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高带隙半导体材料的三维只读存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3176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采用高带隙半导体材料的三维只读存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三维只读存储器的设计。
背景技术
三维集成电路(简称为3D-IC)将一个或多个三维集成电路层(简称为3D-IC层) 在垂直于衬底的方向上相互叠置在衬底上。3D-IC可以具有多种功能,如模拟功能、数字功 能、存储器功能等。由于存储器具有纠错能力,它能容忍较大的缺陷密度;且其功耗低,不存 在散热问题,故存储器尤其适合于三维集成。 三维存储器(3-dimensional memory,简称为3D-M)将一个或多个存储层在垂直 于衬底的方向上相互叠置在衬底电路上。如图1A所示,3D-M含有至少一个叠置于半导体衬 底0s上的三维存储层100,每个三维存储层(如100)上有多条地址选择线(包括字线20a 和位线30a)和多个三维存储元,即3D-M元(laa...)。衬底0s上有多个晶体管。接触通道 口 (20av、30av.)为地址选择线(20a、30a.)和衬底电路提供电连接。3D-M可以分为三 维随机存取存储器(3D-RAM)和三维只读存储器(3D-R0M)。 3D-RAM元的电路与常规RAM元 类似,只是它一般由薄膜晶体管It构成(图IB) 。 3D-R0M可以是掩膜编程(3D-MPR0M)、至 少一次编程(3D-EPR0M)、或多次编程(包括3D-flash、3D-MRAM、3D-FRAM、3D-OUM等)。其 基本结构可见美国专利5, 835, 396等公开文件。它可以使用如薄膜晶体管(TFT) lt的有源 元件(图1CA、图1CB)和/或如二极管ld的无源元件(图IDA-图IE)。对于使用TFT的 3D-R0M元来说,它们可以含有悬浮栅30fg(图1CA)或具有垂直沟道25c (图1CB)。对于 使用二极管的3D-MPR0M元来说,它含有具有非线性电阻特性的3D-ROM膜22 (包括准导通 膜),并以信息开口24(即通道孔)的存在(即设置介质26的不存在)来表示逻辑"l"(图 1DA),信息开口 24的不存在(即设置介质26的存在)来表示逻辑"0"(图1DB)。这里,设 置介质26是指介于地址选择线20a、30a之间的介质,其存在与否决定该3D-ROM元的设置 值。对于使用二极管的3D-EPROM来说,可以通过反熔丝22af的完整性来表示逻辑信息(图 1E)。 3D-M具有低成本、高密度等优点,但由于其存储元一般由非单晶半导体材料构成, 故其性能尚难于与常规的、基于单晶半导体的固态存储器相比。这需要对3D-M的周边电路 作进一步改进,并充分利用其与衬底电路的可集成性,来提高3D-M的的速度、成品率和可 编程性。本发明在这些方面对3D-M做了进一步完善。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三维只读存储器(3D-R0M)的高温性能。
根据这些以及别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多种采用高带隙半导体材料的三维只读存 储器(3D-R0M)。

发明内容
与常规的、基于单晶半导体的固态存储器相比,3D-M元的读写速度较慢,这可以从 电路设计和系统设计的角度来解决。从电路设计的角度,可以利用读出放大器(S/A)、全读 模式和自定时来提高其读速度。由于使用S/A,产生逻辑输出所需的位线电压摆幅很小( 0. 1V),所以对位线充电只需较短时间,这能极大地縮短首访时间;全读模式在一次读操作 时将一条字线上的所有存储元中的数据同时读出,这能提高带宽,并能提高3D-M单位阵列 的容量;自定时能提高读的可信度并降低能耗。电编程3D-M可以采用平行编程来提高写速 度。 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可使用三维集成存储器(3-dimensional integrated memory,简称为3DiM,参见由同一发明人于2002年9月30日递交的、申请号为02131089. 0 的专利申请"三维集成存储器")来隐藏3D-M的首访时间。