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绕型电化学装置及卷绕型电化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903180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卷绕型电化学装置及卷绕型电化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巻绕型电化学装置及巻绕型电化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近年来,伴随着便携式电子器械的小型化、薄型化以及高输出化, 要求作为便携式电子器械的电源而使用的电池的小型化、薄型化以及 高容量化。作为这样的电池,例如,可以使用具备将正极和负极夹着 隔离物巻绕成螺旋状的巻绕体的巻绕型电池(参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 第2000-77091号公报、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2781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当制造如上述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0-77091号公报、日本专 利申请公开第2006-278143号公报所示的椭圆筒型的巻绕型电池(非圆 筒型的巻绕型电池)时,为了将正极、负极以及隔离物巻绕,形成巻 绕体,必须需要巻芯。根据该巻芯的尺寸和形状,规定巻绕型电池的 尺寸和形状。
但是,如上述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0-77091号公报所示,在使 用与正极、负极及隔离物不同的巻芯,形成巻绕体的情况下,由于在 巻芯上仅将正极或负极中的任意一方的电极的端部巻绕之后,再将另 一方的电极巻绕,因而在所得到的巻绕体的巻芯附近,形成了正极和 负极不隔着隔离物而相对的部分(参照上述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 2000-77091号公报的图2、 4等)。如果形成有正极和负极未相对的部 分,则巻绕型电池的容量降低。
并且,在巻芯上仅将一方的电极的端部一部分巻绕后,再将一方 的电极的剩余部分和另一方的电极巻绕的情况下,进行正极和负极的 对位时,正极和负极的相对位置容易偏离所期望的位置。因此,存在 着形成有正极和负极未相对的部分,巻绕型电池的容量降低,或者所得到的巻绕体的尺寸和形状偏离所期望的规格的倾向。
而且,在上述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0-77091号公报所示的电池 中,由于有必要从巻绕体拔出巻芯,因而存在着拔出巻芯后巻绕体容 易变形的倾向。
另外,如上述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278143号公报所示,即使 将正极或负极中的任一方的电极的端部作为巻芯,形成巻绕体,也与 上述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0-77091号公报的情况相同,在所得到的 巻绕体的巻芯附近,形成有正极和负极不隔着隔离物而相对的部分, 并且,正极和负极的相对位置容易偏离(参照上述的日本专利申请公 开第2006-278143号公报的图2等)。因此,即使在如上述日本专利申 请公开第2006-278143号公报所示的巻绕型电池中,也存在着容量降 低,或者巻绕体的尺寸和形状偏离所期望的规格的倾向。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容量的巻绕型电化学装置、以及能够提高所得到的 巻绕型电化学装置的容量且能够抑制巻绕型电化学装置的尺寸的偏离 和形状的形变的巻绕型电化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巻绕型电化学装置的特征在于,具 备在集电体的两面上形成有活性物质层的带状的正极和负极以夹着带 状的隔离物的方式而被巻绕的巻绕体,正极的巻绕体中心侧端部的两 面隔着隔离物而分别与负极邻接,负极的巻绕体中心侧端部的两面隔 着隔离物而分别与正极邻接。
上述本发明中,即使在巻绕体的中心侧,正极的两面分别与负极 相对,并且,负极的两面分别与正极相对,不像现有的电池那样,在 巻绕体的中心侧形成正极和负极未相对的部分。即,与现有的电池相 比,本发明能够增加正极和负极的相对面积。因此,与现有的电池相 比,本发明能够提高容量。
