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及其触碰位置的校正方法

文档序号:6353455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及其触碰位置的校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ー种触控操作技木,且特别是有关于ー种校正触碰位置的方法以及使用此方法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的精迸,触控屏幕也逐渐取代传统屏幕而成为电子装置的输入与输出工具。许多消费型电子产品为符合使用者对外观轻巧的要求,也紛紛利用触控屏幕以节省实体按键的空间,而以较大的区域来放置大尺寸的触控屏幕。图1是使用者位于触控屏幕前方不同位置时光线折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般触控屏幕包括用以检测触碰操作的触控感应层110、由玻璃、塑料或压克カ等材质作成的基板120,以及可发出光线的液晶(liquid crystal)显示介质层130。当液晶显示介质层130 发出的光线通过基板120、触控感应层110而进入空气中吋,因基板120、触控感应层110与空气均属于不同介质,因此光线会产生两次折射。但由于触控感应层110十分地薄,因此在图1中忽略了光线由基板120进入触控感应层110所发生的折射现象。当使用者处于位置C而正对着触控屏幕来进行操作吋,由于使用者视线与触控屏幕构成的角んFAC趋近于90度,因此显示介质层130从位置A所发出的光线的偏移量非常微小。亦即,角Z ABC趋近于180度。然而,倘若使用者将触控屏幕摆在侧边操作,使用者看到的会是经过较大幅度偏折后的光线,因此容易造成使用者去触碰眼睛所看到的位置吋,却不是触碰到实际感应点的位置。举例来说,当使用者在位置E吋,由于基板120与空气为不同介质,因此液晶显示介质层130从位置A发出的光线需经由路线ADGE穿透基板120再经由空气传至使用者的眼睛。而使用者看到影像后,因大脑认定光为直线进行,因此会产生影像是由位置F而经路线FDGE而来的错觉。正因如此,当使用者在看到影像而想对影像进行触碰操作吋,会因上述错觉而去触碰位置I。然而实际上位置H才是对应真实发出光线的触碰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触碰位置的校正方法,可对触碰坐标进行修正来提升使用者对电子装置进行触碰操作时的准确性。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能在判断使用者的操作位置偏移时对触碰坐标进行修正,从而降低视觉偏移所造成的输入错误。本发明提出一种触碰位置的校正方法,用于包括触控屏幕与第一摄像单元的电子装置。此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摄像单元拍摄第一影像,并对第一影像进行人脸检测处理以决定人脸位置信息。再依据人脸位置信息计算坐标偏移量,并利用坐标偏移量修正触控屏幕所检测的触碰对应的ニ维触碰坐标。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对第一影像进行人脸检测处理以决定人脸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将第一影像划分为多个预设区域。其中每ー预设区域分别对应一预设坐标偏移量。接着,对第一影像进行人脸检测处理以取得第一影像中的人脸区块,并且以人脸区块分别在各预设区域中的面积比例作为人脸位置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依据人脸位置信息计算坐标偏移量的步骤包括根据人脸区块分別在各预设区域中的面积比例,以及各预设区域的预设坐标偏移量来计算坐标
イノ冊移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电子装置还包括第二摄像单元。而对第一影像进行人脸检测处理以决定人脸位置信息的步骤还包括通过第二摄像单元拍摄第二影像。对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进行人脸检测处理,以分别在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中取得对应同一人的人脸区块的ニ维人脸坐标,以及利用分别属于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的两个ニ维人脸坐标来计算三维人脸坐标以作为人脸位置信息。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依据人脸位置信息计算坐标偏移量的步骤包括取得 ニ维触碰坐标所对应的三维触碰辅助坐标。