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3799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收纳在盘盒(cartridge)内的盘状数据记录媒体进行记录或从盘状数据记录媒体进行数据再生的盘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盘或磁盘等、可只移动及交换盘的盘状数据记录媒体(以下称为盘)被广泛普及,根据用途存在各种各样的介质。例如,在采用激光束进行数据记录或再生的盘中有读出专用的再生型盘(CD-ROM、DVD-ROM等)、可只1次记录的补写型盘(CD-R、DVD-R等)、可重复记录的复写型盘(PD、DVD-RAM等)等多种形式。复写型盘,为保护盘不受损伤或粘灰尘,有时也收纳在盘盒内。
为了与多种形式的盘对应,要求盘装置维持互换性。为了容易维持互换性,例如在DVD规格中,统一盘基材的厚度或盘间距等。因此,用相同的光头,能够容易与再生型、补写型、复写型的各自的盘对应。
此外,盘装置,需要与复写型等收纳在盘盒内的盘和再生型盘等不收纳在盘盒内的单体盘(裸盘)双方对应。这意味着在盘装置内装入盘,从盘装置排出盘的机构,也需要与盘盒及单体盘对应。
盘装置中的盘的装入、排出,一般采用利用托架的结构。如果采用此种构成,通过在托架上载置盘、再插入到带托架的盘装置内,或从盘装置排出,而进行盘的装入、排出。利用托架的该操作,能够用用户易懂的、比较简单的结构实现该机构。因此,在多种盘装置中采用利用托架的结构。
如上所述,为了使盘的装入、排出机构也能够与盘盒及单体盘对应,提出了能够在托架上载置盘盒及单体盘双方的盘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并且,为与不同规格的盘对应,还提出了能与多种形式的盘盒对应的盘装置(例如,专利文献2)。
以下,参照专利文献1,说明以往的盘装置。图10是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以往的盘装置的斜视图,图11是表示用于以往的盘装置的托架和盘盒的斜视图。
图10所示的盘装置300,与图11所示的盘盒202对应。此外,也能够装入收纳在盘盒202内的单体盘。盘装置300,具有托架206、驱动底盘210、盘电机212及光头213。盘电机212固定在未图示的进给基座(traverse base)上。此外,光头213,可向盘的半径方向移动地支撑在进给基座上。进给基座,相对于插入的托架206以能够向下侧退避方式,可转动地支撑在驱动底盘210上。
如图11所示,盘盒202,设置开关露出盘的数据记录面的开口部的开闭门204、确定盘盒202在盘装置内的位置的定位孔205s、205t。在图11中,如虚线所示,在下面设置定位孔205s、205t。在盘盒202的内部收纳盘201。
托架206,包括载置面206a和导向壁2061、206r。导向壁2061、206r,以比盘盒202的宽度稍大的间隔夹载置面206a设置,对在托架206上载置盘盒202的位置进行引导。在载置面206a上设置头开口部26h。此外,设置同心圆状的大小2个凹部206b。在以单体在盘装置300内装入盘201或小径的盘的情况下,配合凹部206b进行载置。在载置面206a上设置一对贯穿孔206s。
在将盘盒202装入在盘装置300中的时候,在被排出的托架206的载置面206a上利用导向壁2061、206r载置盘盒202。通过按压未图示的弹出开关等,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向盘装置300内插入托架206。在托架206的内侧,左右可滑动地支撑的开启件(opener)208的卡爪208a,卡在盘盒202的开闭门(shutter)的凸部204a上。由于从开启件208突出的销208b,卡在设于未图示的顶板上的导向槽中,因此与托架206的插入动作同时,开启件208沿导向槽左右移动,打开开闭门204。
一结束托架206的插入,就通过未图示的往复升降驱动机构,使退避在托架206的下方的进给基座转动升高。由此,盘电机212将盘盒202内的盘201搭载在盘搭载面上,而可旋转地保持。同时,光头213配置在与从盘盒202的开口露出的盘201的数据记录面对置的位置。
大致与进给基座的转动上升的同时,可转动地支撑在盘装置300上的定位销217,通过往复升降驱动机构转动上升,通过托架206的贯穿孔206s、206t,卡在盘盒202的定位孔205s、205t上。通过定位销217的卡合,进行盘盒202在盘装置内的定位。
在以单体在盘装置300中装入盘201的情况下,在排出的托架206的载置面206a的凹部206b上载置盘201。然后,通过相同的动作,在盘电机212上载置盘201。与盘盒202时同样,定位销217大致与进给基座的转动上升同时上升,但没有与定位销217抵接的盘盒202。因此,在以单体装入盘201的时候,定位销217不特别发挥作用。
专利文献1特开2003-208749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3-162860号公报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02/056313号小册子在采用与盘盒及单体盘双方对应的以往的盘装置的时候,在托架上,必须设置载置单体盘的凹部和定位销贯通的贯穿孔。然而,由于贯穿孔与载置单体盘的凹部重叠,在贯穿孔周边,托架变薄,存在降低托架的强度的问题。此外,在通过注射成型制作托架的时候,树脂难于向贯穿孔和凹部重叠的部分迂回,出现容易产生翘曲的问题。
并且,由于在凹部开口贯穿孔,所以会损失托架的美观、或限制设计的自由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至少解决如此的以往的1个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强度及成型性优良的托架的盘装置。