上述发明中,优选正极和负极的巻绕体外周侧端部中的配置于最 外周侧的巻绕体外周侧端部,比配置于内周侧的巻绕体外周侧端部更 加向巻绕体的巻绕方向延伸。
通过以向内周侧压下的方式将向巻绕体的巻绕方向延伸的、配置 于最外周侧的巻绕体外周侧端部固定于巻绕体的外周面上,从而减小正极和负极的巻绕体外周侧端部上的巻绕体的外周面的高低差,巻绕 体的外周变平坦,易于将巻绕体容纳于电化学装置的外包装体中。另 一方面,由于现有的巻绕体中,配置于最外周侧的巻绕体外周侧端部 并不比配置于内周侧的巻绕体外周侧端部更加向巻绕体的巻绕方向延 伸,因而难以减小正极和负极的巻绕体外周侧端部上的巻绕体外周面 的高低差,并且,易于产生起因于用于将外周侧端部固定于巻绕体的 外周面上的粘合胶带等的固定部件的厚度的高低差。因此,现有的巻 绕体中,在其外周面上形成有凹凸,巻绕体和外包装体的尺寸和形状 不吻合,巻绕体有可能不能容纳于外包装体中,但本发明能够抑制这 些不良情况的产生。
本发明的巻绕型电化学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将带 状的隔离物沿隔离物的长边方向弯折,用隔离物将在集电体的两面上 形成有活性物质层的带状的正极或负极的任一方的电极从一方的电极 的长边方向的端部侧夹着,并用隔离物覆盖一方的电极的两面的工序; 将正极或负极的另一方的电极的长边方向的端部侧沿另一方的电极的 长边方向弯折,用另一方的电极的端部夹着用隔离物夹着的一方的电 极的端部,形成具有用隔离物夹着的一方的电极的端部和另一方的电 极的端部的巻芯部的工序;以及在巻芯部上,巻绕用隔离物覆盖两面 的一方的电极及另一方的电极,形成巻绕体的工序。
上述本发明中,由于通过用另一方的电极的端部夹着用隔离物夹 着的一方的电极的端部,从而形成巻芯部,因而,即使在巻芯部,也 能够使正极和负极相对。因此,由本发明得到的巻绕型电化学装置中, 除了导线的连接部分以外,不形成正极和负极未相对的部分。因此, 本发明中,能够制造容量大于现有的电池的巻绕型电化学装置。
另外,上述本发明中,首先,形成分别具备正极、负极、及隔离 物的一部分的巻芯部后,在巻芯部上同时巻绕正极、负极及隔离物。 即,本发明中,由于在巻绕之前,在巻芯部的形成时进行正极、负极 及隔离物的对位,因而没有必要像目前那样,在巻绕的途中进行正极、 负极及隔离物的对位,正极和负极的相对位置不易从所期望的位置偏 离。因此,本发明中,不易形成正极和负极未相对的部分,能够抑制 巻绕型电化学装置的容量的下降,并且,能够抑制所得到的巻绕体的尺寸和形状偏离所期望的规格。
而且,上述本发明中,巻绕体的尺寸和形状由巻芯部的尺寸和形 状规定,巻芯部的尺寸和形状由弯折的另一方的电极的端部的尺寸和 形状规定。由于能够容易且正确地设定弯折的另一方的电极的端部的 尺寸和形状,因而能够容易且正确地设定巻绕体尺寸和形状。
另外,上述本发明中,由于不需要与正极、负极及隔离物不同的 巻芯,因而没有必要从巻绕体拔出巻芯,不产生伴随着巻芯的拔出的 巻绕体的变形。
上述本发明的巻绕型电化学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优选隔离物的长 边方向的长度为正极或负极的至少任一者的长边方向的长度的2倍以 上。
于是,能够用带状的隔离物可靠地覆盖带状的正极或负极。 上述本发明的巻绕型电化学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用隔离物 覆盖一方的电极的两面的工序中,在隔离物的长边方向的中心部,将 隔离物沿隔离物的长边方向弯折,用隔离物从一方的电极的长边方向 的端部侧夹着一方的电极,并用隔离物覆盖一方的电极的两面。 于是,能够均等地用隔离物覆盖一方的电极的两面。 依照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容量的巻绕型电化学装置。 并且,依照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所得到的巻绕型电化学装 置的容量且能够抑制巻绕型电化学装置的尺寸的偏离和形状的形变的 巻绕型电化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巻绕型电化学装置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 巻绕型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沿图i的n-n线切断图i所示的巻绕型锂离子二次电池时 的模式剖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巻绕型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
