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组合式插头连接器、连接器及电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183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座连接器、组合式插头连接器、连接器及电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无绳电热水器如电水壶上的插座连接器、 用于无绳电热水器上的组合式插头连接器、由所述插座连接器和组合式 插头连接器组成的连接器、以及安装有所述连接器的电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无绳电热水器的组合式控制器/连接器通常有一个基座或 者底台,通过将电热水器放置在这个基座或者底台上,以向电热水器提 供电能。这种组合式控制器/连接器的基座或底台连接到主电源上。
目前关于这种装置的技术方案大致有两种 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 个连接到电源的基座,基座上有一个向上伸起的壳体,壳体中有三组接 线触头,触头由片状弹簧组成,壳体上前面有三个槽,用于接纳从电器 后部平行安装的带耦合器有热感应控制器上伸出的端子销。这些槽在外 部被一个可以移动的保护罩封闭。当插销插进去后保护罩移开,当插销 离开后保护罩仍然封闭,达到一种与外界的电气隔离。这种结构的优点 是提供一个简单易行的安全电气隔离措施,但是这种保护罩是可以很容 易的被移开。这样带电的触头就会暴露在外部,容易引起触电。 一般还 需要另外的电气隔离措施。后来的技术方案是对第一种技术方案进行改 进,对基座部分的电连接进行二次接触。这种方案所述的基座或者底台 上有一个上部的可以移动的电触头,它们在上面的电加热器被移开后是 不带电的,只有当上面的电加热器压下后,先与不带电的可以移动的电 触头接触,使这组触头继续移动,与里面的带电的触头再接触,达到一 种电连接。这种对于解决耦合器接触端电弧过大是很有好处的,但对于
电气隔离这只是增加了电连接的距离,对于消费者的误操作防护来说,这 种增加的距离是微不足道的。
另一种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无绳热水电器的供电底座内的插座连 接器,包括一个在上部区域限定单个连续槽的外壳和多个设置在槽下的 电触头,其中插头连接器能够通过该槽插入。这个技术方案的缺点是所 设置的槽是贯通连成一个插孔,是将安装有火线触头和中线触头上方的 槽做成较小尺寸来限制进入插孔的可能,且没有避免保护盖被误打开的 措施。这样对于在日常使用较小的金属件的误插入是没有任何防护的。 对于电热水器类产品来说诸如水的液体滴到底座上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 象。对于较小尺寸的贯通插孔来说,液体很容易在这个插孔上浮起。这 样当插头连接器插入后很容易发生电气短路现象。
现在的电液体加热器在正常使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将水洒在基座 上的情况,虽然在每个生产厂家都会在说明书及产品的相关位置着重提 出水不能浸入电器。这种提示在这类产品的实际使用来说是没有很明显 的作用。水容易洒到基座上,就会使电气距离相应的降低,如果没有可 靠的措施杜绝保护罩的打开。这种防护将是一个很严重的隐患。所以对 于防护罩的移动进行限制,使带电的触头更不容易暴露在消费者可以触 及的位置,是一个很有必要的防触电措施。考虑到实际使用的习惯,这 种对于保护罩移动的限制又不能做的很呆板,以至于在正常使用时很不 方便,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 供一种既满足电热水器本体与基座顺畅插接分离的要求,同时又满足触 头端子在通电但又不耦合工作时与外界完全封闭且不能轻易被误接触的 插座连接器,这种插座连接器工作可靠、更加安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适于与插座连接器相配合的组合式插头连
接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 提供一种既满足电热水器本体与基座顺畅插接分离的要求,同时又满足 触头端子在通电但又不耦合工作时与外界完全封闭且不能轻易被误接触 的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 提供一种既满足电热水器本体与基座顺畅插接分离的要求,同时又辦足 连接器触头端子在通电但又不耦合工作时与外界完全封闭且不能轻li被 误接触的电热水器。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电热水器的插座连接器,包括一壳 体和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多个电触头,所述壳体上成形有间隔开的多个 插孔,所述电触头分别与所述插孔相对应,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可活动的 隔离盖,所述隔离盖至少将与所述电触头中的带电触头对应的插孔从所 述壳体内封闭,从而将所述带电触头与所述插孔隔离,所述壳体上成形 有推动插孔,所述隔离盖从壳体外仅能通过所述推动插孔被推动,以便 所述隔离盖从壳体内打开与所述带电触头对应的插孔,从而能够通过所 述插孔从外部接触所述带电触头,所述推动插孔沿竖直方向延伸成形。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电热水器的插座连接器还具有如下 附属技术特征