本发明的盘装置,是可装入收纳具有数据记录面的盘的、在底面具有至少1个定位孔的盘盒及上述单体盘的盘装置,其中具有载置上述盘并旋转驱动上述盘的驱动部;对上述盘的数据记录面进行数据的记录及/或再生的头;托架,载置上述盘盒及上述单体盘,将上述盘盒及上述单体盘插入到上述驱动部能载置上述盘的第1位置,从上述第1位置将上述盘盒及上述单体盘排出到能取出的第2位置;以及至少1个的定位销,具有插入上述盘盒的定位孔内,在与上述盘平行的面内定位上述盘盒的顶端部,上述托架,在上述第1位置,具有以上述定位销的顶端部可插入卡合在上述盘盒的定位孔内的方式插入上述定位销的至少1个贯穿孔,上述贯穿孔的中心相对于上述定位销的顶端部的轴中心被偏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与上述托架的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及与上述托架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的至少一方中,上述贯穿孔的中心,位于比上述顶端部的轴中心远离上述驱动部的旋转中心的位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偏置量在0.5mm以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定位销,还具有设在上述顶端部的周围的台座部,该台座部通过与定位孔的周围抵接,而将上述盘盒定位在与上述盘垂直的方向。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台座部的轴中心,相对于上述顶端部的轴中心被偏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台座部的轴中心,以相对于上述驱动部的旋转中心比上述顶端部的轴中心更离开配置的方式被偏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托架的贯穿孔的中心和上述台座部的轴中心一致。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托架,具有载置上述单体盘的凹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凹部的外周和上述贯穿孔的外周的间隔在1mm以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贯穿孔为圆形。
此外,本发明的盘装置,是可装入收纳具有数据记录面的盘的在底面的不同位置设置至少1个定位孔的第1及第2盘盒、和上述第1及第2盘盒的至少一方的单体盘的盘装置,其中具有载置上述盘并旋转驱动上述盘的驱动部;对上述盘的数据记录面进行数据的记录及/或再生的头;托架,载置上述第1及第2盘盒,将上述第1及第2盘盒插入到上述驱动部能载置上述盘的第1位置,从上述第1位置将上述第1及第2盘盒排出到能取出的第2位置;以及第1及第2的至少1个的定位销,具有分别插入上述第1及第2盘盒的定位孔内,在与上述盘平行的面内定位上述盘盒的顶端部,上述托架,在上述第1位置,具有以上述第1及第2定位销的顶端部可插入上述第1及第2盘盒的定位孔内的方式插入上述第1及第2定位销的至少1个贯穿孔。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及第2定位销,还具有设在上述顶端部的周围的台座部,该台座部与定位孔的周围抵接而将上述盘盒定位在与上述盘垂直方向,在上述第1及第2定位销的至少一方中,上述台座部的轴中心,相对于上述顶端部的轴中心被偏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连结上述第1及第2定位孔的各自的台座的轴中心的距离小于连结上述第1及第2定位销的顶端部的轴中心的距离。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托架的贯穿孔在托架插入方向上长。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第1及第2定位销中,上述台座部的轴中心相对于顶端部的轴中心被偏置,上述第1定位销上的偏置的方向和上述2定位销上的偏置的方向不同。
本发明的定位结构,是可装入收纳具有数据记录面的盘的在底面至少具有1个定位孔的盘盒及上述单体盘的盘装置中的盘盒的定位结构,其中具有托架,载置上述盘盒及上述单体盘,将上述盘盒及上述单体盘插入到驱动部能载置上述盘的第1位置,从上述第1位置将上述盘盒及上述单体盘排出到能取出的第2位置;以及至少1个的定位销,具有插入上述盘盒的定位孔内,在与上述盘平行的面内定位上述盘盒的顶端部、和设在上述顶端部的周围并通过与定位孔的周围抵接而将上述盘盒定位在与上述盘垂直方向的台座部,上述托架,在上述第1位置,具有以上述定位销的顶端部可插入卡合在上述盘盒的定位孔内的方式插入上述定位销的至少1个贯穿孔;在上述定位销上,上述台座部向朝上述驱动部的旋转中心的方向的伸出量在0.5mm以下。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托架具有载置上述单体盘的凹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凹部的外周和上述贯穿孔的外周的间隔在1mm以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贯穿孔为圆形。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台座部的轴中心,相对于上述顶端部的轴中心被偏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贯穿孔的中心,以相对于上述驱动部的旋转中心比上述顶端部的轴中心更离开的方式被偏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偏置量在0.5mm以上。
发明的效果如果采用本发明,设在托架上的贯穿孔的中心相对于定位销的顶端部的轴中心偏置。因此,能够加大为了载置单体盘而设在托架上的凹部与贯穿孔的间隔,能够提高托架的强度及成型性。在定位销含有插入盘盒的定位孔内的顶端部及支撑盘盒的台座部的时候,通过将向朝上述驱动部的旋转中心的方向的伸出量设定在0.5mm以下,能够充分确保设在托架上的凹部和贯穿孔的间隔。
此外,通过具有分别卡在第1及第2盘盒上的第1及第2定位销,及设置第1及第2定位销贯通的贯穿孔的托架,能够用简易的结构,实现与第1及第2盘盒对应的盘装置。


