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及灯管装卸方法

文档序号:6850230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及灯管装卸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及灯管装卸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快速更换灯管且不需要进行灯管的焊固及解焊步骤的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及灯管装卸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制作技术快速的进步,以及其具备有轻薄、省电及无幅射线等优点,使得液晶显示器大量地被应用于个人数字助理器(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笔记型计算机、数字相机、数字摄录像机、移动电话、计算机屏幕及液晶电视等各式电子产品中。再加上业界积极的投入研发以及采用大型化的生产设备,使液晶显示器的品质不断提高,且价格持续下降,因此使得液晶显示器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大。但由于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为非自发光性的显示面板,需要借助背光模块所提供的光线才能产生显示的功能。
传统的液晶显示器至少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及一背光模块,传统的背光模块包括一背板、一反射片、至少一灯管、一扩散板及一光学薄膜组,光学薄膜组例如包括菱镜片及扩散片等。反射片平贴于背板上,灯管设置于反射片之上。扩散板设置于灯管之上,光学薄膜组设置于扩散板之上,液晶显示面板设置于光学薄膜组之上。此外,灯管的电极端通过焊固步骤与导线的一端焊接且电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一灯管电压器(inverter)电连接。灯管电压器将接收一电源而驱动灯管,使灯管发出光线。另外,灯管所发出的光线将透过反射片、扩散板及光学薄膜组的作用后而直射液晶显示面板。
然而,当灯管坏掉而需要更换灯管时,由于灯管的电极端与导线焊死,首先,必须通过解焊步骤方可分离旧灯管及导线。接着,将新的灯管置放于背板上后,又必须通过焊固步骤方可连接新的灯管及导线,如此一来,导致整个灯管装卸流程相当繁杂且花费工时。对于大尺寸的液晶电视而言,一个液晶电视通常具有数十根灯管,若要按照上述的传统的灯管装卸流程更换更多的新旧灯管时,整个灯管装卸流程又会更加繁杂,且整个灯管装卸工时将会更加冗长,相当不符合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及灯管装卸方法。本发明的垂直下压嵌入灯管及向上拔除灯管于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内外的设计及流程,可以在灯管嵌入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时即和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电连接,摆脱了传统上灯管在背板上与导线焊死的设计的羁绊。如此一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更换灯管,避免更换灯管时必须进行解焊及固焊步骤而花费冗长的工时。所以,本发明不仅可以大大地简化灯管装卸流程,更可以缩短灯管装卸工时,相当符合经济效益。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用以固定一灯管,并与灯管的一电极端电连接。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包括一底部、一第一可挠部、一第二可挠部、一第一突出部及一第二突出部,第一可挠部及第二可挠部以可挠动的方式设置在底部上,并相互隔开,限定出一开口。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分别设置于第一可挠部及第二可挠部的内侧,并位于底部的上方。在一自然状态时,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电极端的口径的大小。当电极端由开口以经过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之间的方式往底部移动时,电极端挤压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使得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都往外挠动,以允许灯管夹持暨连接装置容纳电极端。当电极端通过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而接触底部时,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恢复到自然状态,使得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及底部用以上下夹持电极端,且电极端与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背板、一灯管及一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灯管设置于背板上,并具有一第一电极端及一第二电极端。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设置于背板上,用以固定灯管,并与第一电极端及第二电极端电连接。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包括一第一底部、一第二底部、一第一可挠部、一第二可挠部、一第三可挠部、一第四可挠部、一第一突出部、一第二突出部、一第三突出部、一第四突出部,第一底部及第二底部相互隔开地设置于背板上。第一可挠部及第二可挠部以可挠动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底部上,并相互隔开,限定一第一开口。第三可挠部及第四可挠部以可挠动的方式设置于第二底部上,并相互隔开,限定一第二开口。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分别设置于第一可挠部及第二可挠部的内侧,并位于第一底部的上方。第三突出部及第四突出部分别设置于第三可挠部及第四可挠部的内侧,并位于第二底部的上方。在一自然状态时,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之间的距离和第三突出部及第四突出部之间的距离都分别小于第一电极端及第二电极端的口径的大小。当第一电极端由第一开口以经过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之间的方式往第一底部移动,以及第二电极端由第二开口以经过第三突出部及第四突出部之间的方式往第二底部移动时,第一电极端挤压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而第二电极端挤压第三突出部及第四突出部,使得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第三突出部及第四突出部都往外挠动,以允许灯管夹持暨连接装置容纳第一电极端及第二电极端。