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177407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有关适合于例如,栅电极上形成层间绝缘膜的场合,或用绝缘膜埋入STI(Shallow TrenchIsolation浅沟隔离)内部的场合等方面。
成膜温度为500℃以下,在O3/TEOS气氛中形成氧化硅膜的话,就能够在无回流工序下变为流动性,即表示自行平坦化这样的薄膜形状,获得优良的埋入特性。
然而,这时的成膜反应,往往对基底膜表面有较大敏感依赖性。尤其,对氮化硅(SiN)膜表面上形成氧化硅膜的场合,屡屡发生异常生长,有时候形成多孔性膜。一般把这种现象称为基底依赖性。


图11中,表示存在基底依赖性的状况下,形成氧化硅膜时的剖面状态。
半导体衬底10的表面上淀积电极材料进行图形制作,形成栅电极11。形成氮化硅膜12使其覆盖栅电极11和半导体衬底10以后,为了覆盖氮化硅膜12,在成膜温度为500℃以下,O3/TEOS气氛中,形成作为层间绝缘膜的氧化硅膜13。由于对氧化硅膜13存在基底依赖性,失去O3/TEOS工艺特有的流动性,使埋入特性极端恶化并在氧化硅膜13中发生空隙14。
这里,大家都知道,在O3浓度低的气氛中进行成膜的话,就不会发生基底依赖性。因而从来,屡屡采用,在成膜的初期阶段,使用低浓度O3气成膜,然后用高浓度O3气成膜的所谓两阶段进行成膜的办法。
可是,按照该办法成膜的场合,为了减少基底依赖性,第1层硅氧化膜的膜厚就需要100nm以上。
进而,用低O3浓度成膜的第1层氧化硅膜埋入特性恶劣。对近年来微细化的图形而言,用第1层氧化硅膜埋入沟的内部,因此用这种两阶段成膜的办法变得困难起来。
并且,通过进行等离子照射使氮化硅膜表面改性,也能消除基底依赖性。但是,新增需要用于等离子照射的设备,就要增加成本,并且也存在因等离子损伤而使晶体管特性恶化的担心,使用该办法本身也存在问题。
如上所述,从来为了埋入栅电极间、STI等,形成氧化硅膜的时候,都存在因基底依赖性而使埋入特性恶化的问题。
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是具备,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的密度为2.2g/cm3以下的氮化硅膜,以及在所述氮化硅膜上,在含有TEOS及O3的气氛中成膜的氧化硅膜。
并且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是具备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的栅电极;要形成使之覆盖所述栅电极,密度为2.2g/cm3以下的氮化硅膜;以及在所述氮化硅膜上,在含有TEOS和O3的气氛中成膜的氧化硅膜。
或者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是具备要形成使其覆盖半导体衬底的表面部分上所形成的沟内部表面,密度为2.2g/cm3以下的氮化硅膜;以及为了埋入由所述氮化硅膜覆盖的所述沟内部,在含有TEOS和O3的气氛中成膜的氧化硅膜。
所述氮化硅膜可以是氮/硅比为1.2以下,并且也可以是膜中含有氯浓度为1.0E21~1.0E22原子/cm3,进而也可以在距膜表面深度1~3nm范围内氧浓度为1.0E21原子/cm3以上。
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具备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密度为2.2g/cm3以下的氮化硅膜的工序;以及成膜温度在500℃以下,成膜压力为200~760Torr,含有TEOS和O3的O3浓度为5wt%以上的气氛中,在所述氮化硅膜上形成氧化硅膜的工序。
或者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具备在半导体衬底的表面部分上形成沟的工序;形成密度为2.2g/cm3以下的氮化硅膜,使其覆盖所述沟的内部表面的工序;以及成膜温度在500℃以下,成膜压力为200~760Torr,含有TEOS和O3的O3浓度为5wt%以上的气氛中,形成氧化硅膜,使其埋入由所述氮化硅膜覆盖后的所述沟内部的工序。
在形成所述氮化硅膜的工序中,也可以用SinCl(2n+2-x)Hx(n为2以上整数,x为0以上2n+1以下的整数)作为原料,利用减压CVD法,形成所述氮化硅膜。
或者形成所述氮化硅膜的工序中,也可以通过设定成膜温度为350~600℃,形成所述氮化硅膜的密度为2.2g/cm3以下。
或者并且,在形成所述氮化硅膜的工序中,也可以通过设定成膜温度为350~600℃,形成氮/硅比为1.2以下。
图2表示该第1实施方案的半导体器件纵剖面图及其制造方法的一工序纵剖面图。
图3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案的半导体器件纵剖面图及其制造方法的一工序纵剖面图。
图4表示该第2实施方案的半导体器件纵剖面图及其制造方法的一工序纵剖面图。
图5表示该第2实施方案的半导体器件纵剖面图及其制造方法的一工序纵剖面图。
图6表示该第2实施方案的半导体器件纵剖面图及其制造方法的一工序纵剖面图。
图7表示该第2实施方案的半导体器件纵剖面图及其制造方法的一工序纵剖面图。
图8表示氧化硅膜的成膜速度比依赖于基底氮化硅膜密度的特性曲线。