所述隔离盖的顶部成形有斜坡,所述斜坡位于所述插孔处。 所述斜坡的表面成形为一侧边比另一侧边高的光滑过渡面。 所述斜坡的顶部延伸超过所述插孔的宽度。
所述隔离盖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铰接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隔离盖 绕所述转轴转动。
所述隔离盖上设有回复机构,所述回复机构驱动所述隔离盖复位。 所述推动插孔为U型插孔。
所述隔离盖的顶部成形有推动筋条,所述推动筋条与所述推动插孔 相对应。
所述壳体位于所述u型插孔中部的部分向内腔延伸,形成一定位块,
所述定位块卡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的内端壁相接触。
所述带电触头所对应的插孔为方形孔,所述插孔宽度为2mm-4mm, 长度为4mm一8mm。
所述隔离盖上成形有多片隔离片,所述隔离片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 隔成多个隔离腔,所述带电触头位于所述隔离腔中。
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成形有漏水孔。
所述带电触头包括固定电触头和活动电触头,所述活动电触头能够 在受到侧向压力推动时与所述固定电触头相接触。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电热水器的组合式插头连接器,包 括主体、安装在所述主体上的热敏控制装置和位于所述主体端部的多个 插销,所述主体端部设置有推动插杆,所述推动插杆与所述主体端部相 垂直,以便所述推动插杆适于沿竖直方向插入插座连接器的推动插孔中, 推动所述插座连接器的隔离盖。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电热水器的组合式插头连接器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所述插杆的顶端成形有斜面。 所述插杆的长度大于所述插销的长度。 所述插杆的长度与所述插销的长度相同。 所述插杆成形有U型结构。
所述U型插杆的底板上设置有一通孔,所述U型插杆的槽道内设置有 地线连接片,所述地线连接片的触头为所述通孔内。
所述电源插销为两个,所述插杆位于两所述电源插销之间。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电热水器的连接器,包括插座连接 器和组合式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一壳体和安装在所述壳体 内的多个电触头,所述壳体上成形有间隔开的多个插孔,所述电触头分 别与所述插孔相对应,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可活动的隔离盖,所述隔离盖 至少将与所述电触头中的带电触头对应的插孔从所述壳体内封闭,从而将所述带电触头与所述插孔隔离,所述壳体上成形有推动插孔,所述隔 离盖从壳体外仅能通过所述推动插孔被推动,以便所述隔离盖从壳体内 打开与所述带电触头对应的插孔,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插孔从外部接触所 述带电触头,所述推动插孔沿竖直方向延伸成形,所述组合式插头连接 器包括主体、安装在所述主体上的热敏控制装置和位于所述主体端部的 多个插销,所述主体端部设置有推动插杆,所述推动插杆与所述主体端 部相垂直,以便所述推动插杆适于沿竖直方向插入插座连接器的推动插 孔中,推动所述插座连接器的隔离盖,其中所述插头连接器的推动插杆 适于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中的推动插孔中以便推动所述隔离盖,从而所 述隔离盖从壳体内打开与所述带电触头对应的插孔,由此插头连接器的 插销能够通过所述插孔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带电触头接触。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热水器,包括本体和底座,所述本体 形成有加热腔室和位于所述加热腔室内的浸入式电加热器,所述底座上 设置有插座连接器,所述本体上安装有组合式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头连 接器与所述电加热器相连接,所述插座连接器与电源相连接,所述插座 连接器包括一壳体和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多个电触头,所述壳体上成形 有间隔开的多个插孔,所述电触头分别与所述插孔相对应,所述壳体内 安装有可活动的隔离盖,所述隔离盖至少将与所述电触头中的带电触头 对应的插孔从所述壳体内封闭,从而将所述带电触头与所述插孔隔离, 所述壳体上成形有推动插孔,所述隔离盖从壳体外仅能通过所述推动插 孔被推动,以便所述隔离盖从壳体内打开与所述带电触头对应的插孔, 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插孔从外部接触所述带电触头,所述推动插孔沿竖直 方向延伸成形,所述组合式插头连接器包括主体、安装在所述主体上的 热敏控制装置和位于所述主体端部的多个插销,所述主体端部设置有推 动插杆,所述推动插杆与所述主体端部相垂直,以便所述推动插杆适于 沿竖直方向插入插座连接器的推动插孔中,推动所述插座连接器的隔离 盖,其中所述插头连接器的推动插杆适于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中的推动 插孔中以便推动所述隔离盖,从而所述隔离盖从壳体内打开与所述带电触头对应的插孔,由此插头连接器的插销能够通过所述插孔与所述插座 连接器的带电触头接触。