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1136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黏着型发光二极管元件,特别是指一种可有效作为 背光模块的光源,且具有较大出光强度与出光角度的发光二极管元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如美国专利第6995402号所记载,包括 一半 导体发光装置及一固定座,该固定座包含一本体以及附着于该本体的多个材 料件,所述多个材料件形成一反射壁面,该反射壁面用以反射由该半导体发 光装置所发出的光线,且该半导体发光装置设置于该固定座。
然而,现有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反射壁面的设计无法有效收集由半导体发 光装置所发出的光线,因此,使得现有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发光效率降低,无 法达到较大的出光强度。
因此,本发明根据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 发光二极管元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元件,其反射壁的倾角经由 特殊的角度设计,可在长、短双轴均表现出较大的出光强度,以适合作为背 光使用。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元件,其沿一光轴方 向发光,该发光二极管元件包括一壳体、 一支架、 一发光芯片及一封装胶体, 其中该壳体包含一容置部,该容置部呈凹状,该容置部包含由该壳体形成的 底面、第一反射壁及长度小于该第一反射壁的第二反射壁,该第一反射壁、 该第二反射壁与该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分别定义为第一倾角、第二倾角,该 第一倾角与该第二倾角的比值小于或等于4。
该支架设置于该壳体并具有两个接脚,所述两个接脚伸入该容置部内且呈分离状态。该发光芯片与该封装胶体皆容置于该壳体的容置部内,且该支 架的两接脚与该发光芯片达成电性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元件,包括 一壳体,其包含一凹状的容 置部; 一支架,其设置于该壳体,该支架具有呈分离状态的至少两个接脚, 所述两个接脚伸入该容置部内; 一发光芯片,其容置于该容置部内且电性连 接于所述至少两个接脚;及一封装胶体,其位于该容置部中;上述的发光二 极管元件沿一光轴方向发光,该容置部包含由该壳体形成的一底面、 一第一 反射壁及一第二反射壁,该第二反射壁的长度小于该第一反射壁的长度,该 第一反射壁与该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定义为第一倾角,该第一倾角为30° 60° 。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元件,包括 一壳体,其包含一凹状的容 置部; 一支架,其设置于该壳体,该支架具有呈分离状态的至少两个接脚, 所述两个接脚伸入该容置部内; 一发光芯片,其容置于该容置部内且电性连 接于所述至少两个接脚;以及一封装胶体,其位于该容置部中;上述的发光 二极管元件沿一光轴方向发光,该容置部包含由该壳体形成的一底面、 一第 一反射壁及一第二反射壁,该第二反射壁的长度小于该第一反射壁的长度, 该第二反射壁与该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定义为第二倾角,该第二倾角为5 ° 25° 。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元件适合应用于背光模 块,且具有较大的出光强度及出光角度,可增加背光模块发光的均匀性,并 减少热点(Hot spot)问题,且可使光线有效地进入背光模块中。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 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该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 以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前视图。
图3为图2的发光二极管元件的3—3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发光二极管元件的4一4剖视示意图。
5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 壳体
13第一反射壁
21第一接脚
40封装胶体 L2长度
22第二接脚 L光轴方向 第一倾角
11容置部
14第二反射壁
30发光芯片 Ll长度 e2第二倾角
12 底面 20支架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元件,可沿一光轴方向 L (请配合参阅图3)发光,本实施例中以表面黏着的侧光型发光二极管元件 为例,该发光二极管元件包括 一壳体IO、 一支架20、 一发光芯片30及一 封装胶体40。
该壳体IO包含一容置部11,该容置部11呈凹状且该容置部11内表面 为光滑面。该容置部11包含由该壳体10形成的一底面12、 一第一反射壁 13及一第二反射壁14。该第一反射壁13、第二反射壁14分别沿着该壳体 10的长轴、短轴方向对应设置在该底面12的一侧且倾斜连接于该底面12。
针对任一反射壁的倾角,进行出光强度测试,经由实验结果,再对这些 反射壁倾角搭配长短轴的出光强度,设计出一特定倾角角度范围,获得预期 的出光强度。
其中该第一反射壁13与该光轴方向L之间的夹角定义为第一倾角e^请 配合参阅图3),而针对本实施例的该发光二极管元件欲获得的预期的出光 强度,该第一倾角ej犬认值应为30° 60° ,而较佳的范围应为35° 45
换言之,该第二反射壁14的长度L2小于该第一反射壁13的长度Ll , 此外,该第二反射壁14与该光轴方向L之间的夹角定义为第二倾角e2 (请 配合参阅图4),针对本实施例的该发光二极管元件欲获得的预期的出光强 度,该第二倾角92默认值应为5° 25° ,而较佳的范围应为8。 20° 。
更进一步的说,该第一倾角0i与该第二倾角e2的比值不大于4。本实施 例中,该壳体10的凹状容置部11为底端较小而顶端较大的椭圆柱形,但并 不以此为限。上述第一反射壁13及第二反射壁14的数量亦未限定,该容置部11可包含由该壳体10形成的至少两个相对的第一反射壁13及至少两个 相对的第二反射壁14,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反射壁13沿着该壳体10的长轴方 向设置在该底面12两侧,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反射壁14沿着短轴方向设置 在该底面12两侧。
该支架20以导电性金属件利用冲压等技术方式制成,该支架20设置于 该壳体IO,且具有呈分离状态的至少两个接脚21、 22,所述两个接脚21、 22伸入该壳体10的容置部11内。
在本发明中该支架20以两个具有不同极性(正、负极)的接脚21、 22为 例,包含一第一接脚21及一第二接脚22,当然也可以于该支架20中依照使 用上的需求而形成有三个或四个接脚(图略)。
该发光芯片30容置于该壳体10的容置部11内,且该发光芯片30电性 连接于该支架20的第一接脚21与第二接脚22。
该封装胶体40为可透光材料件,如环氧树脂或硅胶材料件,该封装胶 体40充填于该壳体10的容置部11中,以完成封装作业,用以在所述两个 接脚21、 22施加电压,即可使该发光芯片30释放光线。
