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6278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高速串行附加式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AS;Serial Attached SCSI;Serial Attached Small ComputerSystem Interface)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互联网、乙太网工作站等领域中。计算机均设有存储装置,例如硬盘,用来存储软件及商务信息的数据。当计算机运行时,其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不断访问硬盘并读取数据。硬盘一般均采用标准的接口技术以方便兼容。现今,并行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及并行SCSI是两大主流硬盘接口技术。串行附加式SCSI是并行SCSI基于串行技术的发展。除了有更高的信号传输速度优点以外,其更重要的优点是SAS接口也能和SATA驱动器兼容。除SATA插座连接器的两个开槽合并为SAS插座连接器的一个较大开槽外,SAS插座连接器和SATA插座连接器通常具有相同的结构。
通常,SAS插座连接器通过与其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导线而与其它电子元件相连接。SAS插座连接器组合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若干导线及包覆绝缘本体及导线与导电端子接合部的盖体。导电端子容置在绝缘本体开设的端子收容通道内,且尾部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后端与相应的导线相连接。依据SAS的标准,SAS插座连接器的导线端子包括三组电源端子。每一组电源端子包括三个与一根导线相连接的电源端子。然而,在未被支撑且难以识别的情形下很难将各组导电端子分别与可移动的导线准确无误地焊接在一起。因而有必要提供一个挡板支撑导电端子的尾部并便于焊接时区分各组电源端子。此外,在成型盖体时,熔融的塑胶可能会自绝缘本体的后端渗入端子收容通道内,从而影响与对接电连接器对接时的电性连接。
因此,确有必要对线缆连接器组件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设有在导电端子与导线焊接时可方便地区分出特定导电端子的挡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第二端子、与端子相连接的若干导线及挡板。沿绝缘本体的纵向设有中央开槽。绝缘本体包括分别位于中央开槽纵长方向两侧且相对的纵长第一、第二侧壁。在第一、第二侧壁上分别设有贯穿绝缘本体后表面的第一、第二通道。第一、第二端子分别容置于第一、第二通道内。每一导电端子均包括露出绝缘本体的尾部。挡板具有纵长的第一面及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在第一面上设有若干收容槽及若干与收容槽相连通的通孔,该通孔与绝缘本体的第一通道一一对应。在第二面上设有于其上形成有若干间隔部的平台。第一端子的尾部穿过相应的通孔并收容在挡板的收容槽内,第二端子的尾部置于平台上且被间隔部隔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挡板第一面及第二面上的收容槽,可以方便焊接时识别特定的端子,以防焊错端子的情形发生。

图1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挡板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挡板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组装有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及挡板的立体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盖体组装前的部分立体组装图。
图7为图6所示的部分组装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8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9为图8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沿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2并结合图6至图9,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端子2、均设有与端子2电性连接的导电芯线30的若干导线3、装配于绝缘本体1上的挡板4及包覆绝缘本体1、导电端子2的尾部及导线3的前端的盖体5。