当第一电极端通过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而接触第一底部,且第二电极端通过第三突出部及第四突出部而接触第二底部时,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第三突出部及第四突出部恢复到自然状态,使得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及第一底部用以上下夹持第一电极端,而第三突出部、第四突出部及第二底部用以上下夹持第二电极端,且第一电极端及第二电极端与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出一种灯管装卸方法,用以将一灯管固定于一背光模块的一背板上,灯管具有一第一电极端及一第二电极端。首先,在背板上设置一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包括相互隔开的一第一底部及一第二底部、可在第一底部上挠动的相互隔开距离为第一开口的一第一可挠部及一第二可挠部、可在第二底部上挠动的相互隔开距离为第二开口的一第三可挠部及一第四可挠部、分别设置于第一可挠部、第二可挠部、第三可挠部及第四可挠部的内侧的一第一突出部、一第二突出部、一第三突出部及一第四突出部。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位于第一底部的上方,第三突出部及第四突出部位于第二底部的上方。在一自然状态时,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之间的距离和第三突出部及第四突出部之间的距离分别小于第一电极端及第二电极端的口径的大小。
接着,将第一电极端由第一开口以经过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之间的方式往第一底部移动,及将第二电极端由第二开口以经过第三突出部及第四突出部之间的方式往第二底部移动。第一电极端系挤压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而第二电极端挤压第三突出部及第四突出部,使得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三突出部及第四突出部都往外挠动,以允许灯管夹持暨连接装置容纳第一电极端及第二电极端。
然后,继续移动灯管,直到第一电极端通过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而接触第一底部,且第二电极端通过第三突出部及第四突出部而接触第二底部为止,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第三突出部及第四突出部恢复到自然状态,使得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及第一底部用以上下夹持第一电极端,而第三突出部、第四突出部及第二底部用以上下夹持第二电极端,且第一电极端及第二电极端与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提出一种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用以固定一灯管,并与灯管的一电极端电连接。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包括一底部、一可挠部、一固定部及一突出部。固定部设置于底部上,可挠部以可挠动的方式设置于底部上,并与固定部相互隔开,可挠部及固定部限定出一开口。突出部设置于可挠部的内侧,并位于底部的上方。在自然状态时,突出部及固定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电极端的口径的大小。当电极端由开口以经过突出部及固定部之间的方式往底部移动时,电极端挤压突出部,使得突出部往外挠动,以允许灯管夹持暨连接装置容纳电极端。当电极端接触底部时,突出部恢复到自然状态,使得突出部、固定部及底部用以上下夹持电极端,且电极端与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电连接。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A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背光模块中的背板、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及灯管的分解示意图;图1B~图1C分别为图1A的背板、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及灯管的放大右侧视图及放大左侧视图;图2A为图1A的灯管的电极端挤压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时的状态的组合示意图;图2B~图2C分别为图2A的背板、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及灯管的放大右侧视图及放大左侧视图;图3A为图2A的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夹持灯管的电极端时的状态的组合示意图;图3B~图3C分别为图3A图的背板、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及灯管的放大右侧视图及放大左侧视图;图4A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背光模块中的背板、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及灯管的分解示意图;图4B为绝缘保护套套住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及灯管的电极端时的状态的组合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灯管装卸方法中的灯管组装流程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灯管装卸方法中的灯管拆卸流程的示意图;图7A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背光模块中的背板、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及灯管的分解示意图;图7B~图7C分别为图7A的背板、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及灯管的放大右侧视图及放大左侧视图;图8A为图7A的灯管的电极端挤压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时的状态的组合示意图;图8B~图8C分别为图8A的背板、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及灯管的放大右侧视图及放大左侧视图;图9A为图7A的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夹持灯管的电极端时的状态的组合示意图;图9B~图9C分别为图9A的背板、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及灯管的放大右侧视图及放大左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请同时参照图1A~图1C,图1A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背光模块中的背板、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及灯管的分解示意图,图1B~图1C分别绘示的是图1A的背板、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及灯管的放大右侧视图及放大左侧视图。