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3956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细胞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胞分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对采自生物体的生物试样中所含有的细胞进行分析的细胞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关于对采自生物体的生物试样中所含有的细胞进行分析的细胞分析装置,已知有一种细胞分析装置,该细胞分析装置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采自受检者的宫颈部位的试样中所含有的宫颈部位的上皮细胞,并筛查癌细胞或异型细胞(如参照专利文献I)。上述专利文献I所记述的细胞分析装置具有:强制性地分散生物容器内的生物试样中所含有的聚集细胞(aggregating cell)的细胞分散部件、对细胞分散部件进行了分散处理后的测定试样中的细胞进行测定的流式细胞仪、以及对流式细胞仪测得的测定数据进行分析并判断测定试样中的细胞是否癌变的数据处理装置等。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0014685号公报发明概要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通过上述专利文献I所记述的细胞分析装置能够判断测定试样中的细胞是否癌变,但如果生物试样中的细胞的聚集程度高时,聚集细胞的分散有可能不充分,妨碍精确分析。因此,人们希望在生物试样中的细胞的聚集程度高时也能进行精确的细胞分析。本发明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细胞分析装置,该细胞分析装置在生物试样中的细胞的聚集程度高时也能进行精确的细胞分析。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发明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层面的细胞分析装置具有:通过第一分散处理和不同于第一分散处理的第二分散处理分散生物试样中所含有的聚集细胞的细胞分散部件、检测出反映经过了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的生物试样中所含有的细胞的特征的特征信息的检测部件、以及根据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分析生物试样中所含有的细胞的分析部件。本发明第一层面的细胞分析装置如上所述,设置有对生物试样进行第一分散处理和不同于第一分散处理的第二分散处理的细胞分散部件、检测出经过了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的生物试样中所含有的一定的细胞的特征信息的检测部件、以及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一定细胞的分析部件,因此,能够对生物试样实施不同种类的复数种分散处理,因此,在生物试样中的细胞的聚集程度高时也能有效地分散细胞。以此,即使细胞聚集程度高时也能充分将聚集的细胞分散成单一细胞,从而能够进行精确的细胞检测。因此,即使细胞的聚集程度高时也能根据精确的检测结果进行精确的细胞分析。在上述第一层面的细胞分析装置中最好如下设置:细胞分散部件包括用于进行第一分散处理的第一分散部件和用于进行第二分散处理的第二分散部件。如此结构,由于分别设置了第一分散部件和第二分散部件,因此能够轻松地进行互不相同的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在上述第一层面的细胞分析装置中最好如下设置:该装置具有:检测出生物试样中所含有的细胞的副检测部件、以及根据副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由生物试样制备供检测部件检测用的测定试样的试样制备部件,细胞分散部件在副检测部件进行检测前至少实施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中的其中之一。通过如此结构,根据副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制备测定试样,这样能够制备出适合检测部件的检测的测定试样。此时,在副检测部件进行检测前至少实施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中的其中之一,因此,能够在聚集细胞已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分散的状态下用副检测部件进行检测。因此,能够提高副检测部件的检测的精度。在上述第一层面的细胞分析装置中最好如下设置:该装置还具有向生物试样中添加染色细胞的染色液的染色液添加部件,染色液添加部件在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之后向生物试样添加染色液。通过如此结构,在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使聚集细胞充分分散成单一细胞后,能够进行细胞染色,因此能够用染色液切实地对分散后的各个细胞进行染色。在此情况下,最好如下设置:第一分散处理为向聚集的细胞施加剪切力的剪切力施加处理,第二分散处理为用超声波分散聚集的细胞的超声波分散处理。通过如此结构,通过剪切力施加处理能够有效地分散较大的聚集细胞,通过超声波分散处理能够有效地分散较小的聚集细胞,因此,能够更切实地对剪切力施加处理和超声波分散处理所分散的各个细胞进行染色。在上述第一层面的细胞分析装置中最好如下设置: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中的其中之一为对聚集的细胞施加剪切力的剪切力施加处理。通过如此结构,能够用剪切力强制地分散聚集的细胞,因此,对比较大量的生物试样也能高效地进行聚集细胞的分散。在上述第一层面的细胞分析装置中最好如下设置:第一分散部件具有收纳生物试样的试样收纳部件、转子(rotor)、收纳转子的管,管的顶端的开口处安装有带孔部件,管的侧壁设有开口部,第一分散部件在转子和管插入试样收纳部件的状态下旋转转子,以此使生物试样在带孔部件中设有的孔部和管的侧壁的开口部之间循环,并分散生物试样中所含有的聚集的细胞。在上述第一层面的细胞分析装置中最好如下设置: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中的其中之一为用超声波分散聚集的细胞的超声波分散处理。通过如此结构,超声波能够在生物试样中产生空穴(cavitation)(气泡的产生和破裂),分散聚集的细胞。超声波产生的气泡很微小,因此能够获得偏差很少的均一的分散效果,并能减少分散处理中伴随的对细胞的伤害。在此情况下最好如下设置:实施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中的其中之一的超声波分散处理的生物试样的量少于实施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中的另一者的生物试样的量。通过如此结构,能够对较少的量的生物试样实施超声波分散处理,能使超声波分散装置小型化。由于超声波分散装置较为小型化,因此能够降低产生超声波时所带来的噪声等。此外,对少量的生物试样实施超声波分散处理的话,易于对所有生物试样施以均匀的超声波振动,从而易于获得很好的分散效果。在上述第一层面的细胞分析装置中最好如下设置:第一分散处理为向聚集的细胞施加剪切力的剪切力施加处理,第二分散处理为用超声波分散聚集的细胞的超声波分散处理,细胞分散部件在实施了第一分散处理后实施第二分散处理。通过如此结构,即使细胞的聚集程度很高时,也能先靠剪切力使聚集的细胞强制分散,因此,能够有效地分散聚集细胞。此外,通过超声波分散处理能够使剪切力施加处理后残留的聚集细胞分散,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分散处理。在此情况下最好如下设置:细胞分散部件包括进行第一分散处理的第一分散部件和进行第二分散处理的第二分散部件,第一分散部件具有收纳生物试样的试样收纳部件,对该试样收纳部件中收纳的生物试样进行第一分散处理,细胞分析装置具有以下部分:将进行了第一分散处理的试样收纳部件中的生物试样分装到试样容器中的试样分装部件、以及将收纳有该试样分装部件分装的生物试样的试样容器移送到第二分散部件的容器移送部件。通过如此结构,在进行了第一分散处理后用试样分装部件向试样容器中分装检测部件的检测中所需要的量的生物试样,能够只对分装到试样容器中的生物试样高效地进行第二分散处理。在上述具有试样分装部件和容器移送部件的结构中,最好如下设置:第二分散部件具有收纳被施加了超声波的液体的液体收纳部件,容器移送部件夹持并移送试样容器,在夹持着收纳有试样分装部件分装的生物试样的试样容器的状态下,将试样容器浸入液体收纳部件所收纳的液体内。通过如此结构,不必对试样容器吸移或排出生物试样,在生物试样收纳在试样容器内的状态下就能进行第二分散处理(超声波分散处理)。