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缆线能更可靠连接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4438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确保缆线能更可靠连接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要与包括同轴缆线和细缆线在内的各类缆线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譬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No.H11-345640中公开了一种类型的连接器。这种连接器包括一个外壳,由该外壳所保持的多个触点,以及一个可动操作杆。定位各缆线,使它们面向各触点。此后,当操纵所述操作杆时,利用作为操作杆一部分的压接部分,使缆线压抵住触点。于是,所述连接器与各缆线连接。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No.H11-317248和2000-260497中也公开了这种类型的连接器。
然而,上述每种连接器,由于仅是由操作杆的压接部分使缆线压抵触点,所以没有足够的连接可靠性。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采用压装技术,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连接缆线,而不增加部件的数目,下面将所述压装技术称为绝缘位移式连接(IDC)。
随着继续描述,将使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变得愈见清楚。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方案,提供一种连接器,通过绝缘位移式连接而与缆线连接,它包括具有保持部分的第一外壳,用以接纳缆线;要与配套的连接器接触的触点,以及第二外壳,它关于所述第一外壳保持所述触点,并且随着它的转动而与第一外壳连接;触点,具有一对以缝隙互相面对绝缘位移部分,并适于通过绝缘位移式连接与缆线连接;被插入到所述缝隙中的保持部分,使第二外壳能够转动,以使缆线被夹紧于每个绝缘位移部分与保持部分之间。
由于所述连接器使用绝缘位移式连接技术,下文将其称为“绝缘位移式连接器”。


图1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绝缘位移式连接器的剖面图,处于将多条同轴缆线装到第一外壳的操作中间;图1B是同轴缆线被装好以后图1A的类似剖面图;图2A是表示把同轴缆线连接到的绝缘位移式连接器的连接操作初始阶段剖面图;图2B是连接操作中间时图2A的类似剖面图;图3是完成连接操作之后图2A的类似剖面图;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绝缘位移式连接器在将多条同轴缆线装到第一外壳上时的平面视图;图4A是沿图4中IVa-IVa线所取的放大部分视图;图4B是沿图4中IVb-IVb线所取的放大部分视图;图4C是沿图4B中所用接地棒的侧视图;图5A是表示将同轴缆线连接到绝缘位移式连接器的连接操作中间阶段的剖面图;图5B是完成连接操作之后图5A的类似剖面图;图6A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绝缘位移式连接器在将多条同轴缆线装到第一外壳上操作中间的剖面图;图6B将同轴缆线装好之后的剖面图;图7A是表示将同轴缆线连接到绝缘位移式连接器的连接操作中间阶段的剖面图;图7B是将同轴缆线装好之后图7A的类似剖面图;
图8是将同轴缆线装好之中图7A的类似剖面图;图9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绝缘位移式连接器在将多条同轴缆线装到第一外壳时的剖面图;图9A是沿图9中IXa-IXa线所取的放大部分视图;图9B是沿图9中IXb-IXb线所取的放大部分视图;图10A是表示将同轴缆线连接到绝缘位移式连接器的连接操作中间阶段的剖面图;图10B是完成连接操作之后图10A的类似剖面图;图11是表示将多条同轴缆线连接到所选本发明第一到第四实施例之一的绝缘位移式连接器的状态透视图;图12是包含多条同轴缆线的带状缆线实例的主视图;图13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绝缘位移式连接器在将多条同轴缆线装到其中的透视图;图14A是表示把同轴缆线连接到图13绝缘位移式连接器的连接操作中间阶段的剖面图;图14B是沿箭号XIV所示方向看与图14A相应的端部视图;图15A是完成连接操作后的剖面图;图15B是沿箭号XV所示方向看与图15A相应的端部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A、1B、2A、2B和3描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绝缘位移式连接器。
参照图1A,所述绝缘位移式连接器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第一外壳1。该第一外壳1设有多个形成于它的左下半部分的槽1a,分别接纳多条同轴,还具有略呈三角形的突出导引部分1b。使所述各槽1a沿预定方向,即与图页垂直的方向,形成预定的间距。在右半部分,第一外壳1有一空间1c和多个槽1d,它们都用于容纳同轴缆线11,还具有略成长方形的突起导引部分1e,用作保持部分。每条同轴缆线11包括包覆有介电部件11b的导体芯线11a和在所述芯线11a周围顺次形成的接地外部导体11c。连接到绝缘位移式连接器之前,剥离并去掉每条同轴缆线11端部处的外部导体11c。
