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1707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线缆连接器组件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用于两电气设备间高速信号 传输的线缆连接器组件。背景技术
显示接口 (DisplayPort)—种由VESA (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提出的新数字显示界面标准(2006年5月通过)。其定义了一种最新型免费许可数字音频/视频连接,主要用于计算机和监视器之间,或者计算 机和家庭影院系统之间。与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 (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和数字-见频接口 (Digital Visual Interface)相比, 该显示接口有许多优点,例如以除加密部分以外的免专利权税方式支持高清 晰度监视器的10Gbit/s的前端连接通道,并且支持内、外部连接以便电脑制 造商使用相同的标准而能降低成本等,而HDMI并非如此。显示接口连接器包 括金属壳体、收容于金属壳体的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 与端子电性连接的若干线缆、包覆成型于金属壳体和线缆外的外套。然而, 显示接口连接器的详细结构并未被揭示,显示接口连接器仍有改进空间以取 得更好信号传输效果并减少电磁干扰。美国专利第6, 932, 640 Bl号所揭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盖住罩壳、盖 板及帽体的金属遮蔽体元件。金属遮蔽体包括下壳体和上壳体。下壳体包括 一设有若干钩形突出部的U形主体部和位于主体部后部的后夹持部。上壳体为 一U形金属薄片反向盖在下壳体上,其设有若干对称分布于两相对侧面及一延 伸带且与钩形突出部对接的固持孔。组装后,固持孔与钩形突出部对接,夹 持部固定在线缆的金属遮蔽层外围且夹在延伸带上。然而,在某些情况下, 当有意料之外的施加力施加于线缆时,上壳体和下壳体有很大可能会相互分 离。因此电磁防护和稳定的信号传输将会受到影响。因而,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遮蔽件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具有改进的遮 蔽件以防止电磁干扰并取得良好的信号传输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 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设有若干与端子电性连接的 导体及一遮蔽层的线缆、包覆绝缘本体、端子及线缆前端的金属壳体及防护 盖体。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连接面及自连接面向对接面延伸的对接方向。 金属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沿与对接方向垂直的方向配接于第一壳体之第二壳 体。其中第一壳体包括支持线缆遮蔽层的加强部,加强部进一步设有一限制 空间,第二壳体包括部分包覆第一壳体加强部及遮蔽层的夹持部,且定位于限制空间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缆连接器 组件包括设有对接接口的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内且突露于对接接口内 的若干端子、第一金属壳体、第二金属壳体及绝缘盖体,所述第一金属壳体 为片式结构,其包括于外围包围所述绝缘本体的前部和自前部的后边缘以半 周框结构一体向后延伸的后部,第二金属壳体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的后部尺 寸相对应且组装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后部相对的前部的后边缘,其与所述第 一金属壳体的后部配合以形成一周框结构,绝缘盖体保护性地包覆成型于除 第一金属壳体的前部的大部分外的第一、第二金属壳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功效通过改进的遮蔽 件实现稳定传输信号且消除电磁干扰。
图l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 图2为图l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 一视角的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金属壳体放大图。 图5为图4所示金属壳体的另 一视角的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沿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沿线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組件IOO具有对接方向和对
