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9957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缆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拉片的缆线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具有拉片的缆线连接器,公知的有例如图6所示的连接器(参见专利文献1)。
图6所示的缆线连接器101具有支承缆线113的、绝缘性的大致矩形的壳体110。在壳体110的端部上设有沿壳体1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拉片安装孔111,通过该拉片安装孔111来安装带状的拉片112。该缆线连接器101,在嵌合于配对连接器(未图示)之后,通过拉拔拉片112,解除其与配对连接器的嵌合。
但是,该缆线连接器101,并不具有在与配对连接器相嵌合时积极地锁定于配对连接器上的机构,拉片112没有将与配对连接器锁定的锁定机构解除的功能。
另一方面,作为具有连接在与配对连接器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上的拉片、并且该拉片有解除锁定机构的功能的连接器,存在例如图7所示的连接器(参见专利文献2)。在图7中,图7(A)是表示连接器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7(B)是表示连接器的具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7所示的该连接器201具有绝缘性的大致矩形的壳体210、和沿壳体210的宽度方向安装的多个触头211。在壳体210的宽度方向两端,设有以能以转动中心轴214为中心转动的方式安装的一对锁定臂212。在各锁定臂212的前端(图7(A)中的上端),以向内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卡合爪213,所述卡合爪213锁定在设于配对连接器(未图示)的左右侧面上的卡合部上。另一方面,拉片215的两端与一对锁定臂212的后端相结合。拉片215与一对锁定臂212一体形成。
若连接器201嵌合于配对连接器,则各锁定臂212的卡合爪213锁定于配对连接器的卡合部。锁定臂212以转动中心轴214为中心暂时向箭头(3)方向、即外侧转动后,向其反方向即内侧转动,从而完成该锁定动作,在拉片215的弹力的作用下维持锁定状态。因此,不会出现意外地解除连接器201和配对连接器的锁定状态的问题。
为了使连接器201从配对连接器脱离,用手指沿箭头(1)方向、即向后拉拔拉片215的中央部。沿箭头(1)方向拉拔时的力被分解为箭头(2)方向、即向内,和箭头(4)方向、即向后的力。在箭头(2)方向的力的作用下,在各锁定臂212上作用沿箭头(3)方向的力矩。结果,各锁定臂212以转动中心轴214为中心向箭头(3)方向转动,从而解除与配对连接器的锁定状态。在箭头(4)方向的力的作用下,连接器201从配对连接器完全脱离。
日本实开昭63-5656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97482号公报但是,在图7所示的连接器201中却存在以下的问题。
即,在壳体210的宽度方向两端需要一对锁定臂212,所以,存在增加相应的安装空间、降低连接器的安装密度的问题。
另外,在拉片215的操作时,解除锁定状态方向的力(箭头(2)方向的力)以外的力(箭头(4)方向的力)施加于锁定臂212,所以,在并未完全解除锁定臂212的卡合爪213与配对连接器的卡合部的锁定的状态下,在锁定臂212上施加有箭头(4)方向的力,从而存在锁定臂212破损·变形的问题。另外,由于在锁定臂212上施加箭头(4)方向的力,从而导致拉片215的操作性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降低锁定臂的破损·变形的可能的同时、可进行高密度安装的缆线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缆线连接器具有壳体和拉片,所述壳体支承缆线并且具有锁定于配对连接器上的锁定臂,所述拉片结合在上述锁定臂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拉片插通分别设置在上述壳体的端部和上述锁定臂的端部上的孔中;若沿与相对于上述配对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大致相反的方向拉拔上述拉片,则上述拉片使上述壳体的上述端部和上述锁定臂的上述端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相对移动,从而解除上述锁定臂相对于上述配对连接器的锁定状态。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缆线连接器是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的上述端部上设置有沿相对于上述嵌合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壁,借助该壁,上述缆线被定向为与上述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的缆线连接器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的上述端部和上述锁定臂的上述端部上,分别设有在上述拉片的拉拔操作时上述拉片所接触的倒圆面。