以此,不需要进行生物试样的吸移和排出步骤,能够缩短第二分散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在检测部件进行检测之前,能够防止对测定对象细胞的伤害增大。在上述第一层面的细胞分析装置中最好如下设置: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中的其中之一是在生物试样中添加分散液并分散聚集的细胞的分散液添加处理。通过如此结构,通过添加分散液就能够以化学方式分散聚集细胞,使之成为单一细胞。在此情况下最好如下设置:分散液是表面活性剂。通过如此结构,能够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来有效地分散聚集细胞。在上述第一层面的细胞分析装置中最好如下设置:检测部件包括让生物试样通过的流动室、对通过流动室的生物试样照射光的光源部件、以及接收光源部件用光照射生物试样所产生的光的光接收部件。通过如此结构,对于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有效地分散了的各个细胞,能够用流式细胞法进行检测,能够提高流式细胞法的检测的精度。在上述第一层面的细胞分析装置中最好如下设置:细胞是上皮细胞,分析部件分析检测出的上皮细胞是不是异型细胞。通过如此结构,对生物试样进行了种类各不相同的复数种分散处理,在由此所获得的癌细胞(异型上皮细胞)分析装置中,不管生物试样中的上皮细胞的聚集程度如何,都能进行精确的细胞检测。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细胞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斜视 图2为图1所示细胞分析装置的测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为图2所示测定装置的各部分的平面配置示意 图4为图1所示细胞分析装置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框 图5为构成图2所示测定装置的主检测部件的流式细胞仪的示意 图6为图5所示流式细胞仪的光学系统的示意 图7为图3所示测定装置第一分散部件的整体结构斜视 图8为图7所示第一分散部件的纵截面 图9为图7所示第一分散部件的带孔部件的斜视 图10为图9所示带孔部件的上面 图11为沿图10的500-500线的带孔部件的截面 图12为图7所示第一分散部件的转子的侧视 图13为图12所示转子的下面 图14为说明图7所示第一分散部件的作业的示意 图15为图3所示测定装置的第二分散部件的整体结构的截面示意 图16为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细胞分析装置的分析作业的流程 图17为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细胞分析装置中的测定装置的各部分的平面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就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广图15,就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细胞分析装置I的结构进行说明。在细胞分析装置I中,让含有采自患者的细胞的测定试样流过流动室,并用激光照射流过流动室的测定试样。然后,检测出来自测定试样的光(前向散射光、侧向荧光等),并分析其光信号,以此判断细胞中是否含有癌细胞。具体而言,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细胞分析装置I用于以宫颈部位的上皮细胞为分析对象筛查宫颈癌。如图1所示,细胞分析装置I具有测定装置2和对测定装置2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的数据处理装置4,其中测定装置2对采自受检者的宫颈部位的生物试样进行细胞分散处理和染色处理等,并制备测定试样,对测定试样进行使用激光的光学测定。如图2所示,测定装置2具有主检测部件21、信号处理部件22、测定控制部件23、I/O接口 24。此外,测定装置2还具有副检测部件31、信号处理部件32、制备控制部件33、以及自动对生物试样进行成份调整的制备设备部件35。主检测部件21具有从测定试样检测出测定对象细胞(宫颈部位的上皮细胞)及其细胞核的数目和大小等的功能。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主检测部件21采用的是图5和图6所示的流式细胞仪10。信号处理部件22由对主检测部件21输出的信号进行必要的信号处理的信号处理线路构成。测定控制部件23包括微处理器25和存储部件26。存储部件26由用于存放主检测部件21等的控制程序和数据的ROM、以及RAM等组成。测定控制部件23的微处理器25通过I/O接口 24连接着数据处理装置4、以及制备控制部件33的后述微处理器36。以此,便能与数据处理装置4及制备控制部件33的微处理器36传输各种数据。副检测部件31具有检测出生物试样中所含有的测定对象细胞的细胞数的功能。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此副检测部件31也采用了与图5和图6所示设备基本相同的流式细胞仪10。信号处理部件32由对副检测部件31输出的信号进行必要的信号处理的信号处理线路构成。制备控制部件33包括微处理器36、存储部件37、传感器驱动器38、以及驱动部件驱动器39。存储部件37由以下构成:存储控制副检测部件31和制备设备部件35等的控制程序等的ROM、以及RAM等。制备设备部件35主要由下述部分构成:样本放置部件50、第一分散部件51、样本吸移管部件52、区分.置换部件53、容器移送部件54、第二分散部件55、液体除去部件56、反应部件57、第一试剂添 加部件58a、第二试剂添加部件58b、试样吸移部件59、容器清洗部件66。如图3所示,样本放置部件50用于放置复数个生物容器6,该生物容器6中收纳着以甲醇为主要成分的保存液与生物试样的混合液。样本放置部件50具有下述功能:将放置的生物容器6依次运送到样本吸移管部件52吸移生物试样的吸移位置。第一分散部件51具有下述功能:对生物试样实施用于分散生物试样中所含有的聚集细胞的第一分散处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此第一分散处理是对聚集细胞施加剪切力并使之分散的剪切力施加处理。第一分散部件51包括能够收纳生物试样的试样收纳部件51a,并对供应给试样收纳部件51a的生物试样中的聚集细胞机械性地施加剪切力。关于第一分散部件51的结构待后详述。样本吸移管部件52具有下述功能:将生物容器6内的生物试样移送到第一分散部件51的功能、将第一分散部件51内的生物试样移送到区分 置换部件53和副检测部件31的功能、以及将区分 置换部件53中浓缩的浓缩液供应给测定试样容器7的功能。具体而言,样本吸移管部件52能够移动到位于第一分散部件51的试样收纳部件51a、区分.置换部件53、副检测部件31的试样取入部件31a、以及试样传递部件52b的测定试样容器7的上方位置。此外,样本吸移管部件52具有用于吸移和排出生物试样的吸移管52a,样本吸移管部件52能够通过无图示的样本定量部件(由定量管、驱动定量管内的活塞的电机等构成)定量生物试样并将一定量的生物试样供应给上述各个部件。区分.置换部件53具有下述功能:接受经过了第一分散部件51的第一分散处理后的生物试样和保存液的混合液,并将以甲醇为主要成分的保存液置换成稀释液。此外,区分.置换部件53还具有区分生物试样中所含有的测定对象细胞和其他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细菌等)的功能。区分.置换部件53还具有下述功能:浓缩生物试样中所含有的测定对象细胞(上皮细胞)以获得主检测部件21的测定中所需要的细胞测定数。为提高处理效率,设置了两个区分.置换部件53。另外,区分.置换部件53可以采用如上述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001468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众所周知的结构,因此,省略关于区分.置换部件53的具体结构的说明。容器移送部件54具有下述功能:用夹钳状的夹持部件54a夹持用户放置到反应部件57的测定试样容器7,并将测定试样容器7移送到试样传递部件52b、第二分散部件55、液体除去部件56、以及反应部件57。容器移送部件54沿着围绕在一定旋转中心周围的圆周形轨迹C移动夹持部件54a。容器移送部件54能够向上下方向移动夹持部件54a。试样传递部件52b、第二分散部件55、液体除去部件56、反应部件57配置在此圆周形轨迹C上。以此就能够用容器移送部件54的夹持部件54a将用户放置到反应部件57的测定试样容器7夹持住并移送到圆周形轨迹C上的各部分。第二分散部件55具有下述功能:对第一分散部件51实施了第一分散处理的生物试样实施不同于第一分散处理的第二分散处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此第二分散处理是用超声波分散聚集细胞的超声波分散处理。