3DiM中的嵌入式RAM (embedded RAM,简称为eRAM)可用作3D_M的读写缓冲器(cache)。在读操作之后,锁存在S/A上的3D_M 数据被分段传送到eRAM。相应地,eRAM中保留了 3D_M数据的一个备份。当系统从3DiM中 寻找数据时,它先从eRAM寻找,如"命中",则直接从eRAM中读;如"未命中",则再从3D-M 中读。注意到,虽然单个3D-M元的性能尚难于与常规存储元相比,通过系统集成,其集体性 能能与常规存储器相比,甚至更好。 大容量3D-M单位阵列有助于提高3D-M的可集成性。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提高3D_M 单位阵列的容量。首先,在全读模式下,由于单位阵列的位线数目没有任何限制,故3D-M阵 列可以被设计成一矩形,其位线数目大于字线数目。其次,由于单位阵列的字线数目受限于 读操作时3D-R0M元的正反电流比,故可以通过提高正反电流比来提高字线数目。 一个提高 正反电流比的方法是使用大读电压V『由于本发明使用了 S/A和全读模式等设计,正反电 流比中的反向偏压和正向偏压分离最大反向偏压在S/A的阈值电压VT( 0. IV)附近;正 向偏压由VJ央定。 一般说来,正向偏压(如 3V)远比反向偏压(如 0. 2V)大。通过提 高V^可极大地提高正反电流比。另一个提高正反电流比的方法是使用二极化3D-R0M元 二极化3D-R0M元的上下半膜含有不同的基材料,或其与上下电极有不同界面。
为了提高3D-M的成品率,可以通过一无缝3D-R0M元直接减少3D-R0M阵列中的缺 陷数目。无缝3D-R0M元中的缺陷敏感膜(包括3D-R0M膜以及与之相邻的底电极和顶电极) 是以一种"无缝"形式来形成的,即在这些膜的形成过程中无图形转换步骤。另一种提高成 品率的方法使用如纠错码(ECC)和/或冗余电路等的纠错方案。它们可以纠正3D-M阵列 中已有缺陷导致的错误。使用ECC方案的3D-M阵列可使用列冗余码(如Hamming码)。在 冗余电路中,3DiM中的eR0M可以用来存储缺陷位的地址及相应的纠错数据。冗余电路可以 对个别位错误、位线错误、字线错误进行纠错。该纠错过程可以在完成列译码后、并在数据 送到eRAM前进行(即"读时"修复),也可以在保留3D-M数据备份的eRAM中进行(即"读 后"修复)。冗余电路其实是利用3DiM来提高3D-M成品率的一个例子。
3DiM除了可以用来提高3D-M的成品率外,还可以对3D_M所载的软件码提供升级 能力,如可使用上述的字线冗余电路来存储软件升级码。软件升级还可以使用地址转换法。在地址转换法中,3D-M和与之集成的嵌入式ROM (embedded ROM,简称为eROM)形成一单独 存储空间3D-M中所载的是原始码,eR0M中所载的是升级码。同时,衬底集成电路还含有一 地址转换块,它将输入地址视为虚拟地址,并将其转换成上述单独存储空间的物理地址。如 果执行码使用原始码,那么,该物理地址指向3D-M ;如果执行码使用升级码,那么,该物理 地址指向eR0M。


图1A是一种3D-M的透视图;图1B-图1CB表示多种基于薄膜晶体管的3D-M元; 图1DA、图1DB分别表示一逻辑"1"和"0" 3D-MPR0M元;图1E表示一种3D-EPR0M元。
图2A-图2C表示一种3D-M核的电路符号、基本框图和详细框图。
图3A-图3G描述多种3D-M核使用的电路块。 图4AA-图4AD解释首访时间的来源;图4BA-图4CC提供多种参考位线的设计;图
4D为3D-R0M阵列中数据位线、鹏位线和定时位线的一种实现方法。 图5表示一种3D-R0M核中各种信号的时序图, 图6A-图6G表示多种3DcM(cached 3D-M)及其读流程。 图7A-图7B表示一种采用平行编程的3D-EPR0M ;图7C表示一种具有外接编程电 源的3D-EPR0M。 图8AA-图8G描述多种提高单位阵列容量的方法。 图9AA-图9CB描述多种3D-M缺陷。 图10A-图10B表示两种无缝3D-R0M元。 图11AA-图11E'表示多种无缝3D-R0M元的工艺流程。 图12A-图12B是两种准无缝3D-R0M元。 图13表示一种3D-M纠错(ECC)电路。 图14A-图14DC表示多种3D-M冗余电路。 图15A-图15C表示多种具有软件升级功能的3D-M。 为简便计,在本说明书中,如果一个图号缺应有的后缀,则表示它代表所有具有该 后缀的图。如图9指图9AA-图9CB ;图9C指图9CA-图9CB。
