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51271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器件的制作方法
背景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器件如笔记本大小的计算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内装式通风装置的电子器件。
例如,由一个发热件如供在作为电子器件的便携式计算机中使用的CPU(中央处理单元)所产生的热量,随着CPU本身处理速度和功能的增加而增加。可以认为,当温度升得过高时,CPU使计算机的有效工作变差,并落入一种不工作的状态。
因此,迄今为止,便携式计算机都具有一个通风装置,作为防范热辐射的措施。通风装置将空气送到发热件如CPU上。发热件如CPU的热量被通风装置送入的空气带走。因此,发热件如CPU辐射热量并冷却。迄今为止,在通风装置中都采用一种离心式风扇。在许多情况下,离心式风扇的外观都具有一种基本上是扁平的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
这种类型的电子器件如一种便携式计算机具有一个计算机主体和一个显示部件。计算机主体包括一个第一机壳。显示部件包括一个第二机壳。计算机主体旋转式连接到显示部件上。
因此,显示部件由计算机主体以这种方式支承,以便可在一个关闭位置和一个打开位置之间旋转。
关闭位置涉及显示部件位于计算机主体上的一个位置,而打开位置涉及显示部件相对于计算机主体升起的一个位置。可以使显示部件和计算机主体处于一种折叠状态,在上述折叠状态下使显示部件处于关闭位置。
在这种类型的连接结构中,显示部件例如通过一个铰接轴支承在计算机主体的基底部分上。因为显示部件位于计算机主体上,所以可以把计算机主体的基底部分调整到比计算机主体厚。因此,有时在计算机主体的基底部分中装一个比较大的通风装置。这种便携式计算机已在例如日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通报No.5-25522中公开。
另一方面,要求把便携式计算机造得更薄。在使便携式计算机变薄的情况下,计算机主体的基底部分也要小型化。
然而,当通风装置如在日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通报No.5-25522所公开的装在计算机主体的基底部分中时,计算机主体的基底部分大小和形状受通风装置的大小和形状影响。
尤其是,当通风装置具有一基本上是扁平的矩形平行六面体状外观时,恐怕难以使计算机主体的基底部分变薄和小型化。因此,也可以认为难以使便携式计算机变薄。另外可以认为,当通风装置保持这种大小以便充分起作用时,更难以使便携式计算机变薄。
发明概述本发明的目的是得到一种可以有效变薄的电子器件。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器件,所述电子器件包括一个第一机壳,一个第二机壳,和一个通风装置。第一机壳具有一个第一附属部分。第二机壳可旋转式连接到第一附属部分上。通风装置装在第一附属部分中,并将空气送入第一机壳。通风装置具有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在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同心式排列。通风装置从多个叶片的一个旋转轴方向吸入空气,并把空气朝与旋转轴交叉的方向排出。
按照这种构造,即使当通风装置小型化时,也就是说,通风装置在与电子器件变薄有关的径向方向上小型化时,充分保持了通风装置的功能。此外,因为通风装置装在第一机壳部分中,所以第一机壳变得更薄。也就是说,便携式计算机有效地变薄。
本发明的另一些目的和优点将在后面的说明中陈述,并且一部分从说明书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际操作知道。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一些工具和尤其是后面指出的一些组合实现和达到。
附图的一些视图简介各附图都包括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上述各附图示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并与上面给出的一般说明和下面给出的实施的详细说明一起,用来阐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一种便携式计算机从其前面看时的透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中所示线F1-F1所取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所示通风装置的部件分解透视图;图4是图1中用F4包围的一个区域放大透视图;图5是图1中所示便携式计算机以其后面看