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动型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80836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动型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安装在布线基板上的电连接器,涉及一种具有能够吸收与对接侧连接器的错位的浮动构造的可动型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中,多块布线基板以介由连接器结合的状态被收容在框体内。在介由2个以上连接器结合一对布线基板等时,有时不可避免地在一对布线基板间产生连接器的错位。在产生错位的状态,应力加到各连接器上,因而若保持这种状态继续使用,则连接器的引线部(钎焊部)从布线基板剥离而导致导通不良。
为此,为了吸收要相互连接的布线基板间的连接器的错位,而采用特开平6-325825号公报中公布的可动型连接器。可动型连接器,具有固定在布线基板上的固定壳体和以相对于该固定壳体可动的状态(浮动状态)安装的可动壳体。固定壳体,例如具有框形状,在该固定壳体内动配合着可动壳体。可动壳体,介由用以电连接的多个触头而被安装在固定壳体上,基于触头的弹性变形,而允许可动壳体相对于固定壳体变位,该可动型连接器吸收与要连接的对接侧连接器的错位。
触头上的固定壳体一侧设置有用于往布线基板上钎焊的引线部。通过将该引线部钎焊在布线基板,从而,实现触头与布线基板的电连接。为了防止向引线部的应力集中,通常,设置将固定壳体固定在布线基板上的金属制引板,该金属制引板被钎焊在布线基板上。
随着电子设备等的小型化,布线基板也趋于小型化。从而,为了在小的布线基板上的有限面积的安装面上安装多个电气·电子部件,连接器的小型化是不可欠缺的。
为了使可动型连接器小型化,优选是尽可能地减小固定壳体与可动壳体的间隙。为此,考虑使固定壳体与可动壳体一体成形。为了一体成形,而在成形时,使固定壳体与可动壳体在某个部位接触,不过,一般考虑由多个连接条使两壳体间的间隙部结合。
这种连接条,成形后必须切除,不过,若其切除时产生的切除渣残留在壳体表面,该切除渣附着在触头上,则成为钎焊不良的原因,进而担心导致电子设备等初期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导致触头的钎焊不良而能够小型化的可动型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可动型连接器,包括可动壳体(20)、固定壳体(10)和多个触头(30)和结合部(16);该固定壳体,具有沿可动壳体配置在该可动壳体两侧的一对触头固定部(11);该多个触头(30),能够相对变位地结合该固定壳体的上述触头固定部与上述可动壳体,在上述固定壳体的触头固定部侧具有用以往与布线基板钎焊的引线部(34),在上述可动壳体侧具有用以进行与对接侧连接器电连接的接点部(35);结合部,设置在上述固定壳体及上述可动壳体的对应的各一端或两端,使用前往结合上述固定壳体及上述可动壳体的舍弃壳体(60)上结合。
括弧内的数字表示后述实施方式的对应构成要件等,不过,这并不指本发明局限于那个实施方式来解释。以下,在这一项上相同。
本发明的可动型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利用树脂材料一体成形可动壳体、具有沿该可动壳体配置在该可动壳体两侧的一对触头固定部的固定壳体和将上述可动壳体及上述固定壳体在它们相对应的各一端或两端结合的舍弃壳体的工序;利用在上述固定壳体的触头固定部侧具有用于向布线基板上钎焊的引线部、在上述可动壳体侧具有用于与对接侧连接器电连接的接点部的多个触头,来结合上述固定壳体的触头固定部和上述可动壳体的工序;以及切除上述舍弃壳体的工序。
根据这些发明,固定壳体及可动壳体,其对应的各一端或两端能够以介由舍弃壳体结合的状态成型制成。从而,不需在固定壳体和可动壳体之间的间隙部设置连接条,而能够准确地规定两者间的微小间隙。
舍弃壳体,使用时被切除,而舍弃壳体的切除部位,不是触头固定部附近,而是固定壳体及可动壳体的对应一端或两端,因而,发生由切除渣引起的触头钎焊不良的可能性极低。
这样,不会导致触头的钎焊不良,能够减小固定壳体与可动壳体间的间隙,谋求可动型连接器的小型化。
固定壳体的一对触头固定部,可以通过舍弃壳体的去除而分开,也可以在舍弃壳体以外的部位相互结合。
