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705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型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防止电磁干扰的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组装在电路板上,能使体积厚度轻薄、使用可靠度高,且制造成本低而产品效能高的薄型连接器。
背景技术
已有组装在电路板上与另一电路板上的连接器电讯对接的连接器,其构造包括绝缘本体、遮蔽体和复数导电端子,其中遮蔽体为金属薄片冲制而成,用于将对接面以外的绝缘本体的五个面包覆,而复数导电端子则组装在绝缘本体内,用于与对接的连接器的端子相接触。但是,已有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受成型技术的限制,当缩小至一定厚度后,即无法再进一步缩小厚度,因此,绝缘本体的整体高度无法有效的降低。再者,为了避免外界杂讯或电磁干扰,绝缘本体皆包覆有金属材料制成的遮蔽体,因此,连接器在电路板上的高度更是很难缩减。在目前轻薄短小的设计趋势下,已有组装在电路板上的连接器要能够有效的降低高度,有待进一步的突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已有连接器的整体高度,使其组装在电路板上不但具有防止外界杂讯或电磁干扰的遮蔽效果,亦能够有效的降低高度,进而使得与该电路板组配的产品能更趋于薄型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薄型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导电端子、遮蔽体,其中绝缘本体为扁长形体,包含长轴相对应的对接面、接合面和分别衔接在前述对接面与接合面之间的顶面、底面和两侧面,其中对接面设有对接槽,对接槽的长轴内壁之一设有复数贯穿于接合面的收容孔;导电端子容纳在收容孔内,具有接触部、干涉部和焊接部;遮蔽体组装在前述绝缘本体上,其对应绝缘本体的顶面、接合面、底面及两侧面,分别设有第一遮蔽体、第二遮蔽体、第三遮蔽体和两侧面遮蔽体,其特征在于长轴向的遮蔽体之一以镶入式结构遮蔽在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的内壁之间。
所述薄型连接器的长轴向的遮蔽体之一为第三遮蔽体,与第三遮蔽体相对的绝缘本体的接合面设有贯穿至对接面的插入槽。第三遮蔽体由复数插入板以等距方式排列,与之相对的设在绝缘本体的插入槽对应每一个插入板。插入板与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端缘对应设有往该接触部方向凸出的凸部。所述的薄型连接器的遮蔽体的两侧面遮蔽体上分别设有安装弹片,而相对的绝缘本体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安装孔。所述薄型连接器的安装弹片由两侧面遮蔽体往内冲压而成,而安装孔则是在绝缘本体的两侧分别形成可供安装弹片抵止的凹部。所述薄型连接器的每一片插入板的端部形成叉口状。所述薄型连接器的第二遮蔽体包含由横遮蔽板、设在该横遮蔽板两侧的连接板,以及由横遮蔽板上对应第三遮蔽体的插接板延伸出的复数个凸出遮蔽板组成。所述薄型连接器的两侧面遮蔽体上分别设有安装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的降低电路板的整体高度,且具有良好的遮蔽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薄型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薄型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旋转180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薄型连接器的局部剖视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6-6剖视图。
图7为图5的7-7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1包括遮蔽体2、绝缘本体3和导电端子4,其中遮蔽体2用金属薄板冲制而成,具有第一遮蔽体21、第二遮蔽体22、第三遮蔽体23、两侧面遮蔽体24和安装耳25,其中第一遮蔽体21为平整的板体,第二遮蔽体22包含由横遮蔽板221、设在横遮蔽板221两侧的连接板222,以及由横遮蔽板221上等距延伸出的复数个凸出遮蔽板223组成,第三遮蔽体23由复数插入板232以等距方式形成,插入板232是由前述第二遮蔽板22的凸出遮蔽板223延伸,经弯折后成形,且每一片插入板232端部形成叉口状,另外,插入板232的端缘设有凸部233,并往接触部方向凸出,两侧面遮蔽体24上各设有一安装弹片241,由两侧面遮蔽体往内冲压而成;绝缘本体3为扁长形体,具有对接面30、顶面31、底面32、两侧面33和接合面34,其中底面32相对于遮蔽体2的第三遮蔽体23上的插入板232设有复数插入槽321并位于收容孔311的下方,用于提供插入板232组装的空间,藉插入槽321将底面32隔设成间隔式,即插入槽321与底面32相间隔的型态,两侧面33与遮蔽体2的两侧面遮蔽体24的安装弹片241相对的位置设有安装孔331,在两侧面遮蔽体24分别形成可供安装弹片241抵止的凹部,接合面34设有相对于导电端子4数量的收容孔311,贯穿于接合面34可供导电端子4组装。