时的透视图;图6是沿着图1中所示线F6-F6所取的剖视图;图7是沿着图6中所示线F7-F7所取的剖视图;图8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便携式计算机的通风装置附近以上面看时的剖视图;图9是沿着图8中所示线F9-F9所取的剖视图;图10是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所述一种便携式计算机从其后面看时的透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便携式计算机通风装置附近及从上面看时的剖视图;图12是按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述一种便携式计算机从其后面看时的透视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便携式计算机位于基底上状态时通风装置附近沿着一垂直方向的剖视图;及图14是按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计算机从其前面看时的透视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将参照图1-7进行说明。
图1示出一种作为电子器件的便携式计算机10。如图1所示,便携式计算机10包括一个计算机主体20和一个显示部件50。
计算机主体20包括一个第一机壳21。第一机壳21具有一基本上是扁平的盒形形状。第一机壳21具有一个底壁21a,一个上壁21b,一个前壁21c,一个后壁21d,一个左壁21e,和一个右壁21f。
上壁21b支承一个键盘22。前壁21c,左壁21e,右壁21f,和后壁21d沿着第一机壳21的周围方向构成一个周围壁。
图2是沿着图1中所示的线F2-F2所取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一个印刷电路板23装在第一机壳21中。印刷电路板23基本上是平行于例如第一机壳21的底壁21a设置。
一个发热件如CPU24安装到印刷电路板23的下表面上。一个散热板25安装到CPU24上。散热板25用热的方法连接到CPU24上。
如图1所示,一个作为第一附属部分的风扇罩分段26基本上是在第一机壳21的后面中心部分中形成。风扇罩分段26与第一机壳21整体形成。如图2中所示,第一机壳21上壁21b的基本上是后面中心部分以一种基本上是圆形形状向上升起。
因此,由上壁21b的基本上是后面中心部分和底壁21a所限定的一个空间构成风扇罩分段26。风扇罩分段26的高度大于在上壁21b和底壁21a之间所限定的空间中除风扇罩26之外一部分中的高度。
如图1所示,一个通风装置30和一个电池40装在风扇罩分段26中。如图3所示,通风装置30包括一个叶轮31,一个罩32,和一个驱动部分33。
叶轮31包括一个基底部分31a,和多个叶片31b。基底部分31a具有一基本上是圆筒形状。各个叶片31b设置在基底部分31a上。更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每个叶片31b的一端都固定到与基底部分31a一个端表面相同的圆周上(在图中用两点虚线所示出的垂直圆H)上。另外,如图3所示,每个叶片31b都在基底部分31a的轴向方向上延伸。
每个叶片31b在与基底部分31a相对一侧上的端部用一个支承件31c支承。支承件31c具有例如一种基本上是O形形状,并支承每个叶片31b的一端。按照上述结构,叶轮31具有一基本上是圆筒形外观。
罩32具有一基本上是圆筒形形状,其一端封闭。叶轮31装在罩32中。在上述罩32的一部分侧壁中形成一个排气口32a。排气口32a将罩32的内部与其外部连接。排气口32a从罩32的打开端32b朝封闭端32c方向延伸。排气口32a具有例如一种矩形形状。
驱动部分33具有一个旋转轴33a。旋转轴33a通过一个驱动部分33旋转。
在罩32的封闭端32c中形成一个连通孔32d,驱动部分33的旋转轴33a穿过上述连通孔32d。一个配合部分31d在叶轮31的基底部分31a的一个端表面中与基底部分31a同轴式形成,上述端表面是在与每个叶片31b固定于其上的端表面相对的一侧上。驱动部分33的旋转轴33a装配到配合部分31d中。
叶轮31从基底部分31a装入罩32中。驱动部分33的旋转轴33a穿过罩32的连通孔32d。因此,旋转轴33a穿过连通孔32d,以便装配到叶轮31的配合部分31d中。因此,当驱动驱动部分33时,叶轮31旋转。叶轮31的旋转轴G具有与旋转轴33a相同的方向。
如图2所示,当叶轮31旋转时,例如,将周围空气从敞开端32b吸入罩32中。通过每个叶片31b将吸入的空气向外朝叶轮31的周围方向上推。在这种情况下,朝叶轮31的周围方向向外推的空气从排气口32a排出。应该注意,从排气口32a朝向第一机壳21内部的方向,亦即,冷却空气F行进的方向是与叶轮31的旋转轴交叉的方向。
因此,设计了每个叶片31b和罩32的形状。下面将说明设计的各个方面。如图2所示,每个叶片31b的剖面形状相对于图中箭头A所示的叶轮31的旋转方向刻槽。因此,每个叶轮31b通过收集这个刻槽中吸入的空气有效地将空气朝圆周方向上推出。