图1(a)及(b)分别是可装在第1实施方式的盘装置上的盘盒的俯视图及剖面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盘装置的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盘装置的托架的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托架上载置盘盒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a)是示意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托架的贯穿孔和单体盘用凹部之间的剖面的图,(b)及(c)是示意表示以往的盘装置中的托架的贯穿孔和单体盘用凹部的剖面的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盘盒为DVD-RAM时的托架的贯穿孔及定位销尺寸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7(a)及(b)分别是可装在第2实施方式的盘装置上的第2盘盒的俯视图及剖面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盘装置的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图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在托架上载置第2盘盒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以往例的盘装置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11是表示以往例的盘装置的托架及盘盒的斜视图。
图中1a、1b、1c-盘,2、52-盘盒,3、53-盘盒开口部,4、54a、54b-开闭门(闸门),5s、5t、55s、55t-定位孔,6、6’-托架,6s、6t、56s、56t-贯穿孔,7-盘盒施力部,8-开启件,10-底盘,11-进给基座,12-盘电机,13-光头,14-轴,15-挡块,16-进给支撑架,17s、17t、67s、67t-顶端部,18s、18t、68s、68t-台座部,19、69-升降凸轮,21-臂,22-托架驱动齿条,23-托架驱动部,25-顶板,26-钳位器支撑架,27-钳位器,31s、31t、32s、32t-定位销,80-轴,81-滑动臂,82-滑动齿条,111-第1进给单元,161-第2进给单元。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盘装置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a)及(b),说明填装到第1实施方式的盘装置中的盘盒2。图1(a)及(b)是从盘盒2的上面侧看的俯视图及盘盒2的剖面图。盘盒2,例如,是收纳DVD-RAM的DVD-RAM用的盘盒。
盘盒2具有收纳盘装置1b的本体2a及开闭门4。在本体2a的两主面,分别设置露出盘1b的数据记录面及相反侧一面的一部分的开口部3。开闭门4,具有矩形底部的U字型形状,以夹本体2a的方式,可在箭头101A或101B方向上滑动地保持。在通常的状态下,堵塞设在两主面的开口部3。在本体2a的底面,设置决定在盘装置内的盘盒2的位置的定位孔5s及5t。定位孔5s具有圆形,规定盘盒2的位置。定位孔5t,向朝定位孔5s的方向延伸,控制盘盒2的旋转。
在盘装置内定位盘盒2,在盘1b被载置在转台上的状态下,与连结定位孔5s及5t的各自的中心的线正交的盘1b的中心线L1与定位孔5s的中心的距离为Ps,中心线L1与定位孔5t的中心的距离为Pt。例如,在DVD-RAM用的盘盒中,Ps和Pt相等。从盘1b的中心到连结定位孔5s的中心和定位孔5t的中心的线的距离为D1。此外,从盘1b的中心到与开口部相反一侧的侧面的距离为M1。盘盒2的宽度为W1。如以上说明,盘盒2向箭头100A所示的方向移动,插入盘装置内。箭头100A的方向称为插入方向。
盘盒的厚度为H1。在将盘1b在盘盒本体2a内可转动地载置在转台上的状态下,从盘盒2的底面,到盘1b的数据记录面的距离为S1。
下面,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盘装置。图2是表示盘装置91的分解斜视图。盘装置91,具有托架6、盘电机12、光头13、定位销31s、31t。此外,作为筐体,具有底盘10及顶板25。
托架6,如以下详细说明,具有能够在规定位置载置图1所示的盘盒2及单体的盘1b中的任何一个的构成。此外,托架6,具有开关盘盒2的开闭门的开启件8。托架6,以可向箭头100A及100B的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在顶板25上。
在顶板25上,设置臂21、托架驱动齿条22、托架驱动部23、钳位器支撑架26、开启件导向槽25a。臂21,在其两端具有销21a及轴21b,通过轴21b,可转动地支撑在顶板25上。销21a,与设在托架上的槽6g卡合。托架驱动齿条22包含齿条部22b,齿条部22b借助减速齿轮,接受来自托架驱动部23的驱动力。通过托架驱动齿条22,托架6向箭头100A及100B的方向移动。
钳位器支撑架26具有钳位器27及支撑销26a,钳位器27可转动地支撑在钳位器支撑架26上。此外,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等的施力结构,对钳位器27施加作用力,使其接近盘1b。钳位器支撑架26的支撑销26a,与托架驱动齿条22卡合,随托架驱动齿条22的移动,钳位器27上下移动。
盘电机12,载置盘1b,具有用于转动驱动的转台12a,支撑在进给基座11上。光头13,再生记录在盘1b的数据记录面上的数据,此外,在数据记录面上记录数据。光头13,以能够向载置在转台12a上的盘1b的半径方向移动的方式,通过大致平行配置的一对轴14而支撑在进给基座11上。
进给基座11,借助挡块15,支撑在钳位器支撑架16上。钳位器支撑架16,以设在一端附近的旋转支点11a为中心可旋转地支撑在底盘10上。在钳位器支撑架16的与旋转支点11a相反一侧的另一端附近,固定定位销31s、31t。
定位销31s、31t插入盘盒2的定位孔5s、5t内,分别具有在与盘1b平行的面内定位盘盒2的顶端部17s、17t。此外,优选与盘盒2的定位孔5s、5t的周围抵接,分别具有台座部18s、18t,进行与盘1b垂直的方向的定位。定位销31s、31t,具有作为协同托架6在盘装置91内定位盘盒2的定位结构的功能。
为了在旋转支点11a附近,旋转进给基座11,使其升降,而在底盘10上设置升降凸轮19。升降凸轮19具有凸轮槽19a,凸轮槽19a,与设在进给基座11的与旋转支点11a相反一侧的另一端附近的升降销16a卡合。升降凸轮19,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向与箭头100A、100B垂直的方向移动。由此,卡合在凸轮槽19a的升降销16a升降,进给基座11,通过在旋转支点11a附近旋转而升降。
