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7007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具有若干用于高速传输信号的电路板的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之间需要用高密度电连接器连接,以在电子设备之间建立大量数据传输通道。每个电连接器需设有若干电路板,以改善不同电特性的信号在电连接器中的传输。如线缆连接器,高密度电连接器已被广泛应用于服务器、路由器以及需要数据高速处理与传输设备的内部连接系统。
美国专利第6,217,364号揭示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本体及线缆。其中,本体由两个大致相同的绝缘部组成,线缆具有若干芯线,所述芯线与包覆成型于扁平片状部的导电端子连接。绝缘部形成设有前端口及后端口的内部收容孔。片状部彼此紧密平行排列,并设置于一个绝缘部的内部收容孔中,因而,线缆可从收容孔的后端口突伸出,另一绝缘部可封闭包覆线缆与片状部的组合。两个绝缘部是通过螺丝与螺母固持在一起,从而将线缆与片状部的组合固定在本体中。但是,上述方法不但使线缆连接器组件的装配过程变得复杂,而且,两个绝缘部的配合亦会由于运输及其它因素所引起的振动发生松动,因此线缆与片状部的组合不能稳固固持在本体中。从而影响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的电性连接。
美国专利第5,924,899(下称’899号专利)及第6,102,747号各揭示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结构。请参阅’899号专利的第4a-4c图及第5a-5c图,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本体及若干模块。其中,本体上设有若干平行插槽,所述模块收容在插槽中。每个模块具有电路基板、收容部及绝缘刺破部。其中,收容部具有若干叉状端子并设置在基板的一端,绝缘刺破部设置在基板的另一端,该绝缘刺破部具有绝缘刺破端子,且该绝缘刺破端子与线缆的导体相连接。每个模块均是通过与本体的过盈配合固持在本体。当将线缆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分离时,需对线缆的裸露端施加拉力,该拉力会使模块相对在本体向后位移。因此,当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再次配合时,上述位移即会影响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的电性配合。而且,该种线缆连接器组件需用额外工具将线缆束起,从而使生产成本增加。
因此,需要一种改良的线缆连接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应力缓冲装置,以缓冲施加于线缆的拉力。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本体、若干电路板模块及第一锁固元件,该本体设有若干沿本体的第一方向平行延伸的通道,电路板模块包括收容于本体相应通道的电路板、若干与电路板机械电性连接的线缆及将线缆固持在一起的线缆夹,其中该线缆夹包括从线缆两侧夹持线缆的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及至少一沿垂直于本体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穿孔,第一锁固元件沿第二方向插入线缆夹的穿孔,将电路板模块固定于一起。
比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线缆通过线缆夹夹持,且线缆夹可通过第一锁固元件固持在一起,因此实加于线缆的拉力会得到适当的缓冲,从而,可确保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的可靠电性连接。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电路板模块的放大图。
图6是图5所示电路板模块的分解图。
图7是图5所示电路板模块的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8是图6所示电路板模块的另一角度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1具有本体10、若干收容于本体10的电路板模块20及两片式后盖30。其中,所述本体10及后盖30用于固持电路板模块20。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本体10为矩形,其具有前对接面100、位于前对接面100的前对接口11、后面102及位于后面102的收容室12,且前对接面100面向对接连接器(未标示)。本体10设有若干从前到后平行延伸的通道14及若干凹槽16,通道14亦即沿本体10的第一方向延伸。其中,该通道14使前对接口11与收容室12连通,各凹槽16与对应通道14排成一行。本体10还包括若干槽道17、若干肩部170及若干开孔18,其中,槽道17分别设置在本体上表面104及下表面(未标示),肩部170是从相应槽道17向下凹陷形成,开孔18沿垂直于通道14延伸的方向设置于本体10的两相对侧面106。