具体而言,对于经过了第一分散部件51实施的第一分散处理、并在区分.置换部件53进行了浓缩(提高测定对象细胞的浓度)的生物试样,第二分散部件55向其施加超声波振动。此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实施第二分散处理(超声波分散处理)的生物试样的量少于实施第一分散处理的生物试样的量。以此,第二分散部件55将第一分散处理后残留的聚集细胞分散成单一细胞。如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细胞分析装置I的细胞分散部件由以下构成:进行第一分散处理的第一分散部件51、以及进行第二分散处理的第二分散部件55。关于第二分散部件55待后详述。液体除去部件56具有下述功能:在第二分散部件55进行了第二分散处理后除去吸附在测定试样容器7的外表面的液体成分(除水)。第二分散处理如后所述,在测定试样容器7浸入液体113的状态下(参照图15)进行。液体除去部件56在测定试样容器7放置在设置口 56a的状态下向测定试样容器7的外表面供应气流,以此除去吸附在测定试样容器7的外表面的水滴。以此,在测定试样容器7放置在反应部件57等各部件中时,能够防止液体粘附在各部件上。反应部件57具有下述功能:促进测定试样容器7内的生物试样与第一试剂添加部件58a和第二试剂添加部件58b添加的试剂的反应。反应部件57具有能够通过无图示的驱动部件进行转动的圆形的旋转台57a。旋转台57a的外缘部分设置有能够放置测定试样容器7的复数个安放部件57b。测定试样容器7由用户放入此安放部件57b。此外,旋转台57a的旋转造成的安放部件57b的轨迹与容器移送部件54的夹持部件54a的圆周形轨迹C在一定位置有交叉,容器移送部件54能够在此交叉位置将测定试样容器7放置到安放部件57b。反应部件57具有下述功能:将安放部件57b中放置的测定试样容器7加热到一定温度,促进生物试样与试剂的反应。第一试剂添加部件58a和第二试剂添加部件58b具有下述功能:分别向反应部件57 (旋转台57a)的安放部件57b中放置的测定试样容器7内供应试剂。第一试剂添加部件58a (第二试剂添加部件58b)具有供应部件58c (58d),该供应部件58c (58d)设置在旋转台57a的外周缘附近的位置,并且能够移动到旋转台57a中放置的测定试样容器7上方的第一试剂添加位置Pl (第二试剂添加位置P2)。以此,在测定试样容器7被旋转台57a运送到第一试剂添加位置Pl (第二试剂添加位置P2)时,就能够从供应部件58c (58d)向测定试样容器7内添加一定量的试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试剂添加部件58a添加的试剂是对细胞进行RNA处理的Rnase(核糖核酸酶),第二试剂添加部件58b添加的试剂是进行PI染色的染色液。所谓RNA处理是指分解细胞中的RNA的处理,通过这一处理能够仅测定细胞核内的DNA。PI染色是用含有色素的荧光染色液碘化丙啶(PI)进行的染色。在PI染色中,有选择地对细胞内的细胞核进行染色,由此就能检测出来自细胞核的荧光。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实施了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后添加试剂(Rnase (核糖核酸酶)和染色液)。
试样吸移部件59具有下述功能:吸移反应部件57 (旋转台57a)中放置的测定试样容器7内的测定试样,并将测定试样移送到主检测部件21 (参照图2)。试样吸移部件59具有吸移管59a,该吸移管59a设置于旋转台57a的圆周边缘部分附近,并且能够移动到旋转台57a中放置的测定试样容器7上方的吸移位置P3。以此,当测定试样容器7被旋转台57a运送到吸移位置P3时,就能吸移测定试样容器7内的测定试样。试样吸移部件59通过无图示的流路连接着主检测部件21的后述流动室13 (参照图5和图6),并能够将吸移管59a吸移的测定试样供应给主检测部件21的流动室13。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生物试样在经过了第一试剂添加部件58a和第二试剂添加部件58b的处理后,在不经过其他处理的情况下直接由试样吸移部件59吸移。因此,第一试剂添加部件58a和第二试剂添加部件58b的处理结束后,马上由主检测部件21进行检测。容器清洗部件66具有下述功能:在试样吸移部件59供应给主检测部件21测定试样后清洗测定试样容器7的内部。容器清洗部件66向旋转台57a的安放部件57b上的测定试样容器7内排出清洗液,以此清洗测定试样容器7的内部。以此,在其后的测定处理中使用同一测定试样容器7时,能够避免与其他生物试样发生污染。如图2所示,制备控制部件33的微处理器36通过I/O接口 24连接着测定控制部件23的微处理器25。以此就能够与测定控制部件23的微处理器25之间传输各种数据。制备控制部件33的微处理器36通过传感器驱动器38或驱动部件驱动器39与制备设备部件35的各个部分(样本放置部件50、第一分散部件51、样本吸移管部件52、区分.置换部件53、容器移送部件54、第二分散部件55、液体除去部件56、反应部件57、第一试剂添加部件58a、第二试剂添加部件58b以及试样吸移部件59)的传感器类和驱动电机连接在一起。以此,微处理器36根据传感器发出的检测信号执行控制程序,并控制驱动电机的作业。如图4所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数据处理装置4由如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也可)等的电脑构成,主要由处理主机41、显示部件42和输入部件43构成。处理主机41具有CPU41a、R0M41b、RAM41c、硬盘41d、读取装置41e、图像输出接口41f、输入输出接口 41g。以上各部件均通过内部总线进行了可通信连接。硬盘41d中除了安装有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各种程序外,还安装有操作程序44,该操作程序44用于向测定控制部件23 (参照图2)和制备控制部件33 (参照图2)发送作业命令、接受测定装置2 (参照图1)测得的测定结果并进行分析处理、显示处理后的分析结果等。此操作程序44在操作系统上运行。输入输出接口 41g连接着由键盘和鼠标构成的输入部件43。输入输出接口 41g还连接着测定装置2 (参照图2)的I/O接口 24 (参照图2)。以此就能在测定装置2与数据处理装置4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下面,就构成测定装置2的主检测部件21的流式细胞仪10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流式细胞仪10的透镜系统11具有下述功能:将光源——也就是半导体激光器12发出的激光聚光于流经让生物试样通过的流动室13的测定试样。聚光透镜14具有下述功能:将测定试样中的细胞的前向散射光聚光到由光电二极管15构成的散射光检测器中。具体而言,透镜系统11如图6所示,从半导体激光器12 —侧(图6的左侧)开始,由依次排列的准直透镜11a、柱面透镜系统(平凸柱面透镜Ilb+双凹柱面透镜11c)、以及聚光透镜系列(聚光透镜Ild+聚光透镜lie)构成。如图5所示,侧向用的聚光透镜16具有下述功能:使测定对象细胞和该细胞中细胞核的侧向散射光和侧向荧光聚光于分色镜17。分色镜17将侧向散射光反射到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18,同时让侧向荧光透射到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19。这些光反映了测定试样中的细胞及其细胞核的特征。光电二极管15、光电倍增管18和光电倍增管19将接收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分别输出前向散射光信号(FSC)JIU向散射光信号(SSC)和侧向荧光信号(SFL)。这些输出信号由无图示的前置放大器放大后,输送到测定装置2的信号处理部件22 (参照图2)。在测定装置2的信号处理部件22进行了处理的各个信号FSC、SSC和SFL分别由微处理器25从I/O接口 24传送至数据处理装置4。数据处理装置4的CPU41a执行操作程序44,并以此来根据各信号FSC、SSC、SFL获取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荧光强度等特征参数,并根据这些特征参数制作用于分析细胞及其细胞核的频数分布数据。然后,CPU41a根据此频数分布数据对测定试样中的粒子进行区分处理,并判断测定对象细胞(上皮细胞)是否异常,具体而言也就是判断该细胞是否为癌变细胞(异型细胞)。如上所述,副检测部件31采用了与主检测部件21的结构基本相同的流式细胞仪10,故省略详述。此外,副检测部件31用于在主检测部件21进行正式测定前预备性地对测定对象细胞进行浓度测定,因此,副检测部件31只要能够输出用于计数其细胞数的信号即可(只要能获取到前向散射光信号(FSC)即可)。下面说明第一分散部件51的具体结构。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分散部件51具有带孔部件60、转子70、旋转驱动此转子70的电机80。