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usb插头连接器及usb插座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85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usb插头连接器及usb插座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USB插头连接器及USB插座连接器,所述新型USB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基座、插头端子组以及金属壳体,插头端子组包括上下两排排列顺序一一相反的插头端子,上下两排插头端子由一对电源端子、一对非屏蔽信号端子、两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及一根接地端子组成;新型USB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插座端子组以及金属外壳,插座端子组包括上下两排排列顺序一一相反的插座端子,上下两排插座端子由一对电源端子、一对非屏蔽信号端子、两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及一根接地端子组成。如此设置,新型USB插头连接器及USB插座连接器定义为USB3.1标准C型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体型更小且可任意正反插接而不易损坏,可以高速传输信号,符合业界标准未来发展趋势。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USB插头连接器及USB插座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USB插头连接器及USB插座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体型较小的新型USB插头连接器及USB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USB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标准的发展历程如下:第一版USB1.0是在1996年出现,速度只有1.5Mb/s ;两年后升级为USB1.1,速度也大大提升到12Mb/s ;2000年4月,目前还广泛使用的USB2.0推出,速度达到了 480Mb/s,但是,USB2.0的速度早已经无法满足应用需要;2008年11月,USB3.0应运而生,最大传输带宽高达5.0Gb/s。
[0003]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以及生产技术的提升,现代化的电子装置皆以轻、薄、易于携带为设计导向。像是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或是笔记型电脑等行动装置,其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使用者易于携带以及使用方便等需求。而上述的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型电脑等行动装置,由于其结构上趋向轻量化以及薄型化的设计,连带使得其本身所配置之用以供USB插头连接器对接的USB插座连接器的插接界面也随之缩小,同时USB插头连接器的对接界面也越来越小。
[0004]然而,不可避免地,伴随着USB插座连接器的插接界面及USB插头连接器的对接界面不断缩小会使使用者更加难以准确识别正确的插接面,容易造成频繁的反向误插而损坏所述新型USB插头连接器或USB插座连接器。
[0005]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新型USB插头连接器及USB插座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因频繁反向误插而损坏的且可以高速传输信号的符合新一代USB业界标准发展趋势的新型USB插头连接器及USB插座连接器。
[0007]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新型USB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基座、安装于绝缘基座上的插头端子组以及包覆于绝缘基座外侧的金属壳体,所述新型USB插头连接器包括用以与USB插座连接器对接的对接头以及自对接头向后凹陷的对接口,所述插头端子组包括上下两排插头端子,所述插头端子设有暴露于对接口内的用以与USB插座连接器电性连接的接触部,所述上下两排插头端子由一对电源端子、一对非屏蔽信号端子、两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及一根接地端子组成,且所述上下两排插头端子的排列顺序一一相反。
[0009]优选的,所述其中一排插头端子依次排序为:电源接地端子、一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接地端子、一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一对非屏蔽信号端子、电源端子。
[0010]优选的,所述插头端子的接触部为弹性凸起状。
[0011 ] 优选的,所述对接头及对接口具有上下对称性及左右对称性。
[0012]优选的,所述新型USB插头连接器为USB3.1标准C型插头。
[0013]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4]一种新型USB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插座端子组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外壳,所述新型USB插座连接器包括用以插接新型USB插头连接器的插接口以及位于插接口内的舌板,所述插座端子组包括上下两排插座端子,所述插座端子设有固持于所述舌板上并暴露于插接口内的用以与新型USB插头连接器电性连接的搭接部,所述上下两排插座端子由一对电源端子、一对非屏蔽信号端子、两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及一根接地端子组成,且所述上下两排插座端子的排列顺序一一相反。
