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桥梁构件拱度检测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34852发布日期:2019-06-15 01:17阅读:10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桥梁构件拱度检测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桥梁构件拱度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材料品质、设计水平、制造工艺和施工技术的全面提升,大型全焊接钢桁梁桥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国内外铁路以及公铁两用桥梁的建设中。桥梁施工过程中,对于大体积、超长度、质量重的构件,通过吊机吊装对位后,进行钢桁梁桁片拱度安装定位。如何合理有效的控制钢桁梁焊接前拼装线形,保证钢桁梁焊后整体几何尺寸达到并满足设计要求,成为大型全焊接钢桁梁桥制造技术的关键。传统的拱度测量方式是使用全站仪时时进行检测各点拱度,安装梁段时需要用全站仪反复测量各点,利用三棱镜、吊铅锤配合使用,且需经常检测仪器后视点是否偏离,操作烦琐且极易产生误差,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桥梁构件拱度检测的方法。适用于大型桥梁工程梁段组拼拱度得测量。以测量网基准线为基准,确定一条操作性强的实际测量控制线,测量钢丝线到杆件的距离,计算各点拱度,安装快捷方便。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用于桥梁构件拱度检测的方法,包括:

在胎架上放设测量控制网;

将拱度为零的梁段放置于所述胎架上,确定整跨桁拼零线位置;

以所述零线和所述测量控制网的基准线为基准,确定实际测量控制线;所述实际测量控制线与所述零线平行;

测量所述实际测量控制线到待测量梁段的表面的距离,计算获得待测量梁段的拱度。

优选的:所述计算获得待测量梁段的拱度,包括:确定所述实际测量控制线与所述拱度为零的梁段的表面之间的距离l0,测量所述实际测量控制线到待测量梁段的表面的距离l1,所述待测量梁段的拱度∆l=l1-l0。

优选的:所述l0为150-300毫米。

优选的:在所述胎架的外侧架设与所述胎架等高的至少两根独立的立柱,在所述独立立柱上分别连接有水平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卡固装置;所述实际测量控制线为钢丝线,所述钢丝线的一端与其中一连接杆上的卡固装置固定相连;所述钢丝线的另一端跨过另一连接杆上的卡固装置与立柱相连。

优选的:所述钢丝线的另一端跨过另一连接杆上的卡固装置通过紧线器与立柱相连,所述紧线器用于将所述钢丝线绷紧。

优选的:所述钢丝线为的直径为1.5毫米。

优选的:采用钢尺测量所述实际测量控制线到待测量梁段的表面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拱度为零的梁段为位于两端的梁段。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一种用于桥梁构件拱度检测的方法,在一种实现方式下,该方法可以包括在胎架上放设测量控制网;将拱度为零的梁段放置于所述胎架上,确定整跨桁拼零线位置;以所述零线和所述测量控制网的基准线为基准,确定实际测量控制线;所述实际测量控制线与所述零线平行;测量所述实际测量控制线到待测量梁段的表面的距离,计算获得待测量梁段的拱度。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操作方法简单、便捷、实用,便于制作和安装;大大提高安装、组拼桁片工作速度,避免了因架设全站仪测量反复测量后视点、吊铅锤造成的误差;安装成功后可重复实用,检验钢件组装、焊后成品。节约人员、机械和材料的开支,有效的节约成本并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桥梁构件拱度检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网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柱与实际测量控制线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桥梁构件拱度检测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在胎架上放设测量控制网w。

s102:如图2、图3所示,将拱度为零的梁段1放置于所述胎架上,确定整跨桁拼零线2位置;所述拱度为零的梁段为位于两端的梁段。

s103:以所述零线2和所述测量控制网w的基准线为基准,确定实际测量控制线3;所述实际测量控制线3与所述零线2平行;在所述胎架的外侧架设与所述胎架等高的至少两根独立的立柱4,在所述独立立柱4上分别连接有水平的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上设置有卡固装置6;所述实际测量控制线3为钢丝线,所述钢丝线的一端与其中一连接杆上的卡固装置6固定相连;所述钢丝线的另一端跨过另一连接杆上的卡固装置与立柱相连。所述钢丝线的另一端跨过另一连接杆上的卡固装置通过紧线器7与立柱相连,所述紧线器用于将所述钢丝线绷紧。所述钢丝线为的直径为1.5毫米。

s104:测量所述实际测量控制线到待测量梁段的表面的距离,计算获得待测量梁段的拱度。确定所述实际测量控制线与所述拱度为零的梁段的表面之间的距离l0,测量所述实际测量控制线到待测量梁段的表面的距离l1,所述待测量梁段的拱度∆l=l1-l0。所述l0为150-300毫米。采用钢尺测量所述实际测量控制线到待测量梁段的表面的距离。