判断三維人脸坐标与三维触碰辅助坐标的连线与触控屏幕的夹角是否大于或等于一角度阈值。若否,则依据触控屏幕的基板的折射率、三维人脸坐标以及三维触碰辅助坐标计算坐标偏移量。从另ー观点来看,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触控屏幕、第一摄像单元、人脸位置取得模块,以及触碰位置校正模块。触控屏幕用以检测触碰,第一摄像单元用以拍摄第一影像。人脸位置取得模块耦接至第一摄像单元,用以对第一影像进行人脸检测处理以决定人脸位置信息。触碰位置校正模块耦接至触控屏幕与人脸位置取得模块,用以依据人脸位置信息计算ー坐标偏移量,并利用坐标偏移量修正触碰所对应的ニ维触碰坐标。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人脸位置取得模块将第一影像划分为多个预设区域,其中各预设区域分别对应一预设坐标偏移量。人脸位置取得模块对第一影像进行人脸检测处理以取得第一影像中的人脸区块,并以人脸区块分別在各预设区域中的面积比例作为人脸位置信息。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触碰位置校正模块根据人脸区块分别在各预设区域中的面积比例以及各预设区域的预设坐标偏移量来计算坐标偏移量。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还包括第二摄像单元,其耦接至人脸位置取得模块,用以拍摄第二影像。人脸位置取得模块对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进行人脸检测处理,以分別在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中取得对应同一人的人脸区块的ニ维人脸坐标,并利用分别属于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的ニ维人脸坐标计算三维人脸坐标以作为人脸位置信息。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触碰位置校正模块取得ニ维触碰坐标所对应的三维触碰辅助坐标,并判断三維人脸坐标与三维触碰辅助坐标的连线与触控屏幕的夹角是否大于或等于角度阈值。若否,触碰位置校正模块依据触控屏幕的基板的折射率、三维人脸坐标以及三维触碰辅助坐标计算坐标偏移量。基于上述,本发明通过拍摄包括使用者的影像来判断使用者的操作位置是否偏移,并且在判定使用者的操作位置偏移时适当地依据偏移程度来对触碰坐标进行修正。据此能避免因光线折射而造成触碰位置错误的情況。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使用者位于触控屏幕前方不同位置时光线折射的示意图。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电子装置的方块图。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触碰位置的校正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第一影像的预设区域的示意图。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另ー实施例所绘示的电子装置的方块图。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另ー实施例所绘示的触碰位置的校正方法的流程图。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使用者与触控屏幕在三维空间中的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10:触控感应层120 基板130 液晶显示介质层A、B、C、D、E、F、G、H、I 位置200、500:电子装置210,510 触控屏幕220,520 第一摄像单元230、530 人脸位置取得模块240、540 触碰位置校正模块S310 S350 本发明的ー实施例所述的触碰位置的校正方法的各步骤400 第一影像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A14、A15、A16、A17 预设区域550 第二摄像单元S610 S690 本发明的另ー实施例所述的触碰位置的校正方法的各步骤700 三维空间u 三維人脸坐标s 三维触碰坐标s ‘ 三维触碰辅助坐标w 基板厚度θ 1 夹角V、ν,、q:三维坐标θ 2 折射角θ 3 入射角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电子装置的方块图。请參阅图2,电子装置 200包括触控屏幕210、第一摄像单元220、人脸位置取得模块230,以及触碰位置校正模块 240。