具体实施例方式1.读写速度 本节以3D-R0M为例,以提高读写速度为目的,对3D-M晶体管层次的电路设计,尤 其是对3D-M核、3DcM(cached 3D-M)以及编程电路的设计,做了进一步的完善。这里,3D-M 核是指3D-M阵列以及能将3D-M数据读出的最基本的周边电路。为了提高读速度,从电路的 角度,最好能使用读出放大器和全读模式,并采取自定时;从系统的角度,最好能利用3DcM 中的eRAM来隐藏3D-M的首访时间。相应地,虽然单个3D-M元的性能尚难于与常规存储元 相比,然而,通过系统集成,其集体性能可以与常规存储器相比,甚至更好。为了提高写速 度,最好使用平行编程。
A. 3D-M核 图2A表示3D-M核0的读I/O端口 。 3D-M核包含3D-M阵列及其最基本的周边电路。其输入信号包括行地址AS 2以及读启动信号RD 4,输出信号包括输出数据D0 8以及 数据就绪信号RY 6。这里未画出写I/0端口。 图2B是一种3D-R0M核0的基本框图。它含有一个3D-R0M阵列0A、读出放大器 (S/A)块18、翻转电压(VM)产生电路块14、行译码器12、位线使无效电路块18'、偏置电路 块16和地址寄存器121。其中,3D-R0M单位阵列0A含有N亂条字线(20c...)和N肌条位 线(30c...)。在字线和位线交叉处有二极管则表示逻辑"1",无二极管则表示逻辑"0"。为 了与以后将引入的参考位线(包括定时位线和哑位线等)区分,这里将存放有效数据的位 线30a-30d称为数据位线。S/A块18将位线上的小模拟信号放大成一逻辑信号8,它由S/ A使能信号SE 5控制并只在SE 5高时才工作。VM产生电路块14产生一翻转电压VM。当 S/A的偏置电压为VM时,S/A对输入变化很敏感。行译码器12基于输入地址21选择一条 字线。当RY 6高时,行译码器12和位线使无效电路块18'均失效,即所有的字线和位线都 预充/放电至VM。偏置电路块16通过一定时信号TS 8T产生SE 5。在读开始时,SE 5为 低,所有数据S/A不工作。当TS 8T变高后,SE 5被置高,所有数据S/A进行取样。该取样 过程直到所有输出8均变为有效输出为止。然后RY 6被送出,完成一个读周期。3D-R0M的 读时序关系由图5描述。 在大部分读周期中,位线上的电压升幅不足以触发其S/A。如果这时所有的S/A都 处于工作状态,则它们会消耗掉大量电能,但它们的输出却是无效的。最好这时只留下少量 S/A处于工作状态,它们检测其位线上的电压变化。只有当它们发现该电压变化足够大时, 别的S/A才被打开并取样。相应地,大部分S/A只在读周期的一小部分时间内工作,这可以 降低能耗。这就是自定时的一个目的。 图2C表示一种自定时的实现方法。在3D-M阵列0A中增加一第一定时位线30T。 它最好为最远离任何地址解码器12的位线,同时它和每条与之相交的字线(20a...)之间 有一二极管连接(laT...)。在读过程中,其上的电压变化速度最好比最慢的数据"l"位线 还要慢。这样,当第一定时位线30T上的电压能触发其S/A 17T时,所有数据"l"位线上的 电压都应已大到足以能够触发其S/A 17a-17d的程度。这时才打开数据S/A 17a-17d进行 取样。 图2C还描述了 S/A块18、偏置电路块16、行译码器12和位线使无效电路块18'。
S/A块18含有多个数据S/A 17a-17d和第一定时S/A 17T,它们分别将数据位线 和第一定时位线上的信号放大。S/A(17a...)在与之相连的位线上的电压变化超过其阈值 电压VT时,输出翻转。这里,数据S/A 17a-17d由SE 5控制,它们只在SE 5高时取样,这 样可以降低能耗。第一定时S/A 17T在读时一直对其位线30T上的电压进行监控,故其偏 置信号5T在读过程中恒定。 偏置电路块16根据第一定时S/A 17T的输出8T决定SE 5的大小。它含有一定 时电路15T和一偏置产生电路15B。定时电路15T控制时序信号5d,偏置产生电路15B产 生相应的偏置信号SE 5和5T。当5d置低时,SE 5置高。 行译码器12含有一个标准行译码器11C和多个行译码器使无效电路块lla-lld。 当RY 6为高时,译码器12失效,所有的字线都与VM 7短接。当RY 6为低且20a'为高时, 字线与^相接,即进入读状态。 位线使无效电路块18'通过开关(即晶体管17a' -17d')将所有位线与VM 7短接,这些开关17a'-17d'的控制端均与同一信号RY 6相连。