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170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能将上、下层端子的接触点置于同一平 面,以提高挠性排线与电连接器插接时的便利性,大为减少阻力,且便利制造、组装的电连接 器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现行电子产品在动态的电路连结处或是在组装零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时,常利用挠性排线 (Flexible Flat Cable)等来进行连结,而挠性排线的端边是连结有一电连接器,藉该电连接器 来与对应的对接电连接器进行插接,用以进行电讯信号的传输。 一般连结于挠性排线的电连接 器与该对接电连接器的电讯导接具有既定的规格设计,即具有上、下二排导接端子,而挠性排 线的复数金属导片是呈同一平面的布设,因此其制作上需将该电连接器的上、下二排导接端子 导接于该挠性排线呈同一平面的复数金属导片上,如此一来,该上、下二排导接端子常呈现不 同结构形状的设计,以达成上、下二排导接端子皆能接触到该呈同一平面的复数金属导片的需 求,换言的,该挠性排线的电连接器需冲制二种不同结构的上、下二排导接端子,因此使得其 制造、组装程序显得较为繁琐,且增加制造成本,相当不符制造经济效益。
再者,习知该电连接器的上、下二排导接端子导接于该挠性排线的复数金属导片上时,是 呈同一在线的接触排列,使得该挠性排线的插入该电连接器以进行组装时,该挠性排线瞬间受 到较大的阻力,增加其组装的困难度,亦诚有待加以改善的必要。因此,如何针对上述电连接 器其制造、组装上的繁琐及困难度等缺失再加以突破、解决,继而提升电连接器制造组装的经 济效益,诚是业界或有智之士应再进一步思考、努力突破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能使电连接器具有制造组装上的便 利性及经济性,进而提升其制造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能使电连接器的上、下二排导 接端子能共享于同一导接端子,迸而使导接端子的制造更为精简及组装程序更为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藉前后错位式的接触,能使挠 性排线的插入电连接器时大为减少阻力,进而增加其组装的便利性及效益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改良结构,该电连接器是提供与具有复数金 属接脚的挠性排线(FFC)或挠性印刷电路板(FPC)电讯组接,其包括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是 设有一组接容槽、复数上层端子槽及复数下层端子槽;复数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端子相 对错位设于该绝缘本体的上层端子槽及下层端子槽,该端子具有端子座及端子导脚,该端子导 脚形成有一第一接触部,当挠性排线插入该组接容槽内且邻近于该上层端子槽的位置时,是与 该下层端子槽的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形成接触,当挠性排线插入该组接容槽内且邻近于该下层端 子槽的位置时,是与该上层端子槽的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形成接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再次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改良结构,该电连接器是提供与具有复 数金属接脚的挠性排线或挠性印刷电路板电讯组接,包括具有组接容槽、复数上层端子槽及复 数下层端子槽的绝缘本体,及组装于该上层端子槽及该下层端子槽的复数端子,其特征在于-该上层端子槽的端子与下层端子槽的端子呈相互错位及不同接触面方位的设置,且,上下层端 子为同一构形且皆具有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该上层端子槽的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与该下层 端子槽的端子的第二接触部是朝同一侧突起,且,该下层端子槽的端子的第二接触部与该上层 端子槽的端子的第一接触部是朝相反一侧突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实质性特点和优点复数端子,是相对错 位设于该绝缘本体的该上层端子槽及该下层端子槽,该端子是包括有端子座及端子导脚,该端 子导脚是形成一第一接触部及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及该第二接触部是呈不同接触面方 位的设置,当挠性排线插入该组接容槽内且邻近于该上层端子槽的位置时,是与该下层端子槽 的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形成接触,当挠性排线插入该组接容槽内且邻近于该下层端子槽的位置时, 是与该上层端子槽的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形成接触;上、下二排导接端子能共享于同一导接端子, 进而使导接端子的制造更为精简及组装程序更为便利,前后错位式的接触,能使挠性排线的插 入电连接器时大为减少阻力,进而增加其组装的便利性及效益性;不需两套端子制程,且组装 时更可免除端子的混淆,并使电连接器的制造组装更具有便利性及经济性,进而提升其制造经 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端子导接示意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6B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剖视示意图。