在罩32中,在叶轮31旋转方向上连接到排气口32a的一部分是直线导向部分32e。朝圆周方向上推出的空气通过导向部分32e导入排气口32a中。导入排气口32a中的空气作为冷却空气F排出。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通风装置30中,每个叶片31b都在叶轮31的旋转轴G轴向方向上延伸,以便由此增加排放的冷却空气F的量。也就是说,吸入的空气量增加。因此,即使当叶轮31在径向方向上小型化时,叶轮31也朝旋转轴G方向延伸,也就是说,每个叶片31b都朝旋转轴G的轴向方向上延伸,并因此充分保持通风装置30的功能。
图4以放大的比例示出一个图1中用单点虚线所示的F4包围的区域。如图4所示,如上所述构成的通风装置30在一宽度方向上装入例如风扇罩分段26的左端部分中。应该注意,宽度方向B是从第一机壳21的左壁21e朝向右壁21f的方向,或者是从右壁21f朝向左壁21e的方向。
下面将具体说明通风装置30的安排。通风装置30设置在风扇罩分段26的左端部分中。至于通风装置30的姿态,罩32的敞开端32b面向风扇罩分段26的左端壁26a,而排气口32a面向第一机壳21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叶轮31的旋转轴G沿着例如宽度方向B延伸。
因此,将从排气口32a排出的冷却空气F送入第一机壳21中。因此,将冷却空气F传送到一个发热件如CPU24上,或者传送到散热板25上。例如,发热件如CPU优选的是设置在一个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中有效地送入冷却空气F。如图2所示,排气口32a优选的是设置成与CPU24一样高。
驱动部分33连接到例如一个电源部分(未示出)上。驱动部分33例如是在便携式计算机10中接通电源时,或者是发热件如CPU24的温度达到一预定值时,驱动通风装置30。
图6是沿着图1中所示线F6-F6所取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一个第一通孔26b在风扇罩分段26的左端壁26a中,沿着与通风装置30的罩32相同的轴线形成。第一通孔26b具有一个尺寸,所述尺寸等于例如罩32的敞开端32b的尺寸。第一通孔26b与风扇罩分段26的内部和外部连通。便携式计算机10周围的空气穿过第一通孔26b吸入通风装置30中。
图5是便携式计算机10从后侧看时的透视图。如图5所示,电池40具有一朝宽度方向B延伸的基本上是圆筒形状。电池40装入一个在从风扇罩分段26的右端部分到通风装置30装入其中的一部分范围内空间中。电池40可拆卸式安装到例如便携式计算机10的后侧上。
如图1所示,显示部件50包括一个第二机壳51和一个液晶显示面板52。液晶显示面板52装在第二机壳51中。液晶显示面板52是一种显示图像屏幕52a。屏幕52a通过一个开口51a从第二机壳51向外露出,上述开口51a在第二机壳51的前表面中形成。
第二机壳51通过一个轴53以这种方式连接到第一机壳21的风扇罩分段26上,以便可在一个关闭位置和一个打开位置之间旋转。
关闭位置是第二机壳位于计算机主体20上的一个位置。打开位置是第二机壳51相对于计算机主体20这样升起,以致露出键盘22或屏幕52a的一个位置。第二机壳51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机壳21的宽度方向B相对应。
下面将具体说明第一机壳21与第二机壳51之间的连接结构。第二机壳51具有一个连接部分54。连接部分54在第二机壳51的一部分上形成,所述第二机壳51的一部分在宽度方向B上面向风扇罩分段26的右端部分。也就是说,连接部分54在宽度方向B上与风扇罩分段26叠加。
如一虚线所示,轴53在宽度方向B上沿着与第一通孔26b相同的轴线穿过连接部分54和风扇罩分段26。因此,第二机壳51可绕轴53相对于第一机壳21旋转。
应该注意,连接部分54与宽度方向B相交的一段连接部分54具有一基本上是圆形形状。因此,即使当第二机壳51相对于第一机壳21旋转时,机壳也平稳地旋转。图2用一两点虚线示出第二机壳51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
如图2中的两点虚线所示,因为风扇罩分段26的高度不超过第二机壳关闭位置设置的高度,所以风扇罩部分26不突出,而第二机壳51成关闭位置设置。
另外,如图1所示,第二机壳51具有一个作为第一附属部分的端面部分55。端面部分55通过第二机壳51中的风扇罩分段26设置在与连接部分54相对的一侧上。因此,端面部分55在宽度方向B上面向风扇罩分段26的左端部分。
如图6中所示,端面部分55的左端壁55a沿着与第一通孔26b相同的轴线具有一个第二通孔55b,上述第一通孔26b在风扇罩分段26的左端壁26a中形成。端面部分55的右端壁55c沿着与第一通孔26b相同的轴线具有一第三通孔55d。
第二通孔55b形成一种圆形形状,所述圆形形状具有一尺寸基本上等于等三通孔55d的尺寸。端面部分55在宽度方向上穿过第一通孔26b和第二通孔55b钻孔。第一通孔26b稍大于例如第二通孔55b和第三通孔55d。