当RY 6为高时,所有的位线都 与Vm 7短接。位线使无效电路块18'使全读模式得以实现。 以下描述图2B和图2C中3D-M核0的一种读出流程,其时序图见图5。读时最好 使用全读模式,即在一次读时将一条字线上的所有存储元中的数据同时读出。3D-M核0最 初处于默认状态,即所有的字线和位线都偏置于VM,且所有的数据S/A均不取样。在RD 4的 上升沿,寄存器121捕获到AS 2(如"00")并将其送到行译码器12,然后与该地址相对应 的字线20a上的电压升到读电压VK并对每一条与它有二极管连结的位线(30a...)进行充 电。此时,所有的数据S/A 17a-17d均不取样,但第一定时S/A 17T —直在监测其位线30T 上的电压。当该电压变化超过VT时,输出8T变高。相应地,SE 5被置高,所有的数据S/A 17a-17d开始对它们各自相连的位线电压进行取样。在产生输出DO 8后,SE 5置低,数据 S/A 17a-17d被断开;同时字线20a也没有必要再保持在V『相应地,RY 6置高,3D-R0M核 0回到默认状态。这样完成一个读周期T。 图3A-图3G描述多种3D_M核使用的各种电路。图3A-图3CC描述多种差分S/A。 图3DA-图3DD描述第二定时位线及其一种定时电路15T。图3E-图3G描述一种偏置产生 电路15B、行译码使无效电路lla和VM产生电路14。 由于S/A要求具有极强的抗干扰性,最好能使用差分S/A。差分S/A除一个输入为 被读位线的电压,它还需要一参考电压。该参考电压可以通过一哑位线来提供。图3A表示 两条被读位线(30a、30z)、一哑位线30D以及它们与差分S/A(17a、17z)之间的连接。哑位 线30D可以被多个S/A共享,在与其相交的每条字线处都有一二极管laD。在读操作中,鹏 位线30D上的电压最好介于数据"1"位线电压和数据"0"位线电压之间。
图3BA是第一差分S/A核17C的电路图。它使用NMOS对51a、51b作为输入晶体 管,以及镜像对称的PMOS对51d、51e作为负载。其电源电压为Vs/A和GND。注意到,Vs/A可 能不同于芯片电源电压。偏置信号B通过NMOS 51c来控制尾电流。图3BB表示一使用第 一差分S/A核17C的数据S/A。它还含有一由NMOS 51g和反相器51h构成的锁存器17L。 在锁存信号5'的控制下,NMOS 51g在SE 5变高时关闭,但先于SE 5变低时打开。这样, 即使S/A核17C不取样,输出8a仍保持不变。图3BC表示一使用第一差分S/A核17C的第 一定时S/A。该定时S/A始终取样。反相器51i、51j组成一锁存器17TL,511、51m对波形进 行调整。在每次读周期开始时,NMOS 51k在RD 4控制下,将锁存器17TL清零(平衡化)。
图3CA是第二差分S/A核17C'的电路图。与图3BA相比,它使用交叉耦合的PMOS 对52d、52e作为负载。偏置信号B通过NMOS 52c来控制尾电流。当B低的时候,S/A核的 输出o+, o-保持其在B变低前的水平,故该S/A核是一锁存器。图3CB表示另一使用第二 差分S/A核17C'的数据S/A。反相器52f用来调整波形。图3CC表示另一使用第二差分 S/A核17C'的第一定时S/A。该定时S/A始终取样。在每次读周期开始时,NMOS 52g在RD 4控制下,将差分S/A核17C'清零(平衡化)。 图3DA—图3DD表示多种定时电路15T的设计。定时电路15T与偏置产生电路 15B结合,可以控制数据S/A的偏置电压SE 5。当8T变高后,它抬高SE 5并让所有的数据 S/A开始取样;经过一段延迟,即所有数据S/A均已得到有效输出后,它切断SE 5,进而结束 数据S/A的取样。为了实现该延迟,图3DA的实施例在3D-M阵列中增加了一第二定时位线 30T',其S/A 17T'控制延迟的大小。这里,第二定时位线30T'在所有与它相交的字线处均有一二极管laT',但其S/A 17T'较一般的数据S/A慢。当其输出8T'翻转时,所有的数据 S/A的输出应已就绪,故可以结束数据S/A的取样。很明显,这也能降低能耗。注意到,第 一定时位线30T控制数据S/A取样的开始,第二定时位线30T'控制数据S/A取样的结束。 图3DB表示一种第二定时位线30T'使用的S/A 17T'的电路图。与一般数据S/A(图3BA) 相比,其输出端o可以有一多余负载电容51C,也可以是其输入或负载晶体管51a'、51b'、 51d'、51e'的沟道较长,等等。这样,该S/A 17T'较一般的数据S/A慢。
