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流体样本检测试剂盒及检测系统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3269发布日期:2020-05-26 16:0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流体样本检测试剂盒及检测系统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流体样本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系统、检测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全自动诊断设备的小型化和微型化是目前即时检测领域的目标,中国发明专利cn101408549b描述了一种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的反应盒及其检测方法,该反应盒结构较为复杂,通过反应盒旋转的方式使反应试剂随之旋转到反应盒中预先设置的区域中,进而在不同的区域进行反应盒检测。中国发明专利cn100392406c描述了一种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包括一检测盒、一托座、驱动器、气体加压器、辐射探测器,所述检测盒包含至少一个插孔和一个吸管,或者可置放在至少一个所述插孔中。该发明使用吸管取待测样本,并将其释放入检测盒某一插孔的试剂中反应,使吸管在各插孔间进出,使各插孔中的试剂互相反应,然后使薄膜吸管吸取某插孔中的反应后溶液,使薄膜吸管插入读数插孔中,系统通过光强的检测来确定待测样本的浓度。在该检测盒中所有的插孔均在同一水平线上,反应过程中吸管的进出有一定的几率会污染检测孔,使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即使是有发明中所述擦拭器的存在,也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几率的存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流体样本检测试剂盒及包含该试剂盒的检测系统及其应用。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流体样本检测试剂盒,包括至少一个试剂容纳腔和毛细吸管,所述试剂盒还包括层析装置,所述层析装置与所述试剂容纳腔互相隔离;所述试剂盒还包括位于试剂容纳腔内的试剂包,以及与所述试剂包对应的试剂包启动装置,所述试剂包启动装置包括用于刺破试剂包的机括、缠绕装置和挤压装置,所述试剂包一端穿过挤压装置与试剂容纳腔内壁之间的空隙后连接至缠绕装置。

进一步,机括刺破试剂包有以下三种方式:方式一,所述机括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试剂包移动以刺破试剂包;具体机构为:所述机括设于试剂包两侧,所述机括靠近试剂包一侧设有尖锐部,用于该试剂盒的检测设备上设有激活装置,所述激活装置带动机括向试剂包侧移动,尖锐部刺破试剂包;

或者,方式二,所述机括布置于试剂包移动路径上,试剂包在缠绕装置作用下移动至机括所在位置,机括以被动方式刺破试剂包;

或者,方式三,所述机括与缠绕装置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缠绕装置动作带动试剂包移动的同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机括向试剂包移动,以刺破试剂包。具体结构为:机括与缠绕装置之间设置有皮带传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机括上设有外螺纹,试剂容纳腔外部壳体上与机括对应处设有对应的内螺纹,机括通过外螺纹连接于所述试剂容纳腔外部壳体,缠绕装置转动,带动试剂包移动的同时,机括在皮带传动机构带动下转动,并在外螺纹、内螺纹相互作用下将该转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使得机括朝向试剂包移动,利用机括上的尖锐部刺破试剂包;机括移动至一定位置(完全旋入内螺纹后,无法继续旋入)无法继续朝向试剂包移动,此时缠绕装置继续转动,克服皮带传动机构中皮带的摩擦力,即机括停止移动,缠绕装置继续转动,与挤压装置配合将试剂挤出。

进一步,所述挤压装置优选为与试剂容纳腔内壁留有一定空隙的挤压板;再进一步,所述挤压板靠近缠绕装置一端优选与试剂容纳腔内壁呈一定锐角夹角,增加挤压效果。

进一步,所述试剂包启动装置还包括用于试剂包限位的限位器。同样,所述限位器优选为与试剂容纳腔内壁留有一定空间的限位板;再进一步,所述限位板远离缠绕装置一端优选与试剂容纳腔内壁呈一定锐角夹角,增加限位效果。

进一步,所述试剂容纳腔设有一斜面,所述试剂包置于该斜面上,所述机括刺破试剂包,试剂包经缠绕装置绕卷,同时在挤压装置作用下,试剂包内试剂经该斜面流入试剂容纳腔底部。