触控屏幕210例如是电阻式触控屏幕或电容式触控屏幕,本发明并不对触控屏幕 210的种类加以限制。触控屏幕210通过具有触控感应元件的触控感应层来检测使用者的触碰,并且通过例如液晶(liquid crystal)等显示介质层来呈现各式画面。在本实施例中, 触控屏幕210的控制器会将每ー个触碰转换为包括X轴坐标与Y轴坐标的ニ维触碰坐标。第一摄像单元220可以是相机或摄影机,用以拍摄一第一影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摄像单元220与触控屏幕210是配置在电子装置200外壳的同一平面上。人脸位置取得模块230耦接至第一摄像单元220。在第一摄像单元220拍摄第一影像后,人脸位置取得模块230会对第一影像进行人脸检测处理,并且在检测到人脸区块后决定一人脸位置信息。本发明并不对人脸检测处理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加以限制。触碰位置校正模块240耦接至触控屏幕210与人脸位置取得模块230。触碰位置校正模块240可依据人脸位置信息得知使用者进行触碰操作时的位置偏移状况,进而对应地计算ー坐标偏移量,并且利用坐标偏移量来修正使用者触碰触控屏幕210时所对应的ニ 维触碰坐标。为了进一步说明校正触碰位置的详细方式,以下特举另一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触碰位置的校正方法的流程图,请同时參阅图2与图3。首先如步骤S310所示,通过第一摄像单元220拍摄第一影像。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摄像单元220会依照预设周期来定期拍摄影像。在另ー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0还包括 ー距离感测器(未绘示),而第一摄像单元220会在距离感测器检测到有物体靠近时才拍摄
尽i像。接着在步骤S320中,人脸位置取得模块230将第一影像划分为多个预设区域,其中各预设区域分别对应一预设坐标偏移量。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第一影像的预设区域的示意图。请參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人脸位置取得模块230将第一影像400 划分为17个预设区域(即预设区域Al至A17),且每ー预设区域各自对应ー预设坐标偏移量。详言之,预设坐标偏移量包括X轴偏移量以及Y轴偏移量。由于预设区域9是位于第一影像400的中央位置,因此其预设坐标偏移量的X轴偏移量与Y轴偏移量均为0。其它各预设区域的预设坐标偏移量可根据实验统计的数值来设定。必须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对预设区域的数量以及形状加以限制。如步骤S330所示,人脸位置取得模块230对第一影像进行人脸检测处理以取得第一影像中的人脸区块,并以人脸区块分別在各预设区域中的面积比例作为人脸位置信息。 具体而言,人脸位置取得模块230在进行人脸检测处理后可判断第一影像是否包括人脸区块。若是,则判断人脸区块是位于第一影像中的哪ー个或哪几个预设区域。若人脸区块完全位于某ー预设区域之内,人脸区块在该预设区域的面积比例便是百分之百。而当人脸区块横跨数个预设区域吋,人脸位置取得模块230会取得人脸区块分別在各预设区域中的面积比例。在另ー实施例中,倘若人脸位置取得模块230在第一影像中检测到多个人脸区块, 表示有数个使用者在电子装置200的前方。由于越靠近电子装置200的使用者在第一影像中对应的人脸区块应具有越大的面积,因此人脸位置取得模块230会以具有最大面积的人脸区块为主来决定人脸位置信息。接下来如步骤S340所示,触碰位置校正模块240根据人脸区块分别在各预设区域中的面积比例以及各预设区域的预设坐标偏移量来计算坐标偏移量。举例来说,若人脸区块位于一个预设区域之内,触碰位置校正模块240会直接以该预设区域所对应的预设坐标偏移量来作为坐标偏移量。然而,倘若人脸区块横跨数个预设区域,触碰位置校正模块240 可取得对应最大面积比例的预设区域,并以所取得的预设区域的预设坐标偏移量来作为坐标偏移量。或者,触碰位置校正模块240可根据人脸区块分别在各预设区域中的面积比例来计算各预设区域的预设坐标偏移量的统计值以作为坐标偏移量。举例来说,触碰位置校正模块240会将人脸区块在各预设区域的面积比例视为权重值,从而计算各预设区域的预设坐标偏移量的加权平均值以作为坐标偏移量。 