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极耳焊接完成后的自动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9941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锂离子电池极耳焊接完成后的自动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装配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機耳焊 接完成后的自动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锂电池的诸多优点,使得锂电池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发展迅速。 锂电池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航空航
天、以及MP3、耳机等电子器件的电源上。
锂离子电池在装配过程中,通常将电池盖和极组的正负极耳焊接完成的 半成品通过电池盖翻转、电池盖压紧、电池测试等工序后,可以直接转激光 进行电池盖和电池壳的焊接。但是这几道工序,目前大多采用手工进行,因 此装配技术水平不高,质量和效率均难以保证。近来国内也有企业开发出比 较单一的半自动装配设备,但是效率较低, 一般完成一个流程(包括电池盖 翻转、电池盖压紧、上下料等)至少需要10秒以上的时间,而且电池溯试还 需要另外增加设备。因此,开发一种能够集成以上所说的这些工序,提髙装 配效率,并且对于不良和良品能够自动识别的装置,已成为该领域科技人员 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簡单,性能可 靠,节能高效,操作方便的锂离子电池极耳焊接完成后的自动装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锂离子电泡极耳 焊接完成后的自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横向 居中固定设置工作导槽, 一侧设有操作按钮;送进系统安装在工作导槽的左 侧,送进气缸通过送进气缸支架与工作台固定,安装后的送进气缸的轴线与 工作导槽的轴线重合;所述载体推入及检溯机构安装在工作导槽入口处的后
方,与工作导槽垂直,装有载体推进臂的载体推入气缸通过底座与工作台固
定,载体到位检测传感器安装在工作导槽的入口处;扣盖系统安装在工作导
槽中间的两侧及上方;载体固定夹具安装在载体圃定气缸上,极耳整形爪安
装在极耳整形气缸上,与载体固定气缸共同安装在极耳整形支架上,并与工
作台相连,位于工作导槽的前方;垫片压紧气缸安装在压盖机构支架上,位 于工作导槽的上方,翻盖机构安装在工作导槽的后方,通过底座固定在工作 台上;压盖气缸位于垫片压紧气缸的右侧,也安装在压盖机构支架上;测试 头安装在与测试机构支架固定的测试气缸上,测试机构支架与测试气缸位于 工作导槽的右后方;测试机构的右侧设有下料机构;下料气动手指安装在下 料上下气缸上,下料上下气缸安装在前后气缸上,下料前后气缸与下料导槽 共同安装在下料支架上;下料机构的右侧是载体推出机构;载体推出臂安装 在载体推出气缸;载体传送系统由载体传送带和两个载体转移导槽组成,载 体转移导槽分别安装在载体推入口和载体推出口 ,载体传送带安装在两个载 体转移导槽之间,位于工作导槽的前方,且与工作导槽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保证锂离子电 池极耳焊接完成后的装配一致性,降低操作人员对电池影响,节能高效,其 装配全部动作时间为4.5秒,工作效率为13PPM,是目前使用设备的2倍以 上,而且换型简单,维护方便,应用广泛。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配过程中电池置于载体内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
、 结构、特征详述如下
如图1 图3所示,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焊接完成后的自动装配装置,其 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设有工作台1,工作台1上横向居中固定设置工作导槽
