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记录再现装置及磁记录介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665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记录再现装置及磁记录介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加热和施加磁场来记录磁数据,磁性的再现磁数据的磁记录再现装置以及磁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硬盘等磁记录介质希望通过构成磁记录层的磁性粒子的微细化、材料的变更、磁头加工的细化等的改进而显著的提高面记录密度,以后也仍然期待着进一步地提高面记录密度。
另一方面,由于伴随着面记录密度的提高容易产生热摇摆,所以最好使用矫顽磁力大的强磁性各向异性材料作为磁记录层的材料,但是在使用强磁性各向异性材料的的情况下,对于以往的磁头的性能,施加比矫顽磁力大的磁场是有困难的。即,磁数据的记录·删除是困难的。
对此,通过将电子束照射到磁记录层而进行加热,从而降低矫顽磁力并进行磁数据的记录·再现的磁记录再现装置是公知的(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特开2001-250201号公报)。
但是,磁记录层不仅是被电子束照射的部位被加热,由于导热其周边的部位也被加热,另外,由于被加热部分的温度分布和磁头的磁场分布不是均一的,只可靠地磁化磁记录层所希望的部位是困难的,仅此就存在数据的记录·再现精度低的问题。
另外,如果确保使记录数据的最小区域充分扩大,虽然记录·再现精度提高,但是面记录密度就会降低。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问题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记录密度高,且记录·再现精度良好的磁记录再现装置以及磁记录介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以规定的磁道宽度的凸部形成磁道,从而以凹凸图案形成磁记录层,通过将加热磁头和记录磁头在磁记录介质上生成的有效记录区域的所述磁道宽度方向的有效记录宽度,限制在磁道宽度或以上、并且在该磁道宽度与磁道之间的凹部宽度的二倍的值的合计值或以下的范围,从而直到记录对象的磁道的端部都能够可靠地记录磁数据,并且防止向邻近的其它磁道错误的记录磁数据。
即,通过下述那样的本发明,可以获得上述课题的解决。
(1)一种磁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磁记录介质、用于加热该磁记录介质并部分地降低上述磁道的矫顽磁力的加热磁头、用于将记录磁场施加给上述磁记录介质的被加热部分的记录磁头、以及用于检测上述磁道的再现磁场的再现磁头,其中该磁记录介质的磁记录层,由凹凸图案形成且用于记录磁数据的磁道由预定磁道宽度的凸部形成,且该磁道在上述磁道宽度方向上以预定的磁道节距多个并列设置,把上述加热磁头以及上述磁头在上述磁记录介质上生成的有效记录区域的上述磁道宽度方向的有效记录宽度,限制在上述磁道宽度或以上、且在该磁道宽度和上述磁道之间的凹部的宽度的二倍的值合计值或以下。
(2)根据上述(1)的磁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记录宽度限制在二倍的所述有效记录区域与上述磁道的记录时的偏移量的值,加上所述磁道宽度的合计值或以上,并且在从所述磁道宽度和二倍的所述凹部宽度的合计值减去二倍的上述记录时的偏移量的值所得到的值或以下。
(3)根据上述(1)或(2)的磁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磁道之间的凹部由比上述磁记录层的热传导率低的非磁性材料填充。
(4)根据上述(3)的磁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非磁性材料是以SiO2、Ti、Al2O3、MgO、TiO2、ZrO2中的任意之一作为主要成分的材料。
(5)根据上述(1)到(4)中的任一磁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磁记录层的磁道的至少的一个面上形成比该磁记录层的热传导率高的热传导层。
(6)根据上述(1)到(5)中的任一磁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述磁记录介质在上述再现磁头上生成的有效再现区域的上述磁道宽度方向的有效再现宽度限制在上述磁道宽度或以上、且在该磁道宽度和二倍的上述凹部的宽度的值的合计值或以下。
(7)根据上述(6)的磁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效再现宽度,限制在上述有效再现区域与上述磁道的再现时的偏移量的二倍的值,加上所述的磁道宽度的合计值或以上,且在从上述磁道宽度和二倍的上述凹部的宽度的合计值中,减去二倍的上述再现时的偏移量的值所得到的值或以下。
