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型计算机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016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尘型计算机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尘型计算机散热器。



背景技术:

散热器是机器设备部件运转时用于降低设备运转时所产生的热量,从而机械设备部件散热制冷来增加机械运作寿命的设备,它是附在发热设备上的一层良好导热介质,所以散热器的质量直接影响运转机械设备部件的寿命。它扮演着犹如中间人一样的角色,有时在导热介质(导热膏)的基础上还会加上风扇等等东西来加快散热效果,将机械或其他器具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转移以避免影响其正常工作的装置或仪器。

然而现有的防尘型计算机散热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现有的防尘型计算机散热器在不使用的过程中,散热器机壳暴露在外面一段时间不使用的话,灰尘会落在机壳的表面,从而影响了散热器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尘型计算机散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防尘型计算机散热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现有的防尘型计算机散热器在不使用的过程中,散热器机壳暴露在外面一段时间不使用的话,灰尘会落在机壳的表面,从而影响了散热器工作的效率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尘型计算机散热器,包括散热机壳和固定轴,所述散热机壳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扇,所述散热机壳的上表面靠近散热扇的顶部设置有散热网孔,所述散热机壳的上表面底部设置有吸附磁铁,所述散热机壳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表面设置有防护罩卷帘,所述防护罩卷帘和散热机壳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两侧设置有导槽,所述散热机壳的侧面设置有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与电源插座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护罩附有弹簧,所述防护罩卷帘通过弹簧缠绕在固定轴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固定轴为圆柱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散热机壳的侧面设置有USB接口。

优选的,所述吸附磁铁和散热机壳通过吸附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机壳的倾斜角度为15°。

优选的,所述散热网孔为六角形铁网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本实用新型中增加了防护罩,当用户需要将作业的计算机放在散热器上时,需要将原先通过吸附磁铁固定在散热机壳上表面底部的防护罩卷帘拿掉,防护罩由内部的弹簧使防护罩归位,缠绕在固定轴的表面,这时只需要克服吸附磁铁的吸力即可;当用户作业结束,可以通过拉动固定轴表面缠绕的防护罩卷帘,将防护罩卷帘固定在散热机壳上的吸附磁铁,保护散热扇还有散热网孔避免暴露在外,从而达到防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表面防护罩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罩卷帘伸缩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槽、2-散热机壳、3-防护罩、4-吸附磁铁、5-散热扇、6-散热网孔、7-固定轴、8-防护罩卷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尘型计算机散热器技术方案:一种防尘型计算机散热器,包括散热机壳2和固定轴7,散热机壳2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扇5,散热机壳2的上表面靠近散热扇5的顶部设置有散热网孔6,散热机壳2的上表面底部设置有吸附磁铁4,散热机壳2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护罩3,防护罩3的表面设置有防护罩卷帘8,防护罩卷帘8和散热机壳2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轴7,固定轴7的两侧设置有导槽1,散热机壳2的侧面设置有电源接口,电源接口与电源插座电连接。

本实施中,优选的,防护罩3附有弹簧,防护罩卷帘8通过弹簧缠绕在固定轴7的表面。

本实施中,优选的,固定轴7为圆柱体结构。

本实施中,优选的,散热机壳2的侧面设置有USB接口。

本实施中,优选的,吸附磁铁4和散热机壳2吸附连接。

本实施中,优选的,散热机壳的2倾斜角度为15°。

本实施中,优选的,散热网孔6为六角形铁网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当用户需要将作业的计算机放在散热器上时,需要将原先通过吸附磁铁4固定在散热机壳2上方底部的防护罩卷帘8拿掉,防护罩3由内部的弹簧使防护罩3归位,弹回到固定轴7的表面缠绕住,接通电源,散热扇5转动从而将散热器上方的计算机热量带走;当用户作业结束后,关闭电源,可以拉动固定轴7表面缠绕的防护罩卷帘8,将防护罩卷帘8通过吸附磁铁4固定在散热机壳2上,将散热网孔6罩住,从而防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