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电热水器的插座连接器与现有技术相比 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 由于在壳体空腔内设有隔离盖,使得带电的火线触头和中线触头 在未使用时与所对应的插孔隔离,同时,隔离盖通过火线触头和中线触 头无法打开,其仅能通过专设的推动插孔打开,而推动插孔并不对应带 电触头,因此,即使使用者误通过推动插孔打开隔离盖,其也不会触电, 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2、 由于推动插孔为U型插孔,因此, 一般的物品很难插入推动插孔 中,从而更加不易打开隔离盖。
3、 由于壳体及隔离盖上设有隔离片和斜坡,在液体流到插孔中时直
接流出,不会接触带电触头,提高了日常使用的安全性。
4、 由于带电触头位于由隔离盖的隔离片和壳体组合而成的隔离腔 中,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电热水器的组合式插头连接器与现有技 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插头连接器的端部设置有推动插杆,通过专 用的推动插杆插入插座连接器的推动插孔中,并推动隔离盖,从而打开 带电触头所对应的插孔,此时,插销才能与带电触头相接触,设置专用 插杆使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之间的配合更加方便,工作更加可靠, 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2、 由于推动插杆的端部设置有斜面,因此,其更加利于推动隔离盖,
方便隔离盖的打开。
3、 由于推动插杆为U型结构,因此,其更加方便与推动插孔相配合, 利于推动插杆插入推动插孔中,能够很好的防止其他物品插入推动插孔 中,提高安全性。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电热水器的连接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中的插座连接器设置推动插孔,而插头连接器 设置有与推动插孔相适配的专用推动插杆,只有通过两者的配合使用才 能推动插座连接器的隔离盖,从而打开带电触头所对应的插孔,这样大 大提高了安全性,有效防止由于误操作而发生触电的几率。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热水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 由于电热水器安装了上述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因此,其安 全性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更加可靠,并且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2、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可以直接安装在底座上,无须安装 其他的隔离装置,因此,其结构更加简单,安装更加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使用在一个电热水器上的安装实例图, 其中电热水器的外壳被切去一部分,以方便看到电加热器和组合式插头 连接器;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视图,其中连接器的外壳被切
去一部分,以方便看到内部的部件;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另一个方向上的立体视图,其中连
接器的盖板被隐藏,以方便看到内部的部件;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部件外壳和隔离盖的立体分解图5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未被插头连接器压下时的俯视图6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未被插头连接器压下时的一个剖面图
(图5的B-B);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未被插头连接器压下时的另一个剖面
图(图5的A-A);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被插头连接器压下时的俯视图9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被插头连接器压下时的一个剖面图(图
8的C-C);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被插头连接器压下时的另一个剖面图(图8的D-D);
图11A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耦合方式的另一个实 施例的剖视图。
图11B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耦合方式的再一个实 施例的剖视图。