另外,在接合面34的头尾两端设有脱模孔343,便于射出成型的脱模;导电端子4容纳在收容孔311内,具有接触部40、干涉部41和焊接部42,其中接触部40被容纳在收容孔311内,干涉部41与收容孔311的内壁干涉,焊接部42则经适当弯折可利于表面粘着的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1组装时,依序先将遮蔽体2组装在绝缘本体3上,藉遮蔽体2上的安装弹片241扣抵在绝缘本体3的安装孔331上使两者结合为一体;在组装结合的过程中使插入板232收容在插入槽321内,使得绝缘本体3的底面32形成与插入板232相间隔的型态,如图5所示。另外,图6是图5的6-6剖视图,从图中可看出每一插入板232遮蔽在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40的下方,由于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40被插入板232间隔式的遮蔽,且被底面32间隔式的包夹,因此,具有良好的防止外界杂讯与电磁的干扰的作用。其次,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遮蔽体2与绝缘本体3的遮蔽,在底部与电路板(图中未示出)焊接的部分得以省略,亦即此部份的厚度得以精简,但仍保有遮蔽的功能(如前述图6所示),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组装在电路板上不但整体高度能有效的降低,且具有良好的遮蔽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薄型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导电端子、遮蔽体,其中绝缘本体为扁长形体,包含长轴相对应的对接面、接合面和分别衔接在前述对接面与接合面之间的顶面、底面和两侧面,其中对接面设有对接槽,对接槽的长轴内壁之一设有复数贯穿于接合面的收容孔;导电端子容纳在收容孔内,具有接触部、干涉部和焊接部;遮蔽体组装在前述绝缘本体上,其对应绝缘本体的顶面、接合面、底面及两侧面,分别设有第一遮蔽体、第二遮蔽体、第三遮蔽体和两侧面遮蔽体,其特征在于长轴向的遮蔽体之一以镶入式结构遮蔽在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的内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长轴向的遮蔽体之一为第三遮蔽体,与第三遮蔽体相对的绝缘本体的接合面设有贯穿至对接面的插入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三遮蔽体由复数插入板以等距方式排列,与之相对的设在绝缘本体的插入槽对应每一个插入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插入板与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端缘对应设有往该接触部方向凸出的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遮蔽体的两侧面遮蔽体上分别设有安装弹片,而相对的绝缘本体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安装弹片由两侧面遮蔽体往内冲压而成,而安装孔则是在绝缘本体的两侧分别形成可供安装弹片抵止的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片插入板的端部形成叉口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遮蔽体包含由横遮蔽板、设在该横遮蔽板两侧的连接板,以及由横遮蔽板上对应第三遮蔽体的插接板延伸出的复数个凸出遮蔽板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侧面遮蔽体上分别设有安装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防止电磁干扰的薄型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遮蔽体和导电端子,其独特之处在于在不增加绝缘本体整体高度的情况下,在绝缘本体的接合面与对接面之间设有插入槽,供遮蔽体的至少一遮蔽面以镶入方式遮蔽在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的内壁之间,藉以使连接器组装在电路板上不但具有防止外界杂讯或电磁干扰的遮蔽效果,亦能够有效地降低高度,进而使得与电路板组配的产品能更趋于薄型化。
文档编号H01R12/57GK2624468SQ0325157
公开日2004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30日
发明者简旭滨 申请人:鸿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