上述可动型连接器,优选还包括使上述一对触头固定部相互结合同时具有往布线基板上钎焊的钎焊部(44)的加强引板(40)。根据该构成,固定壳体得以加强,因此,能够提高可动型连接器的整体强度。
该可动型连接器,能够通过以下方法制作即除了上述方法的发明还包括利用具有往布线基板上钎焊的钎焊部的加强引板来使上述一对触头固定部结合的工序。
另外,上述可动型连接器,能够通过以下方法制作,即该方法包括以嵌入加强引板的方式,利用树脂材料一体成形可动壳体、具有沿该可动壳体配置在该可动壳体两侧的一对触头固定部的固定壳体、和将上述可动壳体及上述固定壳体在它们的相对应的各一端或两端结合的舍弃壳体的工序,其中,上述加强引板相互结合上述一对触头固定部的同时、还具有往布线基板上钎焊的钎焊部;利用在上述固定壳体的触头固定部侧具有用于往布线基板钎焊的引线部、在上述可动壳体侧具有用于与对接侧连接器电连接的接点部的多个触头,来结合上述固定壳体的触头固定部和上述可动壳体的工序;切除上述舍弃壳体的工序。
本发明的上述或其他目的、特征及效果,参照附图通过下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会更加清楚。


图1(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可动型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b)是其主视图,图1(c)是其仰视图,图1(d)是其右视图。
图2是上述可动型连接器的部分斜视图。
图3(a)是表示上述可动型连接器的使用状态的侧视图,图3(b)表示相同使用状态的横截面图。
图4是图1(b)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触头的斜视图。
图6(a)固定壳体及可动壳体的一体成形品的俯视图,图6(b)是其主视图,图6(c)是其仰视图,图6(d)是其右视图。
图7是用以说明上述可动型连接器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可动型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b)是其主视图,图1(c)是其仰视图,图1(d)是其右视图。另外,图2是上述可动型连接器的部分斜视图,图3(a)是表示使用状态的侧视图,图3(b)表示相同使用状态的横截面图。
图1(a)表示该可动型连接器往布线基板安装时,俯视该布线基板的安装面(安装可动型连接器的面)的俯视图。以下说明中,以布线基板的安装面侧(图1(b)的下侧)为下方进行说明。
还有,图中,以实际尺寸大的尺寸来表示可动型连接器,而该可动型连接器的实际尺寸为宽6mm左右,长12mm左右,高3mm左右。
为了连接第1布线基板1与第2布线基板2,该可动型连接器100利用钎焊方法安装在第1布线基板1的安装面1a上使用。在第2布线基板2的安装面2a上,利用钎焊安装对接侧连接器5,将该对接侧连接器5与可动型连接器100进行配合,从而,实现第1及第2布线基板1、2间的电连接。这时,可动型连接器100与对接侧连接器5的错位,由可动型连接器100吸收。
可动型连接器100,具备大致长方形框状的固定壳体10、与该固定壳体10动配合的长条形状的可动壳体20、桥接在固定壳体10与可动壳体20间的用于电连接的多个触头30和设置在固定壳体10两端的加强引板40。
可动壳体20,以相对于固定壳体10确保规定间隙的状态设置,能够在固定壳体10内向沿布线基板安装面的二维方向变位。即,基于触头30的弹性变形,而允许可动壳体20相对于固定壳体10的相对变位。
固定壳体10,其沿可动壳体20两侧的一对长边部成为触头固定部11。该触头固定部11,多个触头30,以与该触头固定部11交叉的形态相互平行地等间隔固定。在一对触头固定部11的端部分别形成结合加强引板40的加强引板固定部13。一对触头固定部11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分开,为了使该一对触头固定部11的两端部通过桥接结合而固定一对加强引板40。
在一对触头固定部11的两端部间,比加强引板40靠下方设置从可动壳体20两端面突出的防脱凸部26。防脱凸部26,在对接侧连接器5拔出时与加强引板40下部抵接,限制可动壳体20的移动。从而,防止对触头30施加过大的外力。