图11C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耦合方式的又一个实 施例的剖视图。
图12A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中的隔离盖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封闭 状态剖视图。
图12B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中的隔离盖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打开 状态剖视图。
图13A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中的电触头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封闭 状态剖视图。
图13B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中的电触头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打开 状态剖视图。
图14A是本实用新型推动插杆和插座连接器相配合的另一个实施例 的封闭状态的剖视图。
图14B是本实用新型推动插杆和插座连接器相配合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15A是本实用新型推动插杆和插座连接器相配合的再一个实施例 的封闭状态的剖视图。
图15B是本实用新型推动插杆和插座连接器相配合的再一个实施例 的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16A是本实用新型推动插杆和插座连接器相配合的又一个实施例 的封闭状态的剖视图。
图16B是本实用新型推动插杆和插座连接器相配合的又一个实施例 的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加以说明。
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个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热水器的实施例。电
热水器由本体3和底座4组成,所述本体3上形成有加热腔室8和位于 所述加热腔室8内的浸入式电加热器10。在本体3的加热腔室8的后面 设置有一组合式插头连接器9,所述组合式插头连接器9包括主体、安装 在所述主体上的热敏控制装置和位于所述主体端部的插销。如传统技术 那样,将组合式插头连接器9与从设在加热腔室8的侧面的开口中穿过 来的浸入式电加热器10安装在一起。所述主体的端部成形有两个金属插 销91、 93和一个推动插杆92,所述推动插杆92内设置有接地连接片, 电加热器10与插销91、 93和推动插杆92中的接地连接片相连接。所述 底座4上安装有插座连接器1,电源线7连接到插座连接器1上,在使用 时将电源线7连接到电源上。所述插座连接器1的壳体2在其顶面20上 设置了插孔21、 23和推动插孔22,分别与组合式插头连接器9的插销 91、 93和推动插杆92—一对应。当本体3插到底座4上,底座就向电加 热器10供电。如传统技术那样,当电热水器容器中的水沸腾达到要求温 度(通常在水沸腾时)自动切断水壶电源,又可以在自动切断电源失效 或在壶内无水运行时提供过热保护,即所说的"干烧保护"。本实用新型 的插座连接器1提供了独立的电气隔离,插座连接器1直接底座4上伸 出,不需要在底座4上设立附加的电气隔离结构。这样结构更加简单, 安装更为方便。下面我们着重针对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1和组合式 插头连接器9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以体现出本实用新型的热水器安装 有下面的插座连接器和组合式插头连接器所带来的上述优点。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座连接器1的两 个不同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两个部件的分解立体图。插座连接器1 具体包括壳体2、隔离盖6、回复机构、三组电触头31、 32、 33、盖 板5 (参见图3),以及固定盖板的两颗螺丝121、 122。壳体2上有二个用于与组合式插头连接器9的插销91、 93进行耦合的相互隔开一定距离 的插孔21、 23以及一个与插头连接器9的推动插杆92相对应的推动插 孔22。所述推动插孔22位于插孔21、 23之间,所述推动插杆92位于两 个插销91、 93之间,并且推动插杆的长度大于两个插销91、 93的长度 (参见图1)。隔离盖6上设有两个转轴63、 64,所述转轴63、 64安装 在壳体2的两个槽24、 25中,将盖板5固定到这两个槽24、 25上形成 可以容纳两个转轴63、 64的孔,使隔离盖6可以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 这里的回复机构为复位弹簧ll,所述复位弹簧11安装在隔离盖6上,对 隔离盖6施加一定的接合力,使隔离盖6与壳体2能够接合。隔离盖6 在一侧设有四个隔离片65、 66、 67、 68。壳体2在其内部空腔中设置两 个隔离筋261、 262。所述隔离片65、 66、 67、 68与壳体2及隔离筋261、 262形成三个隔离腔41、 42、 43。壳体2上的二个插孔21、 23和推动插 孔22分别与隔离腔41、 43、 42在垂直方向上是上下对齐的。三组电触 头31、 32、 33通过设在壳体2上的三个卡筋271、 272、 273固定到壳体 2上,其自由端设置在三个相互隔离的隔离腔41、 42、 43中,同时这三 组电触头也对齐在壳体2上的二个插孔21、 23和推动插孔22的垂直下 方。