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8353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可浮动地安装到面板上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线缆连接器组件被广泛的用在个人计算机和其周边设备之间传输信号和电源。这样若干电连接器邻接的排列形成一个低阶模组安装在面板上。
美国专利公告第6,547,591号揭示了一种通过弹性固持单元卡持在面板上的电连接器。美国专利公告第6,017,233号揭示了一种安装在面板上的电连接器,其通过设置与盖体配合的锁固部实现浮动固持的目的。美国专利公告第6,210,215号揭示了一种以L型的移动路径安装到面板上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需要通过人工或者工具旋转特制螺栓和面板固定。这样不但费时,且增加制造工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用手动的方式组装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面板、绝缘本体、设置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设置在绝缘本体末端且电性连接端子的线缆、安装推动件。所述面板具有对接口和与对接口连通的开口,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插入对接口的对接部、侧臂和与开口配合的挡止部。安装推动件可动地安装在绝缘本体侧臂且其前端设有插杆,当开口与挡止部配合时,安装推动件前端与面板相抵持,此时绝缘本体为浮动安装状态。所述绝缘本体可在浮动安装状态横向移动以致所述挡止部与面板结合。所述安装推动件可移动至与绝缘本体扣合状态,此时其上的插杆插入所述对接口以保证挡止部与面板结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手动的方式,从侧边纵向或旋转作动安装推动件,因此不需要借助工具即可促使安装推动件与绝缘本体与面板配合而使得电连接器能够容易组装到面板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方式与面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方式与面板从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安装推动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沿4-4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3沿5-5方向的部分剖视图。
图6是图1安装推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沿6-6方向的部分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方式安装推动件在第二位置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图9组装后安装推动件在第二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方式安装推动件在第一位置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方式安装推动件在第一位置从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0沿13-13方向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三实施方式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三实施方式安装推动件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三实施方式绝缘本体和安装推动件配合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第四实施方式可旋转的安装推动件的作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安装在面板8上形成浮动式板安装组件200。上述浮动式板安装组件200包括绝缘本体1、组装在绝缘本体1上的若干导电端子2、两个隔板3、印刷电路板4、安装推动件6和盖体7以及与导电端子2连接的若干线缆5。
在以下描述中,与对接方向平行的方向定义为纵向,与对接方向垂直的方向为横向。绝缘本体1沿纵向延伸,包括向前延伸的对接部10和自对接部10後端向前延伸的侧臂12。绝缘本体1包括前端设有对接面13的对接部10的和与对接面13相对设置的匹配面14。对接部10包括上壁101、与上壁101相对设置的下壁102、设在上、下壁101、102之间且沿纵向延伸的间隔壁103和两个L型收容空间104。下壁102设有延伸至匹配面14的若干第一通道105和若干第二通道106。在上壁101上表面设有一对第一挡止部107和一对第二挡止部108。第一挡止部107之间间隔的距离大于第二挡止部108之间间隔的距离。在对接部10两侧向外延伸出一对导引凸快109用来配合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绝缘本体1还包括一对自匹配面14向后延伸且设在第二通道106后开口(未标号)两侧的支撑块15。
绝缘本体1的侧臂12包括与对接部10连接的平板120和自平板120向外延伸的导引部121。平板120内侧设有若干槽体1201用来使得盖体7和绝缘本体1在包覆成型时能够牢固地结合。导引部121包括一对设在上、下表面的第一凸缘123和设在外侧面的第二凸缘124。在第一、第二凸缘123、124上都设有向后倾斜的后面125。第一凸缘123设在邻近导引部121的后端而第二凸缘124设在邻近导引部121的前端。
若干端子2被分成第一端子组21和第二端子组22。第一端子组21包括用来传输信号的7个端子2。第二端子组22包括用来导电的15个端子2。每个导电端子2包括连接部202、自连接部202一端延伸的接触部201和自连接部202另一端延伸的尾部203。接触部201前端设有弯折端200。横向延伸的隔板3是由绝缘材料制成。在隔板3上设有若干贯穿且与第一、第二通道105、106对齐的通孔30。
印刷电路板4一侧设有与第二端子组22的端子2对应的焊垫40。在印刷电路板4另一侧设有若干收容槽41。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缆5包括设有若干第一导线510的第一线缆51和设有若干第二导线520的第二线缆52。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安装推动件6包括盒形主体部60和一对自主体部60前端向前延伸的插杆61。主体部60靠近绝缘本体1一侧设有可滑动收容绝缘本体1的T型导引部121的T型开口601(请参阅图4所示)。主体部60还包括设在内侧後端与第一凸缘123配合的第一挡块604和设在前端内侧的第二挡块605。每个第一第二挡块604、605都设有倾斜的前面606。(请参阅图7所示)