在图1A~图1C中,背光模块10至少包括一背板11、一灯管12及一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灯管12通过灯管夹持及电连接装置13,以可扣接的方式设置于背板11上,并具有一第一电极端12a及一第二电极端12b。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设置于背板11上,用以供使用者将灯管12装卸在背板11上,并与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电连接。另外,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13在背板11上的位置必须对应于灯管12的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而至于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的结构以及其如何固定灯管12在背板11上的方式将详细说明如下。
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13包括一第一底部14a、一第二底部14b、一第一可挠部15a、一第二可挠部16a、一第三可挠部15b、一第四可挠部16b、一第一突出部18a、一第二突出部19a、一第三突出部18b及一第四突出部19b,第一底部14a及第二底部14b是以分别对应于灯管12的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的方式相互隔开地设置在背板11上。第一可挠部15a及第二可挠部16a以可挠动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底部14a上,并相互隔开,限定一第一开口17a。第三可挠部15b及第四可挠部16b以可挠动的方式设置于第二底部14b上,并相互隔开,限定一第二开口17b。第一突出部18a及第二突出部19a分别设置于第一可挠部15a及第二可挠部16a的内侧,并位于第一底部14a的上方及第一开口17a中。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分别设置于第三可挠部15b及第四可挠部16b的内侧,并位于第二底部14b的上方及第二开口17b中。
在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突出部18a及第二突出部19a之间的最短距离和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之间的最短距离都分别小于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的口径的大小。并且,第一突出部18a及第二突出部19a之间的最短距离和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之间的最短距离亦分别小于第一开口17a及第二开口17b的大小。
至于使用者如何通过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将灯管12组装于背板11上的灯管组装流程将依序

如下。
如图1A~图1C所示,当使用者欲将灯管12组装在背板11上时,首先,使用者必须拿着灯管12,并以灯管12的延伸方向为x方向的方式沿着-z方向移动灯管12,使得灯管12往背板11移动。其中,使用者必须将灯管12的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分别对应于第一可挠部15a及第二可挠部16a之间的空隙以及第三可挠部15b及第四可挠部16b之间的空隙,即第一开口17a及第二开口17b。
接着,如图2A~图2C所示,当使用者将第一电极端12a由第一开口17a以经过第一突出部18a及第二突出部19a之间的方式往第一底部14a移动,以及将第二电极端12b由第二开口17b以经过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 9b之间的方式往第二底部14b移动时,由于第一突出部18a及第二突出部19a之间的最短距离和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小于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的口径的大小,在使用者继续施力的情况下,导致第一电极端12a接触且挤压第一突出部18a及第二突出部19a,而第二电极端12b接触且挤压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如此一来,第一突出部18a、第二突出部19a、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都会沿着图2B~图2C中所示的挠动箭头往两旁外侧挠动,第一开口17a及第二开口17b将会变大,以允许灯管夹持暨连接装置13容纳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
然后,如图3A~图3C所示,当使用者继续施力于灯管12,而使得第一电极端12a通过第一突出部18a及第二突出部19a且接触第一底部14a,以及第二电极端12b通过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且接触第二底部14b时,第一突出部18a、第二突出部19a、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将会恢复到上述的自然状态,即第一突出部18a及第二突出部19a之间的最短距离和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之间的最短距离都分别小于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的口径的大小,第一开口17a及第二开口17b将会恢复到原来大小。如此一来,第一突出部18a、第二突出部19a及第一底部14a将用以上下夹持第一电极端12a,而第三突出部18b、第四突出部19b及第二底部14b将用以上下夹持第二电极端12b,且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与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13电连接。
由于第一突出部18a及第二突出部19a之间的最短距离和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小于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的口径的大小,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13将可以很稳固地将灯管12固定于背板11上,且避免灯管12在背板11上和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13产生分离或脱落的现象。
反之,若使用者欲从背板11上拆卸灯管12时,使用者只要按照上述的灯管组装流程逆向操作,即可轻易地分离灯管12及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13,以完成灯管12的拆卸动作,在此说明灯管拆卸流程。