图3DC是一种定时电路15T的电路图。第二定时位线30T'的输出8T'可直接用 作RY 6,它与第一定时位线30T的输出8T结合,产生偏置控制信号5d,然后5d通过偏置产 生电路15B控制SE 5(参见图3E)。图3DD是另一种定时电路15T的电路图。与图3DC相 比较,它有一为外界电路(如在3DiM中但在3D-M外的电路)提供的状态控制信号6E。当 6E为高时,3D-M进入默认状态(所有字线和位线接VM),不能进行任何操作。这时,3D-M处 于"软断电"状态。在"软断电"时,3D-M不消耗电能;但一旦6E被置低后,3D-M能快速进 入工作状态。与"硬断电"(即所有字线和位线接地)相比,3D-M能更快地"苏醒",即恢复 工作的速度更快。该设计可以用在多种应用中,如字线冗余电路和机动码电路(在该3D-M 被读字线为缺陷位线或需要被升级替换时),或基于三维存储器的集成电路测试(在被测 试电路正常工作时)。 图3E是一偏置产生电路15B。电流源53a可以是片内电流源或片外电流源。偏置 电压5T由一采取二极管连接的NMOS 53b产生。当5d为低时,5T被传送至SE 5。当5d为 高时,SE 5接地。 图3F是一行译码器使无效电路lla。当RY 6高时,NMOS 54b被接通,字线20a与 Vm7短接。当20a'高且RY 6为低时,PMOS 54c被接通,字线20a与读电压VK短接。注意 到,VK可能不同于芯片的电源电压Vdd (参见图8CA)。 图3G是一VM产生电路14。它使用与S/A相同的S/A核55a,并含有一稳压器(含 运放器55b和驱动NMOS 55c)。 S/A核的所有输入输出被短接,从而产生翻转电压VM 7'。 一般说来,VM Vs/A/2。稳压器使VM产生电路14的输出保持在VM,并提供足够大的电流,故 VM 7是一稳压直流电源。 图4A-图4AD描述位线电压的时序特性。如图4AA所述,当字线20y上的电压被 升至V^后,字线20y开始通过二级管lyj对位线30j充电。位线30j上的电压从其初始值 (VM)升高,其升高的速度由二极管电流对位线30j的寄生电容充电的速率来决定。 一般说 来,位线寄生电容ljC包括字线20x和位线30j的耦合电容1J0(对应于"0"存储元)、反 向偏置的二极管lzj的结电容lj2(对应于"l"存储元)、与相邻位线30i和30k之间的耦 合电容lj3和lj4、与别的互连线层之间的耦合电容ljl。位线30j上的电压在读过程中高 于VM,而除被读字线20y外的别的字线20x、20z均处于VM,故有漏电流通过二极管lz j从位 线30j流到别的字线20z上。该漏电流对位线30j产生的放电效果与字线20y产生的充电 效果相反。 图4AB是一用来模拟位线电压时序特性的等效电路。字线30j上的电压变化A Vb 由三个因素决定二极管lyj、寄生电容1 jC和等效二极管1 jD。等效二极管1 jD是由n个 二极管并联组成。这里,n是所有与位线30j相连、并处于反向偏置的二极管的数目。在最 坏的读模式下,n等于Ni-1。当二极管lyj的正向电流等于等效二极管ljD的反向电流时,AVb达到静态平衡电压AVbe。 图4AC表示二极管lyj的电流电压(IV)特性。其正向电流If (V) If大于其反向电 流Ir(V)lr。可以用图像法来找到最坏读模式下的静态平衡电压AVte。首先将反向IV曲 线乘以Ni-l,然后将它向右移VK_VM。这样得到的曲线Irs与If的交点即为最坏读模式下 的静态平衡电势AVte。写成方程的形式, If(VK-VM-AVbe) = (N亂-l) XIr(AVbe) " N亂XIr(AVb》 eq. (1) 图4AD是该位线电势的时序图。位线电势升值AVb最终达到其静态平衡电压
AVte。在时刻t , AVb超过VT,S/A的输出成为有效输出,故t为首访时间。对位线30j来
说, t 3(lj VTXC3(lj/If eq. (2) 根据图2C和图3A,第一定时位线和哑位线的时序特性与数据位线不同。相应地, 它们的设计最好与数据位线不同。图4BA-图4CC解释并提供了几种设计。图4BA表示一 数据位线30a和一参考位线30r。参考位线30r可以是一第一定时位线或哑位线。在读过 程中,参考位线30r上的电压变化A V,最好应慢于数据"1 "位线30a上的电压变化A V3。a。 对于哑位线来说,最好A V, A V3。a/2 (图4BB)。根据eq. (2),可以通过增加参考位线30r 上的寄生电容lrC来达到该目的。图4CA-图4CC表示了几种实现方法。