在图1A所示的情况下,每条同轴缆线11被压装到槽1b和1d中,并沿着突起导引部分1b和1e布置。然后,就达到图1B所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条同轴缆线11受到张力。由于同轴缆线11被保持在突起导引部分1e上的槽1d内,所以使同轴缆线11被稳定地保持在第一外壳1内。
参照图2A,所述绝缘位移式连接器还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第二外壳6和由第二外壳6保持并沿预定方向按预定间距排布的多个导电触点7。第二外壳6沿与图页垂直方向设有按预定间距形成的多个压装槽6a和6b,用以保持所述各触点7,还设有枢轴转动点6c,用作第二外壳6关于第一外壳1转动时的枢轴转动点或转动中心。每个触点7具有一对连接线端部分7a和7b、固定部分7c和压接触线端部分7d。所述压接触线端部分7d设有一对第一和第二刃状部分7d1和7d2,它们以一间隙彼此面对。所述第一和第二刃状部分7d1和7d2分别用作压接触部分或绝缘位移接触部分。每个触点7的连接线端部分7b和固定部分7c分别被压装到第二外壳6的压装槽6a和6b中。
如图2A所示,将所述第二外壳6在一个嵌入位置插入到第一外壳1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外壳6绕枢轴转动点6c顺时针转动(其中在转动过程中枢轴转动点6c略有移动)。然后,将枢轴转动点6c抵接第一外壳1的突起支撑部分1f,并使第二外壳6从图2B所示的状态转动地移动到图3所示状态。最后,使突起导引部分1e被插入到第一与第二刃状部分7d1和7d2之间的缝隙中,以致缆线11被夹紧在第一和第二刃状部分7d1和7d2中的每一个与突起导引部分1e之间。
随着第二外壳6的转动移动,每个触点7的第一和第二刃状部分7d1和7d2折断每条同轴缆线11的介电部件11b,并穿透介电部件11b,与同轴缆线11压接触。于是,借助压装技术,使每个触点7与每条同轴缆线11电连接,这与本领域公知的绝缘位移式连接(IDC)一样,因此本文也将其称为一种绝缘位移式连接。
特别是所述第一和第二刃状部分7d1和7d2很容易折断同轴缆线11的介电部件11b,并夹紧第一外壳1的突起导引部分或保持部分1e与同轴缆线11。由于通过绝缘位移式接触部分(7d1,7d2)建立相互接触,所以使触点7可靠地与同轴缆线11连接。由于触点7在两个位置与同轴缆线11连接,所以连接越发地可靠。这之后,绝缘位移式连接的连接线端部分7a和7b与配套连接器(未示出)的相应连接线端部分连接。
接下去参照图4,4A,4B,5A和5B描述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绝缘位移式连接器。用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类似的部件,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这种绝缘位移式连接器还包括由第一外壳1保持的导体接地棒8。接地棒8有一对侧部8a和呈矩形框形状的连接部分8b,与所述一对侧部8a互相连接。每个侧部8a具有整体结构,包括压装部分8a1、第一直线连接部分8a2、U形部分8a3和第二直线连接部分8a4,以及呈L形的部分8a5。
以如下的方式将所述接地棒8装到第一外壳1中。将每个侧部8a的压装部分8a1压装到第一外壳1上所形成的每个槽(未示出)中。与此同时,将U形部分8a3和L形部分8a5分别嵌入第一外壳1上形成的槽1g和1h中。然后,每个侧部8a就成为图4B所示的状态。如图4所示,焊接接地棒8的连接部分8b的上表面与每条同轴缆线11的外部导体11c。
这之后,如图5A所示那样,在一个嵌入位置将第二外壳6插入第一外壳1,并关于第一外壳1转动成为图5B所示的状态。然后,使沿一对方向布置在相对端部之触点7的第一刃状部分7d1压入接地棒8的L形部分8a5。于是,就形成一个接地的结构。
在每个其余的触点7中,第一和第二刃状部分7d1和7d2折断每条同轴缆线11的介电部件11b,与芯线11a压接触,有如图2B所示的那样。于是,第一和第二刃状部分7d1和7d2夹紧第一外壳1的突起导引部分1e和同轴缆线11。从而,使每个触点7与每条同轴缆线11电连接。
参照图6A、6B、7A、7B和8描述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绝缘位移式连接器。用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类似的部件,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在这种绝缘位移式连接器中,第一外壳1具有突起支撑部分1i,它突起得相对比较高。每个触点7设置形成于与绝缘位移线端部分7d的第一刃状部分7d1相对一侧上的防脱开突起部分7d3。
如图7A所示那样在一个嵌入位置将第二外壳6插入第一外壳1中,并关于第一外壳1转动到图8所示的状态。然后,使每个触点7的第一和第二刃状部分7d1和7d2折断每条同轴缆线11的介电部件11b,使与芯线11a压接触。于是,第一和第二刃状部分7d1和7d2夹紧第一外壳1的突起导引部分1e和同轴缆线11。从而,使每个触点7与每条缆线11电连接。当第二外壳6转动时,防脱开突起部分7d3被压抵住突起支撑部分1f,防止与突起支撑部分1f脱开。
参照图9、9A、9B、10A和10B描述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绝缘位移式连接器。用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类似的部件,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在这种绝缘位移式连接器中,第一外壳1具有突起支撑部分1i,并且触点7具有防脱开突起部分7d3。
