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场管道探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5054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现场管道探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探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现场管道探伤装置。



背景技术:

探伤,是探测金属材料或部件内部的裂纹与缺陷。常用的探伤方法有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涡流探伤等方法。射线探伤是利用X射线或γ射线在穿透被检部件各部分时强度衰减的不同,来检测被检部件中缺陷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每一道焊缝都要进行无损探伤。最常用的探伤设备为X射线探伤机。由于施工经常赶工期,不能等到所有管道的焊缝检测完毕后再进行安装施工,通常是管道安装完毕后,再对管道焊缝进行探伤。由于安装好的管道通常处于架空状态,离地较高,若要对管道进行X射线探伤,需要为X射线探伤机搭设脚手架作为检测平台,不仅工作量很大,还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对管道进行X射线探伤时,管道上的每条焊缝至少要拍片6次,即至少选取焊缝的6个位置进行探伤。而X射线探伤机在管道上移动不便,严重制约了检测速度,探伤效率低。若人工操作,检测人员在移动X射线探伤机的过程中极易发生安全事故,而且X射线对人体具有一定的辐射,对检测人员来说,探伤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现场检测人员不能直接手持X射线探伤机进行探伤,一般采用将X射线探伤机用尼龙胶带绑在管道上,拍片一次后解开尼龙胶带并移动X射线探伤机一次,再用尼龙胶带固定住X射线探伤机进行拍片。如此循环,由于手动操作,探伤效率极低。对于如何实现对管道焊缝的全方位探伤,并提高探伤效率,是一个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现场管道探伤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制作简单,不仅能避免给X射线探伤机专门搭建检测平台,减少工程成本,还实现了对管道焊缝的全方位探伤,大大提升了探伤效率,加快了工程进度,并能使检测人员在探伤过程中远离探伤区域,减少射线探伤对检测人员的伤害,给工程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证。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现场管道探伤装置,包括支撑架、轨道和行走机构,所述的支撑架安 装在待测管道外表面,所述的轨道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的行走机构位于轨道和待测管道之间,所述的支撑架包括固定圈、固定连接端和连接杆,所述的固定圈套在待测管道上,所述的固定圈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待测管道上的焊缝两侧,所述的固定圈上设置有固定连接端,所述的焊缝两侧的固定圈上的固定连接端通过连接杆连接到一起,所述的轨道为倒凹型结构,所述的轨道包括支撑部和滑动部,所述的支撑部固定在连接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上移动部和下移动部,所述的上移动部和下移动部均通过卡环固定在X射线机上,所述的上移动部包括滑动槽,所述的下移动部与被测管道外表面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滑动部与滑动槽尺寸相匹配,所述的滑动槽可沿滑动部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X射线机设置有电机,所述的电机设置有遥控装置,所述的电机控制下移动部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固定圈与轨道均可拆卸。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现场管道探伤装置,包括支撑架、轨道和行走机构,支撑架安装在待测管道外表面,轨道安装在支撑架上,行走机构位于轨道和待测管道之间,支撑架给整个装置提供稳定支撑,尤其是给轨道提高支撑点,轨道与行走机构的组合使X射线机在待测管道外表面自由绕行,方便X射线机找准探伤位置,提高探伤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现场管道探伤装置,支撑架包括固定圈、固定连接端和连接杆,固定圈套在待测管道上,固定圈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待测管道上的焊缝两侧,固定圈上设置有固定连接端,焊缝两侧的固定圈上的固定连接端通过连接杆连接到一起,固定圈上的固定连接端有若干个,且以固定圈的圆心为中心均匀分布,焊缝两侧的固定连接端的位置均一一对应,使连接杆能够水平安装,使整个支撑架更为稳固可靠。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现场管道探伤装置,轨道为倒凹型结构,轨道包括支撑部和滑动部,支撑部固定在连接杆上,滑动部与滑动槽尺寸相匹配,滑动槽可沿滑动部滑动,X射线机设置有电机,电机设置有遥控装置,电机控制下移动部运动,当遥控开启电机开关,电机控制下移动部运动,由于上移动部的滑动槽沿轨道的滑动部滑动,即运动轨迹是与轨道为同心圆,而轨道套在待测管道外,所以X射线机沿待测管道转动,当X射线机运行到合适位置后,检测人员遥控关闭电机开关,下移动部停止移动,即X射线机在该位置停止并进行射线探伤,探伤完毕后,检测人员再遥控电机使X射线机行走到下一位置进行探伤,如此循环, 可以实现对待测管道上焊缝的全方位探伤。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现场管道探伤装置,行走机构包括上移动部和下移动部,上移动部和下移动部均通过卡环固定在X射线机上,上移动部包括滑动槽,下移动部与被测管道外表面相接触,行走机构使X射线机能够在待测管道表面移动。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现场管道探伤装置,固定圈与轨道均可拆卸,由于施工经常是将管道安装好后再进行无损探伤,固定圈与轨道可拆卸的特点可以满足现场施工的需求,根据待测管道的管径选择相应尺寸的固定圈和轨道进行安装,并且便于拆卸安装。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现场管道探伤装置,检测人员遥控电机使行走机构沿轨道移动从而使X射线机沿待测管道外表面360度绕行,此种控制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射线探伤效率,也使检测人员在探伤过程中远离探伤区域,最大限度的减少射线辐射对检测人员的伤害。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现场管道探伤装置,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便于取材,制作简单,采用本装置则无需为X射线机专门搭设脚手架作为检测平台,节省施工成本,加快工程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现场管道探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现场管道探伤装置中轨道与行走机构的结合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待测管道;2、焊缝;3、固定圈;4、固定连接端;5、连接杆;6、轨道;61、支撑部;62、滑动部;7、X射线机;8、X射线机窗口;9、上移动部;91、滑动槽;10、下移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现场管道探伤装置,包括支撑架、轨道6和行走机构,所述的支撑架安装在待测管道1外表面,所述的轨道6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的行走机构位于轨道6和待测管道1之间,支撑架给整个装置提供稳定支撑,尤其是给轨道6提高支撑点,轨道6与行走机构的组合使X射线机7在待测管道1外表面自由绕行,方便X射线机7找准探伤位置,提高探伤效率;所述的支撑架包括固定圈3、固定连接端4和连接杆5,所述的固定圈3套在待测管道1上,所述的固定圈3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待测管道1上的焊缝2两侧,所述的固定圈3上设置有固定连接端4,所述的焊缝2两侧的固定圈3上的固定连接端4通过连接杆5连接到一起,固定圈3上的固定连接端4有若干个,且以固定圈3的圆心为中心均匀分布,焊缝2两侧的固定连接端4的位置均一一对应,使连接杆5能够水平安装, 使整个支撑架更为稳固可靠;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上移动部9和下移动部10,所述的上移动部9和下移动部10均通过卡环固定在X射线机7上,所述的上移动部9包括滑动槽91,所述的下移动部10与被测管道1外表面相接触,行走机构使X射线机7能够在待测管道1表面移动;所述的轨道6为倒凹型结构,所述的轨道6包括支撑部61和滑动部62,所述的支撑部61固定在连接杆5上,所述的滑动部62与滑动槽91尺寸相匹配,所述的滑动槽91可沿滑动部62滑动,所述的X射线机7设置有电机,所述的电机设置有遥控装置,所述的电机控制下移动部10运动,当遥控开启电机开关,电机控制下移动部10运动,由于上移动部9的滑动槽91沿轨道6的滑动部62滑动,即运动轨迹是与轨道6为同心圆,而轨道6套在待测管道1外,所以X射线机7沿待测管道1转动,当X射线机7运行到合适位置后,检测人员遥控关闭电机开关,下移动部10停止移动,即X射线机7在该位置停止并进行射线探伤,探伤完毕后,检测人员再遥控电机使X射线机7行走到下一位置进行探伤,如此循环,可以实现对待测管道1上焊缝2的全方位探伤;所述的固定圈3与轨道6均可拆卸,由于施工经常是将管道安装好后再进行无损探伤,固定圈3与轨道6可拆卸的特点可以满足现场施工的需求,根据待测管道的管径选择相应尺寸的固定圈3和轨道6进行安装,并且便于拆卸安装。

