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38669发布日期:2021-04-09 20:5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单层触控图案的布设中,触控电极分布在触控区域和过渡区域,而由于触控区域和过渡区域的电极之间的耦合强度不同,直接影响到触控的灵敏度,也就是说,电极之间的耦合强度不一致将使触控位置精度、线性响应和信噪比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极排布中触控区域和过渡区域的电极之间的耦合强度不一致,从而影响触控的灵敏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基板,该触控基板包括:

衬底基板;

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阵列分布的多个触控单元,每一所述触控单元包括间隔排列的至少两个第一电极和至少两个第二电极,在同一触控单元内,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电极均位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电极之间,同一行的相邻两个触控单元之间不设置第二电极。

可选的,同一触控单元内的至少两个第一电极在行方向上间隔排列。

可选的,同一触控单元内,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之间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极,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二电极在列方向上间隔排列。

可选的,同一触控单元内,第一电极在列方向上的长度与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二电极在列方向上所占区域的长度相同或大致相同。

可选的,同一触控单元内,每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之间的第二电极的数量均相等。

可选的,所述触控单元中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排列的所述第二电极的数量为3个。

可选的,所述触控单元中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排列的所述第二电极的数量为4个。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为驱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感应电极,或者,所述第一电极为感应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驱动电极。

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触控基板。

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基板,由于同一触控单元内的第二电极位于第一电极之间,因此相邻触控单元的第一电极之间不存在第二电极,由此实现任意位置的电极之间的互电容和自电容的耦合比相同,确保了触控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单层触控中的节点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单层触控电极的排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单层触控中的节点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不连续的单层触控设计中,一种常见的触控单元包括一个驱动电极t1和三个感应电极(r1~r3),也就是说,在一个触控单元内,一个驱动电极对应于三个感应电极,驱动电极和一个感应电极之间构成一个节点11。

请参考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单层触控电极的排布示意图。如图2所示,现有的一种单层触控电极排布设计中,4个驱动电极tx0和16个感应电极(rx0~rx15)构成一个触控单元,同样的,4个驱动电极tx1和16个感应电极(rx0~rx15)构成一个触控单元,4个驱动电极tx2和16个感应电极(rx0~rx15)构成一个触控单元,4个驱动电极tx3和16个感应电极(rx0~rx15)构成一个触控单元;而同一行的相邻的两个触控单元之间设有过渡区域21,过渡区域21中,两个触控单元之间通过4个感应电极(rx12~rx15)进行耦合。以驱动电极tx0所在触控单元为例,在过渡区域21以外,感应电极rx0~rx11分别与两侧的驱动电极tx0耦合,也即感应电极rx0~rx11中的每一个均与两个驱动电极tx0进行耦合,而在过渡区域21中,感应电极rx12~rx15仅与一侧的驱动电极tx0耦合,也即感应电极rx12~rx15中的每一个仅与一个驱动电极tx0进行耦合,也就是说,在这个触控单元内,在过渡区域21和过渡区域21之外的区域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的耦合比为1:2,同理,在其他触控单元中也是如此;这将导致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的互电容和自电容的耦合不均匀,从而使得触控区域的触控灵敏度不一致。

由此,请参考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可以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触控单元,多个触控单元可以阵列分布地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其中,每一个触控单元包括间隔排列的至少两个第一电极和至少两个第二电极,并且,在同一个触控单元内,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电极均位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电极之间,而同一行的相邻两个触控单元之间则不设置第二电极;也就是说,每一个触控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第一电极间隔排列,而第二电极则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之间,取消第二电极在同一行的相邻两个触控单元之间的排布;由此,在相邻的两个触控单元之间,在过渡区域31内,两个第一电极直接相邻,也即两个第一电极之间没有设置第二电极,从而在同一个触控单元内,每一第二电极均能够与两侧的第一电极进行耦合,由此,在任意位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耦合比均为1:1,也即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自电容和互电容的耦合均匀分布,确保了触控区域的触控灵敏度的一致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同一触控单元内的至少两个第一电极在行方向上间隔排列,也就是说,在同一个触控单元内,所有的第一电极均位于同一方向上(行方向),并且呈间隔排列。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同一触控单元内,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之间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极,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二电极在列方向上间隔排列。也就是说,在同一个触控单元内,每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之间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极,并且,在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之间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电极在列方向上间隔排列,其中,所述列方向与行反向互相垂直,由此,在同一个触控单元内,每一第一电极对应于至少两个第二电极,即采用非对称的电极配置方式,可以减少由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走线分布在触控区域而导致的触控失效面积,还可以满足在头尾两端的电极信号处理的需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同一触控单元内,第一电极在列方向上的长度与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二电极在列方向上所占区域的长度相同或大致相同。也就是说,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二电极在列方向上所占区域的长度可以等于第一电极在列方向上的长度,也可以略小于第一电极在列方向上的长度,从而避免第二电极在列方向上突出于第一电极而导致列方向上的触控单元不方便排布的问题,并且两者大致相同也可以确保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有效覆盖触控区域,提高触控灵敏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每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之间的第二电极的数量均相等,也就是说,在每一触控单元内,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之间的第二电极的数量均相等,以确保触控灵敏度的一致。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单元中,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排列的所述第二电极的数量均为3个,也即一个第一电极对应于3个第二电极;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单元中,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排列的所述第二电极的数量均为4个,也即一个第一电极对应于4个第二电极。当然,可以知道,在本发明的构思下,一个第一电极还可以对应于2个第二电极、5个第二电极、6个第二电极等等,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可以为驱动电极,而所述第二电极则为感应电极,或者,所述第一电极可以为感应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则为驱动电极。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图3中包括四个触控单元,第一电极tx0~tx3,第二电极rx0~rx15,形成一个第一电极对应于四个第二电极的排布方式,由此在所有节点中均具有相等的互电容,而每一第二电极均具有相等的自电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基板,由于同一触控单元内的第二电极位于第一电极之间,因此相邻触控单元的第一电极之间不存在第二电极,由此实现任意位置的电极之间的互电容和自电容的耦合比为1,确保了触控的灵敏度。

本发明另一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触控基板,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触控单元之间还设置有显示模组,从而实现触控显示功能。由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触控基板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自电容和互电容的耦合均匀分布,确保了触控区域的触控灵敏度的一致性,本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面板也对应具有上述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再一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同样具有上述触控显示面板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