接面,其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端子2、组装于绝缘本 体1上的对正装置3、设有若干连接于相应端子2的导体50的线缆5、包覆 绝缘本体1的金属壳体4及部分包围金属壳体4和线缆5前端的防护盖体6。 绝缘本体1设有一对接面14、 一与对4妻面14相对的连接面15及对4妻接 口。绝缘本体1设有上壁10、平行于上壁IO延伸的下壁11及一对在上、下 壁10、 11之间延伸的侧壁16。上壁IO、下壁ll及侧壁16共同形成收容腔 12。若干通道13排列于上壁IO和下壁11的内表面以形成两组第一通道和第 二通道,这些通道分别贯穿绝缘本体1的连接面15且与收容腔12相通。第 一通道的数量与第二通道的数量相同。此外,每一侧壁16设有一对自后端面 分别向上和向下突出的阻挡块161。每一上壁10和下壁11分别设有一对相 互间隔一定距离的突出部17。每一突出部17进一步设有一向外延伸的楔形 突起170。端子2设置于绝缘本体1内且突露于对接接口内,其包括对接部20、与 对接部20相对的端接部22及位于对4妄部20和端接部22之间的固持部21。 在固持部21两侧设有若干千涉部(未标号)来与绝缘本体1干涉配合。端子2 也设置成两组,分别对应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对接部20分别收容于相应通 道13内并部分突露于收容腔12内。端接部22延伸超出连接面15。对正装置3组装于绝缘本体1上,包括隔板30、自隔板30向前延伸进 入绝缘本体1的收容腔12内的舌板31及支撑安置于其上、下表面的端接部 22的支撑板32,其中隔板30设有可供若干端子2的端接部22通过的通孔 301及于其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对与突出部17配合来固持绝缘本体1的隔 板凹槽302。舌板31包括若干分别与绝缘本体1的相应通道13对齐的凸条 310。因此,对正装置3和端子2组装于绝缘本体1之后,舌板31的凸条310 分别支撑端子2的相应对接部20并且填充绝缘本体1的收容腔12。线缆5包括若干分别焊接于端子2的端接部22的导体50、外套52和遮 蔽层51上。将线缆5的外套52部分剥除后遮蔽层51就会暴露在外面。请参照图4及图5,金属壳体4由金属材料冲压制成,其包括第一壳体 40及沿垂直于对接方向的方向组装于第一壳体40的第二壳体45。然而,在 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壳体45也可以沿对接方向组装于第一壳体40而不违背 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第一壳体40为片式结构,包括框架形主体部41、自主体部41向后延伸 的U形延伸部42及自延伸部42后边缘向后延伸的加强部43,也可以说包括 在外围包围绝缘本体1的前部和自前部的后边缘以半周框结构一体向后延伸 的后部。主体部41包4舌顶壁411、与顶壁411相对的底壁413及一对与顶壁 411和底壁413连接的侧壁412。顶、底壁411、 413和侧壁412共同形成一 可收容绝缘本体1的收容槽410。顶壁411的后边缘沿与对接方向垂直的方 向设有若干开口 4111。顶壁411和底壁413分别设有一对与绝缘本体1的突 出部17的突起170对接的缺口 4112。每一侧壁412设有自后部延伸的肋4121。 延伸部42呈U形,其包括自底壁413向后延伸的下壁420, 一对相对设置且 :故底壁413隔开的侧壁421。下壁420和这一对侧壁421共同形成一与收容 槽410相通的空间(未标号)。每一侧壁421包括一对矩形孔4210。加强部43 呈矩形,包括自加强部43两边以一预定距离切割形成的弯曲部430、设于后 面的限制部(未标号)及设于前面的定位部(未标号)。限制部和定位部之间共 同形成一限制空间431。第二壳体45呈U形,其包括上壁451、一对相对的侧壁452及自上壁451 后面延伸的夹持部453。上壁451和一对侧壁452共同形成一空间(未标号)。 上壁451设有自其顶面向下凹陷一预定距离的若干凸肋4511及自前边缘向下 弯曲的若干齿状突起4512。每一侧壁452包括一对向外沖压形成来锁入第一 壳体40的矩形孔4210的卡持片4521。夹持部453为自金属薄片弯曲形成的 环形结构。第二壳体45与第一壳体40的后部尺寸相对应且组装于第一壳体 40后部相对的前部的后边缘,且与第一壳体40的后部配合以形成一周框结 构。防护盖体6用绝缘材料制成,其保护性地包覆成型于除第一金属壳体40 前部的大部分以外的第一、第二壳体40、 45。请参照图1至图7,组装时,端子2先组装于对正装置3上。端子2的 端接部22穿过通孔301且位于支撑板32上,其对接部20安置于凸条310 上且固持部21通过端子2的千涉部(未标号)与通孔301内表面干涉配合而收 容于通道13内。然后,对正装置3和端子2—起组装于绝缘本体1上,舌板 31通过凸条310收容于通道13并填充收容腔12,隔板30固持于側壁17之 间,支撑板32暴露于绝缘本体1之外。另外,突出部17收容于凹槽302内。
接着,线缆5的导体50分别焊接于由支撑板32支撑的端子2的端接部22。 请参照图1至图8,上述组装完成后,上述组合沿对接方向插入并组装于第 一壳体40。在此过程中,绝缘本体l向着收容槽410移动直至突起170收容 于缺口 4112 JU皮阻挡块161挡住。肋4121向4皮此相对弯曲来进一步4氐持于 绝缘本体1的侧壁16的后端。于是,绝缘本体1与第一壳体40可靠结合。 支撑板32和线缆5的遮蔽层51分别位于底壁420和加强部43上。然后,第 二壳体45沿垂直于对接方向的方向组装于第一壳体40,同时其齿状突起4512 扣入第一壳体40的开口 4111内。第二壳体45向下移动直至侧壁452的卡持 片4521锁入第一壳体40的侧壁421的矩形孔4210。此外,第二壳体45的 夹持部453被弯曲来围绕遮蔽层51和弯曲部430,然后收容并定位于限制空 间431。因此,当线缆5被外力拉长或弯曲时,金属壳体4能够牢固包围端 子2和线缆5,来有效减少电磁干扰影响并改善电性连接。请参照图l至图7,防护盖体6包覆成型于绝缘本体1后部、金属壳体4、 对正装置3、端子2与导体50的接合处上。因为端子2及舌板31的凸条310 完全填充收容腔12,即使包覆成型过程中防护盖体6有相当大压力施加于绝 缘本体l,绝缘本体1也不会变形或弯曲。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为显示接口 (DisplayPort)型线缆连接器组件。为适应显示接口 (DisplayPort),线缆连 接器组件100的端子2沿绝缘本体1的相对内表面排成两排, 一排端子位于 绝缘本体1的顶壁12,且由十根端子组成,另一排端子也由十根端子组成。 然而,两排端子并非于绝缘本体1的垂直方向相互对齐排列。很显然,本实 用新型的对正装置3还可以应用于其它类型线缆连接器组件。
