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用于触控面板的覆盖板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298729阅读:来源:国知局
而定。无论第一辅助遮光层与侧面、胶材的接触与 否,凡第一辅助遮光层延伸至侧面的上方且在垂直于承载面ll〇a的观看方向d上与胶材重 叠,使用者沿着观看方向d看去便较不易察觉胶材的存在,而皆有助于触控面板美感的提 升。
[0106] 请再参照图2A,本实施的触控面板100可选择性地包括第二辅助遮光层02。第一 辅助遮光层01配置于第二辅助遮光层02与装饰层BM之间。第二辅助遮光层02覆盖第一 辅助遮光层01且暴露触控元件120。第二辅助遮光层02可由承载面110a上方延伸至侧面 110c上方且与胶材130在垂直于承载面110a的观看方向d上重叠。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辅 助遮光层02可与胶材130接触而不与侧面110c接触。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图4的触 控面板100B中,第二辅助遮光层02可与侧面110c(第一平面P1)接触而不与胶材130B接 触。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图。请参照图7,图7的触控面板100E 与图4的触控面板100B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在图 7的触控面板100E中,第二辅助遮光层02可与侧面110c(第一平面P1)以及胶材130B接 触。
[0107] 需说明的是,第二辅助遮光层与侧面、胶材的接触与否,端视涂布胶材及形成第二 辅助遮光层的制程能力而定。无论第二辅助遮光层与侧面、胶材的接触与否,凡第二辅助遮 光层延伸至侧面的上方且在垂直于承载面ll〇a的观看方向d上与胶材重叠,使用者沿着观 看方向d看去便较不易察觉胶材的存在,而皆有助于触控面板美感的提升。
[0108] 此外,在图1至图7的实施例中,第一辅助遮光层01以及第二辅助遮光层02皆延 伸至侧面110c的上方且在垂直于承载面110a的观看方向d上与胶材重叠。然而,本发明 不限于此,第一辅助遮光层01以及第二辅助遮光层02至少其中之一延伸至侧面110c的上 方且在垂直于承载面ll〇a的观看方向d上与胶材重叠,即可有助于触控面板美感的提升。 另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辅助遮光层01或/及第二辅助遮光层02也可提供基板侧面的保护, 例如图2A、2B及图4、图5的第一辅助遮光层01及第二辅助遮光层02可保护第一截点1与 部份第一平面P1 ;图6、图7更可进一步保护第二截点2。此外,部分实施例的遮光层还可 同时保护胶材,例如图2A、图3、图5、图6、图8至图12。
[0109] 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图。请参照图8,本实施例的触控 面板100F与图1的触控面板100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兀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 示。触控面板100E与触控面板100的差异在于:侧面110c'与侧面110c的形状不同。以 下就此差异处做说明,二者相同处便不再重述。
[0110] 在触控面板100F中,基板110的侧面110c'为朝向远离触控元件120方向d3凸 起的弧面。侧面ll〇c'与承载面110a以及触控面110b相交。基板110的侧面110c'被垂 直于承载面ll〇a的参考平面(例如图8的纸面)截出第一弧线AL3。胶材130远离侧面 110c'的外表面130a可为弧面。外表面130a被同一参考平面(例如图8的纸面)截出第 二弧线AL4。第二弧线AL4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弧线AL3的曲率半径;由此,可进一步减缓 可能的应力集中问题,并同时吸收冲击力。此外,第二弧线AL4的顶点到第一弧线AL3顶点 的最短距离以介于10微米至125微米为较佳。