在检测开始时,所述机括被激活,给予试剂包底部一个穿刺或剪切力使其破损,所述缠绕装置启动将试剂包逐渐缠绕在所述缠绕装置上,经过挤压装置能更完全释放试剂。

进一步,所述层析装置包括至少一层层析膜,设有至少一个检测窗口。

作为优选,检测窗口可作为加样孔进行加样;检测窗口个数可根据检测物质的情况进行调整。层析装置用于承载反应后的待测样本,毛细吸管吸取反应后的待测样本通过层析装置上的检测窗滴加入层析装置中的膜上。

进一步,本发明优选试剂容纳腔个数为1或2个。当试剂容纳腔个数为1个时,优选试剂包及对应试剂启动装置为1个,检测窗口个数为至少1个,当检测窗的个数为1个时,位于层析膜的上层,为通孔,当检测窗口为2个时,分别位于层析膜的上层与下层,其中上层检测窗口为通孔,下层检测窗口可以是通孔,也可以不开孔采用透明材料(光学检测装置发出的光源可以通过下层检测窗口的透明材料照射于层析膜的下层)。

进一步,所述层析装置与所述试剂容纳腔错位布置,使得所述检测窗口所在的部分形成方便其进入光学检测装置,同时避免光学检测装置与试剂容纳腔外部壳体相干涉的外延部。

进一步,所述试剂盒还包含一毛细吸管杯。当毛细吸管不使用时即置于毛细吸管杯中,优选的该毛细吸管杯中还可放置冻干试剂。

进一步,当试剂盒不采用毛细吸管杯时,可采用以下方案作为替代:所述毛细吸管可拆卸地连接于试剂容纳腔外部壳体上。

进一步,所述毛细吸管上部具有中空腔体(用于放置冻干试剂等),毛细吸管的吸头部与中空腔体之间连通有一通道,连通吸头部一端的通道直径小于连通中空腔体一端的直径。

一种生物流体样本的检测系统,包含所述的试剂盒。

进一步,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用于放置试剂盒以平移试剂盒的轨道装置、连接于毛细吸管以控制毛细吸管吸入或输出液体的气压控制装置、通过层析装置检测窗口检测生物流体样本的光学检测装置。

进一步,所述光学检测装置中的光源发出一定波长的光,其中的采集装置采集层析装置反射的光强用于定量分析。

进一步,所述光学检测装置采用的光源为波长为415-470nm的蓝光或波长为525-550nm的黄绿光或波长为600-660nm的红光的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光源组合。

更进一步,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连接于气压控制装置上以驱动毛细吸管位移和/或连接于轨道装置上以驱动试剂盒位移的驱动装置。所述的位移,即上平移、下平移、左平移、右平移中的任何一种平移方式,或者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平移方式的组合。

进一步,所述光学检测装置连接有旋转泵。光学检测装置可通过旋转泵围绕层析装置旋转至指定位置进行检测。光学检测装置在旋转泵带动下形成一圆柱形运动轨迹,与所述外延部配合;即外延部伸入该圆柱形运动轨迹内,方便实现不同位置的检测。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检测系统在检测生物流体样本成分浓度的应用。

进一步,所述成分为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或肌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生物流体样本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样:采用毛细吸管吸取一定量待测样品,并将毛细吸管置于试剂盒上;将试剂盒置于轨道装置上,检测开始,机括刺破试剂包,在挤压装置和缠绕装置卷绕收紧的协同作用下,试剂包内的试剂流入对应试剂容纳腔;

(2)反应:气压控制装置接入毛细吸管,驱动装置驱动毛细吸管和/或试剂盒位移使毛细吸管进入对应试剂容纳腔,再通过气压控制装置使毛细吸管重复执行排液、吸液动作数次以使混合均匀;