[0015]优选的,所述其中一排插座端子依次排序为:电源端子、一对非屏蔽信号端子、一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接地端子、一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电源接地端子。
[0016]优选的,所述舌板设有凹陷的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并排设置的用以收容插座端子搭接部的插座端子收容槽,所述插座端子的搭接部为平板状。
[0017]优选的,所述插接口及舌板具有上下对称性及左右对称性。
[0018]优选的,所述新型USB插座连接器为USB3.1标准C型插座。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在新型USB插头连接器设置上下两排排列顺序一一相反的插头端子:一对电源端子、一对非屏蔽信号端子、两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及一根接地端子;在新型USB插座连接器上设置用以与新型USB插头连接器对应插接的上下两排排列顺序相反的插座端子:一对电源端子、一对非屏蔽信号端子、两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及一根接地端子。使所述新型USB插头连接器及USB插座连接器的体型更小且可任意正反插接而不易损坏,实现高速传输信号并符合新一代USB业界标准发展趋势。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USB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USB插头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USB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USB插头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002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USB插头连接器绝缘块与插头端子的立体组合图;
[0025]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USB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0026]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USB插座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0027]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USB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28]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USB插座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002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0]新型USB插头连接器100 新型USB插座连接器500
[0031]金属壳体I金属外壳5
[0032]顶壁11插接口50
[0033]底壁12顶面51
[0034]侧壁13底面52
[0035]扣持壁14 侧面53
[0036]扣持孔141 钩部54
[0037]绝缘基座2绝缘本体6
[0038]主体部21舌板60
[0039]第一收容腔211第一绝缘本体61
[0040]第二收容腔212本体部611
[0041]对接头22第一容置腔612
[0042]对接口221第二容置腔613
[0043]绝缘块23第一舌板部614
[0044]本部24第二绝缘本体62
[0045]插接凸部25基部621
[0046]扣持凸块251第二舌板部622
[0047]插头端子组3插座端子收容槽63
[0048]上排插头端子31插座端子组7
[0049]下排插头端子32上排插座端子71
[0050]固持部33下排插座端子72
[0051]接触部34搭接部73
[0052]接线部35固定部74
[0053]焊接部75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55]目前业界最新的USB标准即USB3.1标准尚未定义TYPEC(C型)USB插头连接器和USB插座连接器,下文所述C型USB插头连接器和USB插座连接器定义为USB3.1标准C型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是在最新的USB3.1标准基础上设计而成,符合连接器未来发展的趋势,即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且更加短小轻薄等。
[0056]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为一种USB3.1标准TYPE C(C型)的新型USB插头连接器100,包括绝缘基座2、安装于绝缘基座2上的插头端子组3以及包覆于绝缘基座2外侧的金属壳体11,所述新型USB插头连接器100包括用以与USB插座连接器对接的对接头22以及自对接头22向后凹陷的对接口 221,所述插头端子组3包括上下两排插头端子31、32,所述插头端子设有暴露于对接口 221内的用以与USB插座连接器电性连接的接触部34,所述上下两排插头端子31、32由一对电源端子、一对非屏蔽信号端子、两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及一根接地端子组成,且所述上下两排插头端子31、32的排列顺序一一相反。如此设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USB插头连接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USB插头连接器100具有更小的对接界面,体型上比最新的USB更小,更符合应用USB的各种现代化电子装置日益渴求的小型化、便携化的趋势;并且所述上下两排插头端子31、32的排列顺序一一相反,能够允许所述小型化的一种新型USB插头连接器100在插接对应USB插座连接器时任意正插或反插,都不会造成由频繁误插引起的损伤及损坏,大大延长所述小型化一种新型USB插头连接器100的使用寿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型USB插头连接器100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USB插头连接器。
