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及其运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16005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分第一透明电极130X与第二透明电极130Y,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根据所述第一玻璃基板111上走线的不同,所述指纹检测区131的透明电极可独立于所述触控区130的透明电极。
[0027]所述控制电路15用以控制所述触控区130以及所述指纹检测区131的检测操作,例如可同时或依次进行控制。所述控制电路15同时通过所述玻璃基板111上的走线17电性连接至所述透明电极130X、131X、130Y、131Y。此处所述检测操作指所述控制电路15通过走线17输入驱动信号至所述透明电极130Χ、131Χ并从所述透明电极130Υ、131Υ接收电容变化信号,例如电压变化信号或电流变化信号;所述控制电路15即可根据电容变化信号进行触控检测或指纹检测。也即,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电极130Χ、131Χ可作为驱动电极而所述透明电极130Υ、131Υ可作为感测电极。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反向配置驱动和感测电极,并无特定限制。所述驱动信号例如可为方波、弦波或其他适当信号。
[0028]—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15可利用晶粒玻璃接合(chip on glass, COG)或晶粒软模接合(chip on film, COF)等技术直接形成于所述玻璃基板111上,并位于相对所述影像显示区117以外的位置,如图2所示。所述走线17可利用光刻工艺(Lithography ProcessTechnology)形成于所述玻璃基板111上,且所述走线17的部分可能进入相对所述影像显示区117内。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15可呈长条状,其具有较低的成本,并具有长度方向;其中,所述控制电路15的所述长度方向超出所述触控区130 (或相对所述影像显示区117)边缘一预设距离D。借此,所述预设距离D的部分可用以直接通过平行的多个走线17电性连接至所述透明电极130X和131X。所述控制电路15并耦接至控制所述显示器11运作的印刷电路板PCB (不限定是印刷电路板,也可以是软性电路板FPC),以耦接于所述显示器11。必须说明的是,虽然图2中所述控制电路15的所述长度方向延伸于所述第一方向X,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15的所述长度方向也可延伸于所述第二方向Y,只要其长度方向超出所述触控区130边缘一预设距离D即可。
[0029]例如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15可固定地耦接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30X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130Y,并通过控制多个薄膜电晶体(未绘示)以选择性耦接所述第三透明电极131X和所述第四透明电极131Y ;其中,所述薄膜电晶体同样可通过光刻工艺直接形成于所述玻璃基板111上。
[0030]本说明中,所述控制电路15还可根据第一个触控位置调整所述指纹检测区131的有效网格距离;其中,所述有效网格距离指所述控制电路15实际上输入驱动信号的第三透明电极131X以及读取感测信号的第四透明电极131Y间的有效电极间距(effectivepitch)。所述第一个触控位置指未休眠模式下,预设时间未检测到导体后第一次检测到导体的位置;其中,所述预设时间短于进入休眠模式的等待时间。某些实施例中,休眠模式下所述触控区130可能停止检测功能而待使用者认证登入后方才动作,此时所述第一个触控位置则须位于所述指纹检测区13。
[0031]一实施例中,可通过部分或全部耦接所述第三透明电极131X和所述第四透明电极131Y以调整有效网格距离。例如,所述控制电路15于每次扫描期间依次驱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30X与所耦接的所述第三透明电极131X并依次读取所述第二透明电极130Y与所耦接的所述第四透明电极131Y。当耦接的所述第三透明电极131X和所述第四透明电极131Y的数目越高,有效网格距离则越大;而当耦接的所述第三透明电极131X和所述第四透明电极131Y的数目越低,有效网格距离则越小。可以了解的是,所述控制电路15较佳等距地驱动或耦接部份所述第三透明电极131X以及等距地读取或耦接部份所述第四透明电极131Y。