(3)检测:毛细吸管从对应试剂容纳腔吸取混合均匀后的液体,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毛细吸管和/或试剂盒的位移后使毛细吸管正对检测窗口,并通过气压控制装置使毛细吸管内液体滴入检测窗口从而进入层析装置,再在检测窗口接入光学检测装置进行检测,采集信号并进行计算处理得到检测结果。

本发明通过将反应区与检测区分开,避免了检测孔被污染进而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可能性。通过挤压装置的设置,将尽可能多的试剂释放至试剂盒中,节约资源。同时通过对毛细吸管内部结构的改进,对试剂盒的结构进行了精简,降低了成本。本发明为全自动检测系统,高效精确。

此外本发明的通用性好,适用于多种情况,既可用于同向层析检测、也可以用于异向层析检测,同向层析检测分为同向同位层析检测和同向异位层析检测,异向层析检测分为异向同位层析检测和异向异位层析检测。以实施例4为例,第五步和第七步通过检测窗口204-1将试剂转移到层析膜上,第八步光学检测装置212正对检测窗口204-1进行检测,这个过程为同向同位检测;第十一步通过检测窗口204-3将试剂转移到层析膜上,第十二步光学检测装置212正对检测窗口204-4进行检测,这个过程为异向同位检测;若因为某一些其他的需要,通过检测窗口204-3转移试剂后,用光学检测装置212正对检测窗口204-1进行检测,则这个过程是同向异位检测;若因为某一些其他的需要,通过检测窗口204-3转移试剂后,用光学检测装置212正对检测窗口204-2进行检测,则这个过程是异向异位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生物流体样本检测试剂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生物流体样本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生物流体样本检测试剂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生物流体样本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有中空腔体的毛细吸管细节图。

图6为本发明机括刺破试剂包的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的各步骤分解示意图。

图中,101、201:毛细吸管;101-1:中空腔体;101-2:吸头部;101-3:通道;102、202-1、202-2:试剂容纳腔;103、203:层析装置;103-1、203-1:外延部;104-1~104-2、204-1~204-4:检测窗口;105、205-1、205-2:机括;106、206-1、206-2:试剂包;107、207-1、207-2:缠绕装置;108、208-1、208-2:挤压装置;109、209-1、209-2:限位器;110、210:气压控制装置;111、211:轨道装置;112、212:光学检测装置;113、213-旋转泵;114、214:试剂容纳腔外部壳体;115-尖锐部;215-毛细吸管杯;216:隔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采用试剂容纳腔为1个的生物流体样本检测试剂盒及检测系统进行检测。

试剂盒包括试剂容纳腔102、一个毛细吸管101、一个层析装置103。试剂容纳腔102上部敞口,设有一斜面,所述试剂包106置于该斜面上,试剂包106设有对应的试剂包启动装置,包括用于刺破试剂包106的机括105、缠绕装置107、和挤压装置108,以及用于试剂包106限位的限位器109,所述试剂包106一端穿过挤压装置108与试剂容纳腔102内壁之间的空隙后连接至缠绕装置107。

缠绕装置107为缠绕轴,挤压装置108为与试剂容纳腔102内壁之间留有较小空隙的挤压板,限位器109为与试剂容纳腔102内壁之间留有足以容纳试剂包空间的限位板。

检测开始时,所述机括105刺破试剂包106,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之一:方式一:所述机括105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试剂包106移动以刺破试剂包106;图6(a)~(c)从俯视角度展示了机括105刺破试剂包106的过程,机括105为两个,分别设于试剂包106两侧,机括105靠近试剂包106一侧设有尖锐部115(可以是刀片、针等能够刺破试剂包的物体),用于该试剂盒的检测设备上设有激活装置(图中省略未画出,激活装置为能起到将机括105向试剂包106挤压或旋紧的装置),在试剂盒放入检测系统时激活装置被激活,带动机括105从互不接触的初始状态向试剂包106挤压或旋紧,直至尖锐部115刺破试剂包106,然后缠绕装置107动作带动试剂包106向上卷绕。