下面,参照图3,详细说明托架6的结构。图3是表示托架6、盘盒2及盘1b的斜视图。托架6具有载置盘盒2的盘盒载置面6a。在载置面6a的中央部设置圆形凹部,该圆形凹部用于在规定位置以单体载置收纳在盘盒2中的盘1b。为了以单体载置比盘1b小的盘,也可以进一步设置中心与凹部6b一致的、半径小的圆形的凹部6c。凹部6b、6c,具有适合单体盘尺寸的适当的直径。例如,在盘1b为CD或DVD时,盘1b的直径为12cm。因此,凹部6b的直径设定在比12cm稍大的值。此外,凹部6c设定在直径8cm或比8cm稍大的值。
在托架6的左右两侧,设置左壁面6l及右壁面6r,在顶端部(前侧),设置前壁面6f1。左壁面6l及右壁面6r在载置盘盒2的时候具有作为导向的作用,左壁面6l及右壁面6r的间隔,在里侧的最窄的部分6l1、6r1,比盘盒2的宽度W1稍宽地设定。在载置面6a的与部分6l1、6r1相邻的区域,设置承受面6l2、6r2,在将盘盒2装在托架6上时,与盘盒2的本体2a抵接,支撑盘盒2。
在托架6上设置通过弹簧7a向托架6的顶端部施加力的施力部7。如果在载置面6a上载置盘盒2,盘盒2对前壁面6f1从侧面施加力,暂时固定在托架6内。
开启件8,以可向与箭头100A、100B垂直的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撑在施力部7上。开启件8,具有与设在盘盒2的开闭门4上的段差部4a卡合的卡爪8a、及卡合在顶板25的开启件导向槽25a中的销8b。
通过托架6,将盘盒2插到盘装置内,将在盘电机12的转台12a上载置盘1b的位置称为第1位置。在托架6的盘盒载置面6a上,在托架6及载置于托架6上的盘盒2位于第1位置的时候,以能够将定位销31s、31t与盘盒2的定位孔5s、5t卡合的方式,托架6设置定位销31s、31t贯通用的贯穿孔6s、6t,。
下面,参照图2及图3,说明盘装置91的操作。通过操作者操作弹出开关(未图示)等,开始盘盒2的装盘操作。首先,托架驱动部23,介由减速齿轮,使托架驱动齿条22向箭头100B方向移动。此时,进给基座11,为了避免与托架6的碰撞,以旋转下降的状态退避到托架的下方。由于托架驱动臂21,通过设在托架驱动齿条22上的销22a而朝箭头100B方向旋转移动,因此通过顶端销21a,托架6向箭头100B的方向移动,从盘装置排出。在此位置,操作者在托架6上载置盘盒2或单体盘1b。此位置称为第2位置。
再次,通过操作弹出开关,托架驱动部23,介由减速齿轮,使托架驱动齿条22向箭头100A方向移动。由于托架驱动臂21,通过托架驱动齿条22上的销22a而朝箭头100A方向旋转移动,因此通过顶端销21a,托架6插入到盘装置内。此时,进给基座11,为了避免与托架6或盘盒2的冲撞,维持旋转降下的状态。
随着托架6的移动,开启件8的销8b被顶板25的开启件导向槽25a引导,开启件8与插入方向垂直地移动。由于开启件8的卡爪8a卡合在盘盒2的开闭门的段差部4a,所以与托架6的插入同时打开开闭门4。
此外,在托架6进行插入动作的期间,钳位器27保持上升到避开盘盒2的高度的状态,与托架6的插入结束的同时,支撑销26a沿托架驱动齿条22的锥形部22c下降。因此,钳位器27朝通过开闭门4的移动露出的盘1b下降。
托架6的插入一结束,就通过未图示的升降驱动部,驱动升降凸轮19,与凸轮槽19a卡合的升降销16a,沿着凸轮槽19a,向上方移动。因此,进给基座11,与进给支撑架16一同旋转上升。此时,盘电机12从盘盒2的开口部接近盘,将盘1b搭载在盘搭载面12a上。在盘电机12的上方,钳位器27以下降的状态待机,通过搭载在钳位器27和盘电机12中的任何一方的磁铁和磁性板(均未图示)的吸附作用,可夹住旋转地固定盘1b。同时,光头13配置在与从盘盒2的开口部露出的盘1b的数据记录面对置的位置上。
随着进给基座11的转动上升,定位销31s、31t也上升,贯通托架6的贯穿孔6s、6t而与盘盒2的定位孔卡合。通过定位销31s、31t的卡合,进行盘盒2的相对于盘1b的平面内的定位。
此外,由台座部18s、18t接受定位孔6s、6t的周围的底面,进行与盘1b垂直方向的定位。此时,到盘盒2的底面和盘1b的数据记录面的距离,为能够可对盘1b进行数据记录再生的状态的S1。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操作,盘盒2被插在盘装置91内,形成可对盘1b进行数据记录、再生的状态。在排出盘盒2的时候,各部进行与上述的动作相反的操作。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以单体将盘1b装入盘装置91的时候,将盘1b载置在托架6的凹部6b中。在装入小径盘的时候,小径盘载置在凹部6c中。在以单体将盘装在盘装置91内的时候,如果去除无卡合的盘盒这一点,开启件8及定位销31s、31t如上所述那样动作。相同地进行盘1b在盘电机12上的载置或利用钳位器27的盘1b的固定。
下面,详细说明设在托架6上的贯穿孔6s、6t及定位销31s、31t的结构。图4是表示在第1位置将盘盒2载置在托架6上的状态的俯视图。在盘盒2的定位孔5s、5t内分别插入定位销31s、31t的顶端部17s、17t。在第1位置,盘1b的中心O与盘电机12的旋转轴一致。通过中心O,与托架6的移动方向(箭头100A、100B)平行的中心线L1与贯穿孔6s的中心Js的距离为Hs,中心线L1和贯穿孔6t的中心Jt的距离为Ht。Hs和Ht相等。此外,通过中心O,与托架6的移动方向(箭头100A、100B)垂直的中心线L2和贯穿孔6s的中心Js及贯穿孔6t的中心Jt的距离为K1。
另外,中心线L1与定位销31s的顶端部17s的轴中心Vs的距离为Ps;中心线L1与定位销31t的顶端部17t的轴中心Vt的距离为Pt。Ps和Pt相等。此外,中心线L2、与顶端部17s的轴中心Vs及顶端部17t的轴中心Vt的距离为D1。
在定位销31s、31t上设置台座部18s、18t,台座部18s、18t的轴中心分别与贯穿孔6s、6t的中心Js、Jt一致。因此,中心线L1与台座部18s、18t的轴中心的距离为分别与Hs、Ht相等的Qs、Qt。此外,中心线L2与台座部18s、18t的轴中心的距离为与K1相等的E1。
如图4所示,定位销31s、31t的顶端部17s、17t,插入盘盒2的定位孔5s、5t内,台座部18s、18t需要与定位孔5s、5t的周围抵接。因此,台座部18s、18t的直径大于顶端部17s、17t的直径。此外,贯穿孔6s、6t,需要按台座部18s、18t能贯通的足够的尺寸形成。由于按规格确定盘盒2的定位孔的位置,因此顶端部17s、17t也不会使轴中心的位置移动。根据上述关系,与顶端部17s、17t相比,贯穿孔6s、6t的直径大,顶端部17s、17t,在固定轴中心的位置的状态下,也能够远离凹部6b地使贯穿孔6s、6t移动。此时,也使台座部18s、18t与贯穿孔6s、6t对应移动。