本申请在胎架侧面架设了与整跨桁拼零线平行的一条钢丝线,该钢丝线距离整垮待拼装桥梁的起始梁段的距离为人为设定的,由于起始梁段的拱度可以认为为零,因此,以此距离为基准,既可以测量计算获得拼装后其他梁段的拱度。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使用时,放设测量控制网,吊装梁段,先将线形为零的大下弦节点放置在胎架上,调整到位后,以此大节点系统点为基准通过经伟仪测量,确定整跨桁拼零线位置,然后以此零线和测量网基准线为基准,确定一条操作性强的实际测量控制线,用直径小于1.5mm细钢丝通过花篮螺丝绷紧,固定卡具调整钢丝线位置、钢尺测量钢丝线到杆件的距离,计算各点拱度。

下面以孟加拉帕德玛大桥为例进行说明,帕德玛大桥主桥由7联共41孔跨度为150m的全焊接结构钢桁梁组成,桁梁杆件由山桥集团厂内制造完成经海运运输至孟加拉拼装场后,首先进行弦杆与节点的二拼一焊接,然后进行150米单片桁片的拼焊,最后完成整跨150m大节段的拼焊。

帕德玛大桥单跨长度为150米,整垮分为东西两侧桁片,每侧桁片分为4段,每段桁片长度约计38m,桁片组拼全部平放在胎架上完成。桁拼拼装前在胎架上放设测控点,确定各测控点之间的连线为零线。建立测量控制网,保证整个桁拼区域全部处于控制网中。梁段在拼装胎架上组拼完成后,通过测量悬挂钢丝线到钢梁弦杆的距离控制桁片的拱度线型,直至钢桁梁梁段拱度位置满足设计和图纸规范要求、定位、焊接。

钢桁梁梁段拱度调整是这样实现的:

桁片在组拼前,要通过水准仪对整副胎架顶面进行找平,测设控制点,控制点设在胎架等高的独立立柱上,立柱位于胎架外侧,独立且不承载荷载,沉降较小。立柱采用长1.3m的h300型钢顶平铺一块钢板组焊而成,在钢板上划十字线并打上样冲眼,以此定位测量控制点q1、q2、q3、q4。

组拼时,首先将线形为0的大下弦节点放置在胎架上,调整到位后,以此大节点系统点为基准通过经伟仪测量,确定整跨桁拼零线位置,然后以此零线和测量网基准线为基准,确定一条操作性强的实际测量控制线,用直径小于1.5mm细钢丝通过花篮螺丝绷紧,生根于组拼胎架上,此线可以设距离钢桁梁任意距离(一般0点处钢线距离钢梁150-300mm)方便实用。

测量各个节点到钢丝线的距离,计算测量点的拱度,测量线形为0处钢线线距钢梁表面l0,第二节点处钢丝线距钢梁表面的l1,则第二点处的拱度∆l=l1-l0,以此类推计算出各点拱度,根据拱度结果调整满足设计要求的位置。

利用测量控制网中控制点及拱度为0梁段联合确定一条平行于测量控制点的实际测量控制线,钢尺测量控制线到安装梁段表面的距离,计算安装梁段的拱度。适用于需分段对位安装的体积大、质量重的桥梁梁段构件的拱度调整。可以精确调整对位且操作简单,避免使用全站仪配合吊锤反复测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难度。不仅可以用于检测桁梁大型桁片平面组拼,还可用于检验整垮3d立拼桁梁的旁弯,操作简单、快捷。以事先设定的测控网为测量基准点设置测量控制钢丝线,钢丝线采用直径小于1.5mm细钢丝通过花篮螺丝绷紧,固定卡具调整钢丝线位置、钢尺测量钢丝线到杆件的距离,计算拱度,工具简单,易操作。

总之,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操作方法简单、便捷、实用,便于制作和安装;大大提高安装、组拼桁片工作速度,避免了因架设全站仪测量反复测量后视点、吊铅锤造成的误差;安装成功后可重复实用,检验钢件组装、焊后成品。节约人员、机械和材料的开支,有效的节约成本并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