或者,方式二:所述机括105布置于试剂包106移动路径上,试剂包106在缠绕装置107作用下移动至机括105所在位置,机括105以被动方式刺破试剂包106;

或者,方式三,所述机括105与缠绕装置107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缠绕装置107动作带动试剂包106移动的同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机括105向试剂包106移动,以刺破试剂包106。具体结构为:机括105与缠绕装置107之间设置有皮带传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机括105上设有外螺纹,试剂容纳腔外部壳体114上与机括105对应处设有对应的内螺纹,机括105通过外螺纹连接于所述试剂容纳腔外部壳体114,缠绕装置107转动,带动试剂包106移动的同时,机括105在皮带传动机构带动下转动,并在外螺纹、内螺纹相互作用下将该转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使得机括105朝向试剂包106移动,利用机括上的尖锐部115刺破试剂包106;机括105移动至一定位置(完全旋入内螺纹后,无法继续旋入)无法继续朝向试剂包移动,此时缠绕装置107继续转动,克服皮带传动机构中皮带的摩擦力,即机括停止移动,缠绕装置继续转动,与挤压装置配合将试剂挤出。

检测开始时,所述机括105刺破试剂包106,在挤压装置和缠绕装置卷绕收紧的协同作用下,试剂包106内试剂经该斜面流入试剂容纳腔102底部。

层析装置103与所述试剂容纳腔102错位布置,使得所述检测窗口104-1、104-2在的部分形成方便其进入光学检测装置112,同时避免光学检测装置与试剂容纳腔外部壳体114相干涉的外延部103-1,层析装置103具有至少一层层析膜(参照前述同向层析检测和异向层析检测的描述,异向同位时层析膜需要至少一层,其他情况均需要至少双层。当只有一层膜时,液体只在一层膜上层析,有双层膜时,液体层析方向一般从上层膜向下层膜扩散后,沿下层膜的延伸方向层析),设有两个分别分布在层析膜上方、下方的检测窗口104-1、104-2,加样时通过检测窗口104-1加样。毛细吸管101推荐以磁性连接方式吸附于试剂容纳腔外部壳体114上,毛细吸管101上部具有可以放置冻干试剂等的中空腔体101-1,毛细吸管的吸头部101-2与中空腔体101-1之间连通有一通道101-3,连通吸头部端的通道直径小于连通中空腔体端的直径。

检测系统包括上述的试剂盒、用于放置试剂盒以平移试剂盒的轨道装置111、连接于毛细吸管101以控制毛细吸管101吸入或输出液体的气压控制装置110、连接于气压控制装置110和轨道装置111上以使毛细吸管和试剂盒位移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在附图中省略)、通过层析装置检测窗口104-1、104-2检测生物流体样本的光学检测装置112,光学检测装置112连接有旋转泵113,通过旋转泵113可围绕层析装置103旋转至指定位置进行检测。

