定性更高,并且安全,不会对器件产生损伤。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l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夹具的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夹具、连接座部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l,这是本实用新型所用于OLED测试设备的立体示意图,该旋转台2 安装在设备l上,其四周分别对应老化测试夹具3、亮度检测仪器4、色标标注 仪器(未示出)、机械手5以及物料架6。工作时,通过机械手将OLED器件8 放置在老化测试夹具3上,待老化测试完毕后再通过机械手将其转移到本实用新 型上,然后OLED器件随旋转台2转动。首先转动90度,通过汽缸的动作,下 连接座75贴紧上连接座70进行真空传输和加载电压,实现对器件8的亮度检测, 完毕后,旋转台2再转动90度,对器件8进行色标标注,完毕后再旋转90度, 此时器件8就正对物料架6,这时通过机械手5将旋转台2上的器件抓取放置在 物料架6上即可。见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工作台21、基座22以及夹具7。于夹具7的上 连接座70的正下方安装有一个下连接座75,通过驱动将下连接座75贴紧上连 接座70进行真空传输和加载电压。工作台21为一个方形台,在其四个侧面分别固定安装四个夹具7。结合图1, 整个设备中的老化测试夹具3、亮度检测仪器4、色标标注仪器以及物料架6分 别位于该工作台21的四个侧面。工作台21和基座22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在基座22内安装有电机23驱动工 作台2旋转。见图3、 4,所述的夹具7包括用于吸附0LED器件8的吸附件73以及用于与0LED器件8电极接触的电极探针74。其中每个吸附件73对应设置两根与 0LED正负电极接触的电极探针74。吸附件73和电极探针74分别安装在夹具7 的座体72上对应开设的安装孔721、 722内。于夹具7的座体72下方设置有与 下连接座75结合的上连接座70。所述的吸附件73包括机架731以及位于机架731顶端的吸盘732,所述 的机架731中间成型有通道733。所述的电极探针74包括主体741以及安装在主体741内并具有弹性伸縮结 构的针体742。参见图4,于夹具7的上连接座70的正下方安装有一个下连接座75,通过 驱动将下连接座75贴紧上连接座70进行真空传输和加载电压。该下连接座75 内设置有与夹具7对应的真空吸盘751和连接探针752,以传输真空和提供电压。 该下连接座75还包括一个电源76。具体工作时,该下连接座75的真空吸盘751 与夹具7的吸附件73连通,并为其提供真空吸附力,而连接探针752与夹具7 上的导电部74连接,令电路形成导通。结合图l、 2、 3、 4,使用时本实用新型时,0LED器件8将首先通过机械手 转移到旋转台2上正对老化测试夹具3 —侧的夹具7上,然后旋转台2旋转90 度,令器件8旋转到正对亮度测试仪器4一侧,此时通过汽缸的动作,下连接座 75贴紧上连接座70进行真空传输和加载电压,夹具7座体72内的气道通过下 连接座75内的真空吸盘751与外部的气泵接通,进行抽气,这样吸盘732内形 成负压,从而将放置在吸盘32上的器件8吸附,不同的吸盘32对应吸附0LED 器件8对应的位置,并且夹具7上每组电极探针4分别与器件8上每个屏幕的电 极接触,并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形成良好的电接触。最后接通电源,连接探针752与夹具7上的导电部74连接,令电路形成导通,0LED器件8的屏幕开始发光, 亮度测试仪器4开始对器件进行检测。待亮度检测完毕后,旋转台2再次旋转90度,令器件8旋转到正对色标标 识仪器的一侧,色标标注仪器将对0LED器件上不合格的发光屏幕进行标识。完 毕后再旋转90度,此时器件8就正对物料架6,这时通过机械手5将旋转台2 上的器件8抓取放置在物料架6上即可,在抓取器件之前,应令夹具7内吸盘732 吸附力消失,即对其气道720内进行充气,令吸盘732内负压消失,这样器件就 可以被机械手5抓取放置在物料架6上。在具体使用时,旋转台2每旋转90度,就可以由老化测试夹具3上转移一 个OLED器件至旋转台2上,同时也有一个完成测试的OLED器件8从旋转台2上 取下,如此不断循环。由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该旋转台2带动OLED器件在各个测试仪器 之间进行切换、转移,这样就不必移动OLED器件,既节约了操作时间,提高了 工作效率,又减少了移动过程中可能对器件造成的损伤。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 了吸盘吸附的方式对OLED器件进行固定,相对传统夹具所采用的方式,本实用 新型稳定性更高,并且安全,不会对器件产生损伤。当然,以上所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 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 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OLED测试设备的旋转台,该旋转台(2)包括工作台(21)和基座(22),其特征在于工作台(21)和基座(22)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并且于工作台(2)每个侧边设置均有用于固定OLED器件(8)的夹具(7)。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0LED测试设备的旋转台,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工作台(21)为方形或圆形台,四个夹具(7)分别固定安装在工作 台(21)的四个侧面或四等分圆周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0LED测试设备的旋转台,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夹具(7)包括用于吸附OLED器件(8)的吸附件(73)以及用于 与0LED器件(8)的电极接触的电极探针(74)。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0LED测试设备的旋转台,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吸附件(73)和电极探针(74)分别安装在夹具(7)的座体(72) 上对应开设的安装孔(721、 722)内。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0LED测试设备的旋转台,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吸附件(73)包括机架(731)以及位于机架(731)顶端的吸盘(732), 所述的机架(731)中间成型有通道(733);所述的夹具(7)座体(72)上开设 有气道,该气道通过通道(733)与吸盘(732)贯通。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0LED测试设备的旋转台,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电极探针(74)包括主体(741)以及安装在主体(741)内并具有弹 性伸縮结构的针体(742)。
7、 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条所述的一种用于0LED测试设备的旋转台,其特征在于于夹具(7)下方设置有连接座(75),该连接座(75)内设置 有与夹具(7)对应的真空吸盘(751)和连接探针(752),以传输真空和提供电 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显示器件测试设备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用于OLED测试设备的旋转台。该旋转台包括工作台和基座,工作台和基座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并且于工作台每个侧边设置有用于固定OLED器件的夹具。所述的夹具包括用于吸附OLED器件的吸附件以及用于与OLED器件电极接触的电极探针。本实用新型通过该旋转台带动OLED器件在各个测试仪器之间进行切换、转移,这样就不必移动OLED器件,既节约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移动过程中可能对器件造成的损伤。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吸盘吸附的方式对OLED器件进行固定,其稳定性更高,并且安全,不会对器件产生损伤。
文档编号G01R31/00GK201122419SQ20072006089
公开日2008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5日
发明者刘惠森, 杨明生, 谭国良, 赵伟明 申请人:东莞彩显有机发光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