(8)一种磁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磁记录层由凹凸图案形成,该凹凸图案的凹部由比上述磁记录层的热传导率低的非磁性材料填充。
(9)根据上述(8)的磁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非磁性材料是以SiO2、Ti、Al2O3、MgO、TiO2、ZrO2中的任意之一作为主要成分的材料。
(10)根据上述(8)或(9)的磁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磁记录层的磁道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比该磁记录层的热传导率高的热传导层。
另外,在本申请中“磁记录层由凹凸图案形成”的意思是指除了包含磁记录层分割成多个记录要素的情况之外,还包括部分地分割成一部分连续的情况、基板上的一部分连续地形成螺旋状的螺旋形记录层的情况、以及在连续的磁记录层上形成凹部和凸部两者的情况。
另外,本申请中的术语“磁记录介质”意思是除了包含硬盘以外,还包括软磁盘(注册商标)等其它磁记录介质。
另外,本申请中,术语“有效记录区域”意思是假定在整个表面均一地形成磁记录层的情况下,由加热磁头和上述记录磁头在磁记录介质上写出的区域,且记录磁场比磁记录层的矫顽磁力大、可以记录·删除磁数据的区域。
另外,在本申请中,术语“记录时的偏移量”意思是有效记录区域的磁道宽度中心与作为记录对象的磁道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在磁道宽度方向上的偏移量。
另外,在本申请中,术语“有效再现区域”意思是由磁记录介质在再现磁头上生成的、比再现磁头可以检测的磁场大小的下限值大的再现磁场、且是再现磁头可以检测的再现磁场的区域。
另外,在本申请中,术语“再现时的偏移量”意思是再现磁头中有效再现区域的磁道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与作为再现对象的磁道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在该磁道宽度方向上的偏移量。
本发明因为由凸部形成磁道,且使有效记录宽度在磁道宽度或以上,所以一直到磁道宽度方向的端部都可以可靠地磁化磁道,可以记录或删除磁数据。另外,由于以凸部形成磁道,相比较于只在连续记录层上由热或磁场形成的磁道,可以抑制在磁道(磁道宽度方向)的端部附近中的错误记录等。
另外,由于将有效记录宽度限制在磁道宽度和二倍的凹部宽度的合计值或以下,所以可以防止向相邻的其它磁道错误地记录磁数据。
另外,即使磁道宽度细小,但是由于有效记录宽度限制在磁道宽度或以上且在磁道宽度和二倍的凹部宽度的合计值或以下,因而可以容易地实现磁道的被加热部分的温度,记录磁场的分布的容许值只在该范围内扩大。
即,可以可靠地在微小的区域内记录、再现磁数据,且实现面记录密度的提高以及记录·再现精度的提高。
另外,通过由凸部形成磁道,可以抑制干涉条纹(サイドフリンジ/sidefringe)、交调失真(クロスト一ク/cross talk),就这一点也能使面记录密度提高。


图1是示意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磁记录再现装置的简要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沿图1中II-II线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放大地表示同样的磁记录再现装置的磁记录介质的磁记录层的俯视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同样的磁记录再现介质中记录磁场、矫顽磁力、温度分布的曲线。
图5是示意地表示同样的磁记录介质中再现磁场分布的曲线。
图6是表示同样的磁记录再现装置的记录偏移磁道量、再现偏移磁道量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同样的磁记录再现装置的磁记录介质的其它结构的例子的侧面剖视图。
图8是表示同样的磁记录再现装置的磁记录介质的其它结构的例子的侧面剖视图。
图9是表示同样的磁记录再现装置的磁记录介质的其它结构的例子的侧面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同样的磁记录再现装置的磁记录介质的其它结构的例子的侧面剖视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磁记录再现装置的简要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图12是沿图11中XII-XII线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磁记录再现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磁记录介质16,用于加热磁记录介质并部分地降低磁道14的矫顽磁力的加热磁头18,将记录磁场施加到磁记录介质16的被加热部分的记录磁头20,以及用于检测磁道14的再现磁场的再现磁头21,其中该记录介质16的磁记录层12由凹凸图案形成,用于记录磁数据的磁道14由预定的磁道宽度Tw的凸部形成,并且磁道14在磁道宽度Tw的方向上以预定的磁道间隔Tp多个并列设置,将由加热磁头18和记录磁头20在记录介质16上写出的有效记录区域A3的有效记录宽度Er限制在磁道宽度Tw或以上而且在磁道的宽度与磁道之间的凹部的宽度Gw的2倍的值的合计值Tw+2Gw或以下。