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结构及具有该电极结构的电容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52865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电极结构及具有该电极结构的电容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极结构及具有该电极结构的电容传感器,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能够提高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电容感测能力。包括:复数条可导电的细线,其中每一条细线上形成复数个细线部、复数个感应部与复数个交叉部,以及由该些细线部、该些感应部与该些交叉部形成网状图案,其特征在于:其中各个感应部位于对应的两个交叉部之间,且各个感应部的两端分别经由对应的两条细线部而连接于对应的两个交叉部,以及,感应部的形状是具有短轴与长轴的几何图形,且长轴是在对应的细线部方向上延伸,短轴的宽度大于对应的细线部的宽度。
【专利说明】电极结构及具有该电极结构的电容传感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结构,特别是关于金属细线所构成的网状电极结构及电容传感器。
【背景技术】
[0002]习知触控面板为了让电极不易被视认,所以普遍使用氧化铟锡(ITO)来形成电极,但随着触控面板逐渐往大尺寸发展,使用氧化铟锡的电极具有一些不利的因素,例如电阻大、触控响应速度慢等,因此,已有相关业者尝试以金属细线来构成电极,为了让金属细线不易被视认,必须将金属细线制成具有极细的线宽,请参见图1,但也因此造成电容感应面积太小,变化的电容值不易被侦测的问题。所以,习知技艺以金属细线用作电极的触控面板对于触控位置的检测能力普遍不足,导致触控的灵敏度及精准度不佳。
[0003]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有鉴于以金属细线来构成电极的习知缺失,因而亟思改良创作出一种电极结构及具有该电极结构的电容传感器,以解决所述习知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极结构,能够提高触控面板的电容感测能力。
[0005]为了达成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极结构,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复数条可导电的细线,其中该每一条细线上形成复数个细线部、复数个感应部与复数个交叉部,以及由该些细线部、该些感应部与该些交叉部形成网状图案,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各个感应部位于该对应的两个交叉部之间,且该各个感应部的两端分别经由该对应的两条细线部而连 接于该对应的两个交叉部,以及,该感应部的形状是一具有短轴与长轴的几何图形,且该长轴是在该对应的细线部方向上延伸,该短轴的宽度大于该对应的细线部的宽度。
[0006]其中,该短轴的宽度设为Wa,该对应的细线部的宽度设为Wb,Wb*l.1 fWafWb*1.8。
[0007]其中,该长轴的长度设为L1,该网状图案的每个格子的边长设为L2,L2^0.08 = L1 = L2^0.1。
[0008]其中,该感应部的形状,是一椭圆形、一菱形、或一长方形。
[0009]其中,该细线部的形状,是一直线或一弧线。
[0010]其中,该细线部的宽度,是介于3μπι至8μπι之间。
[0011]其中,形成该细线的材质可为铜、铝、镍、铁、金、银、不锈钢、钨、铬、钛及其合金其中之一。
[0012]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电容传感器,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一第一电极,包含复数条可导电的第一细线;一第二电极,包含复数条可导电的第二细线;其中该各条第一细线上形成如上所述之复数个第一细线部、复数个第一感应部与复数个第一交叉部,以及该各条第二细线上形成如上所述之复数个第二细线部、复数个第二感应部与复数个第二交叉部;其中该第一电极的该各个第一感应部,与该第二电极的该对应的各个第二感应部相互绝缘重叠。
[0013]进一步包括:一透明基板,其中该第一电极是形成在该透明基板的一表面上,该第二电极是形成在该透明基板的另一表面上。
[0014]进一步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其中该第一电极是形成在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一表面上;一第二透明基板,其中该第二电极是形成在该第二透明基板的一表面上。
[0015]这样为使贵审查委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谨佐以较佳的实施例图并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显示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的习知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极结构的结构图。
[0018]图3显示图2的电极结构的局部放大的结构图。
[0019]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极结构的结构图。
[0020]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第三实施例的电极结构的结构图。
[0021]图6显示本实用新型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第四实施例的电极结构的结构图。
[0022]图7显示本实用新型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电容传感器的结构图。
[0023]图8显示图7的电容传感器结构的局部放大的结构图。
[0024]图9显示本实用新型电容传感器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形成在一片透明基板的结构图。`
[0025]图10显示本实用新型电容传感器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形成在二片透明基板的结构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I电极结构
[0028]2网状图案
[0029]2a格子
[0030]3电容传感器
[0031]3a 透明基板
[0032]4、5、7透明基板
[0033]4a上表面
[0034]4b下表面
[0035]5a 表面
[0036]7 a表面
[0037]10细线
[0038]IOa 细线部
[0039]IOb 感应部
[0040]IOc 交叉部
[0041]31第一电极
[0042]33第二电极
[0043]31a 第一细线部[0044]31b第一感应部
[0045]31c第一交叉部
[0046]311第一细线
[0047]33a第二细线部
[0048]33b第二感应部
[0049]33c第二交叉部
[0050]331第二细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51]请参见本实用新型图2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结构I能够应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例如应用于具有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平面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等等。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结构I包括复数条可导电的细线10,且该些细线10交叉形成一个网状图案2,所述网状图案2具有复数个格子2a。