转子70的外侧配置有管90,该管90具有引导生物试样的流动的功能,带孔部件60安装在管90顶端的开口处。将上述部分插入试样收纳部件51a (参照图14)内并旋转转子70,以此将试样收纳部件51a内的生物试样中所含有的聚集细胞分散成单一细胞。如图 Γ图11所示,从耐化学性和强度等方面来考虑,带孔部件60用不锈钢制成,是由圆筒状的筒部61和底部62设置在一起而构成的,其中底部62堵塞了筒部61的下端并具有4个孔部63。带孔部件60安装在管90顶端的开口处。如图10 图11所示,底部62从平面看时为圆形,具有从上面(内表面)贯穿到下面(外表面)的四个孔部63。这些孔部63的大小能够使聚集细胞(大小约100 μ m以上约500 μ m以下)通过。从平面看时,底部62的上面有四个凸部64,凸部64向与转子70的旋转方向(箭头R方向)垂直的方向(半径方向)延伸,并向转子70 —侧(上方)突出。此外,底部62的上面中还有以上述凸部64为边界的凹部构成的四个存液部件65。如图11所示,此底部62 (凸部64)的厚度为tl (约1mm),存液部件65的深度为t2 (约0.5mm)。如图10所示,底部62的四个孔部63分别配置在四个存液部件65内。孔部63为宽W (约0.5mm)、长L (约3.25mm)的细长形状。孔部63向与箭头R方向(转子70的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具体而言,在扇形的存液部件65的内部,孔部63在转子70的旋转方向(箭头R方向)一侧的端部紧邻凸部64,并与凸部64平行延伸配置。此外,孔部63从扇形的存液部件65的半径方向内侧的端部延伸到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如图8所示, 转子70与底部62同样地考虑到了耐化学性和强度等因素,用不锈钢制成,并配置于管90的内部。转子70如图12和图13所示,其外周形成有螺旋状的槽71。槽71按导程角α (约40度)形成。槽71的设置如下:当转子70向箭头R方向(参照图10)旋转时,通过槽71的旋转将生物试样运送到配置带孔部件60的下方(箭头Ζ2方向)。以此,当转子70在电机80作用下围绕轴(箭头R方向)旋转时,能够向下方的底部62供应生物试样(向生物试样施加向下的推动力)。转子70的下端面72是平坦的。如图14所示,转子70的下端面72、以及管90的下端安装的带孔部件60的底部62的上面(凸部64的上面)间隔有一定的距离CLl。此间隔CLl的大小不能使聚集细胞(100 μ m以上)通过,但能够使单一细 胞(平均60 μ m)通过。因此,间隔CLl设定在3(Γ80 μ m范围内,以使其大小基本等于测定对象的宫颈部位上皮细胞(单一细胞)的大小(平均60 μ m)。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此间隔CLl约为50 μ m。另外,在图14中为了方便说明,将间隔CLl夸张地进行了图示。在此,聚集细胞的大小超过100 μ m,因此,将间隔CLl设为约50 μ m就能有效地对聚集细胞施加剪切力。如此,在第一分散部件51中,用电机80旋转转子70,以此,在带孔部件60的凸部64和转子70的下端面72之间分散聚集细胞。另外,将间隔CLl设定为3(Γ80 μ m是因为如果小于30 μ m的话细胞会破碎,如果超过80 μ m的话施加给聚集细胞的分散力会降低。如图8所示,转子70的上端部73通过转轴74连接着电机80的输出轴80a。以此,电机80的驱动力(旋转力)就传递到转子70。电机80安装在支撑部件81的上面。支撑部件81的下部安装着筒体82且该筒体82向下延伸。转轴74在此筒体82的内部被支撑着且能够旋转。管90是由不锈钢制成的圆管构成的,其内径能够将转子70收纳于其内部。管90的上端连接着插入了转轴74的筒体82。安装在转轴74上的转子70被管90和带孔部件60包围着侧面和下方。另外,如图14所示,形成转子70的槽71的外围与管90的内周面之间仅有间隔CL2 m 0.3mm)ο在管90的侧壁上,比转子70的配置位置略靠上方处有两个长槽形的开口部92(参照图7和图14)。这两个开口部92设置在以管90的芯为中心的相对的位置上。如图14所示,管90外部的生物试样通过此开口部92并以开口部92为流入口被导入管90内,然后在转子70作用下从流入口经管90内部向下方(箭头Z2方向)移动。生物试样以下端的带孔部件60的孔部63为流出口流到管90外侧,并再次流入开口部92 (流入口)。以此,生物试样内的细胞从流入口(开口部92)经过管90内侧、流出口(孔部63)、管90的外侧、流入口(开口部92)进行循环,形成了循环液流。下面就第二分散部件55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第二分散部件55包括收纳水等液体113的液体收纳部件111、以及通过液体113对测定试样容器7内的生物试样实施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振动器112。液体收纳部件111中央处有用于收纳液体113的凹部114,液体收纳部件111大致为圆筒形。凹部114上端部的开口处设置有盖115,盖115上带有大小能够插入测定试样容器7的圆孔。此盖115用来防止液体113随着超声波振动向外飞溅。超声波振动器112为圆柱形,配置于液体收纳部件111下部。此超声波振动器112可以使用用于清洗零部件用的众所周知的超声波振动器。此外,筒状的液体收纳部件111的内径Dl比圆柱形的超声波振动器112的外径D2大数mm左右(如5mnT6 mm左右)。使被施加超声波的液体113的区域的大小(液体收纳部件111内径Dl)大于超声波振动器112的外径D2,这样就能使超声波的振动更有效地传递到液体113。基本呈圆筒形的液体收纳部件111的周壁上从下开始依次设有液体流通孔116、上部流出孔117、溢出流路(孔)118,上述液体流通孔116、上部流出孔117、溢出流路118分别与液体收纳部件111的外部连通。液体流通孔116设置在凹部114的底面附近的位置,用于向液体收纳部件111 (凹部114)供应和排出液体113。液体流通孔116通过流路切换阀119连接着液体供应源116a、以及连接着吸移源116b的液体室120。供应液体113时,用流路切换阀119连通液体供应源116a和液体流通孔116 (凹部114),从液体供应源116a向凹部114供应液体113。另一方面,排出液体113时,用流路切换阀119连通液体室120和液体流通孔116 (凹部114),用吸移源116b将凹部114内的液体113吸移到液体室120。在液体室120中,吸移源116b所吸移的液体排出到装置外部。上部流出孔117与液体室120连通,具有排出凹部114内的液体113的功能。因此,根据此上部流出孔117决定凹部114内的液体113的液面深度(上限位置)d。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了有效地产生超声波振动,使深度d (上部流出孔117的下端的从凹部114的底面起的高度位置)满足以下条件:使超声波振动器112产生的超声波节点(node)位于凹部114内所收纳的液体113的液面位置。在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测定试样容器7插入液体收纳部件111内一定量,并浸在液体113内,在此状态下从液体流通孔116向凹部114内供应一定量的液体113后,通过制备控制部件33将吸移源116b驱动一定时间,从上部流出孔117将凹部114内多余的液体113排出(吸移)到液体室120。另外,液体室120和液体供应源116a之间的流路被流路切换阀119阻断。由于上部流出孔117的高度位置被设定为超声波振动器112产生的超声波节点的位置(深度d),因此,对来自上部流出孔117的液体113进行一定时间的吸移,以此调节液体113的液面位置使之等于超声波节点的位置(深度d)。另外,吸移液体113的“一定时间”可以设为如下:根据液体113的供应量和吸移源116b的吸移能力算出的时间再加上数秒钟时间。此外,即使吸移时间比算出的时间略长,低于上部流出孔117的液体113也不会被排出,因此,不妨碍液面位置的调整。在第二分散部件55进行的第二分散处理中,测定试样容器7在被容器移送部件54的夹持部件54a夹持着的状态下浸入液体收纳部件111的液体113中。此时,使容器移送部件54 (夹持部件54a)的下降位置满足下述条件:使测定试样容器7内的液面位于比液体113的液面低的位置。如果测定试样容器7内的液面位于液体113的液面的上方,则不能使超声波有效地传递到测定试样容器7内的液体上,这样会使生物试样中的聚集细胞的分散效率难以得到提高。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较为理想的是:测定试样容器7内的液面位于比凹部114内的液体113的液面低lmnT2 mm左右的位置。在此,如图15所示,超声波振动的振幅在节点与节点之间的λ /2 ( λ为超声波振动的波长)的范围内增大。因此,在从凹部114上方插入测定试样容器7的状态下,使测定试样容器7内的液体位于λ /2的范围内,就能使超声波有效地传递到测定试样容器7内的液体。此λ /2在超声波振动约为25kHz时约为28.8mm,在超声波振动约为40kHz时约为18.8mm,在超声波振动约为75kHz时约为10mm。