在本实施例中,电触头31、 33为带电触头,即为火线触头和中线触 头。所述火线触头和中线触头设置在两侧的隔离腔中,电触头32为不带 电触头,即为接地触头。所述接地触头设置中间的一个隔离腔中。这样 当组合式插头连接器9插入插座连接器1后,设置在组合式插头连接器9 上的二组插销91、 93和推动插杆92上的接地连接片就可与三组电触头 31、 33、 32—一对应的接触。在隔离盖6的顶部设置斜坡61、 62 (详见 图4右边的图),同时这个斜坡61、 62对应在壳体2的两个插孔21、 23 下。使安装在两个插孔21、23下的火线触头31与中线触头33与插孔21、 23被隔离开。斜坡61、 62被设置成与隔离盖6打开的方向相反的角度。 当有外部部件从插孔23或者21插下时,隔离盖6不会被打开,也就不 会接触到带电的火线触头31与中线触头33。在本实施例中,推动插孔 22对应的是接地触头,而接地触头是不带电的。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推动插孔22是可以单独设置的,仅需要在壳体2上再设置一个通孔即可实 现。但这种设置可以更好的利用接地插孔,结构可以更加简单合理。隔 离盖6顶部中间成形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成形有推动筋条691、 692, 对齐在推动插孔22的两个侧孔下。这两个推动筋条691、 692在受到一 个向下的下压力时会将隔离盖6打开。如前所述,因为三个隔离腔41、 42、 43相互隔开,而隔离腔42中的电触头为不带电触头,因此,即使从 这个推动插孔22中打开隔离盖6,也不会接触到带电的火线触头与中线 触头。
本实用新型的隔离盖6安装在壳体2内,并在壳体2内将电触头31、 33与插孔21、 23封闭隔离,并且在壳体2外通过插孔21、 23无法推动 隔离盖6。所述隔离盖6仅能通过推动插孔22推动,而所述推动插孔22 所对应的是无电的电触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大大的提高了,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各种插座连接器存在的误打开所带来的缺陷。
参见图4,所述壳体2上形成定位块263、 264,所述隔离盖6的前 端抵触在所述定位块263、 264上。上述结构可以对隔离盖6进行定位, 使其不能再继续转动,并停止在一定位置。
如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座连接器未被插头连接器压下 时的俯视图。二个插孔21、 23和推动插孔22呈对称分布,并且所述插 孔21、 23和推动插孔22均是沿竖直方向成形的,其中所述插孔21、 23 为带电触头31、 33所对应的插孔。这两个插孔21、 23为方形孔,宽度 一般为2mm—4mra之间,本实施例为3. 5mm,长度为4mm—8mm之间,本实 施例为5mm。这样, 一般的物品很难插入,提高了安全性。隔离盖6从壳 体外仅能通过推动插孔22推动,并打开插孔21、 23。而直接通过插孔 21、 23是打不开的。所述推动插孔22为U型插孔,当然,其也可以为其 他的形状的异型插孔,例如,三角形、多边形、椭圆形等等。这样设置 的目的是防止其他的物品能够轻易的插入推动插孔22中。同时,由于推
动插孔22是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因此,其仅能从竖直方向插入物品,而 不能从侧面插入,可以防止其他物品误从侧面插入。隔离盖6上的两个
用于打开隔离的推动筋条691、 692设置在安装有接地电触头的推动插孔 22中。其它两个带电插孔21、 23被所述隔离盖6封闭。这时,任何物品 从两个带电插孔2K 23中插入,均不会推动隔离盖6,从而也不会打开 隔离盖所封闭的带电插孔21、 23。
如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座连接器未被插头连接器压下 时的一个剖视图(图5中的B-B)。此时,回复弹簧11的旋转中心圈112 套在隔离盖6的转轴63上, 一个自由端111压在隔离盖6的斜坡61上, 另一个自由端113压在盖板5的筋条51上。此时的回复弹簧11处在轻 微压縮状态,使隔离盖6产生一个如图中箭头所示方向的接合力,从而 使隔离盖6与壳体2接合。从此图可以看出,盖板5的一端是通过设置 在其后端的卡块52卡入外壳上的卡孔292中(从图4可以看到卡孔292 的具体位置)。另一端(结合图3)用两个固定螺丝121、 122固定到壳体 2上。上述结构可以保证回复弹簧11能够推动隔离盖6复位,即维持隔 离盖6与壳体2的接合。
如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座连接器未被插头连接器压下 时的另一个剖视图(图5中的A-A)。从此图可以看出,电触头31的固定 端331穿过壳体2上的卡筋271固定在壳体2上。其中卡点332卡住壳 体2上的卡筋271,使之不能松脱。电触头31的自由端333设置在隔离 空腔41中。所述斜坡61的表面为一侧边比另一侧边高的光滑过渡面, 所述斜坡61的顶部延伸超过所述的插孔21上最接近斜坡的边,即所述 斜坡61的顶部延伸超过所述插孔21的宽度。这样从插孔21插入的导电 部件就不会打开隔离盖6,也就不会接触到电触头31。从插孔21流下的 水也会顺着斜坡61流下,从设在盖板5上的漏水孔53中流出,不会接 触到电触头31。同时在壳体2的内部设置了一个导水筋条211,使从插 孔21流入的水可以流到没有设置电触头的一侧。另一个电触头33、斜坡 62和插孔23也是同样的方式进行设置和配合。