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巻绕型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 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的巻绕型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 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并 且,在附图中,对同一或者相当的部分标记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说 明。另外,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基于附图中 所示的位置关系。而且,附图的尺寸比率不限于图示的比率。
如图l、 2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巻绕型锂离 子二次电池(以下,记为"电池")2具备由带状的正极4和带状的负 极6夹着带状的隔离物8而巻绕成的大致椭圆形的巻绕体10。在巻绕 体10的正极4及负极6上分别连接导线12,然后将其封入到电池2 的外包装体(图示省略)中。
巻绕体IO的长边方向的最大长度L为16 18mm左右,巻绕体10 的短边方向的最大长度H为1.0 1.3mm左右,巻绕体10的宽度W为 13.5 15.0mm左右。
如图2所示,正极4具有带状的正极用集电体4a、覆盖正极用集 电体4a的两面的正极用活性物质层4b。负极6具有带状的负极用集电 体6a、覆盖负极用集电体6a的两面的负极用活性物质层6b。
正极用集电体4a的两面上的正极用活性物质层4b的覆盖率及负 极用集电体6a的两面上的负极用活性物质层6b的覆盖率均越高越好。 各覆盖率越高,电池2的容量越大。本实施方式中,除了设置有分别 与正极4和负极6连接的导线12的部分以外,正极用集电体4a的两 面的全体被正极用活性物质层4b覆盖,负极用集电体6a的两面的全 体被负极用活性物质层6b覆盖。
巻绕体10中, 一层的正极4的两面隔着隔离物8而分别与负极6 邻接, 一层的负极6的两面隔着隔离物8而分别与正极4邻接。另外, 在位于巻绕体10的中心侧的正极4所形成的U字型部上,夹有负极6 的端部,在位于巻绕体10的中心侧的负极6所形成的U字型部上,夹 有正极4的端部,在中心侧,正极4和负极6配置于对称的位置。艮卩, 一层的正极4的巻绕体中心侧端部4d的两面分别隔着隔离物8而与负极6邻接, 一层的负极6的巻绕体中心侧端部6d的两面分别隔着隔离
物8而与正极4邻接。并且,在巻绕体10的中心侧,配置有后述的巻 芯部16。
本实施方式中,在巻绕体10的中心侧,正极4的两面也分别与负 极6相对,同时负极6的两面也分别与正极4相对,在巻绕体10的中 心侧,没有形成正极4和负极6未相对的部分。另外,除了导线的连 接位置以外,相对的正极和负极中的任一个都没有形成缺少活性物质 的部分。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与现有的电池相比,能够提高电池2 的容量。
如图2所示,配置于巻绕体10的外周侧的正极4的端部4c (巻绕 体外周侧端部)及负极6的端部6c (巻绕体外周侧端部)中,配置于 最外周侧的负极6的端部6c比配置于内周侧的正极4的端部4c更加 向巻绕体10的巻绕方向(负极6的长边方向)延伸。因此,在向巻绕 体10的巻绕方向延伸的负极6的端部6c和巻绕体10的外周之间产生 间隙。而且,以向巻绕体10的内周侧按压的方式,用粘合胶带13将 向巻绕体10的巻绕方向延伸的负极6的端部6c固定于巻绕体10的外 周面上。
通过以向巻绕体10的内周侧按压的方式,用粘合胶带13将向巻 绕体10的巻绕方向延伸的负极6的端部6c固定于巻绕体10的外周面 上,从而将负极6的端部6c和粘合胶带13的一部分压入间隙14中。 因此,减小正极4和负极6的各端部4c、 6c上的巻绕体10的外周面 的高低差,使巻绕体10的外周大致平坦,从而易于将巻绕体10容纳 于电池2的外包装体中。
为了将正极4和负极6的各端部4c、 6c可靠地固定于巻绕体10 的外周面上,有必要确保粘合胶带13的粘合层的厚度。另一方面,为 了使巻绕体10的外周平坦,优选减薄粘合胶带13的粘合层的厚度, 但是,由于当粘合层变薄时,粘合胶带13的粘合力降低,因而粘合胶 带13变薄有限度。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粘合胶带13的一部分压入 负极6的端部6c和巻绕体10的外周之间的间隙14中,因而,即使使 用较厚的粘合胶带13,也能够使巻绕体10的外周大致平坦。
