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存取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94973发布日期:2019-06-13 15:55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存取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存取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物流快递和配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壮大。为了减轻快递行业压力、提高递送效率适应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需求,自助式存取系统应运而生,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物流配送压力,给人们自主取件带来很大便利。

申请号为201310663740的中国专利中公开的一种基于二维码管理操控的智能存取方法及系统,包括二维码为操控媒介的存取终端、智能手机专用软件和数据服务中心,存取终端、智能手机专用软件、数据服务中心间gprs远程无线通讯交互。该方案虽然解决了申请号为201120452419.2和201210486159.x的中国专利中存在的存取终端的电子系统造价较高、难以适应恶劣的户外环境、液晶触摸屏和键盘按钮的使用寿命短易损坏又难以维修,不适合多用户同时操作的弊端,但是由于引入了gprs远程无线通讯,该通讯技术需要良好的网络通信环境,在遇到网络信号干扰或网络运营商网络出现网络抖动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存取失败问题,导致用户体验差,而且现有的智能柜的存取方法还存在着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存取的方法及系统,能够提高存取的安全性和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存取的方法,包括步骤:

s1、终端生成存取信息,并发送至服务端;

s2、服务端接收所述存取信息,通过私钥对所述存取信息进行签名生成相应的第一数据,并返回至终端;

s3、存取装置从终端获取第二数据,通过与所述私钥对应的公钥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校验,若校验成功,则执行相应的存取操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存取的系统,包括终端、服务端和存取装置,所述终端包括第一存储器、第一处理器及存储在第一存储器上并可在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第一计算机程序,所述服务端包括第二存储器、第二处理器及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上并可在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第二计算机程序,所述存取装置包括第三存储器、第三处理器及存储在第三存储器上并可在第三处理器上运行的第三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所述第一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1、生成存取信息,并发送至服务端;

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所述第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2、接收所述存取信息,通过私钥对所述存取信息进行签名生成相应的第一数据,并返回至终端;

所述第三处理器执行所述第三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3、从终端获取所述第二数据,通过与所述私钥对应的公钥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校验,若校验成功,则执行相应的存取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终端生成存取信息,并发送至服务端;服务端接收所述存取信息,通过私钥对所述存取信息进行签名生成相应的第一数据,并返回至终端;存取装置从终端获取所述第二数据,通过与所述私钥对应的公钥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校验,若校验成功,则执行相应的存取操作,提高了存取的安全性,而且用户只需通过终端即可进行存取,使用方便,用户体验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存取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存取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智能存取的系统;2、终端;3、服务端;4、存取装置;5、第一存储器;6、第一处理器;7、第二存储器;8、第二处理器;9、第三存储器;10、第四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服务端使用私钥对存取信息进行签名生成第一数据,当存取装置从终端获取第二数据后,通过与所述私钥对应的公钥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校验,若校验成功,则执行相应的存取操作,保证了存取的安全。

请参照图1,一种智能存取的方法,包括步骤:

s1、终端生成存取信息,并发送至服务端;

s2、服务端接收所述存取信息,通过私钥对所述存取信息进行签名生成相应的第一数据,并返回至终端;

s3、存取装置从终端获取第二数据,通过与所述私钥对应的公钥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校验,若校验成功,则执行相应的存取操作。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终端生成存取信息,并发送至服务端;服务端接收所述存取信息,通过私钥对所述存取信息进行签名生成相应的第一数据,并返回至终端;存取装置从终端获取所述第二数据,通过与所述私钥对应的公钥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校验,若校验成功,则执行相应的存取操作,提高了存取的安全性,而且用户只需通过终端即可进行存取,使用方便,用户体验好。

进一步的,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

s01、终端获取第一用户信息和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并发送至服务端进行注册和登录;

s02、终端获取存取装置的唯一标识信息,并发送至服务端以获取所述存取装置中空闲箱体的大小和箱格号,所述存取装置中设有多个大小不同的箱体。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获取存取装置的唯一标识信息,并发送至服务端以获取所述存取装置中空闲箱体的大小和箱格号,所述存取装置中设有多个大小不同的箱体,便于用户根据需求选择相应大小的箱体,使用方便,可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存取信息包括第二用户的联系方式和配送单号,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均为二维码。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均为二维码,便于提高用户存取效率,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

服务端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或变更流程,若是,则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方式替换为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发送相应的退件信息。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或变更流程,若是,则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方式替换为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发送相应的退件信息,可防止由于异常而导致快件丢失。

进一步的,步骤s3之后还包括:

s4、服务端接收第三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三数据和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发送取件成功信息。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接收第三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三数据和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发送取件成功信息,便于第一用户了解快件的状态,提高用户体验。

请参照图2,一种智能存取的系统,包括终端、服务端和存取装置,所述终端包括第一存储器、第一处理器及存储在第一存储器上并可在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第一计算机程序,所述服务端包括第二存储器、第二处理器及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上并可在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第二计算机程序,所述存取装置包括第三存储器、第三处理器及存储在第三存储器上并可在第三处理器上运行的第三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所述第一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1、生成存取信息,并发送至服务端;

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所述第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2、接收所述存取信息,通过私钥对所述存取信息进行签名生成相应的第一数据,并返回至终端;