最后在步骤S350中,触碰位置校正模块240利用坐标偏移量修正触碰所对应的ニ 维触碰坐标。例如,触碰位置校正模块240将触碰坐标的X轴坐标与Y轴坐标分別加上坐标偏移量的X轴偏移量以及Y轴偏移量以产生经过校正的ニ维触碰坐标,接着再把经过校正的ニ维触碰坐标传送给对应的应用程序以执行相关操作。在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0是通过第一摄像单元220拍摄影像来判断使用者在相对于电子装置200的哪个方向进行操作,井根据该方向取得坐标偏移量来对使用者触碰触控屏幕210时的ニ维触碰坐标进行修正。如此ー来,在使用者并非对着触控屏幕210 的正中央进行操作吋,能通过上述机制修正触碰坐标,以降低因触碰错误位置而无法得到预期执行结果的可能性。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另ー实施例所绘示的电子装置的方块图。请參阅图5,电子装置500包括触控屏幕510、第一摄像单元520、人脸位置取得模块530、触碰位置校正模块 540,以及第二摄像单元550。由于触控屏幕510及第一摄像单元520和电子装置200中的触控屏幕210与第一摄像单元220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故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人脸位置取得模块530耦接至第一摄像单元520与第二摄像单元 550。人脸位置取得模块530在第一摄像单元520与第二摄像单元550拍摄包括同一使用者的影像后,会利用两摄像単元所分别拍摄的影像求得使用者在空间中的三维坐标以作为人脸位置信息。触碰位置校正模块540耦接至触控屏幕510与人脸位置取得模块530。在本实施例中,触碰位置校正模块540将根据使用者在空间中的三维坐标以及使用者触碰触控屏幕 510的位置来判断是否要对触碰坐标进行校正。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另ー实施例所绘示的触碰位置的校正方法的流程图。以下将以图6来对电子装置500中各构件的详细运作方式进行说明,请同时參阅图5与图6。首先如步骤S610所示,通过第一摄像单元520拍摄第一影像。并且在步骤S620 中,通过第二摄像单元550拍摄第二影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摄像单元520与第二摄像单元550可定期拍摄影像,或在有物体靠近电子装置500时才去拍摄影像。接着如步骤S630所示,人脸位置取得模块530分别对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进行人脸检测处理,以在第一影像中取得人脸区块的ニ維人脸坐标,并且在第二影像中取得相同一人的人脸区块的ニ维人脸坐标。也就是说,人脸位置取得模块530将取得同一位使用者分別在两个摄像単元所拍摄的两张影像中的坐标位置。举例来说,人脸位置取得模块530 在对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进行人脸检测处理并判断在两张影像中都可找到对应同一位使用者的人脸区块后,人脸位置取得模块530将以人脸区块分別在两张影像中的中心点坐标来作为ニ维人脸坐标。接下来在步骤S640中,人脸位置取得模块530利用分别属于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的ニ维人脸坐标来计算三维人脸坐标,并以该三维人脸坐标作为人脸位置信息。详言之,人脸位置取得模块530可利用第一摄像单元520与第二摄像单元550之间已知的几何关系 (例如距离、角度)以及人脸区块分別在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中的ニ维人脸坐标,再辅以三角函数关系来推得使用者的空间位置(即,三維人脸坐标)。人脸位置取得模块530可采用任何以多影像重建三维坐标的方式来计算表示人脸位置信息的三維人脸坐标,本发明并不对此加以限制。接着如步骤S650所示,触碰位置校正模块540取得ニ维触碰坐标所对应的三维触碰辅助坐标。以下将以图7来说明三维触碰辅助坐标的取得方式。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使用者与触控屏幕在三维空间中的示意图。请參阅图7,在三维空间700中,u点为使用者的所在位置(即三维人脸坐标),假设触控屏幕510的表面位于X轴与Y轴所构成的XY平面。一般来说,触控屏幕510的表面下具有触控感应层,而触控感应层的下方为基板(例如是玻璃、塑料或压克カ等任何透明材质), 基板的下方则是显示介质层。但由于触控感应层十分地薄,且为了方便说明,因此在图7中仅绘示触控屏幕510的基板部分。