以血红蛋白为例,利用上述检测系统,用化学法测量全血中大分子。第一步,如图7(a)~(c),从试剂盒上取下毛细吸管101,吸取适量全血(指尖血或抗凝静脉全血)后将毛细吸管101重新置于试剂盒上。第二步,如图7(d),将试剂盒置于检测系统中的轨道装置111上,系统自动化检测开始,试剂盒中的机括105以方式三将试剂包106刺破,在挤压装置108的协同作用下,试剂包106在缠绕装置107上绕卷收紧,限位器109使试剂包106在检测前限定在试剂盒的一个位置上,不会因为外力而移位,挤压装置108使试剂包106在通过挤压装置108后进入缠绕装置107前即将其中的试剂释放完成。当无挤压装置或无限位器存在时,缠绕装置107仍然可以运行,但效果比较差。试剂包内反应液(包含脱氧胆酸钠,亚硝酸钠,缓冲液、辅料)沿侧壁流入试剂容纳腔102。第三步,如图7(e)~(f),驱动装置接入气压控制装置110和轨道装置111,气压控制装置110接入毛细吸管101,驱动装置通过气压控制装置110驱动毛细吸管101向上平移,驱动装置通过轨道装置111驱动试剂盒向右平移,驱动装置驱动毛细吸管101位移,使毛细吸管101位于试剂容纳腔102上方,驱动装置通过气压控制装置110驱动毛细吸管101进入试剂容纳腔102内并排出血样,吸液,排液数次以使血样与反应液充分混合。第四步,如图7(g)~(k),气压控制装置110控制毛细吸管101吸取一定量血样与反应液的混合液,驱动装置通过气压控制装置驱动毛细吸管101向上平移,控制轨道装置111驱动试剂盒向右平移,使毛细吸管101正对检测窗口104-1,并将毛细吸管101中的混合液通过检测窗口104-1转移到层析装置103中的层析膜上。第五步,如图7(l),通过旋转泵113和轨道装置111调节使光学检测装置112正对检测窗口104-2,采用波长525-560nm的黄绿光为光源,采集信号并进行处理得到结果,通过薄膜反射原理计算出血红蛋白的含量,薄膜反射原理适用于所有实施例的含量计算。

实施例2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采用试剂容纳腔为2个的生物流体样本检测试剂盒及检测系统进行检测,

除了试剂容纳腔、试剂包、试剂启动装置(机括、挤压装置、限位器、缠绕装置)、层析装置及毛细吸管结构和毛细吸管杯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的装置相同。本实施例具有两个试剂容纳腔202-1、202-2,通过隔壁216分隔,相对应的试剂容纳腔上部各设有一个试剂包206-1、206-2,及试剂启动装置(机括205-1、205-2、挤压装置208-1、208-2、限位器209-1、209-2、缠绕装置207-1、207-2);层析装置203具有至少两层层析膜,在原先两个检测窗口的基础上又增加两个检测窗口,共计四个,204-1~204-4,检测窗口204-3、204-4分别位于层析装置203外延部203-1远离容纳腔外部壳体214一侧的上方、下方,检测窗口204-1、204-2分别位于层析装置203外延部203-1靠近容纳腔外部壳体214一侧的上方、下方;此外,试剂容纳腔外部壳214上设有毛细吸管杯215,在设有毛细吸管杯215的基础上,毛细吸管201为普通的不具有中空腔体的毛细吸管,也可以是实施例1中具有中空腔体的毛细吸管。