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缆线连接器,拉片插通分别设置在壳体的端部和锁定臂的端部上的孔中,若沿与相对于配对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大致相反的方向拉拔拉片,则拉片使壳体的端部和锁定臂的端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相对移动,从而解除锁定臂相对于配对连接器的锁定状态。所以,在拉片的拉拔操作时,解除锁定状态方向的力以外的力分散地施加于壳体的端部和锁定臂的端部这两部分上,而不是仅仅施加于锁定臂上,从而可以显著地降低锁定臂的破损·变形的可能。而且,通过向与相对于配对连接器嵌合的方向大致相反的方向对拉片进行拉拔操作,使壳体的端部与锁定臂的端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相对移动,可以解除锁定臂相对于配对连接器的锁定状态,所以,仅设置一个锁定臂即可顺畅地解除锁定状态,而无须设置两个以上的锁定臂,可以进行缆线连接器的高密度安装。
另外,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缆线连接器,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在上述壳体的上述端部上设置有沿相对于上述嵌合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壁,借助该壁,上述缆线被定向为与上述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所以,当缆线连接器嵌合于配对连接器时,可以按压对于用手指按压来说面积足够大的壁,从而容易使缆线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相嵌合。此时,借助壁,缆线被定向为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从而缆线不会成为障碍。
而且,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缆线连接器,在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发明中,在上述壳体的上述端部和上述锁定臂的上述端部上,分别设有在上述拉片的拉拔操作时上述拉片所接触的倒圆面,所以,可以顺畅地进行拉片的拉拔操作。


图1是将本发明的缆线连接器配置于缆线两端而成的组装体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组装体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组装体的左视图。
图4是沿图2的4-4线的剖视图。其中,仅示出了第一壳体的剖面,配对连接器及电路基板均用单点划线表示。
图5表示嵌合图1中的缆线连接器的配对连接器,图5(A)为俯视图,图5(B)为主视图,图5(C)为左视图。
图6是表示具有拉片的现有的缆线连接器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7表示现有连接器的一个例子,该连接器的拉片具有解除锁定机构的功能,图7(A)是表示连接器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7(B)是表示连接器的具体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将本发明的缆线连接器配置于缆线两端而成的组装体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组装体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组装体的左视图。图4是沿图2的4-4线的剖视图。在图4中,仅示出了第一壳体的剖面,配对连接器及电路基板均用单点划线表示。图5表示嵌合图1中的缆线连接器的配对连接器,图5(A)为俯视图,图5(B)为主视图,图5(C)为左视图。
在图1至图3中,在柔性扁平缆线(FFC)等缆线C的长度方向两端,以彼此上下相反的状态配置有一对缆线连接器1。如图4所示的那样,各缆线连接器1嵌合在安装于电路基板PCB上的配对连接器50上。由于一对缆线连接器1具有相同的结构、形状以及作用,所以,下面说明配置于缆线C的长度方向一端的图3中左侧的缆线连接器1的结构及其作用。
在此,缆线连接器1具有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30、和拉片40。由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构成技术方案1中规定的“壳体”。
第一壳体10是通过成形绝缘性的树脂而形成的,具有沿长度方向(图1和图2中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壳体主体11。如图4所示的那样,在壳体主体11的上端部(图4中的上侧端部)12上形成有壁13,该壁13从上端部12向相对于与配对连接器50嵌合的方向大致正交的缆线导出方向伸出。在壳体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中央部,设有锁定于配对连接器50上的锁定臂14。该锁定臂14通过位于锁定臂14的长度方向两侧的一对连结部16,连结于与壳体主体11的缆线导出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上,如图4的虚线所示的那样,在弹性变形的作用下,能以连结部16附近为大致中心向与上述嵌合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摆动。在锁定臂14的下端,设有锁定于配对连接器50的卡止突起55上的锁定突起15。另外,如图1所示的那样,在锁定臂14的长度方向两侧形成有一对缺口14a,所述一对缺口14a用于使锁定臂14在弹性变形的作用下能够容易地摆动。