图4CA表示第一参考位线30r。它比数据位线30a要宽,因此它有较大的寄生电 容。图4CB表示第二参考位线30r。它包括两条相连的次位线30rl和30r2。它们和一般 的数据位线30a有相同宽度。次位线30rl与每条和它相交的字线有二极管连接,而次位线 30r2没有和任何字线有二极管连接。相应地,参考位线30r上的寄生电容较大,电压上升速 率较慢。注意到,次位线30r2的长度可以通过版图设计来调节。图4CC表示第三参考位线 30r,它与一物理电容lrO相连。物理电容lrO可以是MOS电容(包括S/A的输入电容)、金 属电容或别的常规电容。这些电容也能延迟首访时间t。 图4D表示在一3D-M阵列中数据位线、鹏位线和定时位线的设计。在该实施例中有 两个位线组D1、D2,每个位线组中的所有数据位线共用一条鹏位线30D。该鹏位线30D含有 两条次位线30D1、30D2。在3D-M阵列中还有第一定时位线30T和作为它参考位线的哑定时 位线30TD。第一定时位线30T含有两条次位线30T1、30T2,哑定时位线30TD含有4条次位 线30TD1-30TD 4。该实施例还含有第二定时位线30T',它只含一条次位线,但其S/A 17T' 较慢。很明显,哑位线30D和第一定时位线30T上的电压变化慢于数据位线30a,哑定时位 线30TD上的电压变化更慢。 实际上,哑位线30D和第一定时位线30T可以采用一些简单设计。因为哑位线30D 需要带动大量的数据S/A,这些数据S/A的输入电容使哑位线上的电压变化变慢很多,故哑 位线30D可只使用一条次位线。另一方面,第一定时位线30T也可只含有一条次位线。这 时,其S/A最好较慢,但应快于第二定时位线30T'的S/A。 图5是一3D-M核0中各种信号的时序图。在时刻t 3。3,数据位线30a上的电压已 超过其S/A 17a的、。但因为这时S/A未打开,故并无有效数据输出。在时刻tl,第一定 时位线30T触发其S/A 17T,这表示所有的数据S/A可开始取样。这时,SE 5被送出,所有 的数据S/A开始工作。在时刻t,第二定时位线30T'触发其S/A 17T'时,这表示所有的数 据S/A均完成取样。所有的数据S/A被断开。这样完成一个读周期。
9
Eq. (2)和图4AA为3D-M提供了一种设计方针。为了縮短首访时间,最好能减少位 线的寄生电容ljC。由于位线寄生电容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位线边壁之间的耦合电容lj3、 lj4,3D-R0M最好能使用较薄的位线。虽然较薄的位线会有较大的串联电阻,但由于决定首 访时间的主要电阻来自3D-R0M膜,故使用较薄位线引起的电阻增加并不会对首访时间有 太多影响。另外,在全读模式时,字线要为所有位线提供读电流,其电流一般较大。为了减 少寄生电压降和克服电迁移(electro-migration)等问题,3D-M最好能使用较厚的字线。 图2A表示一种使用较厚字线和较薄位线的3D-R0M结构。
B.带数据缓冲区的3D-M(3DcM) 单个3D-M元的性能尚难于与常规存储元相比。通过系统集成,3D-M的潜能才能被 完全开发出来。从集体性能来说,3D-M可以与常规存储器相比,甚至更好。Cached 3D-M(简 称为3DcM)是3DiM的一个典型例子。它含有一 3D-M和一与之集成的嵌入式RAM(eRAM), 并通过隐藏3D-M的首访时间来提高其读取速度。对外部电路来说,3DcM可被视为一单独 存储器eRAM形成在衬底里,3D-M堆叠在eRAM之上,且eRAM中保留了 3D-M数据的一个备 份。当系统从3DcM中寻找数据时,它先从eRAM中寻找,如"命中",则直接从eRAM中读;如 "未命中",则要从3D-M中读数据,且将一个备份存放在eRAM中。相应地,eRAM是3D-M的 cache。如"命中",3DcM的首访时间就是eRAM的首访时间,外界无法察觉3D-M的首访时间; 如"未命中",3DcM的首访时间与3D-M相近。如果eRAM容量足够大,命中的几率较大,这样 可以减少平均首访时间。3DcM的带宽一般由eRAM控制。 3DcM的读操作与计算机中高速缓冲存储器的操作类似。图6A-图6G对3DcM的细 节,尤其是其内部数据流,做了更详细的描述。图6A表示一种3DcM 0C的I/0端口,它包括 输入地址AS 73、3DcM读启动信号cRD 75、3DcM数据就绪信号cRY 77、时钟信号CK 71和数 据输出DO 79。 图6B是一种3DcM 0C的框图。