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78452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阻力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力调节器,特别是一种运动车阻力调整装置的阻力调节器,其为一种在初始段就可调阻的阻力调节器。


图1所示,以往运动车的阻力调整装置包括一阻力调节器20及一飞轮装置10;飞轮装置10作为阻力产生装置,飞轮装置10在一轮轴11上轴设有铁材做成的一飞轮12,飞轮12上具凹孔,可供套设一铝环13,飞轮12内设置有二载板14,二载板14上固设有多个磁性元件15(即磁铁),载板14受到一弹性元件16弹抵而具有向外弹靠力量,在载板14末端处设有一导座17,导座17受一阻力调节器20阻力绳34(如图2所示)的拉引,而可在飞轮12的滑槽18内作径向位移,借以拉动二载板14使磁性元件15与飞轮12内周间产生间隙91,当磁性元件15接近飞轮12时,两者间会产生磁吸现象,磁性元件15距离飞轮12的间隙91愈大,阻力则愈小,相反的,间隙91愈小,阻力则愈大。换句话说,阻力调节器20是利用调整阻力绳34的伸拉长度,而有效控制健身车的运动阻力。
如图2所示,以往的阻力调节器20主要由一上壳体31及一下壳体32相互盖合而成,其内部轴设有一转轴33供固接一阻力绳34,转轴33上端固接可与其连动的一旋钮35,转轴33与上壳体31间设有一分段装置40,分段装置40包括一分段盘41、一卡掣片42及一弹簧43。分段盘41的外周面上分间隔凹设数个定位槽264并套固在转轴33上;卡掣片42与弹簧43套置在上壳体31内部,弹簧43向下弹抵,使卡掣片42上所设凸块421卡止在分段盘41的定位槽264内。借由上述装置,使用者在转动旋钮35后,转轴33拉转阻力绳34而可对飞轮装置10分段调节阻力。
上述调节器20运用在磁控健身车的飞轮装置10上时,虽然具有调节阻力的作用,可是操作上还是存有缺点,例如,阻力调节器通常设置多段阻力变化,但是第1段是无阻力状态,到第2段后,飞轮12与磁性元件15间才会逐渐增加磁吸效果,相对地,阻力也逐渐增加。以往的分段盘41设置等间隔的定位槽264,调转每格定位槽264的位移,可使飞轮装置10的磁性元件15相对地作等间距移动。请配合图3所示,当该阻力调节器20由第1段的无阻力状态调转至第2段的阻力状态时,飞轮12与磁性元件15间的磁吸阻力效果会逐渐增加,但上述以往的分段盘41定位槽264只能使磁性元件15每段都作等间距移动,而且该旋钮35由第1段调转至第2、3段时,磁性元件15与飞轮12间的磁吸效果不够,因此,旋钮35在第2、3段时的阻力值仍然是零,造成调节器20调转初始段阻力动作无效的情形,在将调节器20旋钮35调转至第4段以后的位置,磁性元件15才会真正与飞轮12产生磁吸阻力。用在磁控健身车的以往的调节器20的分段盘41,在前段调整阻力时还处于无阻力状态,当使用者调转使旋钮35调整前段阻力,却没有得到阻力效果,往往会造成使用者的困扰,而对调节器功能产生不信任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初始段调节阻力时,磁性元件与飞轮间就会产生磁吸力,且调转至后段更可确实分段调整阻力的阻力调节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措施本实用新型的阻力调节器,包括一本体、一旋钮及一分段装置;本体由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盖合组成;本体内部设有一转轴,转轴底端固接有一阻力绳,阻力绳的末端接设在阻力调节装置的一飞轮装置上;旋钮可转动地固设在穿过上壳体的转轴上端部;分段装置设在转轴与上壳体间,分段装置包括一分段盘、一卡掣片及一弹簧,分段盘外周面上凹设多个定位槽,卡掣片上凸设有凸块,弹簧设在上壳体与卡掣片之间,凸块421可卡止在分段盘的定位槽内,使旋钮可分段调转定位;其特征在于,分段盘的定位槽呈不均匀分布。
所述的阻力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之间的间距在转动方向的前段间距大,后段间距小。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器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为以往的磁控飞轮装置的组合图。
图2为以往的阻力调节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以往的调节器作动飞轮装置的动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分段盘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调节器作用于飞轮装置的动作示意图。
如图4、5并配合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调节器的本体30主要由一上壳体31及一下壳体32盖合而成。本体30内部设有一转轴33,转轴33底端固接一阻力绳34,阻力绳34的末端接设在一飞轮装置10上,飞轮装置10与以往的飞轮装置相同,一飞轮12上活动地设置有的磁性元件15接近飞轮12时会产生磁吸阻力,其内部装置前面已有详述,所以在此不再详细叙述。