当驱动通风装置30时,空气穿过第二通孔55b吸入。在这种情况下,从第二通孔55b延伸到第三通孔55d的一部分端面部分55构成一个导向部分56,所述导向部分56将空气导入风扇罩分段26中。
图7是沿着图6中所示的线F7-F7所取的剖视图。如图6和7所示,导向件57装在导向部分56的内部。导向件57具有一个在宽度方向B上延伸的圆筒形形状。导向件57具有这样一种尺寸,以便装配在第二通孔55b和第三通孔55d中,导向件57装配在第二通孔55b和第三通孔55d中,并因此固定到端面部分55上。
导向件57具有例如一个底部部分。这个底部部分57a以这种方式装配在第二通孔55b中,以便设置在与例如第二通孔55b一个边缘相同的平面中。底部部分57a具有多个吸气口57b。多个吸气口57b与异向件57的内部和外部连通。底部部分57a可以具有一个吸气口57b,而不是如上所述的多个吸气口57b。
导向件57的另一端敞开。这个敞开端57c贯穿第二通孔55b和第一通孔26b,以便紧贴在通风装置30的罩32敞开端32b上。因此,空气流经导向件57,并导向到通风装置30上。
应该注意,第一通孔26b稍大于第二和第三通孔55b和55d。另外,导向件57沿着与轴53相同的轴线设置,因此,导向件57也起一个轴的作用,所述轴支承第二机壳51的旋转。
接着,将说明通风装置30的操作。
当便携式计算机10的电源接通,或者CPU24或是类似物的温度达到预定值时,驱动部分33则驱动通风装置30。驱动部分33使连接到旋转轴33a上的叶轮31旋转。
如图6所示,当叶轮31旋转时,从吸气口57b将周围空气吸入导向件57中,上述吸气口在导向件57的底部部分57a中形成。吸入导向件57的空气穿过导向件57流向敞开端57c。另外,从罩32的敞开端32b将空气吸入通风装置30中。
如图2所示,吸入通风装置30的空气通过每个旋转叶片31b朝圆周方向推出。排出的空气作为冷却空气F从罩32的排气口32a排入第一机壳21中。
将排出的冷却空气F导入发热件如CPU24或者散热板25中。已到达发热件如CPU24,或者散热板25的空气吸收空气的热量。因此,将发热件如CPU24冷却。
在这样构成的电子器件中,通风装置30装在风扇罩分段26中。风扇罩分段26高于第一机壳21的另一部分。另外,因为风扇罩分段26基本上是在第一机壳21的后面中心部分中形成,所以风扇罩分段形成在宽度方向B上长。
此外,通风装置30的叶轮31具有多个叶片31b,所述多个叶片31b同心式设置,并在宽度方向B上延伸。因此,尽管叶轮31在径向方向上小型化,但叶轮朝旋转轴G方向(与宽度方向B平行)延伸,并可以保持足够的功能。
如上所述,即使当通风装置30小型化时,也就是说,在便携式计算机10变薄的情况下叶轮31在径向方向上小型化时,也足以保持通风装置30的功能。此外,因为通风装置30装在风扇罩分段26中,所以第一机壳21变得更薄。也就是说,便携式计算机10有效地变薄。
另外,因为风扇罩分段26设置在第一机壳21中,所以从通风装置30排出的冷却空气F直接排入第一机壳21中。因此,因为冷却空气F容易送入发热件如CPU24中,所以发热件如CPU24有效地冷却。
另外,因为吸气口57b设置在端面部分55的左端壁55a中,所以从吸气口57b到通风装置30的吸气通道可以形成一基本上是直管路形状。因此,通风装置30比较容易吸入空气。另外,因为导向部分56是在端面部分55中形成,所以通风装置30可以有效地吸入空气。
另外,端面部分55是在第二机壳51中的宽度方向上向外形成。也就是说,任何东西都不妨碍吸入的空气流入到端面部分55中。因此,通风装置30可以有效地吸入空气。
另外,因为导向件57设置在端面部分55中,所以更有效地将空气导入通风装置30中。导向件57还起轴的作用,所述轴支承第二机壳51的旋转。因此,因为利用导向件57作为支承旋转的轴,所以便携式计算机10的结构可以简化。
另外,叶轮31具有多个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叶片31b。因此,当调节每个叶片31b的长度时,比较容易调节通风装置30的功能。
此外,因为电池40装在风扇罩分段26中,所以第一机壳21中风扇罩分段26之外的部分可以制成比电池40薄。因此,便携式计算机10可以有效地变薄。
另外,各吸气口57b设置在导向件57中。导向件57由第二通孔55b和第三通孔55d支承。在这种情况下,端面部分55除了用于支承导向件57的第二通孔55b和第三通孔55d之外,设有任何专门的支承部分。此外,导向件57具有若干吸气口57b。因此,当导向件57被支承时,各吸气口57b朝向外部。
也就是说,因为端面部分55具有第二和第三通孔55b和55d来支承导向件57,并且导向件57的支承部分和若干吸气口57b分别设置在端面部分55和导向件57中,所以使端面部分55的结构简化。
应该注意,本实施例具有一种结构,在所述结构中导向件57具有底部部分57a,而若干吸气口57b在底部部分57a中形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导向件57可以制成一种其两端敞开的圆筒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端面部分55的左端壁55a可以具有若干面向导向件57的吸气口57b,而不用设置第二通孔55b。