图9表示氧化硅膜的表面粗糙度依赖于基底氮化硅膜密度的特性曲线。
图10表示氧化硅膜的成膜速度比依赖于基底氮化硅膜的N/Si组成比的特性曲线。
图11表示现有半导体器件的纵剖面图及其制造方法的一工序纵剖面图。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基于上述考察而完成的本发明实施方案。
(1)第1实施方案利用图1,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是关于栅电极上形成氧化硅膜作为层间绝缘膜的场合。
半导体衬底20的表面上淀积电极材料进行图形制作,形成栅电极21。淀积氮化硅膜22,使其覆盖栅电极21和半导体衬底20,进行蚀刻,只在栅电极21的侧面残留形成隔离层22。
进而,形成氮化硅膜23,使其覆盖栅电极21、隔离层22和半导体衬底20。该氮化硅膜23的形成,是以HCD气体,即SinCl(2n+2-x)Hx(n为2以上整数,x为0以上2n+1以下的整数)和氨(NH3)为原料,设定成膜温度为350~600℃,优选例如450℃利用减压CVD法来进行。采用在这样低温下成膜的办法,可以把氮化硅膜制成2.2g/cm3以下的低密度。
并且,这时氮化硅膜23的氮/硅比为1.2以下。使用HCD气体时,该气体中含有氯成为原因,氮化硅膜23的膜中含有的氯浓度为1.0E21~1.0E22原子/cm3。进而,该氮化硅膜23因为处于膜密度低表面容易氧化的状态,所以距膜表面深度1~3nm范围,氧浓度为1.0E21原子/cm3以上。
为了覆盖获得低密度的氮化硅膜23,作为获得流动性的成膜条件,成膜温度为500℃以下,较好的是例如400~480℃,成膜压力为200~760Torr,O3浓度在5wt%以上,O3/TEOS气氛中,如图2所示,淀积氧化硅膜24作为层间绝缘膜。
由于形成低密度氮化硅膜23,消灭氧化硅膜24对基底依赖性。因此,O3/TEOS工艺特有的流动性没有失去,埋入性能没有恶化,并防止氧化硅膜24中发生空隙。
(2)第2实施方案利用图3~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是关于为埋入在STI工序中所形成的沟内部,形成氧化硅膜的场合。
如图3所示,半导体衬底30的表面上采用热氧化法形成氧化硅膜31,在氧化硅膜31上用CVD法形成氮化硅膜32。氮化硅膜32上,形成除去形成沟部分后的光刻胶膜33。
如图4所示,以光刻胶膜33为掩模,进行各向异性蚀刻,在半导体衬底30的表面部分形成沟34。然后除去光刻胶膜33。
如图5所示,在沟34里面露出的衬底表面上,用热氧化法形成氧化硅膜35。
如图6所示,形成2.2g/cm3以下低密度氮化硅膜36,使其覆盖全体包括沟34的内部表面。这时的成膜条件跟上述第1实施方案同样。
该氮化硅膜36的表面上,按照与上述第1实施方案同样的成膜条件,淀积氧化硅膜37作为STI的埋入材料。而后,如图7所示,进行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化学机械抛光)和用于提高密度的退火处理。进而,使用热磷酸除去氮化硅膜32和36,得到STI。
如果用热氧化法形成的氧化硅膜上直接用O3/TEOS形成氧化硅膜的话,就大大呈现基底依赖性。本实施方案中,不是在用热氧化法生成的氧化硅膜35表面上直接在O3/TEOS气氛中形成氧化硅膜37,而是通过形成膜密度低的氮化硅膜36作为缓冲层,在O3/TEOS气氛中为氧化硅膜37消去基底依赖性。因此,能够呈现O3/TEOS工艺特有的流动性,提高埋入特性,不会发生空隙地埋入沟34内。
这里,虽然氮化硅膜36留在沟34的内部,但是由于是绝缘膜,便没有给器件特性带来影响。
讨论基底依赖性的时候,屡屡使用成膜速度比(=氮化硅膜上的氧化硅膜生长速度/硅衬底上的氧化硅膜生长速度)作为指标。对存在基底依赖性的场合来说,因为氮化硅膜上的氧化硅膜的膜生长速度减小,所以成膜速度比缩小。
图8中,表示成膜速度比依赖于氮化硅膜密度的特性。从该曲线可以知道,氮化硅膜的膜密度越小成膜速度比越大,减轻了基底依赖性。并且,其成膜速度比的变化,以氮化硅膜的膜密度2.2g/cm3为界而变大。因而,上述本实施方案中,把氮化硅膜的膜密度设定为2.2g/cm3以下。
接着,图9中,表示在O3/TEOS气氛中氧化硅膜表面粗糙度依赖于基底氮化硅膜膜密度的特性。
从该曲线很清楚,氮化硅膜的膜密度超过2.2g/cm3,就发生基底依赖性,氧化硅膜异常生长,氧化硅膜的表面粗糙度增大。可见该氧化硅膜表面粗糙度的变化,也与所述成膜速度比同样,从氮化硅膜的膜密度为2.2g/cm3以下的区域起改善。
膜密度2.2g/cm3以下的氮化硅膜,膜质恶劣,成了多孔性膜。因此,膜表面容易氧化,在距膜表面深度1~3nm的范围内,含氧约1.0E21原子/cm3的浓度。可以认为,这样膜密度低的多孔性氮化硅膜中,由于存在很多中间生成物的吸附场所,减轻了基底依赖性。
并且这样的氮化硅膜,如上述,虽然通过低温下成膜来得到,但是此时膜中含有许多氯,存在膜中浓度在1.0E21~1.0E22原子/cm3范围。
图10中,表示氮化硅膜的N/Si组成比与成膜速度比的关系。从该曲线可知,硅越过剩成膜速度比越大,基底依赖性缩小。可以认为,膜表面过剩的硅,因大气中的氧而形成多孔性氧化膜,生成许多中间生成物的吸附场所,减轻了基底依赖性。如该曲线所示,可以认为成膜速度比,在N/Si比为1.2以下的区域一直在增大,该区域中氮化硅膜表面上形成多孔性氧化膜。
通过在基底上使用这种多孔性氮化硅膜,就能够由埋入性能优良的O3/TEOS形成氧化硅膜。