调节器本体30的转轴33上端固设一可连动的旋钮35,转轴33与上壳体31间设有一分段装置40。分段装置40包括一分段盘41、一卡掣片42及一弹簧43,分段盘41外周面上凹设多数个定位槽411,卡掣片42上凸设一个以上的凸块421,当卡掣片42受弹簧43向下弹掣时,凸块421可卡止在分段盘41的定位槽411内,使旋钮35可分段调转定位,该阻力绳34受转轴33拉引驱动飞轮装置10的导座17滑动,而控制磁性元件15舆飞轮12间的距离,借以达到调整磁阻力大小为目的。
如图6所示,分段盘41,为圆形的盘体,外周面前段的定位槽44间距以大间隔角度作非等分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分段盘41设置在前段的第一、第二定位槽4111、4112,其角度间隔为45度,此一间隔位移可使飞轮装置10上的磁性元件15大幅接近飞轮12,这是旋钮35调转至第2段阻力值的对应位置,而该分段盘41位于前段的第二、第三定位槽4112、4113的角度间隔为21度,这是旋钮35调转至第3段阻力值的对应位置。而分段盘41后段位于第三定位槽4113以后的六个定位槽,其间距皆以小间隔角度作等分设置,各第三定位槽4113的角度间隔皆为12度;当第三定位槽4113也可以是以非等分间隔设置,也会具有同等的分段功效。此等多组等间隔定位槽4113的位置,这是旋钮35调至第4~8段阻力值的对应位置,使磁性元件15相对于飞轮12等间隔移动。
本实用新型调整阻力时相关装置的动作叙述如下如图6、7所示,阻力调节器的旋钮在以往都是以126度做为可转动角度范围,本实用新型分度盘41定位槽411角度亦是在126度范围中作适当配置,当使用者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磁控车调节阻力时,首先将旋钮35由第1段调转至第2段,对应该分段盘41上的第一及第二定位槽4111、4112的角度间隔为45度,此一角度位移可使飞轮装置101上的磁性元件151与飞轮121间隙92大幅缩短,磁性元件151接近飞轮121,使旋钮35第2段阻力值开始具有较轻微的阻力效果;当使用者将旋钮35调转至第3段时,对应分段盘41的第二及第三定位槽4112、4113的角度间隔为21度,此一角度位移可使磁性元件15更贴近飞轮12,使旋钮35第3段阻力值可让使用者感觉有明显增大的阻力变化;以后将旋钮35调转至第4段以后,对应的定位槽4113间隔皆做12度的等分间隔,磁性元件15在磁场范围下等距移动逼近飞轮12,如此旋钮35第4~8段的阻力值即具有大小不同的分段阻力功能,如此,旋钮35上标示各段的数字皆具有明显的阻力变化,而可效消除以往的调节器初始段调阻无效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调节器的分段盘41外周面上的定位槽411的排列方式,前段定位槽411是以大间隔设置,在调转时可一次大幅度地拉近磁性元件15与飞轮12的距离,使两者间产生磁吸阻力,使其在初始段调整时就可以具有阻力效果,而不会产生调整无效的现象;而在旋钮35调大阻力至后段时,由于磁性元件15与飞轮12间具有磁吸阻力,因此等距移动磁性元件15即可达到具有分段阻力的调节功能。当然后段定位槽角度也可用不等分设置,使定位槽411的角度可由大渐小或是由小渐大的配置,也一样具有极佳的分段效果。所以本实用新型适用在一磁控健身车上,旋钮35各段的数字显示都具有确切的阻力值变化,可消除以往调节器初始段调阻无效的问题。
权利要求1.一种阻力调节器,包括一本体、一旋钮及一分段装置;本体由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盖合组成;本体内部设有一转轴,转轴底端固接有一阻力绳,阻力绳的末端接设在阻力调节装置的一飞轮装置上;旋钮可转动地固设在穿过上壳体的转轴上端部;分段装置设在转轴与上壳体间,分段装置包括一分段盘、一卡掣片及一弹簧,分段盘外周面上凹设多个定位槽,卡掣片上凸设有凸块,弹簧设在上壳体与卡掣片之间,凸块421可卡止在分段盘的定位槽内,使旋钮可分段调转定位;其特征在于,分段盘的定位槽呈不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力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之间的间距在转动方向的前段间距大,后段间距小。
专利摘要一种阻力调节器,包括一本体、一旋钮及一分段装置;本体由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组成;本体内设有一转轴,转轴底端固接有一接设在阻力调节装置上的阻力绳;旋钮固设在转轴上端部;分段装置设在转轴与上壳体之间,分段装置包括分段盘、卡掣片及弹簧,卡掣片上凸设有凸块,分段盘外周面上凹设多个可卡止凸块的定位槽,弹簧设在上壳体与卡掣片之间;定位槽呈不均匀分布,定位槽之间的间距在转动方向的前段间距大,后段间距小。
文档编号G05D15/00GK2364491SQ98250030
公开日2000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11日
发明者吴金叶 申请人:福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