图4是图1(b)的A-A线剖视图。另外,图5是触头30的斜视图。触头30,经由金属板的冲裁加工而制成,具备用以与固定壳体10结合的固定壳体侧结合部31、用以与可动壳体20结合的可动壳体侧结合部32、连结固定壳体侧结合部31与可动壳体侧结合部32的曲折形状(蛇行形状)的连结部33。
固定壳体侧结合部31,在与布线基板的安装面大致正交的上下方向延伸,形成压入固定壳体10的压入孔12中的压入片,在其下端部相连设置与布线基板的安装面大致平行延伸的引线部34。该引线部34被钎焊在布线基板的安装面的焊盘上。在固定壳体侧结合部31的与引线部34相反一侧,朝向可动壳体20(即,朝向框形状的固定壳体10的内方)相连设置连结部33。
连结部33,本实施方式中,具有沿与布线基板的安装面正交的平面上下蛇行的曲折形状,具有2个峰部33a、33b和形成于该2个峰部33a、33b间的1个谷部33c。从而,减小固定壳体10与可动壳体20之间的间隙,且通过加长连结部33的长度,而确保可动壳体20的足够的变位量。并且,连结部33,在该实施方式中,进入到可动壳体20内部,从而,成为将固定壳体10与可动壳体20之间的间隙抑制在最小限的构造。
可动壳体侧结合部32,从连结部33的内方侧端部向与布线基板安装面大致正交的上方竖立相连设置,形成压入可动壳体20的压入孔23中的压入片。从该可动壳体侧结合部32的途中部,朝向外方伸出到连结部33上方,再分支成延伸到与布线基板安装面大致垂直方向(实际上是向外倾斜一些的方向)的接点部35。该接点部35,成为能够向内方弹性变形的状态,其外侧面压接在对接侧连接器5的触头7(参照图3(b))上,从而实现触头30、7间的电连接。
在固定壳体10的一对触头固定部11沿长边方向形成整齐排列有在上下方向贯通该触头固定部11的多个(该例中为10个)压入孔12。该压入孔12中分别压入多个(该例中为10个)触头30的固定壳体侧结合部31。
另一方面,可动壳体20,具备配合(本实施方式中是外配合)对接侧连接器5的配合部21和与该配合部21相连设置的比配合部21宽度宽的基座部22。并且,在配合部21的宽度方向中央附近,沿长边方向整齐排列有呈2列(该例中各列为10个,合计20个)上下方向贯通该配合部21的多个压入孔23。该多个压入孔23中分别压入多个(该例中为20个)触头30的可动壳体侧结合部32。
再有,在可动壳体20的两侧面大致等间隔地形成接点收容槽24,这些接点收容槽24能够变位地分别收容触头30的接点部35,这些接点收容槽24沿着接点部35在上下方向形成。
另外,在可动壳体20的基座部22下面收容多个触头30的曲折形状连结部33的连结部收容凹处25,向侧方开放且在可动壳体20的长边方向连通形成。
加强引板40的构成最好如图2表示。该加强引板40,通过对金属板冲裁加工及弯折加工而制作,大致地形成桥接一对触头固定部11端部间的向上方凸的拱桥形状。即,加强引板40,具有形成拱桥形状顶部的梁部45、从该梁部45两端朝向布线基板安装面而向下方垂下的垂下部46和从该垂下部46沿布线基板安装面向外侧相连设置的延长部47。
并且,加强引板40,具有用于往分别设置在固定壳体10的触头固定部11两端部的加强引板固定部13固定的一对结合部41、形成在该一对结合部41间的缺口部42、在两端部沿着触头固定部11外方侧侧面向内弯曲的一对弯曲部43和设置在弯曲部43下缘的用于往布线基板上钎焊的钎焊部44。
其中,结合部41由从该梁部45朝向布线基板安装面垂下而形成的压入片构成。该结合部41,比垂下部46靠内侧设置,与该垂下部46一起抱着加强引板固定部13,从而,将加强引板40固定在加强引板固定部13上。加强引板固定部13具有收容加强引板40的加强引板收容槽14。该加强引板收容槽14,朝向加强引板40的垂下部46、梁部45及结合部41开放。并且,相对于加强引板收容槽14从上方压入加强引板40,从而,主要通过在结合部41的前端附近向突出外方形成的压入突起41a的作用,加强引板固定部13被加强引板收容槽14底面所环抱。
另外,缺口部42由一对结合部41与梁部45下缘规定,防脱凸部26贯通插入该缺口部42,其上面与梁部45下缘对置。在对接侧连接器5拔出时,梁部45的下缘成为抵接防脱凸部26上面的抵接部,防止可动壳体20的脱落,同时防止对连接器30施加过大的外力。
再有,一对弯曲部43,通过弯曲上述一对延长部47而形成。利用该一对弯曲部43,增强加强引板40自身,即使形成小型的该加强引板40时,也能够具有足够的强度。再有,一对弯曲部43,沿触头固定部11外侧的侧面形成,来加强该触头固定部11。从而,以较薄形成触头固定部11而谋求可动型连接器100的小型化时,能够对这种小型的可动型连接器100赋予足够的强度。