接下来,将参照图8和9按照本发明所述的第二实施例说明一种便携式计算机10。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将一个连接部分54设置在一部分第二机壳51中,在所述第二机壳51中已设置了一个端面部分55。也就是说,在第二实施例中,一个风扇罩分段26夹在宽度方向B上的一对连接部分54之间。应该注意,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功能的组成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且其说明略去。
图8是用放大的比例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看时通风装置30附近所处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沿着图8中所示的线F9-F9所取的剖视图。
如图8和9所示,连接部分54经由一个在宽度方向B上通过的轴53旋转式连接到风扇罩分段26上。连接部分54到风扇罩分段26的连接结构通常按照设置在第二机壳51相对于风扇罩分段26的左端部分中的连接部分54的连接构造进行说明。
连接部分54具有一个支承部分60,所述支承部分60旋转式支承轴53的一端。支承部分60包括例如一个基底部分61和一个承载部分62。基底部分61固定到第二机壳51上,并沿着例如第二机壳51的周围壁延伸。
承载部分62固定到面向风扇罩分段26的基底部分61的表面上。承载部分62旋转式支承轴53的一端。在连接部分54的右端壁(面向风扇罩分段的壁)中形成一个轴53穿过的连通孔,上述连接部分54的右端壁设置在第二机壳51的左端部分中。
轴53的另一端具有一个固定部分63。固定部分63不相对于轴53旋转。轴53通过的一个开口64在风扇罩分段26的左端壁26a中形成。开口64与风扇罩分段26的内部和外部连通。
如图9所示,在开口64的内表面与轴53的外表面之间形成一个间隙C。在风扇罩分段26与连接部分54之间(风扇罩分段26的左端表面65与连接部分54的右端表面66之间)形成一个间隙D。因此,周围空气通过这些间隙C和D流入风扇罩分段26。每个间隙C和D都具有一个尺寸例如约为1-2mm。
在第一机壳21的底壁21a中,左端壁26a附近基本上形成这样一种L形形状,以使剖面形状是向上弯的,并形成了一个固定座67,轴53的固定部分63设置在上述固定座67中。
固定部分63具有一个螺孔63a。在螺孔63a中形成一种内螺纹。当固定部分63设置在固定座67上时,一个螺钉68穿过固定座67,以便与螺孔63a接合,并因此把固定部分63紧固到固定座67上。
按照上述连接结构,第一机壳21旋转式连接到第二机壳51上。在第二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二机壳51左端部分中的连接部分54是本发明中所提到的第二附属部分。
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便携式计算机10中,通风装置30设置在风扇罩分段26面向连接部分54的一部分中。然而,因为设置了间隙C和D,所以通风装置30充分吸入空气。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得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应该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设置在第二机壳51左端部分上的连接部分54。设置在第二机壳51右端部分中的连接部分54支承部分60基本上同样设置。
接下来,将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参照图10和11说明一种便携式计算机10。
在第三实施例中,通风装置30的安排与第一实施例的安排不同。连接部分54设置在一部分第二机壳51中,在所述一部分第二机壳51中已设置了一个端面部分55。应该注意,与第一实施例组成具有相同功能的组成用同样的标号表示,并且其说明略去。
图10是按照第三实施例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10从其后面看时的透视图,而图11是示出从上面看时通风装置30附近所处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10和11中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通风装置30设置在例如风扇罩分段26宽度方向B上基本上是中间部分中。
在第一机壳21的一部分后壁21d中,形成若干吸气口70。各吸气口70面向一个敞开端32b。各吸气口70在后壁21d的后表面76中打开。各吸气口与风扇罩分段26的内部和外部连通。后壁21d可以具有一个吸气口70,而不是如上所述有多个吸气口70。如图11所示,导向部分71设置在吸气口70与通风装置30的敞开端32b之间。