面板8是矩形板。面板8中心位置设有对接口80和连接对接口80的一对上、下开口81、82。上、下开口81、82分别与绝缘本体1的第一、第二挡止部107、108纵向对齐。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组装时,第一、第二端子组21、22的端子2分别插入第一、第二通道105、106,且接触部201的弯折端200暴露的收容在收容空间104内。连接部202干涉地收容在相应第一、第二通道105、106内,使得导电端予2能够牢固的收容在绝缘本体1内。隔板3安装在绝缘本体1上且使得端子2的尾部203穿出通孔30。印刷电路板4镶嵌在一对支撑块15和与第二端子组22的端子2焊接的焊垫40之间。第一线缆51的第一导体510分别和第一端子组21端子2的尾部203以现有的方式焊接。第二线缆52的第二导体520分别插入印刷电路板4的收容槽41处使得第二端子模组22的端子2与第二线缆52形成电连接。
请参阅图3至图5和图7所示,安装推动件6沿纵向安装在绝缘本体1的第一位置处,绝缘本体1的导引部121部分收容在开口601(请参阅图1所示)处。安装推动件6的第一挡块604分别卡持在第一凸缘123的上方,两者相对固定。此时第二挡块605并未与第二凸缘104接触(请参阅图5所示)。这样当安装推动件6在第一位置处时,第一凸缘123限制了安装推动件6向后移动。由于导引部121大致呈T型,所以安装推动件6不会绕纵向轴旋转。最后盖体7与平板120的内侧、绝缘本体1的后端、端子2的焊接部(未标号)和线缆5成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就制作完成了。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当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组装至面板8时,对接部80和一对导引凸块109伸出对接口80直到侧臂12的前端与面板8的后端抵持,此时组装过程处于浮动状态。第一、第二挡止部107、108分别穿过上、下开口81、82,然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相对面板8横向偏移直到第一、第二挡止部107、108与面板80的前端抵持。向前推动安装推动件6直到插杆61伸入面板8的对接口80。此时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以浮动的方式安装在面板8上。继续推动安装推动件6使得其处于第二位置,此时第二挡块605卡持在第二凸缘124上方。第二凸缘124限制了安装推动件6向后移动。
图8至图13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侧臂11包括上板110、下板111和设在上、下板110、111之间的插槽113。侧臂11的上、下板110、111外侧都设有第一通槽114,第一通槽114的后端面在侧臂11一端的前面。第二通槽115自侧臂11内侧延伸,其前端并未超出侧臂11的前端。在侧臂11顶部设有与第二通槽115相连的缺口117。侧臂11还包括设在第二通槽115前端且伸入插槽113的前端部116。
安装推动件9包括主体部90和自主体部90向前延伸的插杆91。主体部90的上、下表面都设有纵向依次排列的第三挡块910、第一卡持部911、第二卡持部912和第三卡持部913。在主体部90外侧设有一对第四挡块914。在主体部90上设置两个间隔的孔915,当安装推动件9组装在绝缘本体1上时,其可作为第三挡块910和第二卡持部912的缓冲空间。
请参阅图11至图13所示,当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组装到面板8上时,首先将安装推动件9纵向的组装到绝缘本体1上。第四挡块914干涉的插入第一通槽114。第二挡块910分别抵持第二通道115前端,这样安装推动件9在第一位置时不能向后移动。然后将绝缘本体1插入面板8的对接口80且第一、第二挡止部107、108通过面板8的上、下开口81、82。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相对面板8横向偏移使得第一、第二挡止部107、108抵持面板80。最后推动安装推动件9与绝缘本体1的侧臂11配合直到插杆91插入对接口80。当安装推动件9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三挡块910超出侧臂11的前端部116且收容在缺口117的后端。前端部116限制了安装推动件9向后移动。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都是以浮动的方式将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组装到面板8上组成浮动式板安装组件200。
由于安装推动件6、9是由绝缘材料制成且大致呈盒形,因此使用者能够方便的手动操作安装推动件6、9而不必担心由于不小心而受到伤害。另外也不需要借助工具促使安装推动件6、9与绝缘本体1和面板8配合。
请参阅图13所示,通过缺口117由外向内压第三挡块910使得其退出缺口117,这样促使安装推动件9向后移动就可以使得线缆连接器100和面板8脱离。上述操作方式使得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和面板8能够容易的配合或分离。
图14至图16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第三实施方式。绝缘本体1的侧臂11设有与前端部116连通的狭槽115’。在狭槽115’的后端设有挡壁118’。安装推动件9包括设在同侧表面的第一锁固部910’、第二锁固部911’和第三锁固部912’的主体部90。在安装推动件9前端和中间分别设有插杆91和槽穴915’。作动部92’自主体部90横向向外延伸。当安装推动件9’处于第一位置时,插杆91并未完全插入对接口80。作动部92’的后面与挡壁118’抵持用来阻止安装推动件9相对侧臂11向后移动。第一锁固部910’抵持前端部116’用来阻止安装推动件9相对侧臂11向前移动。当安装推动件9’处于第二位置时,插杆91完全插入对接口80且第一锁固部910’收容在缺口117内。