[0057]具体的,所述上排插头端子31或下排插头端子32依次排序为:电源接地端子、一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接地端子、一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一对非屏蔽信号端子、电源端子。如此设置,所述电源端子对分别位于最外边两侧,而接地端子位于两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之间,可以起到更好的抗干扰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排插头端子31的依次排序为电源接地端子(GND)、高速屏蔽信号发送端子(StdB_SSRX+)、高速屏蔽信号接收端子(StdB_SSRX-)、接地端子(GND_DRAIN)、高速屏蔽信号发送端子(StdB_SSTX+)、高速屏蔽信号接收端子(StdB_SSTX-)、非屏蔽信号发送端子(D+)、非屏蔽信号接收端子(D-)、电源端子(VBUS);下排插头端子32的依次排序为电源端子(VBUS)、非屏蔽信号接收端子(D-)、非屏蔽信号发送端子(D+)、高速屏蔽信号接收端子(StdB_SSTX-)、高速屏蔽信号发送端子(StdB_SSTX+)、接地端子(GND_DRAIN)、高速屏蔽信号接收端子(StdB_SSTX_)、高速屏蔽信号发送端子(StdB_SSTX+)、电源接地端子(GND)。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排插头端子31与下排插头端子32排序对调;或者所述两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的所述四根信号发送端子和信号接收端子排序不同;或者所述一对非屏蔽信号端子的所述两根信号发送端子和信号接收端子排序不同;或者电源接地端子、一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接地端子、一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一对非屏蔽信号端子、电源端子以其他方式排列,但依然保持上下两排每个插头端子的排列顺序一一相反。
[0058]所述上下两排插头端子31、32均仅包括9条插头端子且在上下方向上一一对齐。如此设置,所述新型USB插头连接器100可以在保证功能性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缩小对接界面,更利于USB插头连接器小型化趋势。所述插头端子的接触部34为具有弹性的凸起状,如此可使所述插头端子的接触部34更易与USB插座连接器电性接触。
[0059]所述新型USB插头连接器100还包括固持于绝缘基座2内且上下对称设置的两个绝缘块23,所述插头端子包括与接触部34连接的固持部33以及自固持部33另一端延伸的用以对接线缆的接线部35,所述上下两排插头端子31、32的固持部33分别固持于所述两个绝缘块23内。如此设置,所述上下两排插头端子31、32可以预先固持于两个绝缘块23内再组装至绝缘基座2上,可方便新型USB插头连接器100的组装。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下两排插头端子31、32的固持部33分别包覆成型于所述两个绝缘块23内。如此设置,利于插头端子的定位准确性,且组装更方便。
[0060]所述绝缘基座2包括主体部21以及自主体部21向前凸伸的用以插接至USB插座连接器内的对接头22,所述对接口 221自所述对接头22向后凹陷而成,所述绝缘基座2包括自主体部21凹陷的第一收容腔211以及自第一收容腔211进一步向前凹陷并与所述对接口 221相连通的第二收容腔212,所述绝缘块23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211内的本部24以及自本部24向前凸伸的用以插接于所述第二收容腔212内的插接凸部25,所述插头端子向前凸伸出所述插接凸部25并收容于所述对接口 221内。如此设置,所述绝缘块23可稳定插接于所述绝缘基座2上,防止上下左右方向上的晃动。
[0061]所述对接头22及对接口 221具有上下对称性及左右对称性,即所述对接头22及对接口 221在上下方向以横向的中线为轴呈对称设置,并且对接头22及对接口 221在左右方向以竖向的中线为轴也呈对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接头22及对接口 221的横截面为由两个矩形围成的回字形框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接头22或对接口 221的横截面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具有四个倒角的矩形或椭圆形、圆形等。如此设置,可以允许所述新型USB插头连接器100任意正插或反插,且保证对接头22及对接口 221具有更小的对接界面,避免浪费不必要的空间。
[0062]所述金属壳体11包括顶壁11、与顶壁11相对的底壁12以及位于两侧连接顶壁11与底壁12的两侧壁13,所述金属壳体11包括自顶壁11和底壁12向后延伸的扣持壁14以及位于扣持壁14上的扣持孔141,所述绝缘块23包括凸起的用以与所述扣持孔141相配合的扣持凸块25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扣持壁14也可以自侧壁13延伸而成。如此设置,所述金属壳体11可以稳定固持所述绝缘基座2及绝缘块23。
[0063]所述新型USB插头连接器100为USB3.1标准TYPE C (C型)插头。S卩,所述新型USB插头连接器100的一对非屏蔽信号端子为USB2.0规格信号端子,所述两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为USB3.1规格的信号端子。如此设置,所述新型USB插头连接器100可高速传输符合USB3.1标准的数据信号,并可兼容插接至USB2.0规格的USB插座连接器中,具有更小的可防止误差损坏的对接界面,从而更适用于现代化的电子装置。
