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包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877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包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的包覆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输入/输出电连接器的遮蔽构件的包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可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的电子产品的蓬勃发展,如显示器、打印机、数码相机、掌上型电脑、扫描仪等,由于电子产品工作时产生电波杂讯,经辐射路径或传导路径至其它装置会造成动作不良现象,即产生电磁干扰(Eiectro-Magrpeitre-Interence,简称EMI),同时由于电子产品具有众多电子组件,而组件与组件间自然形成静电电容,同样产生对周围电子设备静电干扰,上述不良现象有干扰电讯传输效果,因此电讯传输的电子产品较易出现串音现象,而有效解决抑制串音干扰问题也成为产品设计首要课题,减少电磁干扰的两个基本方法是采用屏蔽与接地,而与此相关的技术请参读美国专利号US6,554,642、US 6,786,770两件案例,该二案所揭示的屏蔽式电连接器,从根本上有效的解决了电磁干扰问题,但该二专利案的遮蔽壳体均为两件式结构,因遮蔽壳体为二件式结构,在模具开发时需开发两套模具,故增加开发成本费用;其次,在遮蔽壳体冲出和连接器组装过程中,又多一次冲压和组装程序,从而降低生产效率;再者,于遮蔽壳体之间组合时或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组合时会增加其它附属部件或产生不良现象发生。针对上述二专利案所共同存在不足之处,实有必要对现行的连接器加以改进,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支出,简化生产制作程序,提高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包覆装置,该连接器的遮蔽壳体采用一体成型,可降低生产成本支出,简化生产作业需求,提供一种更良好的屏蔽效果,同时,通过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的扣合结构的设计,可使该包覆装置与电连接器更稳定地结合固定。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包覆装置,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导电端子、紧固件、导电端子固定装置及遮蔽壳体,其中该绝缘本体设有端接部与承接座,该遮蔽壳体套接在该绝缘本体外围,其特征在于该遮蔽壳体由金属板材一体成型,具有一立式基板,在该立式基板前表面向外延伸出接合部,于该立式基板上侧边缘中部向后水平延伸出遮蔽片。
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立式基板的二侧一体各向后延伸出一扣合部。
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立式基板向后水平延伸出的遮蔽片包括一覆盖部和一后端面,该覆盖部与该后端面之间以可弯折的折部相连接。
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后端面罩盖于该绝缘本体后端。
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自该后端面二侧边缘分别向下垂直延伸出一翼片,该每一翼片设有自外表面凹入的抵部。
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承接座二侧面各设有与该翼片抵部相卡合的凹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先前技术相比对,具有以下优点1.与先前技术相对比,该连接器遮蔽壳体一体成型,开发模具时,只需开发一套模具,降低生产成本的费用支出。
2.遮蔽壳体一体成型,简化连接器组装程序作业,能提高生产效率。
3.可避免二件式遮蔽壳体在组装搭配时产生其它不良现象发生。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平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后立体图;图4为图2的A-A方向剖视图。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与构造能让熟悉此项技术人员能更加理解明了,特以配合附图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包覆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50是由绝缘本体1、多个导电端子2、紧固件3、固持导电端子2的固定装置4及遮蔽壳体5所组成。
其中,该绝缘本体1具有一端接部11与一承接座12,在绝缘本体1的承接座12二侧面各设有一凹槽121,多个导电端子2贯穿设于绝缘本体1中,若干导电端子固定装置4衔接在承接座12后端开口槽122内,紧固件3组设于绝缘本体1的承接座12二侧的凸块的上并连插接于电路板6上(如图2所示),该等紧固件3设有穿孔供锁固螺丝穿设,因此部分组件非为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此不再作具体描述,只作简要说明。
该遮蔽壳体5则由金属板体一体成型,其含有一立式基板51,以此立式基板51为基准,在该立式基板51前表面上向外延伸出一接合部52,该接合部52具有与立式基板51相贯通的接口521,以便于绝缘本体1的端接部11插接,于立式基板51的二侧部设有穿孔,该等穿孔的位置与紧固件3的穿孔位置相对应,并由穿孔位置的上端缘向后延伸出一扣合部54,此等扣合部54可与绝缘本体1的承接座12二侧的凸块上的凹部相配合,形成扣合结构;在立式基板51的上侧边缘中部向后水平延伸出遮蔽片53,该遮蔽片53则由覆盖部55与后端面57构成,在覆盖部55与后端面57之间以可弯折的折部56相接,当遮蔽壳体5套设于绝缘本体1时,可期待后端面57经弯折后形成后板罩盖于绝缘本体1后端(如图3所示);一组翼片571自后端面57二侧边缘分别向下垂直延伸凸出,自每翼片571外表面向内冲制出与绝缘本体1的承接座12二侧凹槽121相卡扣的抵部572,其可保持与绝缘本体1牢固接合。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50在套合遮蔽壳体5之前,其需将连接器其它各部属件装设于绝缘本体1上,该遮蔽壳体5套入绝缘本体1时,形成后板的后端面57在未与绝缘本体1接合时呈水平状态;请参阅图3所示,在遮蔽壳体5与绝缘本体1组装时,扣合部54卡设于绝缘本体1承接座12二侧的凸块上,可将该遮蔽壳体5加强固接,遮蔽壳体5的遮蔽片53的覆盖部55罩盖于绝缘本体1顶端,而后端面57则自折部56向下弯折形成一后板,该后板罩盖于绝缘本体1的承接座12后端,与此同时,附属设在后端面57二侧翼片571随着弯折方向一并转动,其设于翼片571的各抵部572恰好扣接在绝缘本体1承接座12二侧凹槽121中(如图4所示),通过扣合部54和抵接部572所形成的扣合结构可将该遮蔽壳体5稳固固接在绝缘本体1上。该电连接器50通过遮蔽壳体5覆盖,从而可避免导电端子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中以提供对导电端子的保护作用,可提供屏蔽外界干扰效果,从而使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效果更稳定。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的包覆装置,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导电端子、紧固件、导电端子固定装置及遮蔽壳体,其中该绝缘本体设有端接部与承接座,该遮蔽壳体套接在该绝缘本体外围,其特征在于该遮蔽壳体由金属板材一体成型,具有一立式基板,在该立式基板前表面向外延伸出接合部,于该立式基板上侧边缘中部向后水平延伸出遮蔽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立式基板的二侧一体各向后延伸出一扣合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立式基板向后水平延伸出的遮蔽片包括一覆盖部和一后端面,该覆盖部与该后端面之间以可弯折的折部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后端面罩盖于该绝缘本体后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自该后端面二侧边缘分别向下垂直延伸出一翼片,该每一翼片设有自外表面凹入的抵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承接座二侧面各设有与该翼片抵部相卡合的凹槽。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的包覆装置,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导电端子、紧固件、导电端子固定装置及遮蔽壳体,其中该绝缘本体设有端接部与承接座,该遮蔽壳体套接在该绝缘本体外围,该遮蔽壳体由金属板材一体成型,具有一立式基板,在该立式基板前表面向外延伸出接合部,于该立式基板上侧边缘中部向后水平延伸出遮蔽片。该遮蔽片罩盖于绝缘本体顶端和绝缘本体后端,可提供良好的屏蔽效果,该遮蔽壳体由金属板材一体成型,可大大简化制造程序,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800557SQ20052001633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3日
发明者黄商艳, 杨胜合 申请人: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