对于其它的结构由于与以往的磁记录再现装置相同,所以适当地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由于磁记录介质16是略呈圆板状体的垂直记录型离散磁轨道介质,磁记录层12在数据区域中以径向方向上微小间隔的同心圆状形成磁道14,而对于伺服区域,形成预定的伺服信息等的图案的凸起形状的记录元素(图中省略)。磁记录层12是材料为CoCrPt(钴-铬-铂)的合金。
另外,磁道14之间的凹部22由比磁记录层12的热传导率低的非磁性材料24填充。作为非磁性材料24,具体的说可以使用以SiO2(二氧化硅)、Ti(钛)、Al2O3(氧化铝),MgO(氧化镁),TiO2(二氧化钛)、ZrO2(氧化锆)为主要成分的材料等。
另外,在磁记录层12的磁道14的上表面形成比磁记录层12的热传导率高的热传导层28。热传导层28例如由Al(铝)材料,与磁道14同样的分隔后形成,在这种热传导层28之间也填充非磁性材料24。另外,虽然在热传导层28以及非磁性材料24上实际上以保护层、润滑层这样的顺序形成,但是这些层对于本发明的理解不是必要的,在这里省略图示及说明。
另外,虽然在磁记录层12和玻璃基板30之间形成定向层26、软磁性层32、底层34,但是这些层对于本发明的理解不是必要的,在这里省略图示及说明。
加热磁头18的构成是这样的,其具有激光光源18A和物镜18B,在邻近磁记录介质16的上面设置,通过照射激光来加热磁记录介质16。
记录磁头20也在邻近磁记录介质16的上面设置,且设置在相对于加热磁头18的磁记录介质16的送出方向(图2中用箭头表示的方向)侧的附近。记录磁头20以能够将相对于磁记录介质16的表面的垂直方向的记录磁场施加给磁道14的方式来构成。
再现磁头21也邻近磁记录介质16的上表面,且在相对于记录磁头20的记录介质16的送出方向(图2中由箭头表示的方向)侧的附近设置。
有效记录区域A3,具体的说,假定在整个表面均一地形成(在凹部22中也形成磁记录层12)磁记录层12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的那样,由加热磁头18和记录磁头20在磁记录介质16上写出的、记录磁场Hr比磁记录层12的矫顽磁力Hc大且可记录·擦除磁数据的区域。
有效记录宽度Erw是有效记录区域A3的磁道宽度Tw方向的宽度。另外,在图4中表示磁道的矫顽磁力Hc的曲线中,双点划线部分表示假定磁记录层12是在整个表面均一地形成的情况下,矫顽磁力的分布。
另外,再现磁头21的有效再现宽度Epw也限制在磁道宽度Tw或以上且在磁道宽度Tw和2倍的凹部宽度Gw值的合计值Tw+2Gw或以下的范围内。如图5所示,有效再现宽度Epw是由磁记录介质16在再现磁头21上生成的、再现磁场Hp比再现磁头21可能检测的磁场大小的下限值大、再现磁头21可以检测的再现磁场Hp区域在磁道宽度Tw方向上的宽度。
接下来,说明磁记录再现装置10的作用。
首先说明记录磁数据情况的作用。在图2所示的箭头方向对磁记录介质16进行驱动,如果加热磁头18对磁道14的记录对象部分照射激光,在磁记录介质16中,图3中的符号A1表示的区域被加热而升温,形成图4中符号t表示的温度分布。为此,在区域A1内磁道14的矫顽磁力降低,矫顽磁力形成如图4中符号Hc表示的分布。另外,由于在磁道14的上表面形成热传导层28,促进传热,可以效果良好的加热。另一方面,由于在磁道14之间以及热传导层28之间填充了比磁记录层12的热传导率低的非磁性材料24,所以向记录对象的磁道14相邻的另外的磁道14的传热受到抑制。
对于该磁道14的被加热部分,当记录磁头20施加记录磁场时,记录磁场被施加在磁记录介质16中如图3所示的区域A2,记录磁场在区域A2内形成如图4中的符号Hr所表示的分布。虽然磁数据被记录在记录磁头20的记录磁场Hr中的磁道14的矫顽磁力Hc以上的有效记录区域A3内,但是由于有效记录区域A3的有效记录宽度Erw为磁道宽度Tw或以上,实际上,直到磁道宽度Tw方向的端部为止,磁道14都可以被磁化或磁极反转,来记录磁数据。
另外,由于有效记录宽度Erw在磁道宽度Tw和2倍的凹部宽度Gw的合计值Tw+2Gw或以下,所以不会在记录对象的磁道的相邻的其它的磁道14错误地记录磁数据。
接下来,针对再现磁数据情况下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图2所示的箭头方向驱动磁记录介质16,再现磁头21获得磁道14的再现磁场的信息。具体的说,如图5所示,再现磁头21在再现磁场Hp大于可以检测的再现磁场的下限值Hmin的有效再现区域接收磁数据。由于该有效再现区域的有效再现宽度Epw在磁道宽度Tw或以上,所以几乎可以完全接收乃至磁道宽度方向的端部的记录在磁道14上的磁数据,因而感知度良好。另外,由于有效再现宽度Epw在磁道宽度Tw与2倍的凹部宽度Gw的合计值Tw+2Gw或以下,所以不会接收记录在记录对象的磁道14的相邻的其它的磁道14上的磁数据的再现磁场。