在触头固定部11外方侧侧面的两端部,分别形成加强引板收容凹处15,该加强引板收容凹处15中收容着弯曲部43的各前端部。还有,17为与形成于布线基板的定位孔卡合的用以将该可动型连接器定位在布线基板上的定位凸部。
图6(a)、图6(b)及6(c),是用以说明上述可动型连接器的制造工序的图。更详细地说,图6(a)是固定壳体10及可动壳体20的一体成形品50的俯视图,图6(b)是其主视图,图6(c)是其仰视图,图6(d)是其右视图。
该本体成形品50,是将可动壳体20、沿该可动壳体20的两侧配置的一对触头固定部11和一对舍弃壳体60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形而成的。一对舍弃壳体60,分别结合可动壳体20及一对触头固定部11两端部。更具体地说,舍弃壳体60,具有沿触头固定部11两端面的主体部65、从该主体部65向一对触头固定部11端面(加强引板固定部13表面)平行延伸的一对固定壳体结合脚部61、62、向可动壳体20端面(防脱凸部26表面)延伸的可动壳体结合脚部63。
固定壳体结合脚部61、62,与加强引板固定部13表面(与触头固定部1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表面)的舍弃壳体结合部16(同时参照图1(d)及图2)结合。另外,可动壳体结合脚部63,与可动壳体20的防脱凸部26表面(与可动壳体20的长边方向正交的表面)的舍弃壳体结合部27(同时参照图1(d)及图2)结合。
在可动壳体20及一对触头固定部11的对应端面,舍弃壳体27、16配置在同一平面内(与可动壳体及触头固定部1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平面内)。从而,利用切断工具一次进行舍弃壳体16、27与壳体结合部61、62、63的分离。
图7是用以说明上述可动型连接器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首先,将以舍弃壳体60结合一对触头固定部11及可动壳体20用树脂材料成形(步骤S1)。
接下来,将加强引板40压入两端的加强引板固定部13,以桥接一对触头固定部11,从而,结合一对触头固定部11(步骤S2)。此时,如图1(d)及图2所示,可动壳体20的舍弃壳体结合部27,从加强引板40的拱桥形状部向端面方向露出,且,触头固定部11及可动壳体20的舍弃壳体结合部16、27任意一个都比加强引板40在各长边方向上位置靠外方侧。
这样,安装加强引板40后,嵌入多个触头30以桥接触头固定部11和可动壳体20(步骤3)。
其后,利用切断工具,从而在舍弃壳体结合部16、27切除舍弃壳体60,使其从触头固定部11及可动壳体20分离(步骤4)。从而,可动壳体20,相对于固定壳体10,依靠两者间的间隙及触头30的弹性变形从而成为能够在允许范围内相对变位的状态,完成可动型连接器100。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将可动壳体20与一对触头固定部11以介由一对舍弃壳体60结合的状态一体成形,因此,能够将它们间的间隙设定得小,谋求可动型连接器100的小型化。并且,一对舍弃壳体60分别接合可动壳体20及触头固定部11两端,因此,其切除时的切除渣是微量的,而且,其切除渣几乎不会到达触头30附近。并且,除舍弃壳体60以外,不设置可动壳体20和触头固定部11的结合部,因此,不用担心发生由切除渣引起触头30的钎焊不良。
另外,触头30具有曲折形状的连结部33,因此,即使将可动壳体20和触头固定部11抑制到最小限,也能确保其足够的变形量,能够很好地吸收与对接侧连接器5的错位。
再有,利用桥接一对触头固定部11的加强引板40,从而加强固定壳体10,因而,能够较薄形成触头固定部11,从而,能够使可动型连接器100更小型化。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不过,本发明也能够以其他方式实施。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制作一对触头固定部11、可动壳体20及舍弃壳体60的一体成型品50后,压入加强引板40,不过,也可以制作以在一对触头固定部11镶嵌加强引板40的状态成形(镶嵌成形)的成型品。即,可以取代图7的步骤S1、S2的工序而进行这种镶嵌成形工序。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一对触头固定部11和可动壳体20在两端部通过舍弃壳体60结合,不过,也可以使一对触头固定部11及可动壳体20只在对应的一端部通过舍弃壳体60结合。