导向部分71通过用例如一个壁72盖住吸气口70与通风装置30的敞开端32b之间的空间构成。壁72可以与例如第一机壳21整体式形成。导向部分71通过吸气口70将空气导入通风装置30中。
即使在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10中,也可以得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此外,通风装置30可以通过导向部分71有效地吸入空气。
接下来,将参照图12和13说明按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计算机10。在第四实施例中,各吸气口70和导向部分71的位置与第三实施例中各吸气口70的那些位置不同。应该注意,具有与第一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的组成相同功能的组成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并将其说明略去。
图12是按照第四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计算机10从后面看时的透视图。图13是通风装置30附近沿着一垂直方向处于便携式计算机10位于一基底75上状态的剖视图。
图12和13所示,在第四实施例中,通风装置30设置在例如风扇罩分段26的基本上是中间部分中。
在第一机壳21的一部分底壁21a中形成若干吸气口70,上述一部分底壁21a面向通风装置30的敞开端32b。各吸气口70与风扇罩分段26的内部和外部连通。底壁21a可以只有一个吸气口70,而不是如上所述有多个吸气口70。
导向部分71设置在吸气口70与通风装置30的敞开端32b之间。导向部分71通过用例如一个壁72盖住吸气口70与敞开端32b之间的空间构成。壁72可以与例如第一机壳21整体式形成。
在第一机壳21底壁21a的底表面73部分上设置一对支脚部分74,上述一对支脚部分74位于风扇罩分段26的下方。各吸气口70夹在两支脚部分74之间。
如图13所示,各个支脚部分74以这种方式设置,以便当便携式计算机10位于例如基底75或类似物上时,姿态是稳定的。
当便携式计算机10放在基底75上时,各吸气口70与基底75之间的空间E由上述一对支脚部分74限定。空气穿过所述空间E导入各吸气口70中。因此,即使各吸气口70是在底部表面73中形成时,通风装置30也可以充分吸入空气。
在第四实施例中,即使当通风装置30是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风扇罩分段26的基本上是中间部分中,而吸气口70是在第一机壳21的底壁21a中形成时,也可以得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此外,通风装置30可以通过导向部分71有效地吸入空气。
应该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各支脚部分74是在第一机壳21的底壁21a上形成,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各支脚部分74可以分别设置在例如第一机壳21的左壁21e和右壁21f上。简短地说,各支脚部分74可以用这种方式设置,以便将空间E限定在底表面73的下方。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14说明按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计算机10。在第五实施例中,风扇罩分段26的安排与第一实施例中风扇罩分段26的安排不同。在第二机壳51中,连接部分54的位置与第一实施例中连接部分54的位置不同。应该注意,在本实施例中,任何端面部分55都不在第二机壳51中形成。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组成相同功能的组成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且将其说明略去。
图14是按照第五实施例所述一种便携式计算机10从前面看时的透视图。如图14所示,在第五实施例中,风扇罩分段26是在第一机壳21后端部分的左端中形成。风扇罩分段26具有一预定长度,所述预定长度在宽度方向B上从第一机壳21后端部分的左端向内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风扇罩分段26的左端壁26a朝向外部。因此,在左端壁26a中形成若干吸气口26c。通风装置30通过吸气口26c吸入空气。应该注意,左端壁26a是左壁21e的一部分。左端壁26a可以只有一个吸气口26c,而不是如上所述有多个吸气口。
在第一机壳21的端部分的右端中形成一个附属部分80,所述附属部分80具有一预定的长度,所述预定长度在宽度方向B上从第一机壳21后端部分的右端向内延伸。