上述的实施方案只是一例,而不是限定本发明。例如,上述的实施方案中,使用HCD气体,以便在低温下能够进行氮化硅膜的成膜。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BTBAS气体等其它气体,以至能够低温下成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按照本发明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采用在膜密度低的氮化硅膜上,在O3/TEOS气氛中温度500℃以下成膜氧化硅膜的办法,就能够消除基底依赖性获得优良埋入特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特征是具备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的,密度为2.2g/cm3或以下的氮化硅膜;以及在所述氮化硅膜上,在含有TEOS和O3的气氛中成膜的氧化硅膜。
2.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特征是具备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的栅电极;以覆盖所述栅电极的方式形成的,密度为2.2g/cm3或以下的氮化硅膜;以及在所述氮化硅膜上,在含有TEOS和O3的气氛中成膜的氧化硅膜。
3.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特征是具备以覆盖半导体衬底的表面部分上所形成的沟内部表面方式形成的,密度为2.2g/cm3或以下的氮化硅膜;以及以埋入由所述氮化硅膜覆盖的所述沟内部式地,在含有TEOS和O3的气氛中成膜的氧化硅膜。
4.按照权利要求1到3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是所述氮化硅膜是氮/硅比为1.2或以下。
5.按照权利要求1到3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是所述氮化硅膜是膜中含有氯浓度为1.0E21~1.0E22原子/cm3。
6.按照权利要求1到3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是所述氮化硅膜,在距膜表面深度1~3nm范围内,氧浓度为1.0E21原子/cm3或以上。
7.一种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具备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密度为2.2g/cm3或以下的氮化硅膜的工序;以及成膜温度为500℃或以下,成膜压力为200~760Torr,在含有TEOS和O3,O3浓度为5wt%或以上的气氛中,在所述氮化硅膜上形成氧化硅膜的工序。
8.一种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具备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栅电极的工序;形成密度为2.2g/cm3或以下的氮化硅膜,使其覆上述栅电极的工序;以及成膜温度为500℃或以下,成膜压力为200~760Torr,含有TEOS和O3并且O3浓度为5wt%或以上的气氛中,在所述氮化硅膜上形成氧化硅膜的工序。
9.一种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具备在半导体衬底的表面部分上形成沟的工序;形成密度为2.2g/cm3或以下的氮化硅膜,使其覆盖所述沟的内部表面的工序;以及成膜温度为500℃或以下,成膜压力为200~760Torr,含有TEOS和O3并且O3浓度为5wt%或以上的气氛中,形成氧化硅膜,使其埋入由所述氮化硅膜覆盖后的所述沟内部的工序。
10.按照权利要求7到9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形成所述氮化硅膜的工序中,用SinCl(2n+2-x)Hx(n为2或2以上整数,x为0或0以上2n+1或以下的整数)作为原料,利用减压CVD法,形成所述氮化硅膜。
11.按照权利要求7到9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形成所述氮化硅膜的工序中,通过设定成膜温度为350~600℃,使所述氮化硅膜的密度成为2.2g/cm3或以下。
12.按照权利要求7到9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形成所述氮化硅膜的工序中,通过设定成膜温度为350~600℃,使氮/硅比为1.2或以下。
全文摘要
不用添加等离子照射等新的工序,解除形成氧化硅膜时的基底依赖性,实现良好埋入特性。在覆盖栅电极21而形成的膜密度低的氮化硅膜23上,通过在含有TEOS和O
文档编号H01L21/8234GK1471142SQ0314858
公开日2004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9日
发明者桧山晋, 山本明人, 赤堀浩史, 斋田繁彦, 人, 史, 彦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