触碰位置校正模块540可将原本只包括X轴坐标与Y轴坐标的ニ维触碰坐标增加一 Z轴坐标(坐标值为0)来产生三维触碰坐标S。在本实施例中,三维触碰辅助坐标S’与三维触碰坐标s具有相同的X轴坐标值与Y轴坐标值,且触碰位置校正模块540会将三维触碰辅助坐标S’的Z轴坐标值设定为触控屏幕510的基板厚度w的负值。取得三维触碰辅助坐标后,接着如步骤S660所示,触碰位置校正模块540判断三維人脸坐标与三维触碰辅助坐标的连线与触控屏幕510的夹角是否大于或等于一角度阈值。上述判断是因为当使用者视线与触碰点的连线越不平行于触控屏幕510表面的法线吋,使用者越容易因显示介质层发出的光线产生大幅度偏折而触碰到错误位置。基此,触碰位置校正模块540会根据上述夹角有无大于或等于角度阈值来决定是否要对使用者触碰的位置进行修正。然而必须特别说明的是,显示介质层发出的光线会通过基板、触控感应层再进入空气,因此会发生两次折射。但由于触控感应层非常薄,故以下省略光线由基板进入触控感应层所发生的轻微折射,而仅针对光线通过基板进入空气所发生的折射来进行说明。以图7为例,当触碰位置校正模块540要进行步骤S660的判断吋,触碰位置校正模块540先利用三维触碰辅助坐标S’与三維人脸坐标u决定一直线。由于触控屏幕510 的表面是位于X轴与Y轴构成的XY平面,因此该直线与XY平面的夹角即为三维人脸坐标 u与三维触碰辅助坐标s’的连线与触控屏幕510的夹角θ 1。假设角度阈值为85度(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若夹角θ 1大于或等于角度阈值, 表示连线几乎垂直于触控屏幕510的表面。此时如步骤S670所示,触碰位置校正模块 540判断不需要修正触碰所对应的ニ维触碰坐标。反之若夹角θ 1小于角度阈值,因此时光线折射的程度较大,故如步骤S680所示,触碰位置校正模块540将依据触控屏幕510的基板的折射率、三维人脸坐标以及三维触碰辅助坐标计算坐标偏移量。再以图7为例,当使用者处于三維人脸坐标u的位置来观看触控屏幕510吋,因为光线偏折的缘故,实际上由三维坐标V’处所发出的光线会被使用者误以为是从三维触碰辅助坐标S’所发出,导致使用者会去触碰三维触碰坐标S的位置。然而,使用者实际上应该触碰的是三维坐标V的位置。为了对使用者触碰的位置进行修正,触碰位置校正模块MO 首先依据斯乃尔定律(Snell’ s Law)而以下列公式计算三维坐标ν’所发出的光线的入射角卜NbX sin θ 3 = NaX sin θ 2其中,Nb表示触控屏幕510的基板的折射率、Na表示空气的折射率,而折射角θ2 为90度与夹角Q1的差值。接着,触碰位置校正模块540利用触控屏幕510的基板的厚度 W、入射角θ 3以及三角函数中的正切(tangent)函数计算线段巧的长度。并利用触控屏幕510的基板的厚度W、折射角θ 2以及正切函数计算线段巧的长度。据此,便可算出线段
的长度。触碰位置校正模块540将以线段的长度作为坐标偏移量。最后在步骤S670中,触碰位置校正模块540利用坐标偏移量修正ニ维触碰坐标。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由于三维触碰辅助坐标S,与三维坐标ν’具有相同的Y轴坐标值与 Z轴坐标值,因此可利用线段的长度以及三维触碰辅助坐标S’的X轴坐标值以得到三维坐标V’的X轴坐标值。得到三维坐标V’的X轴坐标值、Y轴坐标值与Z轴坐标值后,因三维坐标V是三维坐标V’投影至XY平面的投影点,因此三维坐标V与三维坐标V’具有相同的X轴坐标值与Y轴坐标值,而触碰位置校正模块540将以三维坐标ν的X轴坐标值与Y 轴坐标值作为修正后的ニ维触碰坐标。如此ー来,当使用者在三維人脸坐标u的位置观看触控屏幕510吋,即便使用者将从三维坐标V’所发出的光线误认为是从三维坐标S’处发出,继而去触碰三维触碰坐标S, 触碰位置校正模块540也能在上述修正动作后取得对应三维坐标V的ニ维触碰坐标,并将 ニ维触碰坐标传送至相关的应用程序以驱使应用程序依修正后的ニ维触碰坐标来执行动作。在上述实施例中,三维人脸坐标是使用者在空间中的位置,三维触碰辅助坐标则可对应使用者的手指(或输入工具)在触碰触控屏幕510时的位置。通过图6所示的各步骤,即便在使用者脸部和手指(或输入工具)的连线与触控屏幕510之间的夹角并不趋近于90度吋,也可通过触碰坐标的校正来产生精确的触碰效果。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电子装置及其触碰位置的校正方法是通过摄像单元拍摄影像来判断使用者在对触控屏幕进行操作时是否有位置偏移的情況。若是,则依据操作的偏移程度取得对应的坐标偏移量来校正触碰坐标。如此可针对使用者触碰的错误位置进行修正,进而提升触碰操作的正确性。