第二机壳51具有连接部分54,所述连接部分54在风扇罩分段26与附属部分80之间形成。一个轴53在宽度方向B上穿过第一机壳21的附属部分80和第二机壳51的连接部分54。因此,将第一机壳21旋转式连接到第二机壳51上。
应该注意,在第五实施例中,在风扇罩分段26中,从吸气口26c到通风装置30敞开端32b的空间具有一基本上是直管线的形状。此外,吸气口26c与敞开端32b之间的间隔比较短。
因此,在风扇罩分段26中,从吸气口26c到通风装置30的空间基本上是起一种导向部分的作用,上述导向部分将外部空气导入通风装置30中。也就是说,风扇罩分段26在第五实施例中也起一种导向部分作用。
即使在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10中,也可以得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应该注意,在第五实施例中,电池40装在例如第二机壳51的连接部分54中。
对该技术的技术人员来说,很容易产生额外的优点和改变。因此,本发明在很大范围内不限于本文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所述一般发明思想和范围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器件包括一个第一机壳(21),所述第一机壳(21)具有一第一附属部分(26)并包括一个发热件(24);一个第二机壳(51),所述第二机壳(51)旋转式连接到第一附属部分(26)上;及一个通风装置(30),所述通风装置(30)装在第一附属部分(26)中,并将空气送入第一机壳(21)中,通风装置(30)具有多个叶片(31b),所述多个叶片(31b)在第一机壳(21)和第二机壳(5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它们同心式安排,通风装置从多个叶片(31b)的旋转轴方向吸入空气,并将空气朝与旋转轴交叉的方向排出。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第二机壳(51)具有一第二附属部分(54,55),当第二机壳连接到第一机壳(21)上时,上述第二附属部分(54,55)面向第一附属部分(26),第一附属部分(26)具有一个开口(64),所述开口(64)在面向第二附属部分(54,55)的一个表面中形成,及通风装置(30)通过开口(64)吸入外部空气。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机壳(21)具有若干吸气口(26c,70)和一个导向部分(71),所述导向部分(71)通过吸气口(26c,70)将外部空气导入通风装置(30)中。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吸气口(70)设置在第一机壳(21)的后壁(21d)中。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吸气口(70)设置在第一机壳(21)的底壁(21a)中。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吸气口(26c)设置在第一机壳(21)的侧壁(21e)中。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第二机壳(51)具有一第二附属部分(55),所述第二附属部分(55)当第二机壳(51)连接到第一机壳(21)上时,面对第一附属部分(26),并且在一与第二附属部分的表面相对的一侧上,第二附属部分的表面中,具有一个吸气口(57b),上述第二附属部分的表面面向第一附属部分(26)的侧表面。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设置在从第一附属部分(26)到第二附属部分(55)的范围内,导向件将从吸气口(57b)吸入的空气导向到通风装置(30)。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吸气口(57b)在导向件中形成。
全文摘要
一种便携式计算机(10)包括一个第一机壳(21),一个第二机壳(51),和一个通风装置(30)。第一机壳(21)具有一第一附属部分(26),并包括一个发热件(24)。第二机壳(51)可旋转式连接到第一附属部分(26)上。通风装置(30)装在第一附属部分(26)中,并将空气送入第一机壳(21)。通风装置(30)具有多个叶片(31b),所述多个叶片(31b)在第一机壳(21)和第二机壳(51)的宽度(B)方向上延伸,并且它们同心式设置,及通风装置(30)从多个叶片(31b)的旋转轴(G)方向吸入空气,并将空气朝与旋转轴(G)交叉的方向排出。
文档编号G06F1/20GK1782951SQ20051012903
公开日2006年6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30日
发明者濑戶雅, 中村博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