在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中,从外侧横向作动安装推动件6、9,而使得操作更容易且组装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安装推动件9是L形。请参阅图17所示,L形安装推动件9可以固定在侧臂(未图示)上绕转轴93”旋转。插杆91位于主体部90前端,作动部92”位于主体部90后端。当安装推动件9位于第一位置时,安装推动件9和绝缘本体侧臂(未图示)与面板8相邻且插杆91并未完全伸入对接口80内,此时主体部90倾斜(如实线所示)。旋转安装推动件9使得主体部90与绝缘本体(如破折线所示)平行,这样插杆91推动面板8横向一侧移动,而相应的整个线缆连接器的绝缘本体沿开口(如箭头所示)横向另一侧移动。挡止部(未图示)与面板(未图示)卡合,此时安装推动件9位于第二位置。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安装推动件9不仅能实现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的固定功能,还能够实现作动功能使得整个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绝缘本体沿开口横向移动使得挡止部偏移而在纵向固定开口。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安装推动件的插杆完全插入对接口之前,绝缘本体的L形移动路径(包括前移和侧移)已经完成。而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安装推动件的插杆完全插入对接口之前,绝缘本体的L形移动路径仅仅完成了前移部分,因为安装推动件旋转才导致了L形路径的侧向偏移。可以理解正是由于可以侧向操作安装推动件才使得安装推动件可以旋转设置。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面板、绝缘本体、设置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设置在绝缘本体末端且电性连接端子的线缆、安装推动件,所述面板具有对接口和与对接口连通的开口,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插入对接口的对接部、侧臂和与开口配合的挡止部,安装推动件可动地安装在绝缘本体侧臂且其前端设有插杆,当开口与挡止部配合时,安装推动件前端与面板相抵持,此时绝缘本体为浮动安装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可在浮动安装状态横向移动以致所述挡止部与面板结合,所述安装推动件可移动至与绝缘本体扣合状态,此时其上的插杆插入所述对接口以保证挡止部与面板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推动件在末端设有作动部,所述安装推动件呈“L”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一侧设有T形导引部,而安装推动件具有一个“T”形开口与上述T形导引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推动件可动方式为旋转地安装在绝缘本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侧臂上设有凸缘,安装推动件上设有与凸缘配合的挡块。
6.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面板、绝缘本体、设置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设置在绝缘本体末端且电性连接端子的线缆、安装推动件,所述面板具有对接口和与对接口连通的开口,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插入对接口的对接部、侧臂和与开口配合的挡止部,安装推动件可动地安装在绝缘本体侧臂且其前端设有插杆,当安装推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对接部和挡止部分别插入对接口和开口,此时插杆并未完全伸入对接口,开口与挡止部配合,安装推动件前端与面板相抵持,其特征在于作动安装推动件使得面板和绝缘本体产生偏移,挡止部与面板抵持,当插杆完全伸入对接口时,安装推动件处于第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推动件横向设有作动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推动件是从通过旋转的方式从第一位置安装到第二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推动件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时,面板横向一侧移动,绝缘本体相对面板横向另一侧移动。
10.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面板、绝缘本体、设置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所述面板具有对接口和与对接口连通的开口,设置在绝缘本体末端且电性连接端子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插入对接口的对接部、侧臂和与开口配合的挡止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旋转安装在绝缘本体侧臂上的安装推动件且其前端设有插杆,当开口与挡止部配合时,安装推动件前端与面板相抵持,此时绝缘本体为浮动安装状态,该安装推动件旋转至与绝缘本体卡合,安装推动件的前端伸入对接口中,同时推动绝缘本体和面板横向移动致使挡止部与开口错开进而与面板结合,防止绝缘本体和面板在对接方向的松动。
专利摘要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面板、绝缘本体、设置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设置在绝缘本体末端且电性连接端子的线缆、安装推动件。所述面板具有对接口和与对接口连通的开口,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插入对接口的对接部、侧臂和与开口配合的挡止部。安装推动件可动地安装在绝缘本体侧臂且其前端设有插杆,当开口与挡止部配合时,安装推动件前端与面板相抵持,此时绝缘本体为浮动安装状态。所述绝缘本体可在浮动安装状态横向移动以致所述挡止部与面板结合,所述安装推动件可移动至与绝缘本体扣合状态,此时其上的插杆插入所述对接口以保证挡止部与面板结合。本设计通过用手动的方式操作安装推动件减少了操作失误而受到伤害的可能。
文档编号H01R13/74GK2800571SQ20052000792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5日
发明者杰利·吴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