图号说明
10、挠性排线20、后盖
30、电连接器11、金属接脚
12、补强板21、插槽
22、接板23、卡制件
31、绝缘本体40、端子
32、组接端33、对接端
34、组接容槽35、卡制槽
36、隔板37、上层端子槽
371、上抵孔38、下层端子槽
381、下抵孔372、.上抵槽
382 、下抵槽41、上层端子
41A、下层端子42、42A端子座
43、 43A、端子导脚421,.421A端座部
420、 420A端面422,.422A抵部
423、 423A抵肋424-,424A凸部
431、 431A曲部432-,432A第一弯折部
433、 433A第二弯折部434-.434A第三弯折部
435、 435A第四弯折部436-> 436A第一接触部
437、 437A第二接触部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l、图2、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图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是用 于与一挠性排线10电讯组接,该挠性排线10的一端形成有同一平面上排列的复数金属接脚11, 另外,于复数金属接脚11的相对一侧面上设有补强板12。
挠性排线10可先组装于后盖20上,再一同组接至电连接器30。后盖20设有一贯穿的插槽21, 后盖20相对于电连接器30的前端面设有一对应该插槽21的接板22,后盖20相对该电连接器30的 前端两侧并设有卡制件23;在较佳实施例中,该接板22是呈邻接于该插槽21的设置,以使该挠 性排线10穿过该插槽21后,该补强板12是承置于该接板22上,即使该复数金属接脚ll呈被支撑
的外露状态,且该插槽21是呈斜向的设置(如图6A所示),用以增加对该挠性排线10的卡结定位。 当然,前述该挠性排线IO(Flexible Flat Cable/FFC)亦可以一挠性印刷电路板(FPC)取代的。
电连接器30包括有绝缘本体31及复数端子40,绝缘本体31是包括组接端32、前方的对接端 33及组接容槽34,组接端32两侧设有对应该卡制件23的卡制槽35,该卡制槽35可供卡制件23固 定,用以使结合后盖20与绝缘本体31相互定位,组接容槽34内是设有一隔板36(如图6A所示)用 以分隔而形成该绝缘本体31的复数上层端子槽37及复数下层端子槽38(依图2所示方位),其分别 包括有上抵孔371及下抵孔381、上抵槽372及下抵槽382。
复数端子40包括有复数上层端子41及复数下层端子41A,请一并参阅图4。上层端子41包括 一端子座42及端子导脚43,端子座42是包括二相向延伸的端座部421及端面420上的一抵部422, 端座部421是呈曲状,且其相对内侧是设有抵肋423,而该抵部422是呈向该端子导脚43方向倾斜, 另该端面420相反该端子导脚43方向是延伸有一凸部424;端子导脚43是包括一曲部431 ,该曲部 431并往该端座部421延伸方向呈倾斜,该曲部431继往该端座部421延伸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折 部432,该第一弯折部432继往远离该端座部421方向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433,该第二弯折部433 继往该第一弯折部432方向及远离端座部421方向弯折形成第三弯折部434,该第三弯折部434继 往远离该端座部421方向弯折形成第四弯折部435,其中该第一弯折部432、第二弯折部433及第 三弯折部434是略呈一U状弯折,并形成该第二弯折部433与第三弯折部434间的第一接触部436, 及该第三弯折部434与该第四弯折部435间的第二接触部437,亦即,该端子导脚43是形成有前后 的第一接触部436及第二接触部437,且该第一接触部436及第二接触部437是呈不同接触点、线 位置的设置状态。
下层端子41A是与该上层端子41为相同的结构组成,并呈相反的设置状态(即旋转180度), 即该下层端子41A亦包括有该端子座42A的端座部421A、端面420A、抵部422A、抵肋423A、凸部 424A及该端子导脚43A的曲部431A、第一弯折部432A、第二弯折部433A、第三弯折部434A、第四 弯折部435A、第一接触部436A、第二接触部437A该构成。
电连接器30组合时是将该复数上层端子41及复数下层端子41A分别设于该绝缘本体31的复 数上层端子槽37及复数下层端子槽38内,并使该抵部422、 422A分别凸抵于该上、下层端子槽37、 38的上抵孔371、下抵孔381处,及该凸部424、 424A分别穿抵于该上抵槽372、下抵槽382,用以 稳固承受插拔力的作用而防止该复数端子40的松脱。如图6A、图6B所示,当端子40组装完成后, 上层端子41的第二接触部437与下层端子41A的第一接触部436A是朝同一方向突起,反之,上层 端子41的第一接触部436与下层端子41A的第二接触部437A是一同朝另一相反方向突起。
