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902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频信号传输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为满足消费类电子市场的独特需要,2002年的4月,日立、松下、飞利浦、晶像(Silicon Image)、索尼、汤姆逊、东芝共7家公司成立了HDMI(High-definition Digital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数位多媒体接口)协会,开始制定新的专用于数位视频/音频传输标准。HDMI技术是能够通过单一连接器传输高清视频和多通道音频,主要面向下一代消费电子市场。根据HDMI传输标准,HDMI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组装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遮覆在绝缘本体外围的薄片金属外壳及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通常,该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包覆绝缘本体后端及线缆与导电端子的焊接结合处成型的绝缘保护壳。事实上,由于绝缘本体开设有贯穿的收容通道来收容相应的导电端子,在成型绝缘保护壳时,熔融的绝缘材料会渗入收容有导电端子的收容通道中使得线缆连接器组件不能正常使用,同时,若导电端子与线缆在为被支撑的情形下焊接,其焊接质量也难以保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成型绝缘保护壳之前通常会将一个挡板固持在绝缘本体并自绝缘本体后端密封收容通道,而在挡板的后侧还会设有收容、支撑导电端子与线缆的支撑板。然而,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在焊接前线缆无法固定而需要特意将线缆与相应的导电端子一一对正,并利用夹持工具定位线缆避免空焊或焊错的情形发生。这样,一方面不利于提高线缆与导电端子焊接的准确度,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提高焊接效率。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仍需要对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线缆的固定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改良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具有可靠固定线缆的定位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设有若干收容通道的绝缘本体、若干容置与相应收容通道的导电端子、与包括若干分别与相应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导线的线缆及组装到绝缘本体上且设有供导电端子穿过的通槽的定位件。导电端子包括凸露出相应收容通道的对接部及与沿与对接部相反的方向延伸出绝缘本体后端的接合部。定位件包括支撑导电端子的接合部与线缆的后板体及封闭绝缘本体的收容通道的挡板。定位件还包括自挡板向后延伸的定位板,该定位板包括用来限定导线竖直方向上的位移的阻挡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定位板的阻挡部可以限制导线前端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从而在焊接前可有效定位,有效防止线缆在焊接时发生偏移,进而提高焊接质量以及焊接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定位件放大视图。
图5为图3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定位件放大视图。
图6为图3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部分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7为图6所示部分组装线缆连接器组件组装遮蔽壳体后的立体图。
图8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沿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1、若干组装到绝缘本体1内的导电端子2、自后端封闭绝缘本体1的定位件3、包含若干焊接到相应导电端子2的导线50的线缆5、遮覆绝缘本体1外围的遮蔽壳体4及绝缘保护套体6。
绝缘本体1的横截面大致为凸字形,其具有前端14及与前端14相对的后端15。绝缘本体1包括平行延伸的上壁10及下壁11,上壁10与下壁11之间界定了一个贯穿的收容空间12。在上壁10与下壁11的内表面开设有若干贯穿绝缘本体1的前端14与后端15的收容通道13,各收容通道13在绝缘本体1的后端15上对应形成若干开口130。此外,在靠近绝缘本体1后端15的上壁10与下壁11两侧均设有突出于该上壁10和下壁11的外表面的凸缘16。
每一导电端子2均具有对接部20、与对接部20相对的接合部22及位于对接部20与接合部22之间的固持部21。固持部21的两侧边均设有突刺(未标号)。导电端子2分别自对应的开口130进入绝缘本体1的收容通道13,并通过固持部21两侧的突刺与相应的收容通道13的内侧壁的配合而稳定固持在绝缘本体1内,其对接部20部分凸伸入收容空间12内,接合部22则突出于后端15外。