现有的巻绕体中,由于配置于最外周侧的巻绕体外周侧端部并不
9比配置于内周侧的巻绕体外周侧端部更加向巻绕体的巻绕方向延伸, 因而难以减小正极和负极的巻绕体外周侧端部上的巻绕体的外周面的 高低差,并易于产生起因于用于将巻绕体外周侧端部固定于巻绕体的 外周面上的固定部件的厚度的高低差。因此,现有的巻绕体中,在其 外周面上形成有凹凸,巻绕体和外包装体的尺寸及形状不吻合,巻绕 体有可能不能容纳于外包装体中,但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这些不 良情况的产生。
作为正极用集电体4a和负极用集电体6a,能够使用公知的电化学 装置中所使用的集电体,例如,能够使用将铜、铝、镍等成形为带状 而成的集电体。
正极用活性物质层4b为含有正极活性物质(阴极活性物质)、导 电助剂、粘合剂等的层。阴极活性物质只要能够可逆地进行锂离子的 吸藏及放出、锂离子的脱离及嵌入(intercalation)、或者、锂离子和该 锂离子的共存阴离子(例如,PF6—)的掺杂和脱掺杂,就没有特别的限 定,.能够使用公知的电极活性物质。例如,可以列举出钴酸锂(LiCo02)、 镍酸锂(LiNi02)、锂锰尖晶石(LiMn04)、以及以通式LiNixCoyMnzMa02
(x+y+z+a=l, O^x^l, O^y^l, O^z^l, O^a^l, M为选自Al、 Mg、 Nb、 Ti、 Cu、 Zn、 Cr的一种以上的元素)表示的复合金属氧化 物、锂钒化合物(LiV205)、橄榄石型LiMP04 (在此,M表示选自Co、 Ni、 Mn、 Fe、 Mg、 Nb、 Ti、 Al、 Zr的一种以上的元素或者VO)、钛 酸锂(Li4Ti5012)等复合金属氧化物。
负极用活性物质层6b为含有负极活性物质(阳极活性物质)、导 电助剂、粘结剂等的层。阳极活性物质只要能够可逆地进行锂离子的 吸藏及放出、锂离子的脱离及嵌入(intercalation)、或者、锂离子和该 锂离子的共存阴离子(例如,PF6_)的掺杂和脱掺杂,就没有特别的限 定,能够使用公知的阳极活性物质。作为这样的活性物质,例如,可 以列举出天然石墨、人造石墨、难石墨化碳素、易石墨化碳素、低温 烧成碳素等的碳素材料,Al、 Si、 Sn等的能够与锂化合的金属,以SiO、 SiOx、 Si02、 Sn02等的氧化物为主体的非结晶化合物,钛酸锂
(Li4Ti5012), 1102。其中,优选碳素材料,更优选层间距离d。。2为0.335 0.338nm且微晶的大小Lc。。2为30 120nm的碳素材料。作为满足这样的条件的碳素材料,可以列举出人造石墨、MCF (中间相碳纤维)、 MCMB (中间相碳微球)等。此外,能够通过X射线衍射法求出上述
层间距离do()2及微晶大小LC(X)2。
作为隔离物8,例如能够使用由电绝缘性的多孔体形成的隔离物。 作为电绝缘性的多孔体,例如能够列举出由聚乙烯、聚丙烯或聚烯烃 形成的薄膜的单层体或层叠体,树脂的混合物的延伸膜,或者由选自 纤维素、聚酯及聚丙烯的至少一种的构成材料形成的纤维无纺布等。
正极用集电体4a或负极用集电体6a的厚度为6 25nm左右。正极 用活性物质层4b或负极用活性物质层6b的厚度为20~20(^m左右。隔 离物8的厚度为0.05~10pm左右。粘合胶带13的厚度为30pm左右。 (巻绕型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法)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巻绕型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池2)的 制造方法中,分别一个一个地使用带状的正极4、带状的负极6、以及 带状的隔离物8,形成巻绕体IO。
作为正极4,准备用正极用活性物质层4b覆盖除了导线12的连接 处以外的带状的正极用集电体4a的两面的全体的正极。作为负极6, 准备用负极用活性物质层6b覆盖除了导线12的连接处以外的带状的 负极用集电体6a的两面的全体的负极。
正极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为9 12cm左右,短边方向的长度为 1.0 1.5cm左右,厚度为40 80^im左右。负极6的尺寸与正极4相同。
优选隔离物8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为正极4的长边方向的长度的2 倍以上。于是,能够用隔离物8可靠地覆盖正极4的两面。隔离物8 的短边方向的长度与正极4及负极6相同。