它含有3D-M核0、列译码器70、eRAM 72、控制电路 块74和读出选择块76。在此特例中,3D-M核0的大小是1024X1024。在读操作时,根据 行地址2 (AS 73的前10位[13:4])从3D-M阵列中选择一页数据(1024位)并将它送到输 出8。这里, 一页3D-M数据是指3D-M阵列中一条字线上的所有数据。列译码器70再根据 列地址2c(AS 73的末4位[3:0])从该输出页(1024位)中选中一个字(64位)。选中的 字和与之对应的地址被复制到eRAM 72中。控制电路块74控制3D-M核0到eRAM 72之间 的数据流动。熟悉本技术的人士可以很容易地根据图6D的数据流程设计出控制电路块74。 读出选择块76决定输出数据79是来自列译码器70或来自eRAM 72。 图6C表示一种eRAM 72。它含有一读写使能端R/W 74r和命中/未命中输出端 H/M 72h。它还含有eRAM数据块72D和一 eRAM标签块72T。 eRAM数据块72D储存3D-M数 据,eRAM标签块72T的每行存储与它对应的eRAM数据行中数据的地址标签。在该实施例 中,eRAM数据块72D的大小是64x64, eRAM标签块72T的大小是8x64。 AS 73[13:6]的前 8位2a存储在eRAM标签块72T中,AS 73 [5:0]的后6位被用作eRAM 72的列地址2b。该 eRAM 72还有一比较器72C。在读操作时,它将eRAM标签块72T中的地址标签72to与地址 2a比较。如果它们相同,即命中,则输出72h为高;否则,72h为低。 图6D描述3DcM的一种读操作。首先,在接受到cRD 75后,AS 73被送到eRAM 72, eRAM 72进入读模式(步骤91)。然后,根据H/M信号72h进行不同操作(步骤92):如
10命中,则直接将从eRAM 72中读出的数据79a送到输出79(步骤97),并送出cRY 79 (步骤 98);如未命中,则需要从3D-M核0中读数据。这包含如下步骤首先,送出RD 4信号(步 骤93);然后从3D-M中读出一页数据,并送出RY 6 (步骤94);这时,eRAM 72进入写模式, 列译码器70选中的一个字79a及其地址2b被存入eRAM 72 (步骤95);最后,将数据79a或 79b送到输出79 (步骤96),再送出cRY 79 (步骤98)。 在步骤96时,数据可以在3D-M数据被传送到eRAM 72时直接在列译码器处读出。 这种方法的首访时间要短一些。图6EA表示一种相应的数据选择器76。它使用一多路选择 器76M。根据其控制信号79s的大小( 一般由H/M信号72h决定),多路选择器76M决定输 出79采用来自列译码器70的数据79a(未命中情形)或来自eRAM 72的数据79b (命中情 形)。 另外,即使是未命中,也可以在3D-M数据复制到eRAM后从eRAM 72中读出数据。 这种方法较易满足冗余电路和软件升级的要求。图6EB表示一种读流程,该读流程是图6D 中步骤96的一部分。在3D-M数据被下载到eRAM 72后,重复eRAM的读操作(包括图6D的 步骤91、92、97等)。具体说来,在步骤95完成后,AS 73被再次送至eRAM 72,并读数(步 骤96a)。因为这次肯定会"命中",即H/M信号72h肯定为高(步骤96b) , eRAM的读出数据 79b被直接送至输出79(步骤96c)。图6EC表示该方法使用的一种数据选择器76。因所 有的输出数据均来自eRAM 72,该数据选择器只是一简单的传输门76T,它决定是否将eRAM 72数据79b输出。 图6B-图6EC的实施例基于"字复制",即输出页(1024位)中可能只有一个字(64 位)被复制至eRAM72中(别的字可能都被浪费了 )。为了充分利用每次读出的数据,最好 使用"页复制",即输出页上的所有字被全部复制至eRAM 72中。"页复制"能提高读效率。 图6F表示一种使用"页复制"的3DcM。与图6B不同的是,其列地址2c'不是AS 73的末4 位,而是由控制电路块74'内部产生的。对于熟悉本专业的人士,可以很容易地根据图6D 和图6G的读流程设计出控制电路块74'。图6G表示一种列地址产生流程,它是图6D中步 骤95的一部分。在步骤94后,在74'的控制下,依次产生输出页上的所有字的地址(步 骤95a),然后,被选中的字及其地址被复制至eRAM 72 (步骤95b)。重复步骤95a、95b直到 2c'达到其预设最大值(步骤95c)。这样,输出页被全部复制至eRAM 72中。图6H表示一 种"页复制"中使用的eRAM 72。在该实施例中,eRAM数据块72D的大小仍为64X64,但它 被分为4个eRAM扇区。每个eRAM扇区的大小为64X 16,并存储一个输出页中的所有数据 (1024位)。每个扇区使用一地址标签行。相应地,eRAM标签块72T的大小可以为8X4。