再有,上述实施方式中,固定壳体10具有相互分离的一对触头固定部11,不过,也可以在舍弃壳体60以外的部位使一对触头固定部11彼此结合,而由一个部件构成固定壳体10。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设置在20个触头30的20插针型可动型连接器进行了说明,不过,插针数并只不过是一例,例如,通过加长长度,从而能够构成40插针型和80插针型等任意插针数的可动型连接器。
关于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不过,这些只不过是用以表明本发明的技术性内容的具体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例解释的,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只由附加的权利要求范围限定。
本申请,与2003年1月7日由日本国专利厅提出的特愿2003-1360号对应,本申请的整个内容都是引用其被编成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动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动壳体;固定壳体,其具有沿可动壳体配置在该可动壳体两侧的一对触头固定部;多个触头,其能够相对变位地结合该固定壳体的上述触头固定部与上述可动壳体,在上述固定壳体的触头固定部侧具有用于钎焊在布线基板上的引线部,在上述可动壳体侧具有用于与对接侧连接器电连接的接点部;和结合部,其设置在上述固定壳体及上述可动壳体的对应的各一端或两端,在使用前向结合上述固定壳体及上述可动壳体的舍弃壳体上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引板,该加强引板相互结合上述一对触头固定部的同时、还具有往布线基板上钎焊的钎焊部。
3.一种可动型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树脂材料一体成形可动壳体、具有沿该可动壳体配置在该可动壳体两侧的一对触头固定部的固定壳体和将上述可动壳体及上述固定壳体在它们相对应的各一端或两端结合的舍弃壳体的工序;利用在上述固定壳体的触头固定部侧具有用于向布线基板上钎焊的引线部、在上述可动壳体侧具有用于与对接侧连接器电连接的接点部的多个触头,来结合上述固定壳体的触头固定部和上述可动壳体的工序;以及切除上述舍弃壳体的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动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利用具有往布线基板上钎焊的钎焊部的加强引板来结合上述一对触头固定部的工序。
5.一种可动型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嵌入加强引板的方式,利用树脂材料一体成形可动壳体、具有沿该可动壳体配置在该可动壳体两侧的一对触头固定部的固定壳体、和将上述可动壳体及上述固定壳体在它们的相对应的各一端或两端结合的舍弃壳体的工序,其中,上述加强引板相互结合上述一对触头固定部的同时、还具有往布线基板上钎焊的钎焊部;利用在上述固定壳体的触头固定部侧具有用于往布线基板上钎焊的引线部、在上述可动壳体侧具有用于与对接侧连接器电连接的接点部的多个触头,来结合上述固定壳体的触头固定部和上述可动壳体的工序;切除上述舍弃壳体的工序。
全文摘要
一种可动型连接器,包括可动壳体、具有沿可动壳体配置在该可动壳体两侧的一对触头固定部的固定壳体、能够相对变位地结合该固定壳体的触头固定部与可动壳体的多个触头、和设置在固定壳体及可动壳体的对应的各一端或两端并在使用前往结合固定壳体及可动壳体的舍弃壳体上结合的结合部。各触头,在固定壳体的触头固定部侧具有用于钎焊在布线基板上的引线部,在可动壳体侧具有用于与对接侧连接器电连接的接点部。
文档编号H01R13/631GK1732597SQ200380107340
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7日
发明者知览清彦 申请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