因此,要使超声波有效地传递到测定试样容器7内的液体的话,需要使测定试样容器7内的液面高度(即测定试样容器7内的液体量)在λ /2的高度范围内。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用区分 置换部件53提高生物试样中的测定对象细胞的浓度(浓缩),以此确保主检测部件21测定所需要的细胞数,还能减少测定试样容器7内所装有的生物试样的量。因此,能够使测定试样容器7内的液面高度在λ/2的高度范围内,从而能够有效地使超声波传递到测定试样容器7内的液体。另外,超声波振动器112所产生的超声波振动的频率没有特别限定,但考虑到第二分散处理时测定试样容器7内所装有的液量、以及超声波振动的有效传递等问题,以20kHz以上为宜,最好是20kHz 75kHz。设置溢出 流路118的目的如下:当因为某种原因使液体供应源116a供应的液体113过剩时,液体113也不会从凹部114溢出。溢出流路118设置在液体收纳部件111 (凹部114)上端部分旁边并连通着液体室120。当液体113过剩供应并超过了上部流出孔117时、以及当测定试样容器7过剩地插入凹部114内时,液体113也不会溢出,而是从溢出流路118排出到液体室120。另外,测定试样容器7虽然可以用合成树脂或不锈钢等金属制成,但是最好用下述材料制成:与凹部114内所装液体113的声阻抗具有同等声阻抗的材料。如,当凹部114内装水时,测定试样容器7最好为聚丙烯或聚乙烯制成。将位于超声波振动器112和生物试样之间的、用于传递振动的液体113的特性(声阻抗)和测定试样容器7的特性调整至程度相同,就能更有效地向生物试样传递超声波振动。从提高聚集细胞的分散效果的观点出发,测定试样容器7的内周面最好具有一定程度的粗糙感。具体而言,测定试样容器7的内周面的表面粗糙度最好在I μ m 30μ m左右。下面,参照图2、图3、图5、图8、图9、图11、图14 图16,就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细胞分析装置I的分析作业进行说明。另外,测定装置2的主检测部件21和信号处理部件22的作业由测定控制部件23 (微处理器25)进行控制,测定装置2的副检测部件31、信号处理部件32和制备设备部件35的作业由制备控制部件33 (微处理器36)进行控制。数据处理装置4由处理主机41 (CPU41a)进行控制。如图16所示,在细胞分析装置I进行分析时,首先由用户进行前处理,该前处理是指向生物试样中添加充当分散液的N-乙酰-L-半胱氨酸(NAC)等的处理。然后,装有生物试样和以乙醇为主要成分的保存液的生物容器6被用户放置到样本放置部件50中(参照图3),并开始细胞分析装置I的分析。分析开始后,在图16的步骤SI中,由第一分散部件51进行生物试样中的聚集细胞的分散处理(第一分散处理)。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装有生物试样和以乙醇为主要成分的保存液的生物容器6中的混合液在样本放置部件50中被样本吸移管部件52吸移。然后,样本吸移管部件52移动到第一分散部件51的试样收纳部件51a的上方,并向试样收纳部件51a供应混合液。然后,试样收纳部件51a内的混合液被第一分散部件51分散。此第一分散处理由第一分散部件51如下进行。如图14所示,首先,通过制备控制部件33 (参照图2)让电机80 (参照图8)旋转驱动,随着电机80的旋转,转轴74和连接在转轴74前端的转子70绕着轴向箭头R方向旋转。此时,由于转子70外周的槽71的旋转,槽71内的生物试样向下方的底部62 (转子70的下端面72与底部62之间)运送。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电机80的转数约为lOOOOrpm,旋转(细胞分散)持续约60秒。运送到底部62的生物试样流入被凸部64分割的存液部件(凹部)65 (参照图9),并暂时存放(存液)在存液部件65中。此时,向箭头R方向旋转的转子70的下端面72位于流入存液部件65内的生物试样的上方(箭头Zl方向),因此,生物试样在存液部件65内向箭头R方向移动。存液部件65内的生物试样向箭头R方向的流动会受到分割了存液部件65的凸部64 (参照图11)的壁面的阻挡。以此,向箭头R方向流动的生物试样的流动被分成了下述部分:从箭头R方向一侧的端部的孔部63向下方(外部)流出的生物试样流、以及沿着凸部64的壁面向上移动并试图越过凸部64的生物试样流。要从孔部63向下方(外部)流出的生物试样流在向底部62的外部流出(喷出)的同时,受到转子70的旋转影响,通过管90的周壁的开口部92被导入管90内部。因此,形成了从流入口(开口部92)经过管90内侧、流出口(孔部63)、管90外侧、流入口(开口部92)进行循环的循环液流。另一方面,试图越过凸部64的液流从转子70的下端面72和凸部64的上面之间通过。在此,转子70的下端面72与底部62的间隔CLl是聚集细胞无法通过的间隔(约
50μ m)。因此,试图越过凸部64的液流中所含有的聚集细胞在旋转的转子70 (下端面72)与固定设置的凸部64之间被施加了剪切力,聚集细胞被分散成单一细胞。另外,间隔CLl的大小能使单一细胞通过,因此,试图越过凸部64的液流中所含有的单一细胞(及分散后的单一细胞)随着液流越过凸部64。如此,聚集细胞被不断分散,循环液流的循环经过一定时间(约60秒),这样,生物试样中的聚集细胞被分散成单一细胞。第一分散处理结束后,在步骤S2,通过制备控制部件33使样本吸移管部件52 (参照图3)启动,并向副检测部件31的试样取入部件31a供应含有已经分散了的生物试样的混合液。以此,含有已经分散了的生物试样的混合液送入副检测部件31的流动室13(参照图5)。然后,用此副检测部件31通过流式细胞术对生物试样进行预(pre)测定(检测出混合液中所含有的测定对象细胞的数量)。通过预(Pre)测定,在测定装置2为判断癌症而进行正式测定之前,获得了反映混合液(生物试样和保存液)中所含有的测定对象细胞(上皮细胞)的浓度的浓度信息。进行了预(pre)测定以后,通过制备控制部件33从副检测部件31排出混合液(生物试样和保存液)。然后,根据获得的浓度信息算出混合液(生物试样和保存液)中的测定对象细胞(上皮细胞)的浓度。再根据算出的浓度,决定制备正式测定所使用的测定试样时的混合液(生物试样和保存液)的吸移量。即,根据预(pre)测定中使用的生物试样中的测定对象细胞的浓度(每单位体积的测定对象细胞数)和正式测定中检测出癌细胞所需要的有效细胞数,算出正式测定中要确保此有效细胞数所需要的混合液(生物试样和保存液)的采集量(液量)。接着,在步骤S3,对于算出的采集量(液量)的混合液(生物试样和保存液)进行区分.置换处理。即,如图3所示,通过制备控制部件33使样本吸移管部件52进行作业,从第一分散部件51的试样收纳部件51a吸移算出的吸移量的混合液(生物试样和保存液)。所吸移的混合液供应给区分.置换部件53,由此开始进行区分.置换处理。在此区分.置换处理中,以乙醇为主要成分的保存液由区分.置换部件53置换成稀释液,并区分出测定对象细胞和其他细胞及杂质。在区分过程中,含有测定对象细胞的液体被浓缩,测定对象细胞的浓度升高。因此,获得了测定对象细胞浓缩后的浓缩液,且该浓缩液含有检测癌细胞所需要的有效细胞数。接下来,在步骤S4,由第二分散部件55对浓缩液中的聚集细胞进行分散处理(第二分散处理)。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测定对象细胞浓缩后的浓缩液被样本吸移管部件52从区分 置换部件53吸移。与此同时,容器移送部件54夹持住放置在反应部件57的安放部件57b中的测定试样容器7并将其取出,置于试样传递部件52b。然后,样本吸移管部件52移动到试样传递部件52b上放置的测定试样容器7的上方(试样传递部件52b的上方),并向测定试样容器7供应浓缩液。然后,装有浓缩液的测定试样容器7被容器移送部件54移动到第二分散部件55,并进行第二分散处理。在第二分散处理中,如图15所示,首先,容器移送部件54将测定试样容器7的一部分(下部)插入第二分散部件55的液体收纳部件111 (凹部114)内,并将其浸在凹部114内的液体113中。对于容器移送部件54夹持着并浸泡在凹部114内的液体113中的测定试样容器7内的浓缩液,用超声波振动器112对其进行超声波振动,超声波振动通过液体113和测定试样容器7传递到浓缩液。此超声波振动在浓缩液中产生空穴(微小气泡的产生及气泡的破裂),空穴带来的冲击(压力变动)使聚集细胞分散。以此,在测定试样容器7内的浓缩液中,经第一分散处理后残留的聚集细胞(测定对象细胞)被分散成单一细胞。第二分散处理结束后,如图3所示,容器移送部件54保持夹持住测定试样容器7的状态,并在此状态下将测定试样容器7的一部分(下部)放置到液体除去部件56的设置口56a。在液体除去部件56中,向测定试样容器7的外表面供应气流,以此除去吸附在测定试样容器7外表面的水滴。然后,测定试样容器7被容器移送部件54放置到反应部件57(旋转台57a)的安放部件57b中。测定试样容器7放置到反应部件57后,在步骤S5,添加试剂(RNase(核糖核酸酶))并加热,以此进行浓缩液中的RNA去除处理。具体而言,放置在旋转台57a中的测定试样容器7移动到第一试剂添加位置P1,从第一试剂添加部件58a的供应部件58c向测定试样容器7内的浓缩液中添加一定量试剂(RNase (核糖核酸酶))。然后,通过反应部件57对测定试样容器7内的液体以一定温度(约370C )加热约10分钟,以此进行RNA除去处理。