权利要求1.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设有若干与端子电性连接的导体及遮蔽层的线缆、金属壳体及防护盖体,其中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连接面及自连接面向对接面延伸的对接方向,金属壳体包围绝缘本体、端子及线缆前端,其包括第一壳体及沿与对接方向垂直的方向结合于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用以支撑线缆的遮蔽层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进一步设有至少一限制空间,第二壳体包括部分包围所述第一壳体的加强部及线缆的遮蔽层且定位于限制空间的夹持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 加强部呈矩形,其包括自两边切割形成的弯曲部和一对限制空间,所述第二 壳体的夹持部包围第一壳体的加强部的弯曲部及线缆的遮蔽层。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 括用来收容绝缘本体的框架形主体部、自主体部向后延伸的U形延伸部及上述 加强部,该加强部自延伸部后边缘向后延伸。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 顶壁、与顶壁相对的底壁及与顶壁、底壁相连的侧壁,顶壁、底壁和侧壁共 同形成一收容槽来收容绝缘本体。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U形截 面结构的第二壳体包括上壁、 一对相对的侧壁及上述夹持部,该夹持部自上 壁后面延伸,上壁和一对侧壁共同形成一空间以便与第一壳体的延伸部结合。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 上壁设有若干自前边缘向下弯曲的齿状突起,第一壳体的顶壁的后边缘进一 步沿与对接方向垂直的方向设有若干开口,且齿状突起收容于第一壳体的开 口 。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 每一侧壁包括一对向外冲压形成的卡持片,第一壳体的延伸部进一步设有若 干锁扣该卡持片的孔。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壁和底壁分别i殳有一对缺口 ,绝缘本体进一步设有与缺口对应的突起,第 一壳体的每一側壁包括自后端向后延伸的肋,该肋于绝缘本体后端向彼此相 对弯曲及所述突起可以防止绝缘本体沿对接方向的反方向脱离第一壳体。
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迷绝缘本体设有 若干邻近第一壳体的顶壁和底壁后侧的阻挡块以防止绝缘本体沿对接方向脱 离第一壳体。
10. —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设有对接接口的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 本体内且突露于对接接口内的若干端子、第一金属壳体、第二金属壳体及绝 缘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为片式结构,其包括于外围包围所 述绝缘本体的前部和自前部的后边缘以半周框结构一体向后延伸的后部,第 二金属壳体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的后部尺寸相对应且组装于所述第一金属壳 体后部相对的前部的后边缘,其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的后部配合以形成一周 框结构,绝缘盖体保护性地包覆成型于除第一金属壳体的前部的大部分外的 第一、第二金属壳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线缆及包覆绝缘本体、端子及线缆前端的金属壳体。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连接面及自连接面向对接面延伸的对接方向。线缆包括与端子电性连接的若干导体及一遮蔽层。金属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沿与对接方向垂直的方向与第一壳体配合的第二壳体。其中第一壳体包括支持线缆遮蔽层的加强部,该加强部进一步设有至少一限制空间。第二壳体包括部分包覆第一壳体加强部及遮蔽层的夹持部,其定位于限制空间内。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通过改进的遮蔽件实现稳定传输信号且消除电磁干扰的功效。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01081834SQ200720125919
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24日
发明者杰利·吴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