如图3A~图3C所示,当使用者施力于灯管12,而将第一电极端12a由第一底部14a以经过第一突出部18a及第二突出部19a之间的方式远离第一底部14a,且将第二电极端12b由第二底部14b以经过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之间的方式远离第二底部14b,第一电极端12a挤压第一突出部18a及第二突出部19a,第二电极端12b挤压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如此一来,第一突出部18a、第二突出部19a、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都往两旁外侧挠动,以允许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离开灯管夹持暨连接装置13,又如图2A~图2C所示。
当使用者继续施力于灯管12,而使得第一电极端12a通过第一突出部18a及第二突出部19a且远离第一底部14a,以及第二电极端12b通过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且远离第二底部14b时,第一突出部18a、第二突出部19a、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恢复到自然状态,灯管12系与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13分离,又如图1A~图1C所示。
然而本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亦可以明了本实施例的技术并不局限在此,例如,灯管12沿着第一底部14a或第二底部14b的表面的法线方向(如z方向)接近或远离底第一底部14a及第二底部14b,灯管12的管身与第一底部14a或第二底部14b的表面的法线方向垂直,如灯管12的管身的延伸方向为x方向。此外,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包括金属,而第一底部14a、第一可挠部15a、第二可挠部16a、第一突出部18a及第二突出部19a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且第二底部14b、第三可挠部15b、第四可挠部16b、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另外,第一可挠部15a、第二可挠部16a、第三可挠部15b及第四可挠部16b可以为四金属弹片,第一突出部18a、第二突出部19a、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可以为四金属凸块。
在本实施例中,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可设置在一电路板上,并通过电路板的线路布局与一灯管变压器(inverter)电连接。或者是,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以导线拉线的方式与灯管变压器电连接。灯管变压器将接收一电源,并通过电路板或导线驱动灯管12,使灯管12发出光线。
此外,虽然本实施例的灯管12以直线型灯管为例做说明,但对于其它形状的灯管而言,如U字型灯管,也可在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对应于U字型灯管的二电极端的前提下,将U字型灯管稳固地固定在背板11上。
另外,本实施例虽以设置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在背光模块10的背板11上,以夹持及电连接灯管12,但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也可应用于其它需要夹持及电连接灯管12的发光装置上。
本实施例的垂直下压嵌入灯管12及向上拔除灯管12于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内外的设计,可以在灯管12嵌入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时即和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电连接,摆脱了传统上灯管在背板上与导线焊死的设计的羁绊。如此一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更换灯管,避免更换灯管时必须进行解焊及固焊步骤而花费冗长的工时。所以,本实施例不仅可以大大地简化灯管装卸流程,更可以缩短灯管装卸工时,相当符合经济效益。
实施例二请同时参照图4A~图4B,图4A绘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背光模块中的背板、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及灯管的分解示意图,图4B绘示的是绝缘保护套套住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及灯管的电极端时的状态的组合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与实施例一的背光模块10的不同之处在于绝缘保护套21,绝缘保护套21用以套住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至于其余相同的构成要件继续沿用标号,并不再赘述。
在图4A中,绝缘保护套21以可翻转的方式设置在背板11上,并邻近于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在自然状态下,绝缘保护套21套住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但在使用者要将灯管12卡入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之前或将灯管12拔除于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之前,若绝缘保护套21已套住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则使用者必须移开绝缘保护套21,方可进行灯管组装流程或灯管拆卸流程。
如图4B所示,当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夹持及灯管12在背板11上时,使用者也可翻转绝缘保护套21,使得绝缘保护套21套住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和灯管12的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的电连接处。一方面,可以让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和灯管12的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的电连接处与外界部分隔绝,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灯管12之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在背板11上和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产生分离或脱落的现象。