[0064]请参考图6至图9所示,为用以与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USB插头连接器100相配合的一种新型USB插座连接器500,所述新型USB插座连接器500包括绝缘本体6、安装于绝缘本体6上的插座端子组7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6外侧的金属外壳5,所述新型USB插座连接器500包括用以插接所述新型USB插头连接器100插接的插接口 50以及位于插接口 50内的舌板60,所述插座端子组7包括上下两排插座端子71、72,所述插座端子设有固持于所述舌板60上并暴露于插接口 50内的用以与所述新型USB插头连接器100电性连接的搭接部73,所述上下两排插座端子71、72由一对电源端子、一对非屏蔽信号端子、两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及一根接地端子组成,且所述上下两排插座端子71、72的排列顺序一一相反。如此设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USB插座连接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USB插座连接器500具有更小的插接界面,更符合应用USB的各种现代化电子装置日益渴求的小型化、便携化的趋势;并且所述上下两排插座端子71、72的排列顺序一一相反,能够允许如此小型化的所述新型USB插座连接器500在插接对应所述新型USB插头连接器100时供所述新型USB插头连接器100任意正插或反插,都不会造成由频繁误插引起的损伤及损坏,大大延长所述小型化新型USB插座连接器500的使用寿命。
[0065]具体的,所述其中上排插座端子71或下排插座端子72依次排序为:电源端子、一对非屏蔽信号端子、一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接地端子、一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电源接地端子。如此设置,所述电源端子对分别位于最外边两侧,而接地端子位于两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之间,可以起到更好的抗干扰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排插座端子71的依次排序为电源端子(VBUS)、非屏蔽信号接收端子(D-)、非屏蔽信号发送端子(D+)、高速屏蔽信号接收端子(StdB_SSTX-)、高速屏蔽信号发送端子(StdB_SSTX+)、接地端子(GND_DRAIN)、高速屏蔽信号接收端子(StdB_SSRX-)、高速屏蔽信号发送端子(StdB_SSRX+)、电源接地端子(GND);下排插座端子72的依次排序为电源接地端子(GND)、高速屏蔽信号发送端子(StdB_SSRX+)、高速屏蔽信号接收端子(StdB_SSRX-)、接地端子(GND_DRAIN)、高速屏蔽信号发送端子(StdB_SSTX+)、高速屏蔽信号接收端子(StdB_SSTX-)、非屏蔽信号发送端子(D+)、非屏蔽信号接收端子(D-)、电源端子(VBUS)。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排插座端子71与下排插座端子72排序对调;或者所述两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的所述四根信号发送端子和信号接收端子排序不同;或者所述一对非屏蔽信号端子的所述两根信号发送端子和信号接收端子排序不同;或者电源接地端子、一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接地端子、一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一对非屏蔽信号端子、电源端子以其他方式排列,但依然保持上下两排每个插座端子的排列顺序相反。
[0066]所述上下两排插座端子71、72均仅包括9条插座端子且在上下方向上一一对齐。如此设置,所述新型USB插座连接器500可以在保证功能性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缩小插接界面,更利于USB插座连接器小型化趋势。所述舌板60设有凹陷的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并排设置的用以收容插座端子搭接部73的插座端子收容槽63,所述插座端子的搭接部73为不具弹性的平板状。如此设置,所述插座端子收容槽63可引导插头端子的凸起状接触部34与插座端子平板状搭接部73 —一正确搭接,且使所述搭接平更滑顺利。
[0067]所述插接口 50具有上下对称性及左右对称性。即所述插接口 50在上下方向以横向的中线为轴呈对称设置,并且所述插接口 50在左右方向以竖向的中线为轴也呈对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接口 50的横截面为矩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接口 50的横截面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具有四个倒角的矩形或椭圆形、圆形等。如此设置,可以使新型USB插座连接器500供所述新型USB插头连接器100任意正插或反插的同时使插接口 50更小。
[0068]所述绝缘本体6包括第一绝缘本体61以及插接于第一绝缘本体61上的第二绝缘本体62,所述插座端子包括自搭接部73向下弯折连接的固定部74以及自固定部74进一步延伸的用以焊接至电路板的焊接部75,所述上下两排插座端子71、72的固持部33分开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61及第二绝缘本体62内。如此设置,所述上下两排插座端子71、72可以预先分开固持于第一、第二绝缘本体62内再相互组装在一起,如此可方便新型USB插座连接器500的组装。
[0069]所述第一绝缘本体61包括用以固持其中一排插座端子71或72固定部74的本体部611以及自本体部611向前凸伸的用以容置所述排插座端子71或72搭接部73的第一舌板部614,所述本体部611设有凹陷的第一容置腔612以及自第一容置腔612进一步向前凹陷并延伸至第一舌板部614上的第二容置腔613,所述第二绝缘本体62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腔612内的用以固持另一排插座端子72或71固定部74的基部621以及自基部621向前凸伸至第二容置腔613内的用以容置所述排插座端子72或71搭接部73的第一舌板部614。如此设置,所述第一舌板部614与第二舌板部622共同组成所述舌板60,使所述上下两排插座端子72、71的搭接部73分别暴露于舌板60的上下两侧,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007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排插座端子71的固定部74包覆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62内,所述下排插座端子72的固定部74包覆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61内。如此设置,利于插座端子组7的定位准确性,且组装更方便。