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触碰位置的校正方法,用于包括触控屏幕与第一摄像单元的电子装置,该方法包括通过该第一摄像单元拍摄第一影像;对该第一影像进行人脸检测处理以决定人脸位置信息;依据该人脸位置信息计算坐标偏移量;以及利用该坐标偏移量修正该触控屏幕所检测的触碰对应的ニ维触碰坐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碰位置的校正方法,其中对该第一影像进行该人脸检测处理以决定该人脸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划分该第一影像为多个预设区域,其中各该多个预设区域分别对应一预设坐标偏移里;对该第一影像进行该人脸检测处理以取得该第一影像中的一人脸区块;以及以该人脸区块分別在各该多个预设区域中的一面积比例作为该人脸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碰位置的校正方法,其中依据该人脸位置信息计算该坐标偏移量的步骤包括根据该人脸区块分別在各该多个预设区域中的该面积比例以及各该多个预设区域的该预设坐标偏移量计算该坐标偏移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碰位置的校正方法,其中该电子装置还包括一第二摄像单元,而对该第一影像进行该人脸检测处理以决定该人脸位置信息的步骤还包括通过该第二摄像单元拍摄ー第二影像;对该第一影像与该第二影像进行该人脸检测处理,以分别在该第一影像与该第二影像中取得对应同一人的一人脸区块的一二维人脸坐标;以及利用分別属于该第一影像与该第二影像的该ニ维人脸坐标计算一三维人脸坐标以作为该人脸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碰位置的校正方法,其中依据该人脸位置信息计算该坐标偏移量的步骤包括取得该ニ维触碰坐标所对应的一三维触碰辅助坐标;判断该三维人脸坐标与该三维触碰辅助坐标的连线与该触控屏幕的夹角是否大于或等于一角度阈值;以及若否,则依据该触控屏幕的一基板的折射率、该三维人脸坐标以及该三维触碰辅助坐标计算该坐标偏移量。
6.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触控屏幕,以检测触碰;第一摄像单元,以拍摄第一影像;人脸位置取得模块,耦接该第一摄像单元,该人脸位置取得模块对该第一影像进行人脸检测处理以决定人脸位置信息;以及触碰位置校正模块,耦接该触控屏幕与该人脸位置取得模块,该触碰位置校正模块依据该人脸位置信息计算坐标偏移量,并利用该坐标偏移量修正该触碰对应的ニ维触碰坐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人脸位置取得模块划分该第一影像为多个预设区域,其中各该多个预设区域分别对应一预设坐标偏移量,对该第一影像进行该人脸检测处理以取得该第一影像中的一人脸区块,并以该人脸区块分别在各该多个预设区域中的一面积比例作为该人脸位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触碰位置校正模块根据该人脸区块分別在各该多个预设区域中的该面积比例以及各该多个预设区域的该预设坐标偏移量计算该坐标偏移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一第二摄像单元,耦接该人脸位置取得模块,以拍摄一第二影像, 其中该人脸位置取得模块对该第一影像与该第二影像进行该人脸检测处理,以分别在该第一影像与该第二影像中取得对应同一人的一人脸区块的一二维人脸坐标,并利用分別属于该第一影像与该第二影像的该ニ维人脸坐标计算一三維人脸坐标以作为该人脸位置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触碰位置校正模块取得该ニ维触碰坐标所对应的一三维触碰辅助坐标,并判断该三维人脸坐标与该三维触碰辅助坐标的连线与该触控屏幕的夹角是否大于或等于一角度阈值,若否,该触碰位置校正模块依据该触控屏幕的一基板的折射率、该三维人脸坐标以及该三维触碰辅助坐标计算该坐标偏移量。
全文摘要
一种电子装置及其触碰位置的校正方法。此电子装置包括触控屏幕与第一摄像单元。在此方法中,首先通过第一摄像单元拍摄第一影像,并对第一影像进行人脸检测处理以决定人脸位置信息。再依据人脸位置信息计算坐标偏移量,以及利用坐标偏移量修正触控屏幕所检测的触碰对应的二维触碰坐标。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2591505SQ201110023098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2日
发明者林育智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