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池拆解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9940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机电池拆解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手机电池拆解冲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电池拆解与回收处理领域,特别是一 种手机电池拆解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现今的社会生活中,随着通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使用手机 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手机所使用的电源消 耗巨大,对废电池的处理已成为环保的重要课题。其中现有对废旧锂
电池处理技术一般是不进行拆解,直接焚烧,提取有用元素;或者 是先进行粉碎,然后通过浮选法回收。上述两种工艺都没有对废旧 锂电池进行拆解,就进行处理其原因在于废旧锂电池批量大,质量 小,拆解困难,效率低。人工拆解几乎不可能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手机电池 拆解冲压模具技术,该手机电池拆解冲压模具便于更换冲压凸模与凹模,
适于多规格手机电池的拆解。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釆用的方案是设计一种手机电池拆 解冲压模具。它包括*.上、下模板,导柱与导套组件,以及弹性复位 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通过螺栓固定一个带有阶梯形止口的凸模 固定板,凸模固定板的阶梯形止口与上模板间固定着纵截面为梯形的 凸模;所述下模板通过螺栓与凹模固定板相连,凹模压板通过螺栓把 凹模压在凹模固定板上,并且在凹模的上平面两侧固定各有一个定位 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手机电池拆解冲压模具可对回收的不 同的形状和尺寸手机电池方便地高效率地进行拆解。根据电池的形状 和尺寸,模具刃口和定位装置采用可快速更换的模具结构,故该模具
的使用减少了模具数量,降低了模具成本投入。该电池拆解方法简单 实用,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电池拆解冲压模具克服了废旧锂电 池拆解的困难,对废旧锂电池处理适应性强,可拆解不同尺寸规格的 电池,适合批量处理。


图l手机电池拆解冲压模具示意图。
图中l.模柄;2.凸模;3.垫板;4.上模板;5导套;6.凹模压板; 7.导柱;8.凹模固定板;9.下模板;IO,压料板;11.电池外壳;12.电 池定位装置;13.凸模固定板;14.凹模;15.电芯。
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所示,本实用新型手机电池拆解冲压模具由模柄l,上模板4, 下模板9,导柱7与导套5组件,以及弹性复位件等组成。所述的上模板 通过螺栓固定一个带有阶梯形止口的凸模固定板13,凸模固定板的阶 梯形止口与上模板间固定一个纵截面为梯形的凸模2。所述的下模板通 过螺栓与凹模固定板相连,凹模压板6通过螺栓把凹模14压在凹模固定 板8上,并且在凹模的上平面两侧固定各有一个电池定位装置12。
为了保证模具凸模部分的整体受力均匀,本实用新型在上模板与 凸模固定板及凸模之间设有一个垫板3。为使冲压后废弃的电池外壳ll
与凸模分离,本实用新型将复位件固定在凸模固定板的下方,并在弹 性复位件的下方固定压料板IO。
本实用新型的上模板、垫板和凸模固定板将凸模固定,为了更换 不同规格手机电池拆解所用的凸模,只要打开固定螺栓即可根据电池 不同尺寸规格,快速更换合适的凸模。而下模板通过螺栓与凹模固定 板相连,凹模压板把凹模压在凹模固定板上,需要更换不同尺寸规格 的凹模时,打开螺栓即可快速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设计依据电池电芯15的尺寸设计冲裁模具的刃 口尺寸,使电芯15和塑料外壳相分离。
权利要求1、一种手机电池拆解冲压模具,包括上、下模板,导柱与导套组件,以及弹性复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通过螺栓固定一个带有阶梯形止口的凸模固定板,凸模固定板的阶梯形止口与上模板间固定着纵截面为梯形的凸模;所述下模板通过螺栓与凹模固定板相连,凹模压板通过螺栓把凹模压在凹模固定板上,并且在凹模的上平面两侧固定各有一个定位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手机电池拆解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上模板与凸模固定板及凸模之间设有一个垫板。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机电池拆解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复位件固定在凸模固定板的下方,并在弹性复位件的下方固 定压料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手机电池拆解冲压模具。它包括上、下模板,导柱与导套组件,以及弹性复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通过螺栓固定一个带有阶梯形止口的凸模固定板,凸模固定板的阶梯形止口与上模板间固定着纵截面为梯形的凸模;所述下模板通过螺栓与凹模固定板相连,凹模压板通过螺栓把凹模压在凹模固定板上,并且在凹模的上平面两侧固定各有一个定位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模具可对回收的不同的形状和尺寸手机电池方便的进行拆解。根据电池的形状和尺寸,模具刃口和定位装置采用可快速更换的模具结构,故该模具的使用减少了模具数量,降低了模具成本投入。该电池拆解方法简单实用,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文档编号H01M10/54GK201066711SQ200720096359
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4日
发明者钧 万, 崔宏祥, 王志远, 乾 赵 申请人:天津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