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充油电缆终端检测夹具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3639发布日期:2018-06-12 21:11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110KV充油电缆终端检测夹具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工装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充油电缆终端检测夹具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110KV充油电缆终端大多为瓷套或者复合套110KV充油电缆终端,在检测110KV充油电缆终端时,多是采用人工(两人以上)方式,手拉链条葫芦及工装或简易的机械装置来压迫应力体位移就位于开剥制作完成的电缆回路半导搭接处,再进行相关的接地等工作进行检测,进行相关的电气性能检测试验。这样只能一次性使用,不仅造成浪费还增加成本,不具有产品的代表性,检测数量少,用工多,安装制作过程污染大,生产效率低(日检测能力3-5套且不可重复使用),对产品损伤大,对电网可靠运营的实情不利,存在缺陷,不可进行产品的复检和全检。安装过程耗时大,人工只能做代表性的抽检,摸底,破坏性的试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实现自动化机械化操作,操作过程基本上对测试产品无伤害的一种110KV充油电缆终端检测夹具工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110KV充油电缆终端检测夹具工装,它包括支架,平衡位移油缸,电缆锁紧装置,用于安装110KV充油电缆终端应力体的安装套,所述平衡位移油缸固定在支架上,所述的平衡位移油缸活塞杆连接用于固定安装套的安装套拨叉,所述的电缆锁紧装置固定在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的支架连接托举油缸。

优选地,所述的托举油缸连接液压泵站。

优选地,所述的平衡位移油缸数目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的电缆锁紧装置设置一上抱夹。

优选地,所述的支架连接一操控开关盒。

优选地,所述的安装套拨叉为U型安装套拨叉,所述U型安装套拨叉的U 型内部有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安装套由管状物和凸起的圆环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安装套拨叉凹槽与安装套凸起的圆环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

(1)实现自动化机械化操作,使人工减少,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

(2)操作过程基本上对测试产品无伤害;

(3)本产品可进行串联,做到规模化检测,进行大批量的产品全检,以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锁紧装置的扣入上抱夹前的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锁紧装置的扣入上抱夹后的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检测后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平衡位移油缸,2-电缆锁紧装置,3-安装套拨叉,4-操控开关盒,5-液压泵站,6-安装套,7-托举油缸,8-上抱夹,9-开剥完成的实验电缆,10-被检测鉴定的产品(充油终端应力体),11-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参考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110KV充油电缆终端检测夹具工装,它包括支架11,平衡位移油缸1,电缆锁紧装置2,用于安装被检测鉴定的产品(充油终端应力体)10的安装套6,所述平衡位移油缸1 固定在支架11上,所述的平衡位移油缸1活塞杆连接用于固定安装套6的安装套拨叉3,所述的电缆锁紧装置2固定在支架上11。

优选地,所述的支架11连接托举油缸7,用托举油缸7作为支撑柱,能够起到减震作用,保证在检测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的托举油缸7连接液压泵站5。

优选地,所述的平衡位移油缸1数目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的电缆锁紧装置2设置一上抱夹8,从而使电缆锁紧装置2起到固定电缆更加牢固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的支架连接一操控开关盒4。

优选地,所述的安装套拨叉3为U型安装套拨叉3,所述U型安装套拨叉3 的U型内部有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安装套6由管状物和凸起的圆环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安装套拨叉3凹槽与安装套6凸起的圆环相匹配,安装套拨叉3与安装套6相配合增加固定充油终端应力体的效果。

在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压传动模式对开剥完成的试验电缆9抱紧,送入,退出,松脱及紧固传动,电气自动化控制。具体的使用方法如下:

(1)参考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将开剥完成的实验电缆9回路,如图3所示定位放置于电缆抱夹后,参考图4,扣入上抱夹8,而后通过驱动装置 5驱动锁紧平衡位移油缸1。

(2)后将充油终端应力体10套入的电缆回路过盈部分前端,套入安装套6,将驱动平衡油缸1活塞杆前端的安装套拨叉3与安装套6配合,推动到设计的电缆回路半导电层定位搭接处。此时就可以进行相关的局放及工频耐压测试了。

(3)检测完毕后,参考图5为本实用新型检测后的工作原理图,将上述安装过程逆向操作,即完成了产品的检验过程。

以上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