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调节装置的正弦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2014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调节装置的正弦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精密测量设备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调节装置的正弦规。
背景技术
平面度是指基片具有的宏观凹凸高度相对理想平面的偏差,平面度属于形位误差中的形状误差。由于测量一些与相对面成一定角度倾斜的工件的平面度,必须在正弦规上测量, 以构建出工件与相对面的一个相对角度。一般测量时,将待测工件放置于正弦规的斜面上, 利用量块配合正弦规调整出工件的相对角度,使相对角度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以便工件的平面度测量。传统测量过程,需要磨削若干量块,依次测量,直至工件的相对角度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这种测量方式,工作量大,测量频率高,量块容易磨损,精度不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调节装置的正弦规,解决了传统使用量块配合正弦规调整工件相对角度所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减轻了调整测量的工作量,保证了测量精度,操作方便、节省时间。一种带调节装置的正弦规,包括正弦规,所述的正弦规的底座与正弦规的斜面之间设有螺杆,所述的螺杆一端与正弦规底座上的螺孔螺纹配合,螺杆另一端与正弦规斜面相配合,螺杆上套装有与正弦规底座相配合的锁紧螺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螺杆与正弦规斜面相配合的一端为球面状;使螺杆与正弦规斜面更好的接触配合,不易因磨损而造成测量精度下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螺杆为具有旋转键的螺杆;方便旋转调节。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螺孔位于正弦规底座上相对于底座夹角侧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带调节装置的正弦规通过螺杆、螺孔、螺母配合形成的可调式结构,配合正弦规进行角度调整测量,相比现有的采用量块调整测量方式的正弦规,减轻了调整测量的工作量,节省了相应的时间,保证了测量精度,调节测量操作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调节装置的正弦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为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带调节装置的正弦规,包括正弦规3和具有旋转键11的螺杆1,螺杆1 一端与正弦规3底座31上的螺孔螺纹配合,螺孔位于正弦规3底座31上相对于底座31夹角侧的另一侧;螺杆1另一端为球面状且与正弦规3斜面32相配合,螺杆1上套装有与正弦规3底座31相配合的锁紧螺母2。当测量进气面的平面度时,由于进气面相对气缸盖底面具有一个22°的相对角度 (公差为士 12'),故将进气面放置于正弦规3斜面32上,本实施方式的正弦规3的规格为 150型,即长为250mm,宽为214mm,高为135mm,正弦圆柱中心距为150mm。由于进气面的相对角度α =22°,公差值β =12',正弦圆柱中心距c = 150_, 利用三角函数算出正弦圆柱中心线与正弦规3底座31的距离a,计算步骤如下Sina = a/c代入Sin22°= a/150查表:0.37461 = a/150转换a= 0· 37461X150得:a = 56. 1915mmSin(a + β ) = a/c代入Sin22°12' = a/150查表:0.37784 = a/150转换a= 0. 37784X 150得a = 56. 676mmSin(a - β ) = a/c代入Sin21°48' = a/150查表:0.37137 = a/150转换a= 0. 37137X 150得a = 55. 706mm故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带调节装置的正弦规,调节使正弦圆柱中心线与正弦规3底座31的距离a在55. 706 56. 676mm间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带调节装置的正弦规,包括正弦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弦规的底座与正弦规的斜面之间设有螺杆,所述的螺杆一端与正弦规底座上的螺孔螺纹配合,螺杆另一端与正弦规斜面相配合,螺杆上套装有与正弦规底座相配合的锁紧螺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调节装置的正弦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与正弦规斜面相配合的一端为球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调节装置的正弦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为具有旋转键的螺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调节装置的正弦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孔位于正弦规底座上相对于底座夹角侧的另一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调节装置的正弦规,包括正弦规,正弦规的底座与正弦规的斜面之间设有螺杆,螺杆一端与正弦规底座上的螺孔螺纹配合,螺杆另一端与正弦规斜面相配合,螺杆上套装有与正弦规底座相配合的锁紧螺母。本实用新型带调节装置的正弦规通过螺杆、螺孔、螺母配合形成的可调式结构,配合正弦规进行角度调整测量,相比现有的采用量块调整测量方式的正弦规,减轻了调整测量的工作量,节省了相应的时间,保证了测量精度,调节测量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G01B5/28GK202182698SQ20112027357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9日
发明者丁长伍, 李书福, 杨健, 潘巨林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