从添加试剂(Rnase (核糖核酸酶))后开始到反应完成前的约10分钟时间里,测定试样容器7被旋转台57a移动到第二试剂添加位置P2。进行了 RNA除去处理后,在步骤S6,添加试剂(染色液)并加热,由此进行测定试样容器7内的测定对象细胞的DNA染色处理。在RNA除去处理结束时,测定试样容器7被旋转台57a移动到第二试剂添加位置P2,因此,与此同时,从第二试剂添加部件58b的供应部件58d向测定试样容器7内添加一定量试剂(染色液)。然后,通过反应部件57对测定试样容器7内的液体以一定温度(约37°C )加热约I分钟,以此进行DNA染色处理。从添加染色液后开始到反应(染色)完成前的约I分钟时间里,测定试样容器7被旋转台57a移动到试样吸移部件59的吸移位置P3。在步骤S7,已经完成了染色处理的测定试样被送入主检测部件21的流动室13,并对测定试样中的细胞进行正式测定。在染色处理结束时,测定试样容器7被旋转台57a移动到试样吸移部件59的吸移位置P3, 因此,与此同时,试样吸移部件59的吸移管59a移动到吸移位置P3。以此,染色处理完成后,在不经过其他处理的情况下,马上由试样吸移部件59的吸移管59a吸移测定试样。吸移的测定试样从试样吸移部件59移送到主检测部件21的流动室13 (参照图5),并由测定装置2的测定控制部件23 (参照图2)对测定试样中的细胞进行正式测定。测定试样被送入主检测部件21后,容器清洗部件66对测定试样容器7的内部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测定试样容器7用于其后的测定处理。进行了正式测定 之后,在步骤S8,所得到的测定数据从测定装置2的测定控制部件23传送至数据处理装置4。数据处理装置4的处理主机41总是在判断是否从测定装置2收到了测定数据。从测定装置2收到了测定数据后,在步骤S9中,由数据处理装置4的处理主机41根据该测定数据对测定试样中的粒子进行区分处理,并判断测定试样中的测定对象细胞(上皮细胞)是否异常、即是否为癌变细胞(异型细胞)等。至此,测定处理结束。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设置有下述部分:由进行第一分散处理的第一分散部件51和进行不同于第一分散处理的第二分散处理的第二分散部件55构成的细胞分散部件、检测经过了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的生物试样中所含有的一定细胞的特征信息的主检测部件21、以及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一定细胞的数据处理装置4 (CPU41a),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对生物试样实施种类互不相同的复数种分散处理,因此,在生物试样中的细胞聚集程度较高时也能有效进行细胞分散。以此,即使细胞的聚集程度较高时也能将聚集细胞充分分散为单一细胞,从而能够进行高精度的细胞检测。因此,即使细胞的聚集程度较高时也能根据高精度的检测结果进行高精度的细胞分析。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根据副检测部件31的检测结果调整样本吸移管部件52供应给区分 置换部件53的生物试样的量,在副检测部件31进行检测前先进行第一分散处理。通过如此结构,根据副检测部件31的检测结果制备测定试样(浓缩生物试样中的测定对象细胞),并使制备的测定试样中含有检测异型细胞所需要的有效细胞数,以此就能制备出适合主检测部件21的检测的测定试样。此时,第一分散处理先于副检测部件31的检测而进行,这样就能在聚集细胞已经过一定程度的分散的状态下,用副检测部件31进行检测。因此,使副检测部件31的检测精度得以提闻。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之后进行用第二试剂添加部件58b添加染色液的处理。通过如此结构,在通过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将聚集细胞充分地分散成单一细胞之后再对细胞进行染色,因此能够使染色液对分散后的各个细胞切实地进行染色。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经过了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之后,用第一试剂添加部件58a和第二试剂添加部件58b对生物试样进行处理,在经过了第一试剂添加部件58a和第二试剂添加部件58b的处理之后,不经过其他处理就直接进行主检测部件21的检测。通过如此结构,对于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分散聚集细胞之后得到的单一细胞,能够对其进行包括添加染色液在内的试剂处理。而且,试剂处理和检测部件的检测之间没有其他处理,因此能够在进行完试剂处理后马上进行细胞检测。这样就能在检测对象细胞损坏之前快速进行细胞检测。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一分散处理是对聚集细胞施加剪切力的剪切力施加处理。通过如此结构就能用剪切力强制地分散聚集细胞,因此,对于比较大量的生物试样也能有效地进行聚集细胞的分散。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二分散处理是用超声波分散聚集细胞的超声波分散处理。通过如此结构就能用超声波在生物试样中产生空穴(气泡的产生和破裂),分散聚集细胞。由于超声波产生的气泡是微小的,因此能够获得偏差小的均匀的分散效果,还能够防止分散处理对细胞造成的破坏扩大。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实施第二分散处理(超声波分散处理)的生物试样的量少于实施第一分散处理的生物试样的量。通过如此结构就能对少量的生物试样实施超声波分散处理,因此能够使第二分散部件55小型化。第二分散部件55的小型化能够降低超声波所造成的噪声等。此外,对少量的生物试样实施超声波分散处理易于对生物试样整体施以均匀的超声波振动,从而易于获得更好的分散效果。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一分散处理为剪切力施加处理,第二分散处理为超声波分散处理,在实施了第一分散处理后再实施第二分散处理。通过如此结构,即使细胞的聚集程度较高时,也能先靠剪切力强制分散聚集细胞,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分散聚集细胞。对于剪切力施加处理后残留的较小聚集细胞,通过超声波分散处理能使其分散,因此能够进行有效的分散处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主检测部件21包括:让生物试样通过的流动室13、对通过流动室13的生物试样照射光的半导体激光器12、以及接受半导体激光器12光照生物试样所产生的光的光电二极管15、光电倍增管18和光电倍增管19。通过如此结构,对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有效地进行了分散的各个细胞,用流式细胞法进行检测,因此能够提高流式细胞法检测的精度。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主检测部件21检测出生物试样中所含有的上皮细胞,数据处理装置4 (CPU41a)分析检测出的上皮细胞是否为癌细胞(异型细胞)。通过如此结构,对生物试样进行种类各不相同的复数种分散处理,在这样获得的癌细胞(异型上皮细胞)的细胞分析装置I中,不管生物试样中的上皮细胞的聚集程度如何,都能进行精确的细胞检测。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样本吸移管部件52将试样收纳部件51a内的经过了第一分散处理的生物试样分装到测定试样容器7中,容器移送部件54将装有样本吸移管部件52分装的生物试样的测定试样容器7移送到第二分散部件55。通过如此结构,在进行了第一分散处理后,用样本吸移管部件52向测定试样容器7分装主检测部件21检测所需要的量的生物试样,能够有效地只对分装到测定试样容器7中的生物试样进行第二分散处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容器移送部件54夹持着装有样本吸移管部件52分装的生物试样的测定试样容器7,并在此状态下将测定试样容器7浸入液体收纳部件111所装有的液体113内。通过如此结构,无需从测定试样容器7吸移生物试样或排出生物试样,在生物试样盛放在测定试样容器7中的状态下就能进行第二分散处理(超声波分散处理)。以此,不需要进行生物试样的吸移和排出作业,能够缩短第二分散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因此在主检测部件21进行检测之前能够避免对测定对象细胞的伤害增大。(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2、图5和图17就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用于进行剪切力施加处理这一第一分散处理的第一分散部件51、以及用于进行超声波分散处理这一第二分散处理的第二分散部件55,此第二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设置以外还设置了用于进行分散液添加处理的第三分散部件205。