绝缘本体1包括一纵长基部10、一对位于基部10的相对两端的端部11及从基部10向前延伸的对接部12。每一端部11设有一个锁固孔110。基部10包括若干平行设于其上下两侧的开口104及一自其后表面102凹陷形成的矩形凹陷部14。对接部12具有相对的第一、第二侧壁120、121以及一对与第一、第二侧壁120、121相连接的侧向端壁122,上述四壁共同限定了一个沿绝缘本体1纵长方向开设的连续中央开槽123。自两端壁122的外表面向外凸伸形成有一对导引柱13。于第一侧壁120内表面凹陷形成有一空腔124,其和中央开槽123横向连通。第二侧壁121于其外表面一体形成有扩展部125,其与空腔124横向对齐。空腔124沿纵长方向将第一侧壁120分成尺寸不同的两部分。第一侧壁120的厚度比第二侧壁121大。绝缘本体1的第一侧壁120具有若干第一通道126,第二侧壁121的扩展部125具有若干第二通道128。第一及第二通道126、128从前到后延伸贯通绝缘本体1。在扩展部125上还设有若干贯穿扩展部125的顶面且与相应的第二通道128相连通的收容槽1250。
端子2包括若干第一及第二端子21、23。每一第一端子21包括一弯曲的第一接触部210、向后延伸的第一尾部214及连接第一接触部210及第一尾部214的第一固持部212。每一第二端子23包括一第二接触部232、一第二固持部234、一自第二固持部234延伸形成的第二尾部236及自第二接触部232的顶端向前弯曲延伸的头部230。头部230的弯曲方向与接触部232的恰好相反。第二端子23的尾部236向外偏移以增大相邻第二端子23的间距方便与相应导线3的焊接。
第一端子21是由一套信号端子216及一套电源端子218组成的。该套信号端子216的个数与第二端子23的个数相等,均与相应的导线3以一对一的关系焊接,且均包括两对差分信号端子(未标号)及三个排布于两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及两侧的接地端子(未标号)。该套电源端子218则由三组电源端子(未标号)及两组排布于相邻两组电源端子之间的接地端子(未标号)组成。三个电源端子组成一组电源端子并共同焊接至导线3的一根相应导线芯线30。一组接地端子是以一对一的关系与导线3的相应导电芯线30相焊接的。另外一组接地端子由三个接地端子组成,其中有两个接地端子共同焊接至一根导电芯线30,剩余的一个接地端子单独与一根导电芯线30相连接。
请特别参考图3及图4并结合图5及图6,挡板4为纵长构形,其包括于其上设有若干第一间隔部42的第一面402及与第一面402相对的第二面404。在挡板4组装至绝缘本体1的一端(即挡板4的前端),一挡止块41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并超出第一面402及第二面404。第一面402上的第一间隔部42是自挡止块41的后表面延伸至挡板4的后端48而形成的,在其间形成有若干收容槽45。收容槽45包括三个第一收容槽450,一个第二收容槽452及若干第三收容槽454,且在纵长方向的尺寸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一收容槽450、第二收容槽452、第三收容槽454以配合导电端子2及导线3的排布。在第二面404上设有一个低与挡止块41的平台43。在平台43上设有若干第二间隔部430,且其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一间隔部42。每两个相邻的第二间隔部430之间形成一个第二收容槽432。在挡止块41上还设有若干与绝缘本体1的第一通道126一一对应的通孔46及两对设于相对两侧的凸块47。每个第一收容槽450同时与三个相应的通孔46相连通。第二收容槽452同时与两个对应的通孔46相连通。第三收容槽454与通孔46以一对一的关系相连通。挡板4还包括若干设于分别对应于绝缘本体1的第二通道128的,自其组装至绝缘本体1的一端向前延伸的定位块44。
导线3包括若干与导电端子2的相应第一、第二尾部214、236电性连接的导电芯线30。
请参考图5到图7并结合图10所示,组装时,第一端子21及第二端子23分别插入绝缘本体1相应的第一、第二通道126、128。接触部210、232暴露在中央开槽123中。固持部212、234与相应通道126、128干涉固持。尾部214、236露出绝缘本体的后表面102。第二端子23的头部230分别暴露在扩展部125的相应收容槽1250内,因而当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电连接器相对接时,头部230有足够的变形空间。挡板4组装到绝缘本体1的后端。定位块44分别收容在第二通道128内,用来连接将挡板4固持于绝缘本体1及封闭第二通道128。挡止块41恰好收容在凹陷部14内,其上的凸块47与凹陷部14的内壁干涉配合。第一端子21的尾部214分别穿过相应的通孔46后被第一间隔部42分别间隔开。导线3的导电芯线30分别焊接至导电端子2的相应尾部214、236。每个第一收容槽450收容该套电源端子218的一组仅与一个导电芯线30电性连接的电源端子的三个尾部214于其内。第二收容槽452收容该套电源端子218的一组与一个导电芯线30电性连接的接地端子的两个尾部214于其内。该套电源端子218及该套信号端子216的剩余的尾部214分别收容在相应的第三收容道454内以一一对应的关系与相应的导电芯线30电性连接。直接置于平台43上且被第二间隔部430分别隔开的第二端子23的尾部236则一一对应地焊接至相应导电芯线30。因为第一间隔部42将第一端子21的三组电源端子及一组接地端子分别与相邻的导线端子21隔开,所以出现焊错端子的情形的可能性被降低。其次,由于在焊接时挡板4可以支撑导线3的导电芯线30及导电端子2的尾部214、236,焊接的效率及可靠性均得到提高。