若使用者欲从背板11上拆卸灯管12,且绝缘保护套21套住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时,首先,使用者必须先翻开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上的绝缘保护套21,使得绝缘保护套21恢复回自然状态。接着,使用者只要按照实施例一所述的灯管拆卸流程操作,即可轻易地分离灯管12及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13,以完成灯管12的拆卸动作。
然而本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也可以明了本实施例的技术并不局限在此,例如,在不影响灯管12通过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装卸于背板11上的前提下,绝缘保护套可设置在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上。当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将灯管12夹持在背板11上时,使用者也可翻转绝缘保护套21,使得绝缘保护套21套住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和灯管12的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的电连接处。
此外,绝缘保护套21也可不需要设置在背板11及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上,即以一分离的单一零件存在。当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将灯管12夹持及电连接在背板11上时,使用者也可拿绝缘保护套21直接套住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和灯管12的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的电连接处。
实施例三请参照图5,其绘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灯管装卸方法中的灯管组装流程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A~图4B,本实施例的灯管装卸方法用以将一灯管12装卸于一背光模块10及20的一背板11上,灯管12具有一第一电极端12a及一第二电极端12b,在此以背光模块20为例作说明。
首先,在步骤51中,在背板11上设置一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包括相互隔开的一第一底部14a及一第二底部14b、可在第一底部14a上挠动的相互隔开距离为一第一开口17a的一第一可挠部15a及一第二可挠部16a、可在第二底部14b上挠动的相互隔开距离为一第二开口17b的一第三可挠部15b及一第四可挠部16b、分别设置于第一可挠部15a、第二可挠部16a、第三可挠部15b及第四可挠部16b的内侧的一第一突出部18a、一第二突出部19a、一第三突出部18b及一第四突出部19b。第一突出部18a及第二突出部19a系位于第一开口17a,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位于第二开口17b。在自然状态时,第一突出部18a及第二突出部19a之间的最短距离和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小于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的口径的大小。并且,第一突出部18a及第二突出部19a之间的最短距离和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之间的最短距离也分别小于第一开口17a及第二开口17b的大小。此外,背光模块20更包括绝缘保护套21,绝缘保护套21用以套住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另外,绝缘保护套21以可翻转的方式设置在背板11上,并邻近于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在本实施例中,假设绝缘保护套21在灯管12卡入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之前,就已经套在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上。接着,进入步骤52中,移开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上的绝缘保护套21。
然后,进入步骤53中,以灯管12的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分别对应于第一底部14a及第二底部14b的方式将灯管12往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移动。也就是说,将第一电极端12a由第一开口17a以经过第一突出部18a及第二突出部19a之间的方式往第一底部14a移动,及将第二电极端12b由第二开口17b以经过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之间的方式往第二底部14b移动。由于第一突出部18a及第二突出部19a之间的最短距离和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小于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的口径的大小,第一电极端12a挤压第一突出部18a及第二突出部19a,而第二电极端12b挤压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使得第一突出部18a、第二突出部19a、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都往外挠动,第一开口17a及第二开口17b将会变大,以允许灯管夹持暨连接装置13容纳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此外,灯管12沿着第一底部14a或第二底部14b的表面的法线方向(如z方向)接近第一底部14a及第二底部14b,灯管12的管身与第一底部14a或第二底部14b的表面的法线方向垂直,如灯管12的管身的延伸方向为x方向。
接着,进入步骤54中,继续移动灯管12且直到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分别接触第一底部14a及第二底部14b。也就是说,直到第一电极端12a通过第一突出部18a及第二突出部19a而接触第一底部14a,且第二电极端12b通过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而接触第二底部14b为止。此时,第一突出部18a、第二突出部19a、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恢复到自然状态,第一开口17a及第二开口17b将恢复到原来大小,使得第一突出部18a、第二突出部19a及第一底部14a用以上下夹持第一电极端12a,而第三突出部18b、第四突出部19b及第二底部14b用以上下夹持第二电极端12b,且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与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13电连接。然后,进入步骤55中,将绝缘保护套21套住于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以包覆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且灯管组装流程在此结束。