以糖化血红蛋白为例,利用上述检测系统,用亲和层析法测定全血中特定蛋白。第一步,用毛细吸管201吸取适量全血(指尖血或抗凝静脉全血),置于毛细吸管杯215中,当毛细吸管杯215不存在时,可以采用实施例1的磁性连接的方式与试剂盒相连。第二步,将试剂盒置于检测系统中的轨道装置211上,系统自动化检测开始,试剂盒中的机括205-1、205-2以附图6所示的方式一将对应的试剂包206-1、206-2刺破,试剂包206-1装有反应液,试剂包206-2装有洗脱液,检测盒中的缠绕装置207-1、207-2工作,在挤压装置208-1、208-2的协同作用下,试剂包206-1、206-2在对应的缠绕装置207-1、207-2上绕卷收紧,反应液沿侧壁流入试剂容纳腔202-1,洗脱液沿侧壁流入试剂容纳腔202-2。第三步,驱动装置接入气压控制装置210和轨道装置211,气压控制装置210接入毛细吸管201,驱动装置通过气压控制装置212驱动毛细吸管201向上平移,驱动装置通过轨道装置211驱动试剂盒向右平移,使毛细吸管201位于试剂容纳腔202-1上方,驱动装置通过气压控制装置212驱动毛细吸管201进入试剂容纳腔202-1内并排出血样,吸液,排液数次以使血样与反应液充分混合。第四步,气压控制装置210控制毛细吸管201吸取一定量血样与反应液的混合液,驱动装置通过气压控制装置210驱动毛细吸管201向上平移,并控制轨道装置111驱动试剂盒向右平移,使毛细吸管201正对检测窗口204-3,驱动装置通过气压控制装置210驱动毛细吸管201向下平移,并将毛细吸管201中的混合液通过检测窗口204-3转移到层析装置203中的层析膜上。第五步,等待一定时间后,驱动装置通过气压控制装置210驱动毛细吸管201向上平移,并通过轨道装置211驱动试剂盒向左平移,然后毛细吸管201再向下平移进入试剂容纳腔202-2,吸取一定量试剂。第六步,驱动装置通过气压控制装置210驱动毛细吸管201向上平移,并通过轨道装置211驱动试剂盒向右平移,在气压控制装置210与驱动装置的配合下使毛细吸管201正对检测窗口204-3并向下平移,并将毛细吸管201中的试剂通过检测窗口204-3转移到层析装置203中的层析膜上,驱动装置通过气压控制装置和轨道装置的配合使毛细吸管回到初始位置。第七步,通过旋转泵213和轨道装置211调节使光学检测装置212正对检测窗口204-1,系统判断废液是否层析到指定位置。第八步,若系统判断废液已层析到指定位置,则驱动装置通过轨道装置211驱动试剂盒向左平移,使光学检测装置212正对检测窗口204-3,采用波长415-470nm的蓝光和610-660nm的红光作为组合光源,采集信号并进行处理得到结果。若系统判断废液未层析到指定位置,则在一定时间内连续监测,若超出时间检测到检测窗口204-1的信号,系统判断废液仍未层析到指定位置,则判断检测失败,提示错误信息。

试剂容纳腔202-1中的反应液中含红细胞裂解液、蛋白沉淀剂以及可与糖基化血红蛋白特异性结合的蓝色染料。血样与反应液混合后,血红蛋白从细胞结构中释放,糖化血红蛋白与蓝色苯硼酸染料结合,血红蛋白发生团聚。当反应液释放到层析装置203中的层析膜上后,糖基化与未糖基化的血红蛋白均被截留在膜表面,未结合的蓝色染料及其他杂质通过重力作用穿过上层膜,扩散至下层膜。试剂容纳腔202-2中的洗脱液含提高蓝色苯硼酸与糖基化血红蛋白结合的试剂,当洗脱液转移到层析装置203中的层析膜上后,残留的未结合苯硼酸并吸收至下层膜,并进行侧向层析。光学检测装置212在检测窗口204-1监测废液层析情况,当层析达到指定位置,说明检测窗口204-3中的洗脱液洗脱完成。本实施例中使用了4个检测窗口的其中2个,因此在制作所述检测系统时也可以根据实际生物化学方法的需要设置检测窗的个数。本实施例中4个检测窗口的设置适用于大部分的化学反应,这样这是的好处是,在批量生产时不用为了单独适应特定的生物化学方法安排不同的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例3