[0071]所述金属外壳5包括顶面51、与顶面51相对的底面52以及位于两侧连接顶面51与底面52的两侧面53,所述金属外壳5两侧面53向后延伸并弯折有钩持于第一绝缘本体61及第二绝缘本体62后侧的钩部54。如此设置,所述金属外壳5可稳定固持所述第一绝缘本体61及第二绝缘本体6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钩部54也可以自顶面51或底面52延伸而成。
[0072]所述新型USB插座连接器500为USB3.1标准TYPE C (C型)插座。即,所述新型USB插座连接器500的一对非屏蔽信号端子为USB2.0规格信号端子,所述两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为USB3.1规格的信号端子。如此设置,所述新型USB插座连接器500可供所述新型USB插头连接器100插接而高速传输符合USB3.1标准的数据信号,并可兼容USB2.0规格的USB插头连接器,具有更小的可防止误差损坏的对接界面,从而更适用于现代化的电子
>j-U ρ?α装直。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USB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基座、安装于绝缘基座上的插头端子组以及包覆于绝缘基座外侧的金属壳体,所述新型USB插头连接器包括用以与USB插座连接器对接的对接头以及自对接头向后凹陷的对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端子组包括上下两排插头端子,所述插头端子设有暴露于对接口内的用以与USB插座连接器电性连接的接触部,所述上下两排插头端子由一对电源端子、一对非屏蔽信号端子、两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及一根接地端子组成,且所述上下两排插头端子的排列顺序一一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USB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中一排插头端子依次排序为:电源接地端子、一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接地端子、一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一对非屏蔽信号端子、电源端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USB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端子的接触部为弹性凸起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USB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头及对接口具有上下对称性及左右对称性。5.根据权利要求1至4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USB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USB插头连接器为USB3.1标准C型插头。6.一种新型USB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插座端子组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外壳,所述新型USB插座连接器包括用以插接新型USB插头连接器的插接口以及位于插接口内的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端子组包括上下两排插座端子,所述插座端子设有固持于所述舌板上并暴露于插接口内的用以与新型USB插头连接器电性连接的搭接部,所述上下两排插座端子由一对电源端子、一对非屏蔽信号端子、两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及一根接地端子组成,且所述上下两排插座端子的排列顺序一一相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USB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中一排插座端子依次排序为:电源端子、一对非屏蔽信号端子、一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接地端子、一对高速屏蔽信号端子、电源接地端子。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USB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设有凹陷的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并排设置的用以收容插座端子搭接部的插座端子收容槽,所述插座端子的搭接部为平板状。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USB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口及舌板具有上下对称性及左右对称性。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USB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USB插座连接器为USB3.1标准C型插座。
【文档编号】H01R13-40GK204304069SQ201420369192
【发明者】彭清泉 [申请人]东莞市铭基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