如图4所示,这些距离,满足D1<K1=E1、Pt<Ht(=Qt)、Ps<Hs(=Qs)的关系。即,在第1位置,贯穿孔6s、6t的中心Js、Jt不与定位销31s、31t的顶端部17s、17t的轴中心Vs、Vt一致,相对于轴中心Vs、Vt偏置。贯穿孔6s、6t的偏置,优选在与托架6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即,以远离与托架6的移动方向平行的中心线L1的方式满足Pt<Ht及Ps<Hs;或在托架6的插入方向,即,以远离中心线L2的方式满足D1<K1。更优选贯穿孔的轴中心Js、Jt,以相对于定位销31s、31t的顶端部17s、17t的轴中心Vs、Vt更远离中心O配置的方式偏置。即,更优选中心Js与中心O的距离大于中心Vs与中心O的距离,中心Jt与中心O的距离大于中心Vt与中心O的距离。由此,如以下的详细说明,能够解决载置盘1b的凹部6b和贯穿孔6s、6t接近或重叠、在贯穿孔6s、6t周边托架2减薄而降低托架的强度等问题。
图5(a)是表示托架6的贯穿孔6s和凹部6b之间的部分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由于使贯穿孔6s的中心从定位销31s的顶端部17s的轴中心偏置,远离凹部6b的外周,所以能够延长贯穿孔6s的外周和凹部6的外周的距离。因此,能够加厚该部分,提高托架6的强度。
图5(b)及(c)是以往的盘装置中的托架的剖面图。如图5(b)所示,在以往的盘装置中,由于贯穿孔206s的中心和定位销的顶端部217s的轴中心一致,所以贯穿孔206s和凹部206b的间隔非常窄。因此,在树脂成型时,为了防止树脂的迂回变差,预先形成段差部40,不设置使树脂迂回变差的部分。如此的段差部40,切去贯穿孔及凹部的外周的一部分,成为有损美观的原因。此外,如图5(c)所示,在不设置段差部的情况下,产生薄部41,在该部分,在成型托架时,树脂液流动变差,容易产生翘曲等。
与此相对,如果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发生如此的问题,能够形成加工精度高的托架。此外,也能形成外观优良的托架。另外,由于贯穿孔6s、6t的中心位置,不受必须与定位销31s、31t的顶端部17s、17t的中心位置一致的限制,所以能够扩大托架的设计自由度。
作为具体的例子,图6表示与DVD-RAM盘盒对应的盘装置的托架的结构。凹部6b的直径为121mm,设定比盘1b的直径120mm大1mm。定位孔5s和定位销31s的顶端部17s的直径相等,为4mm。定位销31s的台座部18s的直径设定为6mm,以能够足够与盘盒2的底面抵接。比台座部18s大地设定贯穿孔6s,以便在定位销31s升降时,贯穿孔6s不会与台座部18s接触而妨碍盘盒2的定位。在此例中,贯穿孔6s的半径比台座部18s的半径大0.8mm,将贯穿孔6s的直径设定在7.6mm。贯穿孔的中心Js与台座部18s的轴中心一致。
在为DVD-RAM盘盒的情况下,按照规格,定位孔5的中心即定位销31s的顶端部17s的轴中心Vs与中心线L1的距离为51mm,轴中心Vs和中心线L2的距离设定在40mm。通过相对于该顶端部17s的轴中心Vs使台座部18s的轴中心偏置,而能够使贯穿孔6s偏置,加大贯穿孔6s的外周和凹部6b的外周的距离。
如图6所示,贯穿孔6s的中心Js以处于相对于中心O比顶端部17s的轴中心Vs远离0.5mm的位置方式偏置。这时,能够确保贯穿孔6s与凹部6b的间隔为1mm以上。从而,可确保贯穿孔6s周边的强度及良好的成形性。
从图6可以看出,从贯穿孔6s的凹部6b的外周的移动量,依赖于台座部18s朝向接受盘盒的面的中心O的方向的伸出量W。在为与DVD-RAM盘盒对应的盘装置的情况下,伸出量W优选在0.5mm以下。由此,能够确保贯穿孔6s和凹部6b的间隔在1mm以上,能够确保贯穿孔6s周边的强度及良好的成型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定位盘盒2,利用定位孔5s、5t及定位销31s、31t。但是,也可以用托架6的壁面进行盘盒2的旋转控制。在此情况下,也可以不需要利用定位孔5t,不设置定位销31t及贯穿孔6t。即,只要在盘装置上设置至少各一个定位销及贯穿孔就可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台座部18s、18t的中心和托架6的贯穿孔6s、6t的中心一致,但也可以不一致。只要贯穿孔6s、6t不干涉台座部18s、18t,例如,贯穿孔6s、6t的中心,也可以比台座部18s、18t的轴中心,相对于盘的中心,更向外侧偏置。
另外,贯穿孔6s、6t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以外的形状。例如,贯穿孔6s、6t也可以具有长圆、椭圆、长方形、多边形等形状。此外,台座部18s、18t的剖面形状,只要能够插入贯穿孔内,也可以是圆形以外的剖面形状。
(第2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与多种形式的盘盒对应的盘装置。首先,说明装在本实施方式的盘装置内的盘盒。本实施方式的盘装置装入第1及第2盘盒,能够对收纳在盘盒内的盘进行记录或再生。第1盘盒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1所示的盘盒2。
图7(a)及(b),是从上面看第2盘盒52的俯视图及剖面图。第2盘盒52例如已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
第2盘盒52具有收纳盘1c的本体52a,具有露出盘1c的数据记录面一部分的开口部53。盘1c的直径和第1盘盒2的盘1c的直径相等。为了开关开口部53,设置开闭门54a、54b,分别能以轴55a、55b为中心转动。在开闭门54b上设置开闭门开关的操作部54c。开闭门54a、54b通过设在轴55a、55b附近的嵌合机构(未图示)连动而动作。因此,通过从外部操作操作部54c,使开闭门54a、54b双方旋转,能够进行开关操作。另外,在本体52a上设置露出盘1c的标记面的开口52w。
在盘装置内,在本体52a上设置确定第2盘盒52的位置的定位孔55s及55t。定位孔55s具有圆形,用于规定盘盒52的位置。定位孔55t向朝定位孔55s的方向延伸,用于限制第2盘盒52的旋转。
盘盒52定位在盘装置内,在盘1c被载置在转台上的状态下,与连结定位孔55s及55t的各自的中心的线正交的盘1c的中心线L1、和定位孔55s的中心的距离为Ps,中心线L1与定位孔55t的中心的距离为Pt。即,定位孔55s的中心和定位孔55t的中心的距离,与第1盘盒2相同。从盘1c的中心到连结定位孔55s的中心和定位孔55t的中心的线的距离为D2。D2大于D1。另外,盘盒2的宽度为W2。W2大于W1。