以糖化白蛋白为例,用酶法测全血中特定蛋白,所用检测系统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除了驱动装置为设置于试剂盒上用于使试剂盒位移的驱动装置,机括刺破试剂包的方式为方式三。第一步,毛细吸管201吸取适量抗凝血浆或血清,置于毛细吸管杯215中。第二步,将试剂盒置于轨道装置211上并接入驱动装置,系统自动化检测开始,试剂盒中的机括205-1、205-2以方式三将对应的试剂包206-1、206-2刺破,检测盒中的缠绕装置207-1、207-2工作,在挤压装置208-1、208-2的协同作用下,试剂包在对应的缠绕装置上绕卷收紧,2-羟基-3-间甲苯胺丙磺酸钠(toos)、糖化氨基酸氧化酶(kaod)试剂从试剂包206-1中沿侧壁流入试剂容纳腔202-1,溴甲酚绿试剂沿侧壁流入试剂容纳腔202-2。第三步,气压控制装置210接入毛细吸管201,驱动装置通过轨道装置211驱动试剂盒先向下平移再向右平移,使毛细吸管201位于试剂容纳腔202-1上方,驱动装置再使试剂盒向上平移,此时毛细吸管201进入试剂容纳腔202-1内并通过气压控制装置210排出血样,吸液,排液数次以使血样与其中试剂充分混合,并吸取一定剂量的混合试剂。第四步,驱动装置通过轨道装置211驱动试剂盒先向下平移再向左平移再向上平移,使毛细吸管201进入毛细吸管杯215,毛细吸管杯中含冻干的蛋白酶、4-氨基安替比林(4-aap)、过氧化物酶(pod)试剂,气压控制装置210控制毛细吸管201排出试剂,并吸液,排液数次以使上一步骤中的混合试剂与毛细吸管杯215中的试剂充分混合,并从毛细吸管杯215中吸取一定剂量的混合试剂。第五步,驱动装置通过轨道装置211驱动试剂盒先向下平移再向右平移再向上平移,使毛细吸管201正对检测窗口204-3,通过气压控制装置210将毛细吸管201中的试剂转移到层析装置203中的层析膜上。第六步,通过轨道装置211使试剂盒向下平移再向左平移,通过旋转泵213使光学检测装置212正对检测窗口204-3,采用波长525-560nm的黄绿光作为光源,采集信号并进行处理以计算糖化白蛋白含量。第七步,驱动装置通过轨道装置211驱动试剂盒先向右平移再向上平移,使毛细吸管201进入试剂容纳腔202-1,吸取一定量试剂。第八步,驱动装置通过轨道装置211驱动试剂盒先向下平移再向左平移再向上平移使毛细吸管201进入试剂容纳腔202-2,在气压控制装置210控制下排出试剂,并吸液,排液数次以使试剂充分混合,并吸取一定剂量的混合试剂。第九步,驱动装置通过轨道装置211驱动试剂盒先向下平移再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使毛细吸管201正对检测窗口204-1,在气压控制装置210的控制下将毛细吸管201中的试剂转移到层析装置203中的层析膜上。第十步,驱动装置通过轨道装置211驱动试剂盒先向下平移再向左平移,使光学检测装置212正对检测窗口204-1,使用白蛋白相应波长的光源,,采集信号并进行处理,通过薄膜反射原理计算白蛋白含量。