若背板11上的灯管12毁损时,使用者只要按照上述的灯管组装流程逆向操作,即可轻松且快速地分离灯管12及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并且,使用者可以在按照上述的灯管组装流程将新的灯管透过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13安装在背板上。至于灯管拆卸流程,在此附图稍作说明一下。
如图6所示,首先,在步骤61中,移开绝缘保护套21。接着,进入步骤62中,将第一电极端12a由第一底部14a以经过第一突出部18a及第二突出部19a之间的方式远离第一底部14a,及将第二电极端12b由第二底部14b以经过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之间的方式远离第二底部14b。第一电极端12a挤压第一突出部18a及第二突出部19a,第二电极端12b挤压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使得第一突出部18a、第二突出部19a、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都往外挠动,以允许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离开灯管夹持暨连接装置13。此外,灯管12沿着第一底部14a或第二底部14b的表面的法线方向(如z方向)远离第一底部14a及第二底部14b,灯管12的管身与第一底部14a或第二底部14b的表面的法线方向垂直,如灯管12的管身的延伸方向为x方向。
然后,进入步骤63中,继续移动灯管12,直到第一电极端12a通过第一突出部18a及第二突出部19a而远离第一底部14a,且第二电极端12b通过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而远离第二底部14b为止。第一突出部18a、第二突出部19a、第三突出部18b及第四突出部19b恢复到自然状态,灯管12与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13分离。接着,当灯管12完全与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13分离时,进入步骤64中,可将绝缘保护套21套在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13上,以完成灯管12之灯管拆流程。或者是,待灯管12完全与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13分离后,直接执行一新灯管的灯管组装流程。
实施例四请同时参照图7A~图7C,图7A绘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背光模块中的背板、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及灯管的分解示意图,图7B~图7C分别绘示的是图7A的背板、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及灯管的放大右侧视图及放大左侧视图。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70与实施例一的背光模块10不同之处在于灯管夹持暨垫连接装置73,至于其它相同的构成要件继续沿用标号,并不再赘述。
在图7A~图7C中,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73包括一第一底部74a、一第二底部74b、一第一可挠部75a、一第一固定部76a、一第二可挠部75b、一第二固定部76b、一第一突出部78a及一第二突出部78b,第一底部74a及第二底部74b是以分别对应于灯管72的第一电极端72a及第二电极端72b的方式相互隔开地设置于背板77上。第一固定部76a及第二固定部76b分别设置于第一底部74a及第二底部74b上,第一可挠部75a及第二可挠部75b是以可挠动的方式分别设置于第一底部74a及第二底座上。第一固定部76a及第一可挠部75a是相互隔开,并限定一第一开口77a。第二固定部76b及第二可挠部75b是相互隔开,并限定一第二开口77b。第一突出部78a及第二突出部78b分别设置于第一可挠部75a及第二可挠部75b的内侧,并分别位于第一底部74a及第二底部74b的上方,第一突出部78a及第二突出部78b分别位于第一开口77a及第二开口77b中。
在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73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突出部78a及第一固定部76a之间的最短距离和第二突出部78b及第二固定部76a之间的最短距离都分别小于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的口径的大小。并且,第一突出部78a及第一固定部76a之间的最短距离和第二突出部78b及第二固定部76a之间的最短距离也分别小于第一开口77a及第二开口77b的大小。
至于使用者如何透过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73将灯管12组装于背板11上的灯管组装流程将依序

如下。
如图7A~图7C所示,当使用者欲将灯管12组装于背板11上时,首先,使用者必须拿着灯管12,并以灯管12的延伸方向为x方向的方式沿着-z方向移动灯管12,使得灯管12往背板11移动。其中,使用者必须将灯管12的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分别对应于第一开口77a及第二开口77b。
接着,如图8A~图8C所示,当使用者将第一电极端12a由第一开口77a以经过第一突出部78a及第一固定部76a之间的方式往第一底部74a移动,以及将第二电极端12b由第二开口77b以经过第二突出部78b及第二固定部76b之间的方式往第二底部74b移动时,在使用者继续施力的情况下,导致第一电极端12a挤压第一突出部78a,而第二电极端12b挤压第二突出部78b。如此一来,第一突出部78a及第二突出部78b都会沿着图8B~图8C中所示的挠动箭头往一旁外侧挠动,第一开口77a及第二开口77b将会变大,以允许灯管夹持暨连接装置73容纳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
然后,如图9A~图9C所示,当使用者继续施力于灯管12,而使得第一电极端12a接触第一底部74a,以及第二电极端12b接触第二底部74b时,第一突出部78a及第二突出部78b将会恢复到上述的自然状态,第一开口77a及第二开口77b将会恢复到原来大小。如此一来,第一突出部78a、第一固定部76a及第一底部74a将用以上下夹持第一电极端12a,而第二突出部78b、第二固定部76b及第二底部74b将用以上下夹持第二电极端12b,且第一电极端12a及第二电极端12b与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73电连接。
反之,若使用者欲从背板11上拆卸灯管12时,使用者只要按照上述的灯管组装流程逆向操作,即可轻易地分离灯管12及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73,以完成灯管12的拆卸动作。