如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座连接器被插头连接器压下时 的俯视图。从此图可以看出,插头连接器的插销91、 93的横截面与插孔21、 23的形状是匹配的,所述推动插杆92和推动插孔22的形状是匹配 的。从图l中可以看出,推动插杆92为U型结构,由绝缘材料制成,并 且所述推动插杆92与所述主体端部相垂直。所述推动插杆92的槽道内 设置有地线连接片。所述槽道内设置有通孔,当推动插杆93插入推动插 孔22中,接地电触头32会通过通孔与接地连接片相接触。另外,插销 91、 93为方形,与插孔21、 22的方形孔相匹配(参见图8)。通过图8 可以看出,此时,隔离盖6 (此图不可见)已经被打开,设在隔离腔41、 42、 43中的电触头31、 32、 33露出,与对应的插头连接器的插销91、 93和推动插杆92中的接地连接片接触,从而达到电气连接。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座连接器被插头连接器压下时的一个剖 面图(图8的C-C);从此图可以看出,推动插杆92沿竖直方向插入所述 推动插孔22中。在推动插杆92的顶端设有一个斜面94。在插入时先与 设在隔离盖6上的筋条691接触。随着推动插杆92的不断压下,通过斜 坡面94产生的侧向推力将隔离盖6打开。使推动插杆92中的接地连接 片与电触头32接触。从图4中的隔离盖6的立体图中可以看到用于打开 隔离盖6的筋条691、 692是高于两边的两个斜坡61、 62的。而从图1 可以看出中间的推动插杆92的端面是高于另外两个插销91、 93的端面。 这样保证隔离盖6在二个插销91、 93还未完全插入时已经先行打开,而 不会出现耦合干涉。当隔离盖6打开后,回复弹簧ll被扭转,储存一定 的能量。产生的反作用力同时将推动插杆92推向贴紧电触头32的一侧, 保证接触的可靠性。
图IO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座连接器被插头连接器压下时的另一个 剖面图(图8的D-D);从此图可以看出,插销91与电触头31已经接触。 此处的隔离盖6已经被打开,回复弹簧ll被扭转,储存一定的能量。同 理另一个插销93与电触头33在此时也已经接触。这时整个连接器的接 合动作全部完成。
结合上述几个图,当插头连接器9从底座4上拿起时,插销9K 93 与电触头31、 33先脱离接触。当推动插杆92即将脱离隔离盖6上的筋条691、 692时。由于被扭转的回复弹簧11产生的回复力,将隔离盖6 与壳体2接合。电触头31、 32、 33依旧被限制在所在的隔离腔41、 42、 43中。至此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的整个耦合动作循环结 束。
如图11A、 IIB、 IIC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耦 合方式的另外三个实施例。参见图IIA,所述插头连接器9上成形有二个 插销91、 93和一个推动插杆92,所述推动插杆92与两个插销91、 93基 本设置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插座连接器1上的三个电触头31、 32、 33的 高度做相应调整。斜坡61、 62的顶边相对用于打开隔离盖6的两个筋条 691、 692低一定的高度。这种结构也可以保证推动插杆22先推动隔离盖 6,然后,插销91、 93与电触头相接触。
参见图11B,所述插头连接器9上成形有插销91、 93和推动插杆92, 所述推动插杆92的长度大于所述插销91、 93的长度。所述插座连接器1 上的两个电触头31、 33的顶端设置成水平方向。其中接触面在二个插销 91、 93的顶端。
参见图11C,所述插头连接器9上成形有两个插销91、 93和推动插 杆92,所述推动插杆92位于侧边。相应的插座连接器1上的接地电触头 32的位置也做了相应调换。隔离盖6上的斜坡62与用于打开隔离盖6的 两个筋条691、 692的位置也进行了调换。
图12A和图12B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中的隔离盖的另一个实施 例。在这个实例中,隔离盖6的斜坡61被设置成一个倾斜的直线斜面。 在前一实施例中,隔离盖6的斜坡61被设置成一个倾斜的圆弧斜面。
图13A和图13B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中的电触头的再一个实施 例。在这个实施例中,电触头31增加设置了一个固定电触头312和一个 活动电触头311。在没有耦合时,两个电触头312、 311没有接触。在耦 合后在插销91的侧向压力下,使活动电触头311向如图左的方向移动, 与固定电触头312接触。这种结构可以有效的消除电弧效应,提高使用 寿命。
参见图14A和图14B是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推动插杆和插座连接器相 配合的另一个实施例,插头连接器的推动插杆92的端面95为平面。插 座连接器的隔离盖6的转动中心设置在离推动插孔22垂直下方距离较远 的位置。隔离盖6上设置有一个平面推动壁693。当推动插杆92压下时, 在切向的分解力的作用下将隔离盖6翻转。
参见图15A和图15B是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推动插杆和插座连接器相 配合的再一个实施例,插头连接器的推动插杆92的端面96为平面。插 座连接器的隔离盖6的转动中心设置在推动插孔22垂直下方的位置。隔 离盖6设置成一个侧向斜面的触发壁694。当推动插杆92压下时,在接触 触发壁694的侧向的分解力的作用下将隔离盖6翻转。