即,磁记录再现装置10可以限定在磁道14中记录对象部分而可靠地记录磁数据,另外,能够可靠地再现磁数据。换句话说,即使磁数据的记录对象区域是微小的也可以可靠地记录、再现磁数据,可以实现高的面记录密度和良好的记录·再现精度两者兼顾。
另外,即使磁道宽度Tw是微小的,由于有效记录宽度Erw在磁道宽度Tw以上且在磁道宽度Tw与2倍的凹部宽度Gw的合计值T+2Gw以下的范围,磁道14的被加热部分的温度、记录磁场的分布的容许值只在该范围内扩展,容易实现。
另外,由于磁道14由凸部形成、分隔,所以可以抑制向记录对象的磁道14的相邻的其它磁道14的记录和交调失真,这一点有助于面记录密度的提高。
另外,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有效记录宽度Erw限制在磁道宽度Tw或以上且在磁道宽度Tw和2倍的磁道14间的凹部宽度Gw的合计值Tw+2Gw或以下的范围,但是如图6所示,在有效记录区域A3和磁道14的记录时的偏移量为Otwr的情况下,比较好的,是将有效记录宽度Erw限制在2倍的记录时的偏移量Otwr的值与磁道宽度Tw的合计值2Otwr+Tw或以上、且在从磁道宽度Tw与2倍的凹部宽度Gw的合计值减去2倍的记录时的偏移量Otwr所得到的值Tw+2Gw-2Otwr或以下的范围。另外,记录时的偏移量是有效记录区域A3的磁道方向的中心与记录对象磁道14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在磁道宽度方向上的偏移量。由此,即使加热磁头18和/或记录磁头20与记录对象的磁道14,在磁道宽度Tw方向上有Otwr的偏移,也能可靠地记录磁数据。
同样,如图6所示,在再现磁头21中有效再现区域与磁道14的再现时的偏移量为Otwp的情况下,比较好的是将有效再现宽度Epw限制在Tw+2Otwp或以上且在Tw+2Gw-2Otwp或以下的范围。另外再现时的偏移量,是再现磁头21的有效再现区域的磁道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与再现对象即磁道14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在磁道宽度方向的偏移量。由此,即使再现磁头21与再现对象即磁道14在磁道宽度方向上有Otwp的偏移,也能可靠地再现磁数据。
另外,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磁道14的上表面形成热传导层28,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如图7所示的磁记录介质40那样,在磁道14的下表面形成热传导层28的情况,也可以获得抑制被加热部的温度分布的分散。另外,如果如图8所示的磁记录介质42那样,在磁道14的两个表面形成热传导层28,更能进一步地抑制被加热部的温度分布的分散。另一方面,在加热磁头18产生的被加热部的温度分布的不规则度小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热传导层。
另外,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非磁性材料24,虽然例示出了以SiO2、Ti、Al2O3、MgO、TiO2、ZrO2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只要是比磁记录层12的热传导率低的非磁性材料就可以,非磁性材料24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
另外,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用非磁性材料24填充凹部22,抑制表面的凹凸且使磁头上浮高度稳定,同时抑制向记录对象的磁道的相邻的其它磁道传热,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不用非磁性材料24填充凹部22也能得到足够稳定的磁头上浮高度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的磁记录介质44那样,凹部22作为空隙部也是可以的。这样,可以进一步抑制向记录对象磁道的相邻的其它磁道传热。
另外,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磁记录介质16直到磁记录层12的下表面都形成凹部22,但是如图10所示的磁记录介质46那样,也可以一直到达磁记录层12的下面的层(具体的是定向层26,或进一步的软磁性层32的一部分)形成凹部22,用比磁记录层的热传导率低的非磁性材料24填充可以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另外,在得到足够稳定的磁头上浮高度的情况下,一直到达磁记录层12的下面的层形成凹部22,如果凹部22是空隙部,可以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