[0052]本实用新型在细线10上形成复数个细线部10a、复数个感应部IOb与复数个交叉部10c,以及由该些细线部10a、该些感应部IOb与该些交叉部IOc形成所述网状图案2。如图3所示,网状图案2的一个格子2a被4个交叉部10c、4个感应部10b、以及8个细线部IOa等所包围。细线10是具有导电物理性质,而细线10可以采用金属导电材质,例如:铜、铝、镍、铁、金、银、不锈钢、钨、铬、钛、以及其合金等等其中之一。
[0053]各个感应部IOb的设置位置是位于对应的两个交叉部IOc之间,例如是所述两个交叉部IOc的中间位置。所述各个感应部IOb的两端分别经由对应的两条细线部IOa而连接于所述两个交叉部10c。
[0054]为了提高电容感测能力,使得电容式触控面板更为优良,本实用新型对感应部IOb的形状做出改良,让感应部IOb具有较大的感测面积。本实用新型的感应部IOb的形状是用具有长轴A与短轴B的几何图形,长轴A的长度是大于短轴B的长度,并且长轴A在对应的细线部IOa方向上延伸,以及短轴B的宽度Wa大于所述细线部IOa的宽度Wb,宽度Wa与宽度Wb的具体实施例例如是实行Wb*l.1 ^ Wa ^ Wb*l.8。
[0055]感应部IOb的长轴A的长度假设为L1,而网状图案2的每个格子2a的边长假设为L2,现在举出本实用新型可实行L2*0.08 ^ L1 ^ L2*0.1的具体实施例。
[0056]感应部IOb的形状例如可采用椭圆形、菱形、或长方形。
[0057]两条细线10彼此交叉的重叠位置即形成为交叉部10c。细线部IOa的线条形状可实行为直线或是弧线,以及细线部IOa的宽度可实行为介于3 μ m至8 μ m之间。
[0058]在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极结构I的感应部IOb的几何图形形状实行椭圆形,以及细线部IOa的形状实行为短直线。请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极结构I的感应部IOb的几何图形形状实行菱形,以及细线部IOa的形状实行为短直线。请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电极结构I的感应部IOb的几何图形形状实行椭圆形,以及细线部IOa的形状实行为短弧线。请参见图6,本创作第四实施例的电极结构I的感应部IOb的几何图形形状实行菱形,以及细线部IOa的形状实行为短弧线。
[0059]接着说明如何将上述电极结构I实现于电容传感器3。请参见图7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电容传感器3包括:第一电 极31与第二电极33,以及位于第一电极31的各个第一感应部31b,是与位于第二电极33的对应的各个第二感应部33b相互绝缘重叠。在图7与图8的第一电极31与第二电极33形成于透明基板3a的上、下表面。
[0060]第一电极31包含复数条可导电的第一细线311,而第一细线311与上述细线10具相同结构,并且每条第一细线311上形成复数个第一细线部31a、复数个第一感应部31b与复数个第一交叉部31c。第一细线部31a、第一感应部31b与第一交叉部31c分别与上述细线部10a、感应部IOb与交叉部IOc具相同结构。
[0061]第二电极33包含复数条可导电的第二细线331,而第二细线331乃与上述细线10具相同结构,并且每条第二细线331上形成复数个第二细线部33a、复数个第二感应部33b与复数个第二交叉部33c。第二细线部33a、第二感应部33b与第二交叉部33c分别与上述细线部10a、感应部IOb与交叉部IOc具相同结构。
[0062]请参见图8,第一电极31是位于第二电极33的上方,并且各个第一感应部31b是与正下方对应的各个第二感应部33b相互绝缘重叠,并且成为一对。成一对的第一感应部31b与第二感应部33b形成一个电容,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感应部的形状设计,让所述感应部具有较大的感测面积,来提高电容感测能力。
[0063]请参见图9的本实用新型电容传感器3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电极31 (图未显示)与第二电极33 (图未显示)分别形成在一片透明基板4的上表面4a与下表面4b。请参见图10的本实用新型电容传感器3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电极31 (图未显示)形成在透明基板5的表面5a,而第二电极33 (图未显示)形成在另一片透明基板7的表面7a。
[0064]故本实用新型实为一具有新颖性、进步性及可供产业上利用的,应符合专利法专利申请要件无疑,故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0065]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但凡依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极结构,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 复数条可导电的细线,其中该每一条细线上形成复数个细线部、复数个感应部与复数个交叉部,以及由该些细线部、该些感应部与该些交叉部形成网状图案,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各个感应部位于该对应的两个交叉部之间,且该各个感应部的两端分别经由该对应的两条细线部而连接于该对应的两个交叉部,以及,该感应部的形状是一具有短轴与长轴的几何图形,且该长轴是在该对应的细线部方向上延伸,该短轴的宽度大于该对应的细线部的览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短轴的宽度设为Wa,该对应的细线部的宽度设为 \,Wb*1.1 ^ Wa ^ Wb*1.8。
3.根据 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长轴的长度设为L1,该网状图案的每个格子的边长设为L2, L2*0.08 ^ L1 ^ L2*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感应部的形状,是一椭圆形、一菱形或一长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细线部的形状,是一直线或一弧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细线部的宽度,是介于3μ m至8y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形成该细线的材质可为铜、铝、镍、铁、金、银、不锈钢、钨、铬、钛及其合金其中之一。
8.一种电容传感器,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 一第一电极,包含复数条可导电的第一细线; 一第二电极,包含复数条可导电的第二细线; 其特征在于,该各条第一细线上形成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数个第一细线部、复数个第一感应部与复数个第一交叉部,以及该各条第二细线上形成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数个第二细线部、复数个第二感应部与复数个第二交叉部; 其中该第一电极的该各个第一感应部,与该第二电极的该对应的各个第二感应部相互绝缘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容传感器,进一步包括:一透明基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是形成在该透明基板的一表面上,该第二电极是形成在该透明基板的另一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容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一第一透明基板,其中该第一电极是形成在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一表面上;一第二透明基板,其中该第二电极是形成在该第二透明基板的一表面上。
【文档编号】G06F3/044GK203520363SQ201320503230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6日
【发明者】叶裕洲, 林庭庆, 张焜铭, 陈仪津 申请人: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