所述第三处理器执行所述第三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3、从终端获取所述第二数据,通过与所述私钥对应的公钥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校验,若校验成功,则执行相应的存取操作。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终端生成存取信息,并发送至服务端;服务端接收所述存取信息,通过私钥对所述存取信息进行签名生成相应的第一数据,并返回至终端;存取装置从终端获取所述第二数据,通过与所述私钥对应的公钥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校验,若校验成功,则执行相应的存取操作,提高了存取的安全性,而且用户只需通过终端即可进行存取,使用方便,用户体验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所述第一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

s01、获取第一用户信息和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并发送至服务端进行注册和登录;

s02、获取存取装置的唯一标识信息,并发送至服务端以获取所述存取装置中空闲箱体的大小和箱格号,所述存取装置中设有多个大小不同的箱体。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获取存取装置的唯一标识信息,并发送至服务端以获取所述存取装置中空闲箱体的大小和箱格号,所述存取装置中设有多个大小不同的箱体,便于用户根据需求选择相应大小的箱体,使用方便,可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存取信息包括第二用户的联系方式和配送单号,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均为二维码。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均为二维码,便于提高用户存取效率,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所述第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还包括步骤:

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或变更流程,若是,则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方式替换为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发送相应的退件信息。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或变更流程,若是,则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方式替换为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发送相应的退件信息,可防止由于异常而导致快件丢失。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所述第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步骤s3之后还包括:

s4、接收第三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三数据和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发送取件成功信息。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接收第三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三数据和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发送取件成功信息,便于第一用户了解快件的状态,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一种智能存取的方法,包括步骤:

s01、终端获取第一用户信息和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并发送至服务端进行注册和登录;

s02、终端获取存取装置的唯一标识信息,并发送至服务端以获取所述存取装置中空闲箱体的大小和箱格号,所述存取装置中设有多个大小不同的箱体;

s1、终端生成存取信息,并发送至服务端,所述存取信息包括第二用户的联系方式和配送单号;

s2、服务端接收所述存取信息,通过私钥对所述存取信息进行签名生成相应的第一数据,并返回至终端;

服务端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或变更流程,若是,则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方式替换为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发送相应的退件信息;

s3、存取装置从终端获取第二数据,通过与所述私钥对应的公钥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校验,若校验成功,则执行相应的存取操作,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均为二维码;

s4、服务端接收第三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三数据和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发送取件成功信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将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上述智能存取的方法是如何实现的:

1、终端获取第一用户信息和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并发送至服务端进行注册和登录;

具体的,可由第一用户(发件人)通过专用软件或网站自行填写寄件相关的个人资料后上传至服务器;

2、终端获取存取装置的唯一标识二维码,并发送至服务端以获取所述存取装置中空闲箱体的大小和箱格号,所述存取装置中设有多个大小不同的箱体;

具体的,可由第一用户通过终端上的二维码识别模块扫描存取装置上的唯一标识二维码,以获取存取装置中空闲箱体的大小和箱格号,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应大小的空闲箱体;

3、终端生成存取信息,并发送至服务端,所述存取信息包括第二用户(收件人)的联系方式和配送单号;

4、服务端接收所述存取信息,通过rsa私钥对所述存取信息进行签名生成相应的二维码,并返回至终端;

具体的,服务端收到所述存取信息时,请求加密机的rsa私钥对所述存取信息进行签名;

服务端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或变更流程,若是,则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方式替换为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发送相应的退件信息;

5、存取装置通过二维码扫描器扫描终端显示的二维码,通过与所述rsa私钥对应的rsa公钥对所述二维码进行校验,若校验成功,则执行相应的存取操作,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无需在所述存取装置上设置gprs无线通信模块,从而有效的防止在遇到网络信号干扰或网络运营商网络出现网络抖动的情况下,出现存取失败的问题;

具体的,校验是通过rsa公钥判断二维码中的签名是否确实为与所述rsa公钥对应的rsa私钥的签名,若是,则执行相应的存取操作,否则,返回存取失败;

6、服务端接收取件成功,并根据所述取件成功和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发送取件成功信息。

实施例三

请参照图2,一种智能存取的系统1,包括终端2、服务端3和存取装置4,所述终端2包括第一存储器5、第一处理器6及存储在第一存储器5上并可在第一处理器6上运行的第一计算机程序,所述服务端3包括第二存储器7、第二处理器8及存储在第二存储器7上并可在第二处理器8上运行的第二计算机程序,所述存取装置4包括第三存储器9、第三处理器10及存储在第三存储器9上并可在第三处理器10上运行的第三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一处理器6执行所述第一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01、获取第一用户信息和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并发送至服务端进行注册和登录;

s02、获取存取装置的唯一标识信息,并发送至服务端以获取所述存取装置中空闲箱体的大小和箱格号,所述存取装置中设有多个大小不同的箱体;

s1、生成存取信息,并发送至服务端,所述存取信息包括第二用户的联系方式和配送单号;

所述第二处理器8执行所述第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2、接收所述存取信息,通过私钥对所述存取信息进行签名生成相应的第一数据,并返回至终端;

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或变更流程,若是,则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方式替换为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发送相应的退件信息

s4、接收第三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三数据和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发送取件成功信息;

所述第三处理器9执行所述第三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3、从终端获取所述第二数据,通过与所述私钥对应的公钥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校验,若校验成功,则执行相应的存取操作,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均为二维码。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存取的方法及系统,通过终端生成存取信息,并发送至服务端;服务端接收所述存取信息,通过私钥对所述存取信息进行签名生成相应的第一数据,并返回至终端;存取装置从终端获取所述第二数据,通过与所述私钥对应的公钥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校验,若校验成功,则执行相应的存取操作,提高了存取的安全性,而且用户只需通过终端即可进行存取,使用方便,用户体验好,通过获取存取装置的唯一标识信息,并发送至服务端以获取所述存取装置中空闲箱体的大小和箱格号,所述存取装置中设有多个大小不同的箱体,便于用户根据需求选择相应大小的箱体,使用方便,可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通过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或变更流程,若是,则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方式替换为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联系方式发送相应的退件信息,可防止由于异常而导致快件丢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