请参阅图5、图6A,由于后盖20的插槽21位置非位于后盖20的正中间,而是略为向下偏移, 故当将组装有挠性排线10的后盖20插入该电连接器30的组接容槽34内时,接板22的位置会较为
接近下层端子槽38,且上层端子41的第一接触部436及下层端子41A的第二接触部437A可分别抵 接于不同的金属接脚ll上,第一接触部436及第二接触部437A的接触位置呈同平面、不同接触点、 线位置的导接设置,而形成该上层端子41、下层端子41A接触点线的前后错开,因此当该后盖20 组入该电连接器30时是先接触该下层端子41A的第二接触部437A,继随组入再接触该上层端子41 的第一接触部436,如此可使该挠性排线10组入时可大为减少瞬间阻力,进而增加其组装的便利 性及效益性。
相反的,如图6B所示,若将后盖20反向插于电连接器30的组接容槽34内,同样的,接板22 的位置会较为接近上层端子槽37,且上层端子41的第二接触部437及下层端子41A的第一接触部 436A可分别抵接于不同的金属接脚ll上。藉此一设计,使后盖20无论正向、反向插入,都可以 与端子40形成接触,以便于使用者使用,并避免反向误插对连接器本身所造成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改良结构藉该端子的构成设计,可将该上层端子及下层端子予以整合 统一,因此同一端子料带及制程所冲制的端子即可同时满足该上、下层端子的需求,不需两套 端子制程,且组装时更可免除端子的混淆,并使电连接器的制造组装更具有便利性及经济性, 进而提升其制造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改良结构,该电连接器是提供与具有复数金属接脚的挠性排线(FFC)或挠性印刷电路板(FPC)电讯组接,其包括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是设有一组接容槽、复数上层端子槽及复数下层端子槽;复数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端子相对错位设于该绝缘本体的上层端子槽及下层端子槽,该端子具有端子座及端子导脚,该端子导脚形成有一第一接触部,当挠性排线插入该组接容槽内且邻近于该上层端子槽的位置时,是与该下层端子槽的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形成接触,当挠性排线插入该组接容槽内且邻近于该下层端子槽的位置时,是与该上层端子槽的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形成接触。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端子的端子导脚延伸形成一第二 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是相对于第一接触部反向突起,当挠性排线插入该容置空间内且邻近 于该上层端子槽的位置时,可同时与该上层端子槽的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及该下层端子槽的端 子的第一接触部形成接触,反之,当挠性排线插入该容置空间内且邻近于该下层端子槽的位 置时,可同时与该下层端子槽的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及该上层端子槽的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形成 接触。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更包含一后盖,该后盖上 是设有-难槽。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两侧是设有卡制槽,该后 盖两侧是设有相对应该卡制槽的卡制件。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后盖设有一邻接于该插槽的接板。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内是设有一用以分隔该上 层端子槽及该下层端子槽的隔板。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层端子槽是包括有上抵孔及上抵 槽,该下层端子槽是包括有下抵孔及下抵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包括有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是设有组接容槽、复数上层端子槽及复数下层端子槽;复数端子,是设于绝缘本体的上层端子槽及下层端子槽,该端子具有端子座及端子导脚,该端子导脚形成一第一接触部及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及该第二接触部的反向设置是呈同一平面及不同接触点、线位置的设置;藉此,便于对接连接器插接使用,并使端子的制造更为精简及组装程序更为便利,进而提升其制造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
文档编号H01R12/79GK201060983SQ20072012589
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4日
发明者吕依庭 申请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股份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