参见图16A和图16B是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推动插杆和插座连接器相 配合的又一个实施例,插头连接器的推动插杆92的端面97为侧向斜面。 插座连接器的隔离盖6的转动中心设置在推动插孔22垂直下方的位置。 隔离盖6设置一个垂直面的触发壁695。当推动插杆92压下时,在接触斜 面侧向的分解力的作用下将隔离盖6翻转。
上述插座连接器和组合式插头连接器组合而成为一个用于热水器中 的连接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 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 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 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电热水器的插座连接器,包括一壳体和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多个电触头,所述壳体上成形有间隔开的多个插孔,所述电触头分别与所述插孔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可活动的隔离盖,所述隔离盖至少将与所述电触头中的带电触头对应的插孔从所述壳体内封闭,从而将所述带电触头与所述插孔隔离,所述壳体上成形有推动插孔,所述隔离盖从壳体外仅能通过所述推动插孔被推动,以便所述隔离盖从壳体内打开与所述带电触头对应的插孔,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插孔从外部接触所述带电触头,所述推动插孔沿竖直方向延伸成形。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电热水器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盖的顶部成形有斜坡,所述斜坡位于所述插孔处。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热水器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的表面成形为一侧边比另一侧边高的光滑过渡面。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热水器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的顶部延伸超过所述插孔的宽度。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电热水器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盖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铰接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隔离盖绕所 述转轴转动。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电热水器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盖上设有回复机构,所述回复机构驱动所述隔离盖复位。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电热水器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动插孔为U型插孔。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电热水器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盖的顶部成形有推动筋条,所述推动筋条与所述推动插孔相对 应。
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电热水器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上形成定位块,所述隔离盖的前端抵触在所述定位块上。
10、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电热水器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电触头所对应的插孔为方形孔,其宽度为2mra—4mm,长度为4mm— 8mmo
11、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电热水器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盖上成形有多片隔离片,所述隔离片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成 多个隔离腔,所述带电触头位于所述隔离腔中。
1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电热水器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成形有漏水孔。
1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电热水器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电触头包括固定电触头和活动电触头,所述活动电触头能够在受 到侧向压力推动时与所述固定电触头相接触。