实施例4

以尿微量白蛋白和肌酐为例(诊断早期肾病肾损伤时,将尿微量白蛋白的指标除以肌酐指标用以排除干扰),所用检测系统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除了机括刺破试剂包的方式为方式二,用免疫金标法-酶法测尿液中特定蛋白。第一步,毛细吸管201吸取适量新鲜尿样,置于毛细吸管杯215中。第二步,将试剂盒置于轨道装置211上,系统自动化检测开始,试剂盒中的机括205-1、205-2以方式二的方法将对应的试剂包206-1、206-2刺破,检测盒中的缠绕装置207-1、207-2工作,在挤压装置208-1、208-2的协同作用下,试剂包在对应的缠绕装置上绕卷收紧,肌氨酸氧化酶和pod试剂从试剂包206-1中沿侧壁流入试剂容纳腔202-1,肌酐酶、肌酸酶、4-aap和toos试剂从试剂包206-2沿侧壁流入试剂容纳腔202-2。第三步,气压控制装置210接入毛细吸管201,驱动装置接入气压控制装置212,并使毛细吸管201向上平移,轨道装置211驱动试剂盒向右平移,,使毛细吸管203位于试剂容纳腔202-1上方,驱动装置驱动毛细吸管201向下平移进入试剂容纳腔202-1内,气压控制装置210使毛细吸管排出尿样,吸液,排液数次以使尿样与其中试剂充分混合,并吸取一定剂量的混合试剂。第四步,驱动装置驱动毛细吸管201位移向上平移,轨道装置211驱动试剂盒向左平移,驱动装置驱动毛细吸管201向下平移进入毛细吸管杯215,毛细吸管杯中含金颗粒-白蛋白抗体1复合物的冻干剂,气压控制装置210控制毛细吸管201排出试剂,并吸液,排液数次以使上一步骤中的混合试剂与毛细吸管杯215中的试剂充分混匀,并吸取一定剂量的混合试剂。第五步,驱动装置驱动毛细吸管201向上平移,轨道装置211驱动试剂盒向右平移,驱动装置驱动毛细吸管201向下平移,使毛细吸管201正对检测窗口204-1,气压控制装置210控制毛细吸管将试剂通过检测窗口204-1转移到层析装置203中的层析膜上。第六步,驱动装置驱动毛细吸管201向上平移,轨道装置211驱动试剂盒向左平移,驱动装置再驱动毛细吸管201向下平移,使毛细吸管201进入试剂容纳腔202-1,在气压控制装置210控制下吸取一定量试剂。第七步,驱动装置驱动毛细吸管向上平移,轨道装置211驱动试剂盒向右平移,驱动装置驱动毛细吸管向下平移,使其正对检测窗口204-1,气压控制装置210将毛细吸管201中的试剂转移到层析装置203中的层析膜上。第八步,驱动装置驱动毛细吸管向上平移,通过旋转泵213和轨道装置211使光学检测装置212正对检测窗口204-1,使用尿微量白蛋白相应波长的光源,采集信号并进行处理,计算尿微量白蛋白含量。第九步,轨道装置211驱动试剂盒向左平移,使毛细吸管201进入试剂容纳腔202-1,气压控制装置210控制毛细吸管吸取一定量试剂。第十步,驱动装置驱动毛细吸管向上平移,轨道装置211驱动试剂盒向左平移,驱动装置驱动毛细吸管向上平移使毛细吸管201进入试剂容纳腔202-2,气压控制装置210控制毛细吸管排出试剂,并吸液,排液数次以使试剂充分混合,并吸取一定剂量的混合试剂。第十一步,驱动装置驱动毛细吸管向上平移,轨道装置211驱动试剂盒向右平移,驱动装置驱动毛细吸管向下平移,使毛细吸管201正对检测窗口204-3,气压控制装置210将毛细吸管201中的试剂通过检测窗口204-3转移到层析装置203中的层析膜上。第十二步,驱动装置驱动毛细吸管向上平移,通过轨道装置211和旋转泵214使光学检测装置212正对检测窗口204-4,采用肌酐相应波长的光源进行检测,采集信号并进行处理以计算肌酐检测结果。

实施例5

如实施例4所述的检测过程,当毛细吸管杯215不存在时,可采用毛细吸管上设置有中空腔体的结构替代,如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毛细吸管的细节图。所述毛细吸管杯215中的含金颗粒-白蛋白抗体1复合物的冻干剂设置于毛细吸管的中空腔体101-1,中空腔体与毛细吸管的吸头部101-2之间有一通道101-3,通道上粗下窄,所述气压控制装置210可通过调节气压控制毛细吸管吸头部101-2的液体进入中空腔体101-1。实施例4所述检测系统的结构做如上调整后,相同的步骤不再重复,不同的步骤是,第一步,毛细吸管,以磁性连接的方式与试剂盒相连。第四步,气压控制装置210通过调节气压使第三步中吸取的混合试剂进入毛细吸管的中空腔体101-1,等待一段时间,使混合试剂与中空腔体中的冻干剂重复混合,再次通过气压控制装置210调节气压使中空腔体中的混合试剂进入毛细吸管头部101-2。

上述各实施例中,毛细吸管与试剂盒之间的相对移动,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案:驱动装置连接于气压控制装置,驱动毛细吸管上、下、左、右平移,同时试剂盒保持不动,此时,轨道装置仅仅用于放置试剂盒,光学检测装置连接有用于驱动其位移以实现检测的驱动源。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根据反应的方式的不同,当检测试剂盒的容纳空间只有一个时,也可以在毛细吸管中设置中空腔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