[0111] 更进一步地说,参考平面F与承载面110a平行且位于承载面110a与触控面110b 之间。参考平面F与承载面110a及触控面110b等距离,而侧面110c'相对于参考平面F可 呈对称分布。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图9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图。 请参照图9,图9的触控面板100G与图8的触控面板100F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 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不。在图9的触控面板100G中,侧面110c' '相对于参考平面F可 呈不对称分布。详言之,基板110的侧面ll〇c''被垂直于承载面110a的参考平面(例如 图9的纸面)截出弧线AL5,参考切线L相切于弧线AL5上的一点5。参考切线L斜率的绝 对值随着此点5远离触控面110b而递增。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参考平面F与触控面 ll〇b之间的部份胶材130其厚度T会随着靠近触控面110b而递减。换言之,胶材130的 外表面130a大致上呈现与侧面110c''共形的形状。另外,在本实施中,基板110还可具有 导角面P4。导角面P4连接承载面110a与侧面110c''。导角面P4倾斜于承载面110a面 向远离触控面ll〇b的方向dl。导角面P4与其他的表面(例如承载面110a、侧面110c'') 在基板110的材质内所夹的角度为钝角,因此,当触控面板100G组装至另一电子装置(例 如手机、平板电脑、卫星导航器等)时,组装人员不易被触控面板100G所割伤。
[0112]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0,触控面板100H 与图9的触控面板100G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触 控面板100H与触控面板100G的差异在于:触控面110b'与触控面110b的形状不同。详 言之,在触控面板100H中,承载面110a也为平面。不同的是,在触控面板100H中,触控面 ll〇b'为朝远离承载面110a方向d4凸起的弧面。此外,大部份胶材130的厚度T会随着靠 近触控面ll〇b而递减。换言之,胶材130的外表面130a大致上呈现与侧面110c''共形的 形状。如此一来,当使用者沿着观看方向d看去时,胶材130便不致于影响的触控面110b' 凸起的整体形状,进而使采用触控面板100G的电子装置(例如手机等)在视觉上更具立体 的美感。
[0113]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1,本实施例的 触控面板1001与图1的触控面板100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 号表示。触控面板1001与触控面板100的差异在于:侧面110c与侧面110c'''的形状不 同。详言之,侧面110'''为平面。侧面110'''垂直于承载面ll〇a且与承载面110a以及 触控面110b相交。
[0114] 图1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2,本实施例的触 控面板100J与图1的触控面板100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 表示。触控面板100J与触控面板100的差异在于:触控面板100J可选择性包括配置于机 能性膜层(functionalfilm) 170。机能性膜层170设置于基板110背向于触控元件120及 装饰层BM的一侧。机能性膜层170例如为可降低眩光的抗反射层或者减少手指按压印痕 产生的一表面张力层,其判断是否有减少手指按压印痕的方式例如是:水滴在该表面张力 层上的水接触角(contactangle)的角度大于100度;或是,硬涂层(hardcoatlayer)等 等。在一实施例中,机能性膜层170例如可全面性覆盖触控面110b,但不以此为限。另外, 机能性膜层170也可进一步覆盖胶材130的外表面130a,以提供额外的保护。
[0115] 请参照下表一,表一列出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与比较例的触控面板的测试数 据。比较例的触控面板与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差异仅在于:比较例的触控面板的侧 面未覆盖胶材。由表一列出的测试数据可证明,当胶材覆盖于本发明实施例触控面板的基 板侧面时,无论胶材的胶厚T(标示于图2A)是90或50微米,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 侧边撞击测试、落下测试以及滚筒测试的结果均明显地较比较例的触控面板佳。换言之,表 一列出的测试数据可证明,当胶材覆盖于触控面板的基板侧面时,触控面板的强度会明显 提升。此外,需说明的是,无论胶材的胶厚T为何,凡覆盖于基板侧面的胶材皆有助于触控 面板的强度提升,胶厚T并不限于上述的90或50微米,胶厚T也可为20微米或其他适当 厚度。
[0116] 表一
[0117]
【主权项】
1.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具有承载面、相对于该承载面的触控面以及连接该承载面与该触控面的侧面; 触控元件,配置于该承载面上,该承载面位于该触控元件与该触控面之间;以及 胶材,覆盖至少部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