请特别参阅图4及图5,定位件3包括基部30、自基部30前表面(未标号)中部向前延伸的前板体31及与前板体31相对的后板体32。基部30包括与前、后板体31,32均相连且向上、向下延伸超出前、后板体31,32一定距离的挡板300及一对分别自挡板300上、下两端向后延伸且悬于后板体32上、下两侧的定位板301。在该对定位板301与后板体32相应的上、下表面320,321之间形成有一对连贯的长槽306。挡板300设有若干与绝缘本体1的收容通道13相对应的通槽302,这些通槽302分为两排排布在前板体31的上下两侧。在挡板300的上、下表面(未标号)均设有一对与遮蔽壳体4的相应卡扣部相扣合的楔形凸块305。定位板301均开设有若干分别与相应的通槽302及长槽306连通的L形容置槽304及若干与相应的容置槽304连通的缺口303,这样,形成了若干其横截面大致为倒置的L形的定位块307,其中竖直部用于将线缆隔开,水平部则可用来抵压线缆5。竖直部下部的横向尺寸大于上部,在上部与下部之间形成有一个过渡的圆弧曲面。当线缆5的导电芯线50自缺口303沿圆弧曲面进入容置槽304后,由于定位块307的竖置部的下部具有较大的横向尺寸,从而在竖直方向封闭了缺口303。这样,并排设置的定位块307的水平部共同组成了一个阻挡部(未标号),该阻挡部可以限制线缆前端在竖置方向上的位移。前板体31在对应挡板300的上下两排通槽302的位置处设有若干平行延伸的凸肋310。如图6及图8所示,定位件3自绝缘本体1的后侧组装到绝缘本体1上,其前板体31恰好收容在绝缘本体1的收容空间12的后部,且其上的凸肋310恰好分别收容在相应的收容通道13内,这样,凸肋310可以支撑相应的置于其上方的导电端子2从而避免导电端子2与对接电连接器(未图示)的对接端子(未图示)相对接时发生翘曲或偏移。基部30的前表面(未标号)与绝缘本体1的后端15相贴合并将位于后端15的开口130封闭,各通槽302仅供对应的导电端子2的接合部22穿过而置于定位件3的后板体32的上、下表面320,321。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块307与后板体32在上下方向上间隔一定的距离,即定位块307是悬置在后板体32的上、下两侧,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块307也可与后板体32相连接。
请特别参阅图7并结合图5与图6,线缆5的导电芯线50被分别自基部30相应的缺口303压入容置槽304的底部置于相应导电端子2的接合部22的上方,使得导电芯线50在上、下、左及右方向的移动被L形的定位块307限定以方便导电芯线50与相应导电端子2的焊接。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3并结合图7,遮蔽壳体4由单独一片金属材料冲压弯折成型,其包括包覆绝缘本体1的本体部40及一对自本体部40向后延伸的配合部41。为配合绝缘本体1的构形,遮蔽壳体4的本体部40具有大致为凸字形的开口(未标号),该开口由上壁401、与上壁401平行延伸的下壁402及一对在上壁401与下壁402之间延伸的侧壁403的前缘共同界定。为配合定位件3的楔形凸块305,位于配合部41后端的卡扣部设计为一对方形配合孔410。遮蔽壳体4包围绝缘本体1的外围,其本体部40的侧壁403的后缘分别与绝缘本体1的凸缘16相抵使得分别自上壁401、下壁402的后缘向后延伸形成的配合部41置于凸缘16之间,从而避免遮蔽壳体4相对于绝缘本体1的移动,且配合部41后端的配合孔410恰好与已经组装在绝缘本体1上的定位件3上相应的凸块305相扣持。通过上述配合,组装到绝缘本体1相对两侧的遮蔽壳体4与定位件3可靠结合,从而增强定位件3与绝缘本体1及遮蔽壳体4与绝缘本体1结合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1及图8,当绝缘本体1、导电端子2、定位件3、遮蔽壳体4及线缆5相互组合后,可利用包覆成型法(Over Molding)成型一保护套体6将绝缘本体1的后部、遮蔽壳体4的配合部41、定位件3的基部30及导电端子2与导电芯线50的焊接处加以包覆。因定位件3已经将绝缘本体1后端15的开口130密封,在成型保护套体6的时候熔融的塑胶材料不会渗入收容通道13内而粘附在导电端子2的对接部20表面,避免导电端子2与对接端子的电性连接受到影响。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设有若干收容通道的绝缘本体、若干容置于相应收容通道的导电端子、与包括若干分别与相应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导线的线缆及组装到绝缘本体上且设有供导电端子穿过的通槽的定位件,导电端子包括凸露出相应收容通道的对接部及与沿与对接部相反的方向延伸出绝缘本体后端的接合部,定位件包括支撑导电端子的接合部与线缆的后板体及封闭绝缘本体的收容通道的挡板,其特征在于定位件还包括自挡板向后延伸的定位板,该定位板包括用来限定导线在竖直方向的位移的阻挡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位件的定位板悬置在后板体至少一侧,且该定位板由若干并排设置的定位块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定位块之间设有收容导线的容置槽及与相应的容置槽相连通的供线缆的相应导线进入容置槽的缺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位块的横截面大致为倒置的L形,其竖直部的下部的横向尺寸大于上部的横向尺寸,从而其下部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封闭相应的缺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位件包括向前延伸入绝缘本体内的前板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位件的前板体在对应收容通道的位置处设有若干平行延伸的凸肋为收容在相应的收容通道内的导电端子提供支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位件的挡板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超出了后板体的上、下表面。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遮覆绝缘本体的金属遮蔽壳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的后端的上、下表面均设有一对与遮蔽壳体的后缘相抵的凸缘。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覆绝缘本体与遮蔽壳体的后端、定位件及线缆与导电端子焊接处的保护套体。
专利摘要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设有若干收容通道的绝缘本体、若干容置于相应收容通道的导电端子、与包括若干分别与相应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导线的线缆及组装到绝缘本体上且设有供导电端子穿过的通槽的定位件。导电端子包括凸露出相应收容通道的对接部及沿与对接部相反的方向延伸出绝缘本体后端的接合部。定位件包括支撑导电端子的接合部与线缆的后板体及封闭绝缘本体的收容通道的挡板。定位件还包括自挡板向后延伸的定位板,该定位板包括用来限定导线竖直方向上的位移的阻挡部,从而有效防止线缆在焊接时发生偏移,进而提高焊接质量以及焊接效率。
文档编号H01R13/46GK2766385SQ20042005413
公开日2006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4日
发明者吴荣发, 张洪波, 郭洲荣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