31, 一侧设有操作按钮2;送进系统安装在工作导槽31的左侧,送进气缸5通过送进气缸支架4与工作台1固定,安装后的送进气缸5的辘线与工作导 槽31的轴线重合;所述载体推入及检测fl构安装在工作导槽31入口处的后 方,与工作导槽31垂直,装有载体推进臂27的载体推进气缸3通过底座与 工作台1固定,载体到位检測传感器6安装在工作导槽31的入口处;扣盖系 统安装在工作导槽31中间的两侧及上方;载体固定夹具21安装在载体固定 气缸22上,极耳整形爪24安装在极耳整形气缸23上,与载体固定气缸22 共同安装在极耳整形支架25上,并与工作台1相连,位于工作导槽31的前 方;垫片压紧气缸7安装在压盖机构支架9上,位于工作导槽31的上方,翻 盖机构8安装在工作导槽31的后方,通过底座固定在工作台1上;压盖气缸 29位于垫片压紧气缸7的右侧,也安装在压盖机构支架9上;测试头12安装 在与测试机构支架10固定的测试气缸11上,测试机构支架10与测试气缸11 位于工作导槽31的右后方;测试机构的右侧设有下料机构;下料气动手指16 安装在上下气缸15上,下料上下气缸15安装在下料前后气缸14上,下料前 后气缸14与下料导槽17共同安装在下料支架13上;下料机构的右侧是载体 推出机构;载体推出臂19安装在载体推出气缸18;载体传送系统由载体传送 带20和两个载体转移导槽组成,载体转移导槽分别安装在载体推入口和载体 推出口,载体传送带20安装在两个载体转移导槽30之间,位于工作导槽31 的前方,且与工作导槽31平行。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将1个待扣盖电池放入载体26中,再将载体 26放到载体传送带20上,按下启动按钮2,设备进入工作状态,传送带20 将载体26送到载体推入位置,载体推入气缸3动作将载体26推入工作导槽 31后返回。载体到位检测传感器6检测到载体26后送进气缸5动作将载体 26向前推进1个工位,然后返回,依次放入多个载体26。由于送进气缸、扣 盖系统、测试机构、下料机构、载体推出机构的动作信号均为载体到位检测 传感器6供给,所以以上部件会同时动作。扣盖系统中的载体夹紧气缸22夹 紧载体后,垫片压紧气缸7动作,将垫片及极组向下压紧,然后返回;极耳 整形气缸23动作伸出,翻盖气缸8伸出将电池盖翻平,极耳整形气缸23和 翻盖气缸8返回。同时压盖气缸9动作将电池盖压平,测试机构10对压好盖
的电池28进行短路测试,下料机构(气缸14、 15、 16)将合格电池取出后放 在下料导槽17内(不合格电池28随载体26推出后由操作工取出),载体推 出机构将空载体从工作导槽31经过载体转移导槽30推到传送带20上,操作 人员再将待扣盖电池28放入载体26中,由传送带20将载体送到载体推入位 置重复以上动作。
其中,测试机构如果单纯接24V电源,则可以测量电池是否短路,測试 机构如果外配高压直流表,对电池可以检测其绝缘特性;如果外配交流测试 表,对电池可以检测电池的漏电流是否合格;以上功能可以灵活选用。
上述参照实施例对该锂离子电池极耳焊接完成后的自动装配装置进行的 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 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焊接完成后的自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横向居中固定设置工作导槽,一侧设有操作按钮;送进系统安装在工作导槽的左侧,送进气缸通过送进气缸支架与工作台固定,安装后的送进气缸的轴线与工作导槽的轴线重合;所述载体推入及检测机构安装在工作导槽入口处的后方,与工作导槽垂直,装有载体推进臂的载体推入气缸通过底座与工作台固定,载体到位检测传感器安装在工作导槽的入口处;扣盖系统安装在工作导槽中间的两侧及上方;载体固定夹具安装在载体固定气缸上,极耳整形爪安装在极耳整形气缸上,与载体固定气缸共同安装在极耳整形支架上,并与工作台相连,位于工作导槽的前方;垫片压紧气缸安装在压盖机构支架上,位于工作导槽的上方,翻盖机构安装在工作导槽的后方,通过底座固定在工作台上;压盖气缸位于垫片压紧气缸的右侧,也安装在压盖机构支架上;测试头安装在与测试机构支架固定的测试气缸上,测试机构支架与测试气缸位于工作导槽的右后方;测试机构的右侧设有下料机构;下料气动手指安装在下料上下气缸上,下料上下气缸安装在前后气缸上,下料前后气缸与下料导槽共同安装在下料支架上;下料机构的右侧是载体推出机构;载体推出臂安装在载体推出气缸;载体传送系统由载体传送带和两个载体转移导槽组成,载体转移导槽分别安装在载体推入口和载体推出口,载体传送带安装在两个载体转移导槽之间,位于工作导槽的前方,且与工作导槽平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焊接完成后的自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横向居中固定设置工作导槽,一侧设有操作按钮;送进系统安装在工作导槽的左侧。载体推入及检测机构安装在工作导槽入口处的后方,装有载体推进臂的载体推入气缸通过底座与工作台固定,载体到位检测传感器安装在工作导槽的入口处;扣盖系统安装在工作导槽中间的两侧及上方。载体固定夹具安装在载体固定气缸上,极耳整形爪安装在极耳整形气缸上,与载体固定气缸共同安装在极耳整形支架上,并与工作台相连。翻盖机构安装在工作导槽的后方,通过底座固定在工作台上;压盖气缸位于垫片压紧气缸的右侧。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节能高效,装配一致性好。
文档编号H01M10/38GK201066707SQ20072009640
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5日
发明者任广洞, 吉跃华, 张明昆, 王念举, 建 赵, 邹玉峰 申请人: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