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252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路连接器,特别是一种电连接器总成。
众所周知,轻、薄、短、小是电子产品及通讯产品的共同发展趋势。特别是具有多功能的小型移动电话更是许多人的期望。
然而,欲在移动电话的有限空间中配置多种不同功能的电子组件并非易事。如,将旅行充电器的连接器、座式充电器的连接器与连接笔记本型计算机的讯号输出/输入连接器安装在一块不到手掌大的印刷电路板上,对许多工程技术人员而言是一项挑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结合紧密的电连接器总成。
本实用新型包括绝缘本体、外壳及数个端子;绝缘本体具有上、下表面,其包含相邻的第一、二绝缘单元;第一绝缘单元两内侧分别设有供端子插装的第一、二长形槽;第二绝缘单元两侧分别设有数个供端子插装的信道及位于两侧信道之间的数个空腔;外壳具有上表面、设有数个定位舌片的下表面及两侧表面;外壳包覆着绝缘本体,并以定位舌片插入绝缘本体空腔内与绝缘本体紧密结合。
其中形成于第二绝缘单元两侧信道之间的数个空腔的截面为矩形并设有导角;定位舌片包含垂直部位及水平部位,垂直部位与外壳的下表面连接,水平部位则与垂直部位形成为一体;定位舌片以水平部位顺利地插入具有导角的空腔内并与其紧密地结合。
外壳两侧表面皆设有往下延伸以通过电路板上安装孔的定位脚。
绝缘本体的上表面设有数个隆起部位;外壳的上表面设有数个供绝缘本体上表面数个隆起部位相对应并嵌入的孔。
定位舌片由外壳冲压并弯折而成。
安装于第一绝缘单元第一长槽内的端子为电源端子;安装于第一绝缘单元第二长槽内的端子为接地端子;安装于第二绝缘单元信道内的端子为充电端子。
第二绝缘单元两侧的信道间设有第三绝缘单元;第三绝缘单元包含桥接部和平板;桥接部具有连接位于第二绝缘单元两侧信道的前表面,平板与前表面垂直连接并构成数个横向配置供端子插装的沟渠。
形成于第二绝缘单元两侧信道之间的数个空腔的截面为矩形并设有导角;定位舌片包含垂直部位及水平部位,垂直部位与外壳的下表面连接,水平部位则与垂直部位形成为一体;定位舌片以水平部位顺利地插入具有导角的空腔内并与其紧密地结合。
外壳两侧表面皆设有往下延伸以通过电路板上安装孔的定位脚。
绝缘本体的上表面设有数个隆起部位;外壳的上表面设有数个供绝缘本体上表面数个隆起部位相对应并嵌入的孔。
定位舌片由外壳冲压并弯折而成。
安装于第一绝缘单元第一长槽内的端子为电源端子;安装于第一绝缘单元第二长槽内的端子为接地端子;安装于第二绝缘单元信道内的端子为充电端子;安装于第三绝缘单元沟渠内的端子为讯号输出/输入端子。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具有上、下表面的绝缘本体、外壳及数个端子;绝缘本体包含第一、二绝缘单元;第一绝缘单元两内侧分别设有供端子插装的第一、二长形槽;第二绝缘单元两侧分别设有数个供端子插装的信道及位于两侧信道之间的数个空腔;外壳具有上表面、设有定位舌片的下表面及两侧表面;外壳包覆着绝缘本体,并以定位舌片插入绝缘本体空腔内与绝缘本体紧密结合。即本实用新型可将多种连接器整合在一起,使得空间利用达到最佳化,并令外壳与绝缘本体以定位舌片卡合达到紧密结合,不仅占用空间小,而且结合紧密,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电路板上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2包括绝缘本体3、外壳4、第一端子5、第二端子6、数个第三端子7及数个第四端子8。
绝缘本体3为具有上、下表面301、302的塑料模制组件,其至少包含一个第一绝缘单元31及一个第二绝缘单元32。第一绝缘单元31呈U形,其两内侧分别设有第一长形槽311和第二长形槽313。第二绝缘单元32一侧设有两个信道321,另一侧设有一个信道321。略呈V形的第一端子5和第二端子6分别安装于第一绝缘单元31的第一、第二长形槽311、313内;三个长形第三端子7分别安装于第二绝缘单元32的三个信道321内。
第一端子5、第二端子6及第三端子7分别为电源端子、接地端子及充电端子。因此,第一绝缘单元31、第一端子5及第二端子6形成旅行充电器连接器,而第二绝缘单元32及三个第三端子7形成座式充电器的连接器。由于上述旅行充电器的连接器与座式充电器的连接器为一般习知技术,故其细节在此不予赘述。
为了充分利用绝缘本体3的有限空间,位于第二绝缘单元32两侧的信道321间可增设一个第三绝缘单元33。
第三绝缘单元33包含桥接部331和平板333。桥接部331具有连接位于第二绝缘单元32两侧信道321的前表面3310,平板333与前表面331垂直连接并构成数个横向配置的沟渠3330。数个充当讯号输出/输入端子的第四端子8分别安装于沟渠3330内。很显然,第三绝缘单元33及数个第四端子8形成讯号输出/输入连接器。
如图4所示,于第二绝缘单元32两侧信道321之间亦设有一对截面为矩形并具有导角的空腔303。此外,绝缘本体3的上表面301设有数个隆起部位305。