除了第三分散部件205以外的结构均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故说明省略。如图17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细胞分析装置201的测定装置203中除了第一分散部件51、第二分散部件55以外还设置有用于进行第三分散处理的第三分散部件205。第三分散部件205具有下述功能:对经过了第一分散部件51的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部件55的第二分散处理的生物试样实施不同于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的第三分散处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此第三分散处理是向生物试样中添加分散液并对聚集细胞进行分散的分散液添加处理。具体而言,在第二分散部件55进行了第二分散处理,第一试剂添加部件58a添加了试剂(RNase (核糖核酸酶))、且第二试剂添加部件58b添加了试齐U(染色液)之后,试样送到主检测部件21之前,第三分散部件205向测定试样容器7内添加分散液。具体而言,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三分散部件205具有分散液供应部件205a,该分散液供应部件205a设置在反应部件57的旋转台57a的圆周边缘部分附近,且能够移动到旋转台57a中放置的测定试样容器7的上方的分散液添加位置P4。以此,当测定试样容器7被旋转台57a运送到分散液添加位置P4时,就能从分散液供应部件205a向测定试样容器7内添加一定量的分散液。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分散液是表面活性剂。在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的基础上再添加分散液,通过化学方法分散聚集细胞,这样就能获得更好的分散效果。测定试样容器7被旋转台57a运送到第二试剂添加位置P2,从供应部件58d向测定试样容器7内添加一定量的试剂(染色液),在完成染色处理后,旋转台57a将测定试样容器7移送到分散液添加位置P4。然后,在第三分散部件205进行了分散液添加处理后,测定试样容器7马上被移动到吸移位置P3,同时由试样吸移部件59的吸移管59a吸移测定试样。然后,所吸移的测定试样从试样吸移部件59移送到主检测部件21 (参照图2)的流动室13 (参照图5),并对测定试样中的细胞进行正式测定。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除了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以外,还在生物试样中添加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液,以此进行分散聚集细胞的分散液添加处理。通过如此结构,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来对聚集细胞进行化学分散,使之成为单一细胞。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添加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液之后马上将测定试样移送到主检测部件21,这样就能在细胞被表面活性剂破坏之前通过主检测部件21进行细胞检测。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绝无限制性。本发明的范围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所限,仅由权利要求书所示,而且包括与权利要求具有同等意思、同等范围的内容内的所有变形。例如,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例示中,将本发明用在了分析宫颈部位上皮细胞的细胞分析装置I (201)中,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用于分析宫颈部位上皮细胞以外的细胞的细胞分析装置。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示例中,设置了进行剪切力施加处理的第一分散部件和进行超声波分散处理的第二分散部件,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不例中,还设置有进行分散液添加处理的第三分散部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实施剪切力施加处理、超声波分散处理和分散液添加处理中的其中任意两项处理。比如,也可以只进行剪切力施加处理和分散液添加处理。此外,也可以进行与剪切力施加处理、超声波分散处理和分散液添加处理不同的分散处理。还可以进行四种以上的不同的分散处理。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例示中,在第一分散部件进行了剪切力施加处理之后,进行第二分散部件的超声波分散处理,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在实施了超声波分散处理之后进行剪切力施加处理。也可以同时实施第一分散处理(剪切力施加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超声波分散处理)。剪切力施加处理和超声波分散处理同时进行的结构比如可以如下:对第一分散部件51的试样收纳部件51a中的生物试样进行剪切力施加处理,同时对试样收纳部件51a中的生物试样施加超声波振动。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生物试样进行第一分散处理(剪切力施加处理)、第二分散处理(超声波分散处理)和第三分散处理(分散液添加处理)的位置互不相同,但也可以在同一位置对生物试样进行这些处理。比如可以在对第一分散部件51的试样收纳部件51a中的生物试样进行剪切力施加处理时向试样收纳部件51a中供应分散液,也可以如下:在第二分散部件55中,在对测定试样容器7中的生物试样进行超声波分散处理时,向测定试样容器7内供应分散液。另外,还可以如下:在对第一分散部件51的试样收纳部件51a中的生物试样进行剪切力施加处理和超声波分散处理时,向试样收纳部件51a中供应分散液。通过如此结构就能同时进行剪切力施加处理和分散液添加处理、超声波分散处理和分散液添加处理、剪切力施加处理和超声波分散处理以及分散液添加处理。同样地,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示例中,在添加了染色液后,由第三分散部件进行分散液添加处理,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添加染色液(染色处理)前通过第三分散部件进行分散液添加处理,还可以与染色液的添加同时地进行分散液添加处理。此外,也可以在第一试剂添加部件添加试剂(RNase (核糖核酸酶))之前进行分散剂添加处理。此外,比如还可以如下:在第一分散部件的第一分散处理前、或者是在第一分散处理后的区分.置换部件进行区分.置换处理前进行分散液添加处理。此时,添加的分散液由区分.置换部件置换为稀释液,因此能够防止染色液对测定对象细胞的染色性受到分散剂的影响。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例示中,在细胞分析装置开始分析前,由用户进行前处理,也就是添加NAC作为分散液等,但本发明也可以如下设置:将此前处理作为分散液添加处理,由细胞分析装置实施。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例示中添加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液,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比如也可以用酶类药物或粘液去除剂等作为分散液。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例示中,在区分.置换处理前进行第一分散处理,在区分 置换处理之后进行第二分散处理,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如下: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都在区分.置换处理前进行,或者是都在区分.置换处理之后进行。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例示中,对少于实施第一分散处理(剪切力施加处理)的量的生物试样(由区分.