请参阅图5至图8所示,电路板模块20包括电路板22及若干与电路板22电性连接的线缆23。电路板22具有绝缘基板、若干信号传输线路(未标示)、若干接地线路(未标示)、设置在电路板22后端的凹口220及与本体10的开孔18并齐设置的通孔222。其中,绝缘基板是由普通电路基板材料如FR4等制成,信号传输线路设置在基板的一个侧面,以为线缆连接器组件1提供信号传输路径,接地线路设置在基板的两侧面。每个电路板模块20的线缆23设置在同一平面,且具有与电路板22的信号传输线路焊接的导体230,电路板模块20进一步包括接地片24及固定线缆23的线缆夹25。接地片24为铜片,其设置于焊接在电路板22的导体230上面,以为导体230提供EMI遮蔽。线缆夹25包括第一固定片251及第二固定片252,且所述第一固定片251及第二固定片252均由金属片冲压成型。第一固定片251设有若干收容腔253及若干位于相邻收容腔253之间的桥部254,且该桥部254于相对端部设有一对开口255,第二固定片252包括主体部256及两排从主体部256的两侧向上延伸的尾部257。通过将第二固定片252的尾部257锁扣于第一固定片的相应开口255,线缆夹25可从两侧夹固线缆23的末端。由于第二固定片252的主体部256可对线缆23的末端施加一定压力,故线缆23的末端被部分收容于第一固定片251的收容腔253中。而且,第二固定片252的主体部256对线缆23的末端施加的压力可大大降低线缆23的阻抗,例如,从100欧姆降至80欧姆。第一固定片251及第二固定片252还设有若干穿孔266,该穿孔266与相邻线缆23间的间隙27并排设置。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后盖30包括分离的主体,该分离的主体具有第一盖体31及第二盖体32。第一盖体31及第二盖体32均具有上面板330、下面板332及位于上面板330与下面板332之间的侧面板334,且第一盖体31与第二盖体32分别设有一对从上面板(330)、下面板(332)的前缘延伸的扣持部336、若干销接柱337、与销接柱337相对应的收容孔338及贯穿侧面板的锁固孔300。所述销接柱337及收容孔338是用于联接第一盖体31与第二盖体32,另,于扣持部336的自由端部设有突起3360。后盖30的分离式设计有助于将后盖30设置并组装在本体10上。
在组装过程中,电路板模块20从本体10的后面102沿第一方向插入通道14,当电路板22的前端邻接本体10的前对接面100时,电路板22被收容于通道14,且电路板22的上端部与下端部固持于凹槽16内。第一锁固元件40插入线缆夹25的穿孔266,亦即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插入穿孔266,将电路板模块20锁固在一起,以达到应力释放的功能。第二锁固元件50通过本体10的开孔18插入电路板22的通孔222,并锁固于本体10上,当线缆连接器组件1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第二锁固元件50可使电路板模块20保持在原始位置,而不会相对于本体10发生向后的位移。因此,该第二锁固元件50可更稳固地将电路板模块20固定于本体10。
当第一盖体31及第二盖体32的扣持部336的突起3360与槽道17的肩部170机械配合时,后盖30即被组装于本体10。同时,销接柱337与对应收容孔338过盈配合,将第一盖体31与第二盖体32联接起来。后盖30围绕电路板模块20的线缆夹25设置,第三锁固元件60插入后盖30的锁固孔300,将线缆夹25稳固固持于后盖30。
由于通过第二锁固元件50及第三锁固元件60可将电路板模块20稳固固持于本体10及后盖30,因此,可确保线缆连接器组件1与对接连接器的可靠电性连接。另,线缆23通过线缆夹25夹持,且线缆夹25可通过第一锁固元件40固持在一起,因此施加于线缆23的拉力会得到适当的缓冲。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具有本体、若干电路板模块及第一锁固元件,该本体设有若干沿本体的第一方向平行延伸的通道,电路板模块包括收容于本体相应通道的电路板、若干与电路板机械电性连接的线缆及将线缆固持在一起的线缆夹,其特征在于该线缆夹包括从线缆两侧夹持线缆的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及至少一沿垂直于本体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穿孔,第一锁固元件沿第二方向插入线缆夹的穿孔,将电路板模块固定于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片设有若干开口,第二固定片上设有若干尾部,该尾部可锁扣在开口中,将第一固定片与第二固定片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片设有若干收容腔,通过第二固定片对线缆施加一定压力,该收容腔可部分收容线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电路板模块进一步具有设置于线缆导体上面的接地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接地片是铜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本体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开孔,电路板模块的电路板具有与本体开孔并齐设置的通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线缆连接器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锁固元件,该第二锁固元件通过本体的开孔插入电路板模块的通孔,并固定于本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1),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本体(10)及若干收容于本体的电路板模块(20)。其中,本体具有若干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通道(14),每个电路板模块(20)具有收容于相应通道的电路板(22)、若干与电路板机械电性连接的线缆(23)及固持线缆的线缆夹(25)。该线缆夹具有从线缆(23)两侧固持线缆的第一固定片(251)及第二固定片(252),另线缆夹进一步设有穿孔。第一锁固元件沿第二方向插入线缆夹的穿孔(266),将电路板模块固定于一起,因此施加于线缆的拉力会得到适当的缓冲。
文档编号H01R13/627GK2629265SQ03243310
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0日
发明者杰利·吴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