外壳4具有上表面401、下表面402及两侧表面403,并包覆着绝缘本体3。外壳4的下表面402设有数个分别插入绝缘本体3空腔303内的定位舌片41。定位舌片41是由金属外壳4冲压并弯折而成。定位舌片41包含垂直部位411及水平部位413,垂直部位411与外壳4的下表面402连接,水平部位413则与垂直部位411形成为一体。如此,定位舌片41可以水平部位413顺利地插入具有导角的空腔303内并与其紧密地结合。外壳4的上表面401亦设有数个与绝缘本体3上表面301数个隆起部位305相对应并嵌入的孔405。此外,外壳4的两侧表面403皆设有往下延伸并通过电路板1上安装孔10的定位脚43。如此,本实用新型便可稳固地安装在电路板1上。
很显然,本实用新型成功地将多种连接器整合在一起,使得空间利用达到最佳化。此外,本实用新型亦提供可靠的卡合结合,使绝缘本体与外壳紧密结合。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绝缘本体、外壳及数个端子;绝缘本体具有上、下表面,其包含相邻的第一、二绝缘单元;第一绝缘单元两内侧分别设有供端子插装的第一、二长形槽;第二绝缘单元两侧分别设有数个供端子插装的信道及位于两侧信道之间的数个空腔;外壳具有上表面、设有数个定位舌片的下表面及两侧表面;外壳包覆着绝缘本体,并以定位舌片插入绝缘本体空腔内与绝缘本体紧密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形成于第二绝缘单元两侧信道之间的数个空腔的截面为矩形并设有导角;定位舌片包含垂直部位及水平部位,垂直部位与外壳的下表面连接,水平部位则与垂直部位形成为一体;定位舌片以水平部位顺利地插入具有导角的空腔内并与其紧密地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两侧表面皆设有往下延伸以通过电路板上安装孔的定位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本体的上表面设有数个隆起部位;外壳的上表面设有数个供绝缘本体上表面数个隆起部位相对应并嵌入的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舌片由外壳冲压并弯折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于第一绝缘单元第一长槽内的端子为电源端子;安装于第一绝缘单元第二长槽内的端子为接地端子;安装于第二绝缘单元信道内的端子为充电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绝缘单元两侧的信道间设有第三绝缘单元;第三绝缘单元包含桥接部和平板;桥接部具有连接位于第二绝缘单元两侧信道的前表面,平板与前表面垂直连接并构成数个横向配置供端子插装的沟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形成于第二绝缘单元两侧信道之间的数个空腔的截面为矩形并设有导角;定位舌片包含垂直部位及水平部位,垂直部位与外壳的下表面连接,水平部位则与垂直部位形成为一体;定位舌片以水平部位顺利地插入具有导角的空腔内并与其紧密地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两侧表面皆设有往下延伸以通过电路板上安装孔的定位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本体的上表面设有数个隆起部位;外壳的上表面设有数个供绝缘本体上表面数个隆起部位相对应并嵌入的孔。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舌片由外壳冲压并弯折而成。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于第一绝缘单元第一长槽内的端子为电源端子;安装于第一绝缘单元第二长槽内的端子为接地端子;安装于第二绝缘单元信道内的端子为充电端子;安装于第三绝缘单元沟渠内的端子为讯号输出/输入端子。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总成。为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结合紧密的线路连接器,提出本实用新型,它包括具有上、下表面的绝缘本体、外壳及数个端子;绝缘本体包含第一、二绝缘单元;第一绝缘单元两内侧分别设有供端子插装的第一、二长形槽;第二绝缘单元两侧分别设有数个供端子插装的信道及位于两侧信道之间的数个空腔;外壳具有上表面、设有定位舌片的下表面及两侧表面;外壳包覆着绝缘本体,并以定位舌片插入绝缘本体空腔内与绝缘本体紧密结合。
文档编号H01R12/50GK2452155SQ0026210
公开日2001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30日
发明者李俊毅 申请人:连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