另外,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加热磁头18是通过照射激光而部分地加热磁记录介质16的方式来构成,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如果能够部分地加热磁记录介质16,例如,也可以采用使用电子束照射等其它方法的加热磁头。
另外,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磁记录层12下面形成定向层26、软磁性层32、底层34,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磁记录层12的下面的层的构成,可以根据磁记录再现装置的种类进行适当的变更。例如,可以省略底层34、软磁性层32、定向层26中的一层或两层。另外,各个层也可以由多层构成。除此以外,也可以在玻璃基板30上直接形成磁记录层12。
另外,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磁记录介质16是在玻璃基板30的一个面上形成磁记录层12的单面记录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与此,在玻璃基板的两面形成磁记录层的两面记录式的磁记录介质也可以适用于本发明。此种情况下,加热磁头、记录磁头以及再现磁头可以设置在磁记录介质的两侧。
另外,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磁记录介质16是垂直记录式的,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面内记录式的磁记录介质也可以适用于本发明。另外,此种情况下,不必在磁记录层的下面形成软磁性层。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如图11和图12所示,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磁记录再现装置50,是在磁记录介质52的一侧配置记录磁头20和再现磁头21,在另一侧配置加热磁头18,中间经过玻璃基板30,照射激光,从而加热磁记录层12。另外,磁记录介质52在磁记录层12的下面不形成软磁性层。另外,虽然没有在磁道14上形成热传导层,通过在磁道14的下面,用比磁道14的热传导率高的材料构成的定向层兼作热传导层54,以与磁道14同样的分割形式来形成。对于其它的结构,由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磁记录再现装置10相同,所以使用与图1~图5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记录磁头20和加热磁头18以能够在磁记录介质52的公共记录对象部分同时施加记录磁场、照射激光的方式来配置。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磁数据的记录精度。另外,如果能够得到足够的记录精度,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磁记录再现装置10相同,也可以通过使记录磁场的施加部位与激光的照射部位稍微错开而配置记录磁头21和加热磁头18。
另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磁记录介质52具备有玻璃基板30,而使用具有透光性的非磁性材料的其它材料作为基板材料也可以。
另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磁道14的下表面形成热传导层54,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与此,在磁道14的上表面形成热传导层也可以。另外,在磁道14的两个表面形成热传导层可以进一步抑制被加热部的温度分布的散乱性。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磁记录层12的材料是CoCrPt合金,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由含有铁族元素(Co、Fe(铁)、Ni)的其它合金,这些材料的层叠体等的其它材料,特别是CoPt和FePt系的规则合金,和Co/Pd、Co/Pt多层膜等的高磁性各向异性材料的记录元素构成的磁记录介质也可以适用于本发明。
另外,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磁记录介质16、磁记录介质40、磁记录介质42、磁记录介质44、磁记录介质46、磁记录介质52是在数据区域中磁道14沿径向方向并列设置的离散磁道介质,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包括以下这些磁记录介质的磁记录再现装置当然也可以适用于本发明,如磁道在径向方向以及圆周方向的两个方向以微小间隔并列设置的晶格介质、在凹凸图案的凹部中具有连续磁记录层的掌上型磁记录介质、磁道形成螺旋状的磁记录介质。