另外,在壳体主体11的上端部12的、与缆线导出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上形成有倾斜面12b,所述倾斜面12b用于在锁定臂14如图4的虚线所示那样摆动时,避开锁定臂14的上端部17。而且,在壳体主体11的上端部12和锁定臂14的上端部17上,分别设有拉片40的带状部41插通的第一孔18和第二孔19。设于壳体主体11的第一孔18以沿与配对连接器50嵌合的方向正交的方向贯通的方式设置于壳体主体11的上端部12,而设于锁定臂14的第二孔19也是同样以沿与配对连接器50嵌合的方向正交的方向贯通的方式设置于锁定臂14的上端部17。设置于壳体主体11的第一孔18的缆线导出方向的角缘12a、壁13的缆线导出方向的角缘13a、13b、设于锁定臂14的第二孔19的与缆线导出方向相反的一侧的角缘17a、以及锁定臂14的上端部17的角缘17b形成为倒圆面。当对拉片40进行拉拔操作时,拉片40的带状部41与这些倒圆面相接触,而这些倒圆面构成技术方案3中规定的“倒圆面”。而且,如图1所示的那样,在壳体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两端附近,形成有沿相对于与配对连接器50嵌合的方向正交的方向贯通的一对卡合孔21。另外,在壳体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两端设有向外侧突出的多对卡止突起22。另外,在壳体主体11的下表面的长度方向两端,突出地形成有一对缆线支承突起20,所述一对缆线支承突起20与第二壳体30的缆线支承部32协同来支承缆线C的宽度方向两端。
此外,通过成形绝缘性的树脂,第二壳体30形成为沿长度方向(图1和图2中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的形状。在第二壳体30的长度方向两端附近突出地形成有一对卡合突起31,该卡合突起31插通形成在缆线C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上的贯通孔(未图示),并且如图1所示那样,卡合在第一壳体10的卡合孔21中。另外,在第二壳体30的长度方向两端设有一对以与壳体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两端外表面对置的方式延伸的卡止臂33,在各卡止臂33的内表面上突出地形成有卡止在第一壳体10的卡止突起22上的卡止部33a。卡止突起31插通缆线C的贯通孔并且卡合于第一壳体10的卡合孔21,卡止部33a卡止于第一壳体10的卡止突起22上,从而第二壳体30安装于第一壳体10。由此,支承缆线C的长度方向一端部。此外,缆线C的宽度方向两端由第一壳体10的缆线支承突起20和第二壳体30的缆线支承部32夹持而得到支承。当由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支承缆线C的长度方向一端部时,如图3所示那样,设有多个导电垫C1(参照图1)的缆线C的长度方向一端被定向为与配对连接器嵌合的方向,缆线C的长度方向另一端借助第一壳体10的壁13而被定向为与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缆线导出方向)。
而且,拉片40具有插通壳体主体11的第一孔18和锁定臂14的第二孔19的带状部41,和结合带状部41的两端的拉拔操作部42。拉拔操作部42形成为宽度比带状部41的宽度更宽的大致长方形。若向与相对于配对连接器50嵌合的方向大致相反的方向、即图4中的箭头A方向拉拔拉片40的拉拔操作部42,则相对于和配对连接器50嵌合的方向正交的缆线导出方向、即箭头B方向的力作用于锁定臂14的上端部17,并且,与缆线导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箭头D方向的力作用于壳体主体11的上端部12,从而使锁定臂14如图4的虚线所示那样摆动,使壳体主体11的上端部12和锁定臂14的上端部17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相对移动。由此,可以解除由锁定臂14的锁定突起15实现的、相对于配对连接器50的卡止突起55的锁定状态。
另一方面,配对连接器50具有配对壳体51,该配对壳体51通过成形绝缘性的树脂而形成并沿长度方向(图5(A)的左右方向)延伸。在配对壳体51上具有缆线容纳凹部52和一对容纳凹部54,该缆线容纳凹部52容纳缆线C的长度方向端部,该一对容纳凹部54设置于缆线容纳凹部52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并对缆线连接器1的缆线支承突起20和缆线支承部32进行导向和容纳。在配对壳体51上设有多个触头53,该触头从缆线容纳凹部52的前后两面(图5(A)的上下两面)向缆线容纳凹部52内突出。触头53焊接于电路基板PCB上的导电图形(未图示)。另外,在配对壳体51的前壁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突出地形成有锁定缆线连接器1的锁定突起15的卡止突起55。
将缆线连接器1嵌合于配对连接器50时,将支承于缆线连接器1的缆线C的长度方向端部插入到配对连接器50的缆线容纳凹部52内,并且,将缆线连接器1的缆线支承突起20和缆线支承部32插入到容纳凹部54内。由此,缆线C的导电垫C1和触头53导通。
另一方面,若将缆线连接器1嵌合于配对连接器50,则如图4所示那样,缆线连接器1的锁定臂14的锁定突起15锁定于配对连接器50的卡止突起55。该锁定动作如下进行,即、锁定臂14在弹性变形的作用下,暂时以连结部16附近为大致中心向相对于与配对连接器50嵌合的方向大致正交的缆线导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而后锁定臂14回复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完成该锁定动作。锁定臂14的锁定状态是借助锁定臂14的弹力来维持的。因此,不会出现缆线连接器1和配对连接器50的锁定状态意外解除的问题。