该封装胶体40内还可进一步包含荧光材料、散光材料或颜料,而与该 发光芯片30配合应用,使得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线。
此外,可进一步地将高反射率金属材料覆盖于该壳体10的该容置部11 的内表面(如银、金、铝等金属材料利用电镀方式覆盖于该内表面),使该 容置部11的内表面形成一具有高反射率的反射层(图略),以增加发光芯 片30光线的反射率。
因此,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将该第一反射壁13与该光轴方向L的 夹角设计在35。 45°之间,且该第二反射壁14与该光轴方向L的夹角设 计在8° 20°之间。当该发光芯片30发出光线时,由于该第一反射壁13、 第二反射壁14与该光轴方向L的夹角比现有技术的大,因此该光线在射出 至该第一反射壁13、第二反射壁14肘,可较容易的被反射至该壳体10外, 使得该发光二极管元件在长轴的出光角度可达到大于120°的角度,以增加 背光模块的发光均匀性,并减少热点问题,而该发光二极管元件在短轴的出 光角度可达到95° 105° ,以使光线能有效地进入该背光模块中。以厚度0.8mm的侧光型发光二极管元件为例,在其容置部11设有如上述的第一、 第二反射壁13、 14的情况下,可使得其出光强度提升20%以上。
因此该发光二极管元件可搭配不同出光角度(如115° 170° )的发光 芯片30,而在长、短轴均表现出较大的出光强度与角度,且此时双轴的出光 角度皆适合作为背光使用。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范 围,故凡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 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发光二极管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其包含一凹状的容置部;一支架,其设置于该壳体,该支架具有呈分离状态的至少两个接脚,所述两个接脚伸入该容置部内;一发光芯片,其容置于该容置部内且电性连接于所述至少两个接脚;以及一封装胶体,其位于该容置部中;上述的发光二极管元件沿一光轴方向发光,该容置部包含由该壳体形成的一底面、至少两个相对的第一反射壁及至少两个相对的第二反射壁,且该第二反射壁的长度小于该第一反射壁的长度,该第一反射壁与该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定义为第一倾角,该第二反射壁与该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定义为第二倾角,该第一倾角与该第二倾角的比值小于或等于4。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容置部呈凹 状的椭圆柱形。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容置部的内 表面形成一具有高反射率的反射层。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容置部的内 表面为光滑面。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封装胶体为 环氧树脂或硅胶。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封装胶体内 还包含荧光材料、散光材料或颜料。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倾角为 30° 60。。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倾角为5 o 25° 0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管 元件为侧光型发光二极管元件。
10、 一种发光二极管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其包含一凹状 的容置部; 一支架,其设置于该壳体,该支架具有呈分离状态的至少两个接 脚,所述两个接脚伸入该容置部内; 一发光芯片,其容置于该容置部内且电性连接于所述至少两个接脚;以及一封装胶体,其位于该容置部中;上述的 发光二极管元件沿一光轴方向发光,该容置部包含由该壳体形成的一底面、 一第一反射壁及一第二反射壁,该第二反射壁的长度小于该第一反射壁的长 度,该第一反射壁与该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定义为第一倾角,该第一倾角为 30。 60。。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容置部呈 凹状的椭圆柱形。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容置部的 内表面形成一具有高反射率的反射层。
13、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倾角j为35° 45° 。
14、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倾角 为5。 25° 。
15、 一种发光二极管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其包含一凹状 的容置部; 一支架,其设置于该壳体,该支架具有呈分离状态的至少两个接 脚,所述两个接脚伸入该容置部内; 一发光芯片,其容置于该容置部内且电 性连接于所述至少两个接脚;以及一封装胶体,其位于该容置部中;上述的 发光二极管元件沿一光轴方向发光,该容置部包含由该壳体形成的一底面、 一第一反射壁及一第二反射壁,该第二反射壁的长度小于该第一反射壁的长 度,该第二反射壁与该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定义为第二倾角,该第二倾角为 5° 25° 。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容置部呈 凹状的椭圆柱形。
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容置部的 内表面形成一具有高反射率的反射层。
18、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倾角 为30。 60。。
19、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倾角 为8° 20° 。
全文摘要
一种发光二极管元件,包括一壳体、一支架、一发光芯片及一封装胶体,该壳体包含一容置部,该容置部包含底面、第一反射壁及长度小于该第一反射壁的第二反射壁,该支架具有呈分离状态的至少两个接脚,所述两个接脚伸入该壳体的容置部内,该发光芯片容置于该容置部内且电性连接于所述两个接脚,该封装胶体位于该容置部中,该发光二极管元件沿一光轴方向发光,该第一反射壁、第二反射壁与该光轴方向之间夹角的比值不大于4;以此,使得该发光二极管元件可在其长、短轴均表现出较大的出光强度,以作为背光使用,并适合应用于背光模块,且具有较大的出光强度及出光角度,可增加背光模块发光的均匀性,减少热点问题,且可使光线有效地进入背光模块中。
文档编号H01L33/56GK101499506SQ200810005310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30日
发明者吴嘉豪, 吴忠展 申请人: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