然而本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也可以明了本实施例的技术并不局限在此,例如,灯管12沿着第一底部74a或第二底部74b的表面的法线方向(如z方向)接近或远离底第一底部74a及第二底部74b,灯管12的管身与第一底部74a或第二底部74b的表面的法线方向垂直,如灯管12的管身的延伸方向为x方向。此外,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73包括金属,而第一底部74a、第一可挠部75a、第一固定部76a及第一突出部78a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且第二底部74b、第二可挠部75b、第二固定部76b及第二突出部78bb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另外,第一可挠部75a及第二可挠部15b可以为二金属弹片,第一突出部78a及第二突出部78b可以为二金属凸块。在本实施例中,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73上可设置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绝缘保护套。其中,绝缘保护套以可分离的方式直接套在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73上,或者是,绝缘保护套是以可翻转的方式设置于背板11或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73上。此外,本实施例的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73可应用在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灯管装卸方法上。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及灯管装卸方法,其垂直下压嵌入灯管及向上拔除灯管于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内外的设计及流程,可以在灯管嵌入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时即和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电连接,摆脱了传统上灯管在背板上与导线焊死的设计的羁绊。如此一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更换灯管,避免更换灯管时必须进行解焊及固焊步骤而花费冗长的工时。所以,本发明不仅可以大大地简化灯管装卸流程,更可以缩短灯管装卸工时,相当符合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虽然结合以上一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用以固定一灯管,并与该灯管的一电极端电连接,该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包括一底部;一第一可挠部及一第二可挠部,以可挠动的方式设置在该底部上,并相互隔开,限定出一开口;以及一第一突出部及一第二突出部,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可挠部及该第二可挠部的内侧,并位于该底部的上方,在一自然状态时,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之间的距离小于该电极端的口径的大小;当该电极端由该开口以经过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之间的方式往该底部移动时,该电极端挤压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使得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都往外挠动,以允许该灯管夹持暨连接装置容纳该电极端;当该电极端通过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而接触该底部时,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恢复到该自然状态,使得该第一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及该底部用以上下夹持该电极端,且该电极端与该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当该电极端由该底部以经过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之间的方式远离该底部时,该电极端挤压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使得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都往外挠动,以允许该电极端离开该灯管夹持暨连接装置;当该电极端通过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而远离该底部时,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恢复到该自然状态,该灯管与该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分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底部、该第一可挠部、该第二可挠部、该第一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包括金属。
5.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背板;一灯管,设置在该背板上,并具有一第一电极端及一第二电极端;以及一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设置于该背板上,用以固定该灯管,并与该第一电极端及该第二电极端电连接,该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包括一第一底部及一第二底部,相互隔开地设置于该背板上;一第一可挠部及一第二可挠部,以可挠动的方式设置于该第一底部上,并相互隔开,限定出一第一开口;一第三可挠部及一第四可挠部,以可挠动的方式设置于该第二底部上,并相互隔开,限定出一第二开口;一第一突出部及一第二突出部,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可挠部及该第二可挠部的内侧,并位于该第一底部的上方;及一第三突出部及一第四突出部,分别设置于该第三可挠部及该第四可挠部的内侧,并位于该第二底部的上方,在一自然状态时,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之间的距离和该第三突出部及该第四突出部之间的距离都分别小于该第一电极端及第二电极端的口径的大小;当该第一电极端由该第一开口以经过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之间的方式往该第一底部移动,以及该第二电极端由该第二开口以经过该第三突出部及该第四突出部之间的方式往该第二底部移动时,该第一电极端挤压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而该第二电极端挤压该第三突出部及该第四突出部,使得该第一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该第三突出部及该第四突出部都往外挠动,以允许该灯管夹持暨连接装置容纳该第一电极端及该第二电极端;当该第一电极端通过