[0032]一实施例中,当所述控制电路15判断所述第一个触控位置(例如图4的T1)位于所述指纹检测区131 (即位于所述第三透明电极131X和所述第四透明电极131Y的部分以内)时,控制所述指纹检测区131以所述第二网格距离进行所述检测操作,即所有第三透明电极131X均作为驱动电极而所有第四透明电极131Y均作为感测电极,或反向配置。例如,所述控制电路15通过所述薄膜电晶体耦接所有所述第三透明电极131X和所述第四透明电极131Y,而两条第三透明电极131和/或两条第四透明电极131Y的电极间距即为第二网格距离。
[0033]一实施例中,当所述控制电路15判断所述第一个触控位置(例如图4的T1)位于所述触控区130 (即位于所述第三透明电极131X和所述第四透明电极131Y的部分以外)时,控制所述指纹检测区131以第三网格距离进行所述检测操作。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15不通过所述薄膜电晶体耦接所述第三透明电极131X和所述第四透明电极131Y,即所有第三透明电极131X均不作为驱动电极而所有第四透明电极131Y均不作为感测电极。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15通过所述薄膜电晶体耦接部分所述第三透明电极131X和部分所述第四透明电极131Y。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网格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网格距离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网格距离,而此时所述第三网格距离即为有效网格距离。
[0034]一实施例中,当所述控制电路15判断连续触控位置从所述触控区130进入所述指纹检测区131 (即从所述第三透明电极131X和所述第四透明电极131Y的部分以外进入所述部分以内)时,例如图4所示,控制所述指纹检测区131以第三网格距离进行所述检测操作,例如所述控制电路15不通过所述薄膜电晶体耦接所述第三透明电极131X和所述第四透明电极131Y,或通过所述薄膜电晶体耦接部分所述第三透明电极131X和部分所述第四透明电极131Y。藉此,所述指纹检测区131也可同时作为触控操作的检测范围。
[0035]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15检测到所述第一个触控位置前,控制所述指纹检测区131以初始网格距离进行所述检测操作,其中所述初始网格距离可大于所述第二网格距离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网格距离。借此,可降低等待检测指纹所需的高耗能。
[0036]请参照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运作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下列步骤:判断第一个触控位置(步骤S31);当所述第一个触控位置位于指纹检测区时,控制所述指纹检测区以最小网格距离进行指纹检测(步骤S33-S331);以及当所述第一个触控位置位于触控区时,控制所述指纹检测区以大于所述最小网格距离的有效网格距离进行触控检测(步骤S32-S321)。
[0037]步骤S31:于未休眠模式下,所述控制电路15可根据第一个触控位置(如图4的T1)调整所述指纹检测区131的有效网格距离。因此,所述控制电路15先判断第一个触控位置T1的位置。
[0038]步骤S33-S331:当所述第一个触控位置T1位于所述指纹检测区131时,所述控制电路15判定使用者欲进行指纹识别,因此控制所述指纹检测区131以最小网格距离进行指纹检测。例如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15于第一扫描期间检测所述第一个触控位置T1位于所述指纹检测区131,因此于下一个扫描期间调整网格距离为所述最小网格距离;其中,所述第一扫描期间的有效网格距离大于所述最小网格距离。一实施例中,所述最小网格距离即所述指纹检测区131的实际上透明电极的间距(例如第二网格距离),其已详述于前,故于此不再赘述。
[0039]步骤S32-S321:当所述第一个触控位置T1位于所述触控区130时,所述控制电路15判定使用者欲进行触控操作,因此可降低指纹检测区131的检测解析度而控制所述指纹检测区131以大于所述最小网格距离的有效网格距离进行触控检测;其中,所述有效网格距离由所述控制电路15实际驱动或耦接的透明电极的有效电极间距决定,其已详述于前,故于此不再赘述。
[0040]此外,当所述控制电路15判断连续触控位置由所述触控区130进入所述指纹检测区131时,仍判定使用者欲进行触控操作而控制所述指纹检测区131以所述有效网格距离进行触控检测。然而,当所述控制电路15判断导体系离开触控面预设时间后才进入所述指纹检测区131,可视作第一个触控位置位于所述指纹检测区131而实施步骤S33-S331。
[0041]此外,为节省整体耗能,本实施例的运作方法可还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个触控位置前的扫描期间,控制所述指纹检测区131以初始网格距离进行触控检测,其中所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