在此,在缆线连接器1的壳体主体11的上端部12上,设有沿相对于与配对连接器50嵌合的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壁13,借助壁13,缆线C被定向为与上述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因此,当将缆线连接器1嵌合于配对连接器50时,可以按压对于用手指按压来说面积足够大的壁13,从而使得缆线1容易与配对连接器50相嵌合。此时,借助壁13,缆线C被定向为与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所以缆线C不会造成妨碍。
要使缆线连接器1从配对连接器50脱离,用手指向与相对于配对连接器50嵌合的方向大致相反的方向、即图4中的箭头A方向拉拔拉片40的拉拔操作部42。这样,相对于和配对连接器50嵌合的方向正交的缆线导出方向、即箭头B方向的力,作用于锁定臂14的上端部17,并且,与缆线导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箭头D方向的力作用于壳体主体11的上端部12。由此,锁定臂14以连结部16附近为大致中心,向相对于和配对连接器50嵌合的方向大致正交的缆线导出方向的相反方向,即如图4的虚线所示那样摆动,结果,壳体主体11的上端部12和锁定臂14的上端部17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相对移动。由此,解除由锁定臂14的锁定突起15实现的、与配对连接器50的卡止突起55的锁定状态。因此,若沿箭头A方向继续拉拔拉片40的拉拔操作部42,则可以使缆线连接器1从配对连接器50脱离。
在该拉片40的拉拔操作时,解除锁定状态方向的力以外的力、即箭头A方向的力,分散地施加在壳体主体11的上端部12和锁定臂14的上端部17这两处,而不是仅施加在锁定臂14上,从而可以显著降低锁定臂14破损·变形的可能。而且,通过向与相对于配对连接器50嵌合的方向大致相反的方向对拉片40进行拉拔操作,使壳体主体11的上端部12与锁定臂14的上端部17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相对移动,可以解除锁定臂14相对于配对连接器50的锁定状态,所以,仅设置一个锁定臂14即可顺畅地解除锁定状态,而无须设置两个以上的锁定臂14,可以进行缆线连接器1的高密度安装。
设置于壳体主体11的第一孔18的缆线导出方向的角缘12a、壁13的缆线导出方向的角缘13a、13b、设于锁定臂14的第二孔19的与缆线导出方向相反的一侧的角缘17a、以及锁定臂14的上端部17的角缘17b形成为倒圆面,当拉拔操作拉片40时,拉片40的带状部41与这些倒圆面相接触。由此,可以顺畅地进行拉片40的拉拔操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改进。
例如,支承缆线的壳体不必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这两部分构成,也可以一体地构成。
另外,缆线C借助壁13而定的方向并不限于相对于和配对连接器50嵌合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只要是相对于和配对连接器50嵌合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缆线连接器,具有壳体和拉片,所述壳体支承缆线并且具有锁定于配对连接器上的锁定臂,所述拉片结合在上述锁定臂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拉片插通分别设置在上述壳体的端部和上述锁定臂的端部上的孔中;若沿与相对于上述配对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大致相反的方向拉拔上述拉片,则上述拉片使上述壳体的上述端部和上述锁定臂的上述端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相对移动,从而解除上述锁定臂相对于上述配对连接器的锁定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的上述端部上设置有沿相对于上述嵌合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壁,借助该壁,上述缆线被定向为与上述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缆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的上述端部和上述锁定臂的上述端部上,分别设有在上述拉片的拉拔操作时上述拉片所接触的倒圆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缆线连接器,其在降低锁定臂的破损·变形的可能的同时可以进行高密度的安装。缆线连接器(1)具有支承缆线(C)并且具有锁定于配对连接器(50)上的锁定臂(14)的壳体(10,30)、和与锁定臂(14)结合的拉片(40)。拉片(40)插通分别设置在壳体(10,30)的端部(12)和锁定臂(14)的端部(17)上的孔(18,19)。若向与相对于配对连接器(50)嵌合的方向大致相反的方向(箭头A方向)拉拔拉片(40),则拉片(40)使壳体(10,30)的端部(12)和锁定臂(14)的端部(17)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相对移动,从而解除锁定臂(14)相对于配对连接器(50)的锁定状态。
文档编号H01R13/639GK1825716SQ200610006428
公开日2006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1日
发明者村山龙介 申请人: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