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而接触该第一底部,且该第二电极端通过该第三突出部及该第四突出部而接触该第二底部时,该第一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该第三突出部及该第四突出部恢复到该自然状态,使得该第一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及该第一底部用以上下夹持该第一电极端,而该第三突出部、该第四突出部及该第二底部用以上下夹持该第二电极端,且该第一电极端及该第二电极端与该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当该第一电极端由该第一底部以经过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之间的方式远离该第一底部,及该第二电极端由该第二底部以经过该第三突出部及该第四突出部之间的方式远离该第二底部时,该第一电极端挤压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该第二电极端挤压该第三突出部及该第四突出部,使得该第一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该第三突出部及该第四突出部都往外挠动,以允许该第一电极端及该第二电极端离开该灯管夹持暨连接装置;当该第一电极端通过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而远离该第一底部,且该第二电极端通过该第三突出部及该第四突出部而远离该第二底部时,该第一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该第三突出部及该第四突出部恢复到该自然状态,该灯管与该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分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包括金属。
8.一种灯管装卸方法,用以将一灯管固定于一背光模块的一背板上,该灯管具有一第一电极端及一第二电极端,该灯管装卸方法包括在该背板上设置一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该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包括相互隔开的一第一底部及一第二底部、可在该第一底部上挠动的相互隔开距离为一第一开口的一第一可挠部及一第二可挠部、可在该第二底部上挠动的相互隔开距离为一第二开口的一第三可挠部及一第四可挠部、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可挠部、该第二可挠部、该第三可挠部及该第四可挠部的内侧的一第一突出部、一第二突出部、一第三突出部及一第四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位于该第一底部的上方,该第三突出部及该第四突出部位于该第二底部的上方,在一自然状态时,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之间的距离和该第三突出部及该第四突出部之间的距离分别小于该第一电极端及该第二电极端的口径的大小;将该第一电极端由该第一开口以经过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之间的方式往该第一底部移动,及将该第二电极端由该第二开口以经过该第三突出部及该第四突出部之间的方式往该第二底部移动,该第一电极端挤压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而该第二电极端挤压该第三突出部及该第四突出部,使得该第一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该第三突出部及该第四突出部都往外挠动,以允许该灯管夹持暨连接装置容纳该第一电极端及该第二电极端;以及继续移动该灯管,直到该第一电极端通过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而接触该第一底部,且该第二电极端通过该第三突出部及该第四突出部而接触该第二底部为止,该第一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该第三突出部及该第四突出部恢复到该自然状态,使得该第一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及该第一底部用以上下夹持该第一电极端,而该第三突出部、该第四突出部及该第二底部用以上下夹持该第二电极端,且该第一电极端及该第二电极端与该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该背光模块更包括一绝缘保护套,该绝缘保护套用以套住该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该将该第一电极端及该第二电极端分别往该第一底部及该第二底部移动的步骤前更包括移开该绝缘保护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电极端及该第二电极端与该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电连接的步骤后更包括套住该绝缘保护套于该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以包覆该第一电极端及该第二电极端。
11.一种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用以固定一灯管,并与该灯管的一电极端电连接,该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包括一底部;一固定部,设置于该底部上;一可挠部,以可挠动的方式设置于该底部上,并与该固定部相互隔开,该可挠部及该固定部限定出一开口;以及一突出部,设置于该可挠部的内侧,并位于该底部的上方,在一自然状态时,该突出部及该固定部之间的距离小于该电极端的口径的大小;当该电极端由该开口以经过该突出部及该固定部之间的方式往该底部移动时,该电极端挤压该突出部,使得该突出部往外挠动,以允许该灯管夹持暨连接装置容纳该电极端;当该电极端接触该底部时,该突出部恢复到该自然状态,使得该突出部、该固定部及该底部用以上下夹持该电极端,且该电极端与该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电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包括金属。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包括一底部、二可挠部及二突出部,二可挠部是以可挠动的方式设置在底部上且相互隔开,二突出部对应地设置于二可挠部的内侧,并位于底部的上方。在自然状态时,二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一灯管的一电极端的口径的大小。当电极端以经过二突出部之间的方式往底部移动时,电极端挤压二突出部,使得二突出部都往外挠动。当电极端通过二突出部而接触底部时,二突出部恢复到自然状态,使得二突出部及底部上下夹持电极端,且电极端与灯管固定暨电连接装置电连接。
文档编号H01R33/00GK1658447SQ20051006261
公开日2005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日
发明者龙盛杰, 张建玮, 杨鸿铭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