盘盒的厚度为H2,在盘盒本体52a内可旋转地保持盘1c的时候,从盘盒52的底面到盘1c的信号记录面的距离为S2。S2大于S1。
下面,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盘装置。图8是盘装置92的分解斜视图。盘装置92与第1盘盒2及第2盘盒52对应,此外,也能够以单体装入收纳在第1盘盒2内的盘1b。
盘装置92,为了与收纳规格不同的2个形式的盘的盘盒对应,包括分别具有专用的光头及保持光头的进给单元的双头一双进给单元结构。双头结构与和不同规格的双方对应的单一互换头相比,光学系统的结构不复杂,有容易调整光路等优点。此外,能够缩短开发时间,通过保留现有的光头,还有能削减开发成本的优点。
盘装置92,具有与第1盘盒2及盘1b对应的第1进给单元111和与收纳盘1c的第2盘盒52对应的第2进给单元161。
第1进给单元111,包括参照图2说明的进给基座11、进给支撑架16、盘电机12、光头13、定位销31s、31t等收纳在底盘10内的结构。第2进给单元161也具有与第1进给单元111相同的结构。但是,在盘1c和盘1b中,规格不同,记录再生所用的光源的波长不同。因此,第2进给单元161具有采用与光头13的光源波长不同的光源波长的光头63。此外,如前所述,第1盘盒2和第2盘盒52,在与盘的旋转中心对应的定位孔的位置上不同。因此,第2进给单元161,具有卡合在第2盘盒52的定位孔55s、55t中的定位销32s、32t。第1进给单元111及第2进给单元161并列配置在底盘60内。
盘装置92,进一步具有托架6′及顶板25。托架6′,如以下的详细说明,具有能够以单体载置第1盘盒2、第2盘盒52及盘的结构。
顶板25,由轴80支撑,相对于底盘60能够向箭头100C、100D方向移动。此外,具有导向槽81b及销81a的滑动臂81可旋转地支撑在底盘60上。滑动臂81的销81a卡在顶板25的滑动导向槽25b中。导向槽81b,与相对于底盘60可滑动地被支撑的滑动齿条82的销82a相卡合。滑动齿条82具有齿条部82b,以能从未图示的滑动驱动部接受动力的方式配置。
在底盘60上,可向箭头100C、100的方向移动地支撑升降凸轮69。升降凸轮69,具有凸轮槽69a、69b、齿条部69c,凸轮槽69a、69b分别与第1进给支撑架16的升降销16a及第2进给支撑架66的升降销66a卡合。齿条部69c,经过减速齿轮从升降部接受动力。在托架6′插入到盘装置内的时候、从盘装置排出的时候、或者在顶板25向箭头100C、100D方向滑动移动的时候,升降凸轮69向箭头100C的方向移动,升降销16a、66a位于凸轮槽69a、69b的下方。由此,第1进给单元111及第2进给单元161呈旋转下降的状态,防止对托架6′及顶板25的冲撞或干涉。
下面,说明盘装置92的操作。当在托架6′上载置第1盘盒2或第2盘盒52的时候,通过盘盒的外形或采用设在盘盒上判别孔等的未图示的盘盒判别部,判别载置在托架6′上的盘盒是第1盘盒还是第2盘盒。
在将第1盘盒2载置在托架6′上的情况下,通过托架驱动部23将托架6′插入底盘60内,并配置在第1进给单元111的上方。盘盒判别部判断载置的盘盒是第1盘盒2。由于与第1盘盒2对应的为第1进给单元111,所以顶板25不移动。在此位置上,升降部驱动升降凸轮69,使第1进给单元111转动上升。开闭门54a、54b的开关操作或盘的钳位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进行。
在将第2盘盒52载置在托架6′上的情况下,通过托架驱动部,将托架6′插入底盘60内,托架6′首先配置在第1进给单元111的上方。与第1盘盒的时候相同,配合托架6′的插入操作,使开启件8滑动移动,卡爪8a向开闭门54c的操作部施加力。由此,开放第2盘盒52的开闭门54a、54b。盘盒判别部判断载置的盘盒是第2盘盒52。因此,在插入托架6′后,滑动驱动部(未图示)驱动滑动齿条82。滑动齿条82使滑动臂81旋转,由此,顶板25向箭头100D的方向移动。托架6′与顶板25一同移动,配置向第2进给单元161的上方。
顶板25的移动一结束,升降部就驱动升降凸轮69,使第2进给单元161上升。随着进给支撑架66的转动上升,定位销32s、32t上升,顶端部67s、67t通过托架6′的贯穿孔56s、56t,卡在第2盘盒52的定位孔55s、55t内。由此,进行相对于第2盘盒52的盘1c的平面内的定位。
此外,由台座部68s、68t接受第2盘盒52的底面,进行与盘1c垂直方向的定位。此时,到第2盘盒2的底面和盘1c的信号记录面的距离,为能够可对盘1c进行数据记录再生的状态的S2。盘1c的钳位器动作与第1钳位器单元111同样进行。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操作,第1盘盒2及第2盘盒52被插入盘装置内,有选择地配置在适于被收纳的盘的进给单元上,形成可进行数据记录、再生的状态。在排出第1盘盒2及第2盘盒52的时候,各部分进行与上述的动作相反的操作。
在插入单体盘1b的时候,盘盒判别部,判断未收纳在盘盒内的单体盘1b载置在托架’上,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的说明,在第1进给单元111的转台上载置盘1b。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假设以单体装入盘1c,所以以单体装入的盘都判断为盘1b。因此,不进行判别单体盘的种类的操作。但是,也能够以单体装入盘1c的方式构成盘装置。此时,例如,首先在第1进给单元111的转台上载置被装入的单体盘,采用光头,进行记录或再生,判断被装入的盘是否为与第1进给单元111对应的盘1b。在判断不是与第1进给单元111对应的盘的情况下,降下第1进给单元111的进给基座,使盘从转台上脱离,载置在托架6’上。其后,将托架6’移动到第2进给单元161上,装在第2进给单元161的转台上。
下面,说明托架6’及定位销32s、32t的结构。图9是表示在托架6’上载置第2盘盒52的状态的俯视图。由于第2盘盒52的宽度W2大于第1盘盒2的宽度W1,因此能导入到左壁面6l和右壁面6r的间隔宽的部分6l3、6r3,以不与承受面6l2、6r2抵接的方式载置在载置面6a上。通过施力部7,对载置在载置面6a上的第2盘盒52施加力,以抵接在前壁面6f2上,暂时固定在托架6’内。开启件8的卡爪部8a,与开闭门54b的操作部54c卡合。设在进给基座66上的定位销32s、32t与第2盘盒52的定位孔56s、56t卡合。在载置面6a设置凹部6b,以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载置单体盘。