使用时,根据三角形的稳定原理,建议固定圈3上固定连接端4的个数为3个,即3个固定连接端4以固定圈3的圆心为中心均匀分布。首先根据待测管道1的尺寸大小,选择合适尺寸的固定圈3安装在待测管道1上焊缝2的两侧上,将固定连接端4一一对应,再将连接杆5的两端分别插入焊缝2两侧的连接固定端4中,形成支撑架。将轨道6固定在连接杆5内并套在待测管道1外,固定圈3和轨道6为可拆卸结构。再将行走机构安装在X射线机7上,即上移动部9安装在X射线机7的中部,下移动部10安装在X射线机7的两端,可在下移动部10上设置锁死机构。将X射线机7放置在轨道6和待测管道1之间,使X射线机窗口8正对焊缝2。安装了行走机构的X射线机7正好位于待测管道1外表面和运行机构之间,保证X射线机7沿待测轨道1移动时不会打滑。

安装检查完毕后,检测人员站在远处用遥控装置控制装置运行。当遥控开启电机开关,电机控制下移动部10运动,由于上移动部9的滑动槽91沿轨道6的滑动部62滑动,X射线机在行走机构的带领下沿待测管道1外表面转动。当X射线机7运行到合适位置后,检测人员遥控关闭电机开关,下移动部10停止移动。下移动部10一旦停止移动,下移动部10上设置的锁死机构工作,彻底将下移动部10锁死,防止下移动部10在待测管道1表面打滑,保证X射线机7停止在需探伤的位置。检测人员遥控开启X射线机7的电源开关,X射线机7开始进行射线探伤,探伤完毕后,检测人员遥控关闭X射线机7的电源,遥控打开锁死机构 并打开电机电源,使下移动部10开始移动,即X射线机行走到下一位置进行探伤,如此循环,可以实现对待测管道1上焊缝2的全方位探伤。检测人员将行走机构和X射线机7取下,拆除轨道6,再将连接杆5从固定连接端4拔出,拆除固定圈3。再将整个装置安装在待测管道1的下一焊缝2处进行下一次探伤。若是同一待测管道1上有多条焊缝2需要探测,可以在连接杆5上设置滑轨,使轨道的支撑部61在连接杆5上滑动,则可避免在同一待测管道1上反复拆装的麻烦,提高探伤效率。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地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