请参考图8至图10,在绝缘本体1、导电端子2、挡板4及导线3组装完毕后,盖体5包覆绝缘本体1的基部10及导电端子2与导线3的焊接接合部成型。熔融的塑胶流入绝缘本体1后端的开口104,使得盖体5成型后与绝缘本体2稳固相连。在成型时,由于定位块44及挡止块41自绝缘本体1的后端密封了第一、第二通道126、128,用来成型盖体5的熔融塑胶将不会渗入绝缘本体1内。此外,导电端子2的尾部214、236被限制在挡板4的第一、第二收容槽45、432内,因而即使在成型盖体5时受到高压也不会发生偏移。
权利要求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第二端子及与端子相连接的若干导线,沿绝缘本体的纵向设有中央开槽,绝缘本体包括分别位于中央开槽纵长方向两侧且相对的纵长第一、第二侧壁,在第一、第二侧壁上分别设有贯穿绝缘本体后表面的第一、第二通道,第一、第二端子分别容置于第一、第二通道内,每一导电端子均包括露出绝缘本体的尾部,其特征在于线缆连接器组合还包括组装至绝缘本体的挡板,挡板具有纵长的第一面及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在第一面上设有若干收容槽及若干与收容槽相连通的通孔,在第二面上设有于其上形成有若干间隔部的平台,挡板的通孔与绝缘本体的第一通道一一对应,第一端子的尾部穿过相应的通孔并收容在挡板的收容槽内,第二端子的尾部置于平台上且被间隔部隔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在其后端设有与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相邻的凹陷部,挡板包括延伸超出第一面及第二面的挡止块,该挡止块收容在凹陷部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若干自其前端向前凸伸形成且分别收容在相应的第二通道内的定位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二通道在竖直方向上偏移第一通道一段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第二端子均包括与尾部相对的接触部、连接接触部、尾部的固持部及自接触部向前延伸的弯曲头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扩展部,在扩展部上设有若干贯穿扩展部上表面且与相应的第二通道相连通的开口,该开口可在线缆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为第二端子的头部提供足够的变形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侧壁内表面向内凹进一空腔,所述扩展部与空腔在竖直方向上相对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的尾部相外偏移以增加其间的间距,方便与相应的导线焊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形成于第一面上的收容槽在纵长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尺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包括至少一个收容三个第一端子的尾部的第一收容槽、一个收容两个端子尾部的第二收容槽及若干一个端子尾部的第三收容槽,且第一收容槽在纵长方向上的尺寸最大,第二收容槽次之,第三收容槽最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包覆绝缘本体、端子的尾部及导线的前端的盖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沿其纵向设有开槽的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第二端子、与端子相连接的若干导线及挡板。绝缘本体包括位于开槽相对两侧的第一、第二侧壁。在第一、第二侧壁上设有分别收容第一、第二端子的第一、第二通道。每一端子均包括露出绝缘本体的尾部。挡板具有纵长的第一面及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在第一面上设有若干收容槽及若干与收容槽相连通且与第一通道一一对应的通孔。在第二面上设有于其上形成有若干间隔部的平台。第一端子的尾部穿过通孔并收容在收容槽内,第二端子的尾部置于平台上且被间隔部隔开。通过挡板的收容槽可以方便焊接时识别特定的端子组,防止导线误与相邻的端子焊接。
文档编号H01R13/58GK1691421SQ200410104259
公开日2005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8日
发明者杰利·吴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