在载置盘盒52的托架6’位于第2进给单元161上,位于能够对收纳在盘盒52内的盘1c进行数据的记录再生的第1位置时,中心线L1与定位销32s的顶端部67s的轴中心Vs’的距离,与到第2盘盒52的定位孔55s的距离相同,为Ps;中心线L1与定位销32t的顶端部67t的轴中心Vt’的距离,与到第2盘盒52的定位孔55t的距离相同,为Pt。此外,从盘1c的中心到连结定位销32s、32t的各自的中心的线的距离,与到第2盘盒52的定位孔的距离相同,为D2。
在托架6’的盘盒载置面6a上,以托架6’在第2进给单元161中位于第1位置的时候、定位销67s、67t能够卡在定位孔55s、55t中的方式,设置贯穿孔56s、56t。贯穿孔56s、56t,具有在插入方向上长的形状。中心线L1与贯穿孔56s的中心的距离为Hs,中心线L1与贯穿孔56t的中心的距离为Ht。即,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中心线L1与台座部68s的轴中心的距离为Qs,中心线L1与台座部68t的距离为Qt。即,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Hs、Ht分别相等。此外,从中心线L2到连结台座部68s的轴中心和台座部68t的轴中心的线的距离为E2。
这些距离,满足Ps<Hs(=Qs)及Pt<Ht(=Qt)的关系。即,台座部68s、68t的轴中心的间隔大于定位孔55s、55t的中心间隔,第1盘盒2的定位孔55s、55t和台座部18s、18t的关系相同。
另外,中心线L2与定位销32s、32t的台座部68s、68t及顶端部67s、67t的距离的关系,与在定位销31s、31t的关系相反,满足E2<D2的关系。即台座部68s、68t的轴中心,以与顶端部67s、67t的轴中心相比位于靠近中心线L2的方式偏置。
托架6’,由于在第1进给单元111及第2进给单元161上装入盘盒,所以以第1进给单元111的定位销31s、31t及第2进给单元161的定位销32s、32t双方贯通而不与它们干涉的方式,确定贯穿孔56s、56t的位置及形状。
具体是,贯穿孔56s、56t,是包括定位销31s、31t的台座部18s、18t及定位销32s、32t的台座部68s、68t双方的长孔。贯穿孔56s、56t,向连结定位销31s、31t的台座部18s、18t的轴中心及定位销32s、32t的台座部68s、68t的轴中心的方向延伸。
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由于按规格确定盘盒上的定位孔的位置,所以不能变更卡合在定位孔中的定位销的顶端部的位置或其轴中心的位置。但是,如果台座部能够与盘盒的定位孔的周围抵接、保持盘盒,则能够变更其位置。由此,如果在第1盘盒2所用的定位销31s、31t中,通过使台座部的轴中心的位置比顶端部的轴中心的位置远离盘电机的旋转中心O,而能够使托架的排出的位置远离凹部6b。
与此相对,第2盘盒52所用的定位销32s、32t,与第1盘盒2所用的定位销31s、31t相比,位于远离盘电机的旋转中心O的位置,可以不考虑与托架的凹部6b的干涉。因此,通过使台座部的轴中心的位置比顶端部的轴中心的位置更接近盘电机的旋转中心O,能够防止使定位销31s、31t及定位销32s、32t双方贯通所需的贯穿孔56s、56t的外形向托架6’的面前侧延伸,能够将贯穿孔形成所需最小限度的尺寸。即,在定位销31s、31t及定位销32s、32t中,通过使相对于各自的台座部的顶端部的偏置的方向不同,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加厚凹部6b和贯穿孔56s、56t之间的部分,提高托架的强度,改进成型性。此外,还能够缩小贯穿孔。
此外,定位销31s、31t及定位销32s、32t,不只是采用顶端部而在与盘平行的面内定位各自对应的盘盒,也采用台座部而在与盘垂直的方向进行定位。因此,托架6’不需要进行高度方向定位的复杂结构,能够简化托架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盘盒2的中心线L1与定位孔的距离、及第2盘盒52的中心线L1与定位孔的距离相等,为Ps。但是,定位孔的距离、即定位孔的与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位置,在第1盘盒2及第2盘盒52上也可以不同。例如,第2盘盒52的中心线L1与定位孔的距离,也可以大于第1盘盒2的中心线L1与定位孔的距离。
此外,托架6’的贯穿孔不局限于长圆形。贯穿孔也可以具有椭圆、长方形、多边形状、圆弧状等形状。此外,同样,台座部68s、68t的形状,只要能够插入贯穿孔内,不局限于圆形。例如,通过将台座部的端面形状形成比贯穿孔稍小的长圆形,也可以更可靠地承受盘盒5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简化光学系统等的优点,采用双头—双进给单元的结构。但是,在优先减小盘装置整体的外形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一头—一进给单元的结构。此时,通过判别载置在托架上的盘盒的形式,使适合第1盘盒的定位销31s、31t或适合第2盘盒的定位销32s、32t上升,也可以插入到载置在托架上的盘盒的定位孔内。
本发明,特别适合用于与盘盒及单体盘对应的盘装置及盘装置中的盘盒的定位结构。此外,特别适合用于与单体盘及形式不同的多种盘盒对应的盘装置及盘装置中的盘盒的定位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盘装置,是可装入收纳具有数据记录面的盘的、在底面具有至少1个定位孔的盘盒及上述单体盘的盘装置,其中具有载置上述盘并旋转驱动上述盘的驱动部;对上述盘的数据记录面进行数据的记录及/或再生的头;托架,载置上述盘盒及上述单体盘,将上述盘盒及上述单体盘插入到上述驱动部能载置上述盘的第1位置,从上述第1位置将上述盘盒及上述单体盘排出到能取出的第2位置;以及至少1个的定位销,具有插入上述盘盒的定位孔内、在与上述盘平行的面内定位上述盘盒的顶端部,上述托架,在上述第1位置,具有以上述定位销的顶端部可插入卡合在上述盘盒的定位孔内的方式插入上述定位销的至少1个贯穿孔,上述贯穿孔的中心相对于上述定位销的顶端部的轴中心被偏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置,其中在与上述托架的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及与上述托架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的至少一方中,上述贯穿孔的中心,位于比上述顶端部的轴中心远离上述驱动部的旋转中心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装置,其中上述偏置量在0.5mm以上。