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壳反装检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5689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壳反装检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壳反装检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对于电子设备的需求也变的越来越多,很多家用电器都需要电子线束来进行电连接,电子线束是用电子控制输入与输出的导线,将各电气设备所用的不同规格、不同颜色的电线通过合理的安排,将其合为一体,并用绝缘材料把电线捆扎成束,这样既完整,又可靠。

线束的使用离不开线束的生产,由于线束种类繁多,生产厂家不得不根据相应的线束种类去设计各种各样的测试治具,在生产某种线束时,其接插件需要将含有端子的上胶壳与下胶壳组装到外护套内,由于该外护套为中空结构,而上胶壳与下胶壳为垂直对称结构,上胶壳或下胶壳拿反了也可以组装到外护套内,即出现胶壳反装现象时,作业员也很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现异常,并将该不良品流到测试工序,而在测试环节时,由于正常的测试治具也是中空现象,所以可以正常插入到治具当中,影响测试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胶壳反装检验装置,通过在检测凹槽内设置有特征凹槽,而特征凹槽与上胶壳、下胶壳上只存在一侧的特征凸块相对应,使得上胶壳或者下胶壳反装时无法插入到检测凹槽内,从而检测出胶壳反装的不良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达到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胶壳反装检验装置,包括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凹槽、侧压装置与顶针,其中检测凹槽的大小形状与接插件的外护套相对应,顶针的位置与接插件的端子相对应,侧压装置设置在检测凹槽的上方侧边,检测凹槽内设置有特征凹槽,特征凹槽与上胶壳、下胶壳上只存在一侧的特征凸块相对应,当上胶壳或者下胶壳反装时,特征凹槽与特征凸块无法对应,接插件便无法插入到检测凹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侧压装置包括固定杆和弹性体,弹性体固定在侧压装置的外壳上,固定杆与弹性体连接,固定杆的前端为斜面,且平行于检测凹槽的侧壁,借用弹性体的伸缩,使得固定杆能从侧边施压于接插件,从而固定接插件与检测装置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检测凹槽内包括上胶壳检测区域和下胶壳检测区域,在上胶壳检测区域和下胶壳检测区域之间、上胶壳检测区域外侧边与下胶壳检测区域的外侧边上均设置有一块挡板,特征凹槽位于设置在两外侧边的挡板上,若上胶壳或者下胶壳反装时,特征凸块位于内侧边,而上胶壳检测区域和下胶壳检测区域之间的挡板上未设置有特征凹槽,故而特征凸块与中间的挡板会有干涉,使得接插件无法插入到检测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胶壳反装检验装置,通过在检测凹槽内设置有特征凹槽,而特征凹槽与上胶壳、下胶壳上只存在一侧的特征凸块相对应,使得上胶壳或者下胶壳反装时,特征凸块和检测凹槽内的挡板会有所干涉,使得接插件无法插入到检测凹槽内,从而检测出胶壳反装的不良品,整体设计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较低,实用性强,适合推广使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胶壳反装检验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接插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上胶壳与下胶壳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接插件连接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如下附图标记:接插件1、外护套11、上胶壳12、下胶壳13、端子14、特征凸块15、导线16、检测装置2、检测凹槽21、特征凹槽211、侧压装置22、固定杆221、顶针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4所示,一种胶壳反装检验装置,包括检测装置2,其中检测装置2包括检测凹槽21、侧压装置22与顶针23,检测凹槽21的大小形状与接插件1的外护套11相对应,检测凹槽21内包括上胶壳检测区域和下胶壳检测区域,在上胶壳检测区域和下胶壳检测区域之间、上胶壳检测区域外侧边与下胶壳检测区域的外侧边上均设置有一块挡板;顶针23的位置与接插件1的端子14相对应,位于上胶壳检测区域和下胶壳检测区域内;侧压装置22设置在检测凹槽21的上方侧边,侧压装置22包括固定杆221和弹性体,弹性体固定在侧压装置22的外壳上,固定杆221与弹性体连接,固定杆221的前端为斜面,且平行于检测凹槽21的侧壁;检测凹槽21内设置有特征凹槽211,特征凹槽211位于设置在两外侧边的挡板上,特征凹槽211与上胶壳12、下胶壳13上只存在一侧的特征凸块15相对应。

如图2所示,待检测的线束包括接插件1和导线16,接插件1包括外护套11、上胶壳12、下胶壳13、端子14、特征凸块15,将上胶壳12、下胶壳13从中拿出来单独观察,并形成了图3,如图3所示,上胶壳12、下胶壳13均为垂直对称,但在水平上,上胶壳12、下胶壳13的外侧边上都含有一个特征凸块15,在组装时,上胶壳12和下胶壳13反装时,原本处于外侧边的特征凸块15会处于两个胶壳的中间,而外护套11在该位置上没有干涉结构,所以上胶壳12和下胶壳13反着拿也可以组装进去,当拿着胶壳反装的线束去测试时,接插件1对准检测凹槽21插入时,处于两个胶壳的中间的特征凸块15与检测凹槽21内的挡板相互干涉,故而无法插入完成测试。

如图4所示,若拿着胶壳未反装的线束去测试时,特征凸块15位于上胶壳12、下胶壳13的外侧边,刚好落在检测凹槽21内外侧边挡板上的特征凹槽211内,使得接插件1可以插入检测凹槽21,此时,外护套11的一边侧壁与固定杆221的前端接触,使得弹性体收缩,形成弹力,借助弹性体的弹力,固定杆221的前端从侧边挤压接插件1,从而固定接插件1与检测装置2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