如图3所示,在电池2的制造中,首先将带状的隔离物8沿其长 边方向弯折。并且,优选在长边方向的中心部弯折隔离物8。于是,能 够用隔离物8均等地覆盖正极4的两面。
接着,用隔离物8从长边方向的端部4d侧夹着带状的正极4,用 隔离物8覆盖正极4的两面。并且,用隔离物8夹着正极4时,将正 极4的端部4d的前端压在隔离物8的弯折线上。此外,正极4的长边 方向的端部4d,是指与配置于巻绕体10的外周侧的正极4的端部4c 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接着,如图4所示,将负极6的长边方向的端部6d侧沿负极6的 长边方向弯折。然后,如图5所示,用负极6的端部6d夹着用隔离物 8夹着的正极4的端部4d,形成由用隔离物8夹着的正极4的端部4d 和负极6的端部6d形成的巻芯部16。并且,负极6的长边方向的端部 6d,是指与配置于巻绕体10的外周侧的负极6的端部6c相反的一侧 的端部。此外,如图4所示,用负极6的端部6d夹着用隔离物8夹着 的正极4的端部4d时,将用隔离物8夹着的正极4的端部4d的前端 压在负极6的弯折线上。并且,如图4、 5所示,负极6的端部6d的 长边方向的长度6e与巻芯部16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一致。
接着,如图5所示,在巻芯部16上,同时巻绕被隔离物8覆盖两 面的正极4和负极6。此外,开始巻绕时,沿着负极6的端部6d的前 端6f (与巻芯部16的短边方向平行的弯折线18)向巻芯部16侧折叠 被隔离物8覆盖两面的正极4和负极6。
如图l、 2所示,在巻芯部16上,同时巻绕被隔离物8覆盖两面 的正极4和负极6后,用粘合胶带13将配置于巻绕体10的外周侧的 正极4的端部4c及负极6的端部6c固定于巻绕体上,从而完成巻绕 体10。在该巻绕体10的正极4及负极6上分别连接导线12,然后将 其封入电池2的外包装体(图示省略)中,完成电池2。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用负极6的端部6d夹着用隔离物8夹着的正 极4的端部4d,从而形成巻芯部16,因而,在巻芯部16中,也能够 使被活性物质覆盖两面的正极4和负极6相对。目卩,利用上述的制造 方法得到的电池2中,如现有的电池所示,在巻绕体10的中心侧不形 成正极和负极未相对的部分。并且,电池2中,除了导线12的连接位 置以外,相对的正极4和负极6中的任一个都没有形成缺少活性物质 的部分。因此,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制造容量大于现有的电池的电池2。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形成分别具备正极4、负极6及隔离 物8的一部分的巻芯部16后,在巻芯部16上同时地巻绕正极4、负极 6及隔离物8。即,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巻绕之前,在巻芯部16的 形成时进行正极4、负极6及隔离物8的对位,因而,没有必要像目前 那样在巻绕的中途进行正极4和负极6的对位,正极4和负极6的相 对的位置不易偏离所期望的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不易形成正
12极4和负极6未相对的部分,能够抑制电池2的容量的下降,而且, 能够抑制所得到的巻绕体10的尺寸和形状偏离所期望的规格。
本实施方式中,巻绕体10的尺寸和形状由巻芯部16的尺寸和形 状规定,巻芯部16的尺寸和形状由弯折的负极6的端部6d的长边方 向的长度6e及负极6的短边方向的长度规定(参照图4、 5)。由于能 够容易且正确地设定负极6的端部6d的长边方向的长度6e及负极6 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因而能够容易且正确地设定巻绕体10的尺寸及形 状。例如,负极6的端部6d的长边方向的长度6e越长,巻绕体10的 长边方向的最大长度L也越长,能够形成扁平(flat)的巻绕体IO。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需要与正极4、负极6及隔离物8 不同的巻芯,因而没有必要从巻绕体10拔出巻芯,不产生伴随着巻芯 的拔出的巻绕体10的变形。