置换部件浓缩后的生物试样)进行第二分散处理(超声波分散处理),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本发明也可以对与第一分散处理同等量的生物试样进行第二分散处理。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例示中,染色处理完成后在不经过其他处理的情况下直接由试样吸移部件吸移测定试样,并由主检测部件进行测定(正式测定),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在染色处理完成后,先进行其他处理,之后再由主检测部件进行测定(正式测定)。但是,从提高主检测部件的检测精度的观点来考虑,最好在染色处理完成后尽快地由主检测部件进行测定(正式测定)。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例示中,所设置的主检测部件由流式细胞仪构成,该流式细胞仪构具有流动室、半导体激光器(光源部件)、光电二极管及光电倍增管(光接收部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设置流式细胞仪以外的其他检测部件。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种尺寸(间隔CL1、CL2、底部(凸部)的厚度tl、存液部件的深度t2等)只是例示,本发明不限于此。各部件的尺寸可以根据一次分散处理中的生物试样的量、以及分散处理的对象细胞的种类加以变更。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剪切力施加处理并将其作为第一分散处理,进行超声波分散处理并将其作为第二分散处理,但也可以如下:进行分散液添加处理并用此取代剪切力施加处理或超声波分散处理。标记说明
1、201 细胞分析装置 4 数据处理装置 7 测定试样容器
12半导体激光器
13流动室
15 光电二极管
18、19 光电倍增管 21 主检测部件 31 副检测部件
51第一分散部件 51a 试样收纳部件
52样本吸移管部件
53区分.置换部件
54容器移送部件
55第二分散部件
58a 第一试剂添加部件 58b 第二试剂添加部件 111 液体收纳部件 205 第三分散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细胞分析装置,包括: 通过第一分散处理和不同于所述第一分散处理的第二分散处理分散生物试样中所含有的聚集的细胞的细胞分散部件; 检测出反映经过了所述第一分散处理和所述第二分散处理的所述生物试样中所含有的所述细胞的特征的特征信息的检测部件;以及 根据所述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分析所述生物试样中所含有的所述细胞的分析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胞分散部件包括用于进行所述第一分散处理的第一分散部件、以及用于进行所述第二分散处理的第二分散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胞分析装置还包括:检测出所述生物试样中所含有的所述细胞的副检测部件;根据所述副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用所述生物试样制备供所述检测部件检测用的测定试样的试样制备部件; 所述细胞分散部件在所述副检测部件进行检测之前至少实施所述第一分散处理和所述第二分散处理中的其中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胞分析装置还包括向所述生物试样添加用于染色所述细胞的染色液的染色液添加部件,所述染色液添加部件在所述第一分散处理和所述第二分散处理之后向所述生物试样添加所述染色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细胞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散处理为向聚集的所述细胞施加剪切力的剪切力施加处理; 所述第二分散处理为用超声波分散聚集的所述细胞的超声波分散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散处理和所述第二分散处理的其中之一为向聚集的所述细胞施加剪切力的剪切力施加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细胞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散部件具有收纳所述生物试样的试样收纳部件、转子、以及收纳所述转子的管; 所述管的顶端的开口处安装有带孔部件,所述管的侧壁设有开口部; 所述第一分散部件在所述转子和所述管插入所述试样收纳部件的状态下旋转所述转子,以此使所述生物试样在所述带孔部件中设置的孔部和所述管的侧壁的开口部之间循环,与此同时分散所述生物试样中所含有的聚集的所述细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散处理和所述第二分散处理的其中之一为用超声波分散聚集的所述细胞的超声波分散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细胞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实施所述第一分散处理和所述第二分散处理的其中之一的所述超声波分散处理的所述生物试样的量少于实施所述第一分散处理和所述第二分散处理的其中另一处理的所述生物试样的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散处理为向聚集的所述细胞施加剪切力的剪切力施加处理; 所述第二分散处理为用超声波分散聚集的所述细胞的超声波分散处理; 所述细胞分散部件在实施了所述第一分散处理后实施所述第二分散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细胞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胞分散部件包含用于进行所述第一分散处理的第一分散部件、以及用于进行所述第二分散处理的第二分散部件; 所述第一分散部件具有收纳所述生物试样的试样收纳部件,对所述试样收纳部件中收纳的所述生物试样进行所述第一分散处理; 所述细胞分析装置还包括: 将进行了所述第一分散处理的所述试样收纳部件中的所述生物试样分装到试样容器中的试样分装部件; 将收纳该试样分装部件分装的所述生物试样的所述试样容器移送到所述第二分散部件的容器移送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细胞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散部件具有收纳被施加超声波的液体的液体收纳部件;` 所述容器移送部件夹持着所述试样容器并对其进行移送,所述容器移送部件在夹持着收纳有所述试样分装部件分装的所述生物试样的所述试样容器的状态下,将所述试样容器浸入所述液体收纳部件中收纳的液体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散处理和所述第二分散处理的其中之一是向所述生物试样中添加分散液并分散聚集的所述细胞的分散液添加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细胞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散液是表面活性剂。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件包括:让所述生物试样通过的流动室、对通过所述流动室的所述生物试样照射光的光源部件、以及接受所述光源部件光照所述生物试样所产生的光的光接收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f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细胞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胞是上皮细胞; 所述分析部件分析上皮细胞是否是异型细胞。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细胞分析装置,通过该细胞分析装置,即使在生物试样中的细胞的聚集程度较高时也能够精确地进行细胞分析。该细胞分析装置1具有通过第一分散处理和不同于第一分散处理的第二分散处理分散生物试样中所含有的聚集细胞的细胞分散部件、检测出反映实施了第一分散处理和第二分散处理的所述生物试样中所含有的所述细胞的特征的特征信息的主检测部件21、根据主检测部件21的检测结果分析所述生物试样中所含有的所述细胞的数据处理装置4。
文档编号G01N33/48GK103109184SQ20118004534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2日
发明者大谷俊宏, 海老龙一郎, 田岛功规 申请人: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