如图10A所示那样在一个嵌入位置将第二外壳6插入第一外壳1中,并关于第一外壳1转动到图10B所示的状态。然后,使各触点7的第一刃状部分7d1沿预定方向布置在相对端部,压入接地棒8的L形部分8a5中。从而形成一个接地结构。
在每个其余的触点7中,第一和第二刃状部分7d1和7d2折断每条同轴缆线11的介电部件11b,与芯线11a压接触,有如图2B所示的那样。于是,第一和第二刃状部分7d1和7d2夹紧第一外壳1的突起导引部分1e和同轴缆线11。从而,使每个触点7与每条同轴缆线11电连接。当第二外壳6转动时,防脱开突起部分7d3被压抵住突起支撑部分1f,更加可靠地防止与突起支撑部分1f脱开。
在上述四种类型的每一种绝缘位移式连接器中,当与同轴缆线连接时,一般会达到图11所示的状态。作为同轴缆线11,可以用于图12所示的带状缆线。图中所示的带状缆线中,利用膜状薄片11d,将各同轴缆线11以相对的固定端被排布在一个平面上,以在中心处将介电部件11b留在露出的状态。
参照图13、14A、14B、15A和15B描述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绝缘位移式连接器。用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类似的部件,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在这种绝缘位移式连接器中,每个触点7的连接线端部分7a和7b以及固定部分7c沿与前述各实施例相反的方向取向。另外,第一刃状部分7d1也用作所示转动中心或枢轴点。给第二外壳6设置止动部分6d,同时,给第一外壳1设置突起支撑部分1i,用以锁定所述的止动部分6d。此外,给第一外壳1设置锁定部分1k,而给设置锁定部分6e。
在上述每一种绝缘位移式连接器中,每个触点7都由金属薄片制成。可使第一外壳1的每个槽1a、1d、1g和1h形成为适宜的形状,如V形,或U形。
虽然已经用其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对于那些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实际上可将本发明置于各种其它的形式,而不致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通过绝缘位移式连接与缆线连接,它包括具有保持部分的第一外壳,用以接纳缆线;要与配套的连接器接触的触点;第二外壳,它关于所述第一外壳保持所述触点,并且随着它的转动而与第一外壳连接;触点,具有一对以缝隙互相面对绝缘位移部分,并适于通过绝缘位移式连接与缆线连接;被插入到所述缝隙中的保持部分,随着第二外壳的转动,使缆线被夹紧于每个绝缘位移部分与保持部分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外壳具有枢轴转动点,第一外壳具有支撑所述枢轴转动点部分的支撑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绝缘位移触点部分包括第一刃状部分和第二刃状部分,第二刃状部分离枢轴转动点部分比离第一刃状部分更远,保持部分具有面对所述第二刃状部分的凹入部分,一部分缆线弯向所述凹入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触点具有枢轴转动点,所述第一外壳具有支撑所述枢轴转动点部分的支撑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绝缘位移触点部分包括第一刃状部分和第二刃状部分,第二刃状部分离枢轴转动点部分比离第一刃状部分更远,保持部分具有面对所述第二刃状部分的凹入部分,一部分缆线弯向所述凹入部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每个绝缘位移触点部分是刃状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保持部分具有槽,用以容纳缆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缆线为同轴缆线,所述触点是单独地接触,连接到所述同轴缆线的芯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还包括由第一外壳保持的接地棒,被连接到同轴缆线的外部导体,还包括由第二外壳保持的括接地触点,要连接到所述接地棒。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缆线为同轴缆线,具有芯线和与所述芯线绝缘的外部导体,绝缘位移部分被连接到所述芯线,将所述触点用作单独的接触,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由第一外壳保持的接地棒,被连接到所述外部导体;由第二外壳保持的括接地触点,随着第二外壳的转动,连接到所述接地棒。
全文摘要
一种连接器,通过绝缘位移式连接与缆线(11)连接,包括具有保持部分(1e)的第一外壳(1),用以接纳缆线。第二外壳(6)保持触点(7),并随着它关于所述第一外壳转动而与第一外壳连接。触点适于与配套的连接器接触并具有一对以缝隙互相面对绝缘位移部分(7d1,7d2),并适于通过绝缘位移式连接与缆线连接。随着第二外壳的转动,保持部分被插入到所述缝隙中,使缆线被夹紧于每个绝缘位移部分与保持部分之间。
文档编号H01R13/648GK1610186SQ20041008619
公开日2005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3日
发明者进藤健, 甲斐圭造 申请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