14、 一种用于电热水器的组合式插头连接器,包括主体、安装在所 述主体上的热敏控制装置和位于所述主体端部的多个插销,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端部设置有推动插杆,所述推动插杆与所述主体端部相垂直, 以便所述推动插杆适于沿竖直方向插入插座连接器的推动插孔中,推动 所述插座连接器的隔离盖。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电热水器的组合式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的顶端成形有斜面。
16、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电热水器的组合式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的长度大于所述插销的长度。
17、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电热水器的组合式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的长度与所述插销的长度相同。
18、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电热水器的组合式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成形有U型结构。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电热水器的组合式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插杆的底板上设置有一通孔,所述U型插杆的槽道内设置有地线连接片,所述地线连接片的触头为所述通孔内。
20、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电热水器的组合式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插销为两个,所述插杆位于两所述电源插销之间。
21、 一种用于电热水器的连接器,包括插座连接器和组合式插头连 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为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 述的插座连接器,所述组合式插头连接器为权利要求14至2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式插头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头连接器的推动插杆适于插 入所述插座连接器中的推动插孔中以便推动所述隔离盖,从而所述隔离 盖从壳体内打开与所述带电触头对应的插孔,由此插头连接器的插销能 够通过所述插孔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带电触头接触。
22、 一种电热水器,包括本体和底座,所述本体形成有加热腔室和 位于所述加热腔室内的浸入式电加热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插座连接器, 所述本体上安装有组合式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电加热器相连接,所述插座连接器与电源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为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插座连接器,所述组合式插头连 接器为权利要求14至2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式插头连接器,其中 所述插头连接器的推动插杆适于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中的推动插孔中以 便推动所述隔离盖,从而所述隔离盖从壳体内打开与所述带电触头对应 的插孔,由此插头连接器的插销能够通过所述插孔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的 带电触头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热水器的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由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组合而成的连接器以及安装有该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电热水器,本实用新型中的插座连接器中安装有可活动的隔离盖,隔离盖能够将带电触头对应的插孔从壳体内封闭,并且隔离盖仅能由推动插孔推动。插头连接器上设置有能够插入推动插孔中的推动插杆,从而可以推动隔离盖,以便打开带电触头对应的插孔。上述结构更加安全可靠,可以防止误触动而触电,大大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H01R13/453GK201075449SQ20072012775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9日
发明者朱纪忠 申请人:宁波好伙伴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