本发明是可以利用于通过加热和施加磁场而记录磁数据,并磁性地再现磁数据的磁记录再现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磁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磁记录介质,该磁记录介质的磁记录层由凹凸图案形成且用于记录磁数据的磁道由预定的磁道宽度的凸部形成,且该磁道在上述磁道宽度方向上以预定的磁道节距多个并列设置;加热磁头,用于加热该磁记录介质并部分地降低上述磁道的矫顽磁力;记录磁头,用于将记录磁场施加给上述磁记录介质的被加热部分;再现磁头,用于检测上述磁道的再现磁场;由上述加热磁头以及上述记录磁头在上述磁记录介质上写出有效记录区域的上述磁道宽度方向的有效记录宽度被限制在上述磁道宽度或以上、且在该磁道宽度和二倍的上述磁道之间的凹部宽度的合计值或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磁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效记录宽度,限制在上述有效记录区域与上述磁道的记录时的偏移量的二倍,加上所述磁道宽度得到的合计值或以上,且在上述磁道宽度与二倍的上述凹部宽度的合计值,减去二倍的上述记录时的偏移量的值所得到的值或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磁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磁道之间的凹部由比上述磁记录层的热传导率低的非磁性材料填充。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磁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非磁性材料是以SiO2、Ti、Al2O3、MgO、TiO2、ZrO2中的任意之一作为主要成分的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磁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磁记录层的磁道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比该磁记录层的热传导率高的热传导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磁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由上述磁记录介质在上述再现磁头上生成的有效再现区域的上述磁道宽度方向的有效再现宽度,限制在上述磁道宽度或以上、且在该磁道宽度和二倍的上述凹部的宽度的合计值或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磁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效再现宽度限制在上述有效再现区域和上述磁道的再现时的偏移量的二倍,加上上述磁道宽度得到的合计值或以上,且在上述磁道宽度和二倍的上述凹部宽度的合计值,减去二倍的上述再现时的偏移量的值所得到的值或以下。
8.一种磁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磁记录层由凹凸图案形成,该凹凸图案的凹部由比上述磁记录层的热传导率低的非磁性材料填充。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磁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非磁性材料是以SiO2、Ti、Al2O3、MgO、TiO2、ZrO2中的任意之一作为主要成分的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的磁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磁记录层的磁道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比该磁记录层的热传导率高的热传导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记录密度高、记录·再现精度良好的磁记录再现装置。磁记录再现装置包括磁记录介质;用于加热磁记录介质并部分地降低磁道的矫顽磁力的加热磁头;用于将记录磁场施加给磁记录介质的被加热部分并在磁道上记录磁数据的记录磁头;以及用于检测磁道的再现磁场的再现磁头,其中磁记录介质的磁记录层由凹凸图案形成且磁道由预定的磁道宽度的凸部形成,磁道在磁道宽度方向上以预定的磁道间隔多个并列设置,有效记录区域的有效记录宽度限制在磁道宽度或以上且在磁道宽度和二倍的磁道之间的凹部宽度合计值或以下。
文档编号G11B5/738GK1661679SQ20051000834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7日
发明者服部一博, 添野佳一, 高井充, 大川秀一 申请人:Tdk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