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盘装置,其中上述定位销,还具有设在上述顶端部的周围的台座部,该台座部通过与定位孔的周围抵接,而将上述盘盒定位在与上述盘垂直的方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装置,其中上述台座部的轴中心,相对于上述顶端部的轴中心被偏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装置,其中上述台座部的轴中心,以相对于上述驱动部的旋转中心比上述顶端部的轴中心更离开配置的方式被偏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装置,其中上述托架的贯穿孔的中心和上述台座部的轴中心一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置,其中上述托架,具有用于载置上述单体盘的凹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装置,其中上述凹部的外周和上述贯穿孔的外周的间隔在1mm以上。
10.如权利要求1~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盘装置,其中上述贯穿孔为圆形。
11.一种盘装置,是可装入收纳具有数据记录面的盘的在底面的不同位置设置至少1个定位孔的第1及第2盘盒、和上述第1及第2盘盒的至少一方的单体盘的盘装置,其中具有载置上述盘并旋转驱动上述盘的驱动部;对上述盘的数据记录面进行数据的记录及/或再生的头;托架,载置上述第1及第2盘盒,将上述第1及第2盘盒插入到上述驱动部能载置上述盘的第1位置,从上述第1位置将上述第1及第2盘盒排出到能取出的第2位置;以及第1及第2的至少1个的定位销,具有分别插入上述第1及第2盘盒的定位孔内、在与上述盘平行的面内定位上述盘盒的顶端部,上述托架,在上述第1位置,具有以上述第1及第2定位销的顶端部可插入上述第1及第2盘盒的定位孔内的方式插入上述第1及第2定位销的至少1个贯穿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装置,其中上述第1及第2定位销,还具有设在上述顶端部的周围的台座部,该台座部与定位孔的周围抵接而将上述盘盒定位在与上述盘垂直方向,在上述第1及第2定位销的至少一方中,上述台座部的轴中心,相对于上述顶端部的轴中心被偏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盘装置,其中连结上述第1及第2定位孔的各自的台座的轴中心的距离小于连结上述第1及第2定位销的顶端部的轴中心的距离。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盘装置,其中上述托架的贯穿孔在托架插入方向上长。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盘装置,其中在上述第1及第2定位销中,上述台座部的轴中心相对于上述顶端部的轴中心被偏置,上述第1定位销上的偏置的方向和上述2定位销上的偏置的方向不同。
16.一种定位结构,是可装入收纳具有数据记录面的盘的在底面至少具有1个定位孔的盘盒及上述单体盘的盘装置中的盘盒的定位结构,其中具有托架,载置上述盘盒及上述单体盘,将上述盘盒及上述单体盘插入到驱动部能载置上述盘的第1位置,从上述第1位置将上述盘盒及上述单体盘排出到能取出的第2位置;以及至少1个的定位销,具有插入上述盘盒的定位孔内,在与上述盘平行的面内定位上述盘盒的顶端部、和设在上述顶端部的周围并通过与定位孔的周围抵接而将上述盘盒定位在与上述盘垂直方向上的台座部,上述托架,在上述第1位置,具有以上述定位销的顶端部可插入卡合在上述盘盒的定位孔内的方式插入上述定位销的至少1个贯穿孔;在上述定位销上,上述台座部向朝上述驱动部的旋转中心的方向的伸出量在0.5mm以下。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定位结构,其中上述托架具有载置上述单体盘的凹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定位结构,其中上述凹部的外周和上述贯穿孔的外周的间隔在1mm以上。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定位结构,其中上述贯穿孔为圆形。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定位结构,其中上述台座部的轴中心,相对于上述顶端部的轴中心被偏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定位结构,其中上述贯穿孔的中心,以相对于上述驱动部的旋转中心比上述顶端部的轴中心更离开的方式被偏置。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定位结构,其中上述偏置量在0.5mm以上。
全文摘要
一种盘装置,在与盘及收纳单体盘的盘盒对应的盘装置中,提高托架的强度或成型性等。其具有载置上述盘并旋转驱动上述盘的驱动部;对上述盘的数据记录面进行数据的记录及/或再生的头;托架,载置上述盘盒及上述单体盘,将上述盘盒及上述单体盘插入到上述驱动部能载置上述盘的第1位置,从上述第1位置将上述盘盒及上述单体盘排出到能取出的第2位置;定位销,至少1个,具有插入上述盘盒的定位孔内,在与上述盘平行的面内定位上述盘盒的顶端部。上述托架,在上述第1位置,具有以上述定位销的顶端部可插入接合在上述盘盒的定位孔内的方式插入上述定位销的至少1个贯穿孔,上述贯穿孔的中心相对于上述定位销的顶端部的轴中心被偏置。
文档编号G11B17/04GK1604215SQ20041008497
公开日2005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日
发明者三东武生, 稻田真宽, 江泽弘造, 直木吾郎, 佐治义人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