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巻绕型电化学装置为锂离子 二次电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巻绕型电化学装置不限 于锂离子二次电池,也可以是金属锂二次电池等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以 外的二次电池、锂电容器、或者双电层电容器(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此外,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外的电化学装置的情况下,作 为电极活性物质,可以使用分别适于电化学装置的物质。另外,在双 电层电容器的情况下,作为阴极活性物质含有层及阳极活性物质含有 层中所含有的活性物质,例如,可以使用乙炔炭黑、石墨、黑铅、活 性炭等。另外,作为电解质溶液,例如,可以使用将如四乙基四氟硼 酸铵的季铵盐溶解于碳酸亚丙基酯、碳酸二乙酯、乙腈等的有机溶剂 中而形成的溶液。
本发明的巻绕型电化学装置能够用于自走式微电机、IC卡等的电 源、以及配置于印刷基板上或印刷基板内的分散电源的用途。
另外,上述的电池2及电池2的制造方法中,即使在替换正极4 和负极6的情况下,也能够达到本发明的效果。
权利要求
1. 一种卷绕型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在集电体的两面上形成有活性物质层的带状的正极和负极以夹着带状的隔离物的方式而被卷绕的卷绕体,所述正极的所述卷绕体中心侧端部的两面隔着所述隔离物而分别与所述负极邻接,所述负极的所述卷绕体中心侧端部的两面隔着所述隔离物而分别与所述正极邻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巻绕型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的巻绕体外周侧端部中的配置于最外周侧的 所述巻绕体外周侧端部,比配置于内周侧的所述巻绕体外周侧端部更 加向所述巻绕体的巻绕方向延伸。
3. —种巻绕型电化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将带状的隔离物沿所述隔离物的长边方向弯折,用所述隔离物将 在集电体的两面上形成有活性物质层的带状的正极或负极中的任一方 的电极从所述一方的电极的长边方向的端部侧夹着,并用所述隔离物 覆盖所述一方的电极的两面的工序;将所述正极或所述负极中的另一方的电极的长边方向的端部侧沿 所述另一方的电极的长边方向弯折,用所述另一方的电极的端部夹着 用所述隔离物夹着的所述一方的电极的端部,形成具有用所述隔离物 夹着的所述一方的电极的端部和所述另一方的电极的端部的巻芯部的 工序;以及在所述巻芯部上,巻绕用所述隔离物覆盖两面的所述一方的电极 及所述另一方的电极,形成巻绕体的工序。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巻绕型电化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物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为所述正极或所述负极的至少任一者的长边方向的长度的2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巻绕型电化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其 特征在于,在用所述隔离物覆盖所述一方的电极的两面的工序中,在所述隔 离物的长边方向的中心部,将所述隔离物沿所述隔离物的长边方向弯 折,用所述隔离物从所述一方的电极的长边方向的端部侧夹着所述一 方的电极,并用所述隔离物覆盖所述一方的电极的两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容量的卷绕型电化学装置。卷绕型电化学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在集电体的两面上形成有活性物质层的带状的正极和负极以夹着带状的隔离物的方式而被卷绕的卷绕体,正极的卷绕体中心侧端部的两面隔着隔离物而分别与负极邻接,负极的卷绕体中心侧端部的两面隔着隔离物而分别与正极邻接。
文档编号H01M10/36GK101471452SQ20081018912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8日
发明者向后美津雄, 大桥良彦, 桧圭宪, 片井一夫 申请人:Td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