C.编程速度 3D-EPR0M的用户可以编程。为了縮短芯片编程时间,最好多个存储元能被同时编 程。这即是平行编程的概念。图7A表示平行编程的一种实施方法。在此特例中,3D-EPR0M 元lcb和lcc同时被编程。在编程时,字线20c上的电压升至Vpp,位线30b、30c上的电压降 为O,而所有别的地址选择线的电压均为Vpp/2。因此,加在存储元lcb、lcc上的电压是Vpp, 故它们被同时编程。为了将至少两条位线上的电压降为O,列译码器最好是平行列译码(图 7B)。它使用了两个亚译码器70a、70b。这些亚译码器70a、70b具有相同的列地址2C。它 们可以是相邻的,也可以是相互交叉的。在此实施例中,它们是镜像对称的。列地址2C(如 "1")被同时送到该亚译码器70a、70b中,这将位线30b、30c上的电压降为O,从而能满足图7A的电压要求。 为了减少封装脚的数目,美国专利6, 385, 074建议使用一片内Vpp产生器。该片 内Vpp产生器利用芯片电源电压Vdd产生Vpp。这种设计对于经常需要编程的3D-M来说是必 要的。但对于"一次性"编程的3D-M来说,它们不需要经常编程;尤其对于作为资料载体的 3D-EPR0M(如图3中的PonC)来说,它们一般在工厂里面编程(如由资料发行商)。在使用 时,用户只读,而不编程。对这些应用来说,Vpp产生器没有必要,其节省的芯片面积可以用 来设计别的功能。图7C描述一种具有Vpp接线垫12P、70P的3D-M。这些接线垫提供外界 编程电压。对于工厂编程、作为资料载体的3D-EPR0M来说,其编程一般是芯片层次编程,故 这些接线垫不需要和封装引线相连。这能减少封装脚的数目。 工厂编程的3D-EPR0M可采用因特网的商业模式,即利用因特网来传输用户所希 望写入芯片的数据。同时,工厂(如资料发行商)还可以拥有多个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存有 多个文件。用户只需在工厂网页上点击所需文件的指针(pointer),工厂就能将所需文件 从数据库中提出,并写入3D-EPR0M中(参见由同一发明人提交的PCT申请"低成本光刻技 术"的图8AA和图39A,为简便计,本说明书中未画出这些图,只需将这些图中的光刻编程系 统换成电编程系统即可)。
2.单位-阵列的容量 如图8AA-图8AB所示,单位阵列的容量对3D_M的可集成性有极大影响。对于大 的单位阵列,3D-M芯片可以只含有少量的单位阵列0A(图8AA);对于小的单位阵列,3D-M 芯片需含有较大数量的单位阵列0Aa-0Ai (图8AB)。因为单位阵列的周边电路位于衬底里, 较大数量的单位阵列意味着衬底被严重地支离了 。这种支离的衬底会使衬底集成电路的版 图设计受到极大限制。此外,较大数目的单位阵列会使阵列效率变低。为了提高3D-M的可 集成性,最好能使用具有大容量的单位阵列。 3D-M单位阵列的容量(;等于其字线数目Ni与位线数目N^之乘积(图2B、图8B), 因此可以通过分别提高Ni和来提高CA。从设计的角度来说,—般无限制,因此可以 采用矩形的单位阵列。另一方面,根据eq. (1)并令AVbe二nVT(—般说来,n 2, VT 0. 1V),Ni可以表示如下, N亂二 If(Vf)/Ir(Vr) = If(VK-VM-nVT)/Ir(nVT) eq. (3) Ni受限于读时存储元的正反电流比Y 。这里,Y的定义与常规定义不同其正向 偏置电压Vf(如 3V)可远大于反向偏置电压Vr(如 0. 3V)。这得力于S/A和全读模式 等的应用。Eq. (3)对3D-R0M的设计极有价值。很明显,可以通过增加VK来提高N亂。另一 方面,可以通过使用二极化元来提高Ni。所谓二极化元,是指流过它一个方向上的电流和 相反方向上的电流所遇到的阻抗极不相同。 图8B表示一种矩形3D-M阵列。在此实施例中,1 > N『在该芯片中可沿y方 向放置数个这种3D-M阵列。这样,芯片的最后形状可以大致保持正方形。
图8CA描述一种利用大VK来提高Ni的方法。这里,V^大于电源电压Vdd。由于 3D-R0M膜的IV特性一般是指数型的,故其读电流La时)远远大于Vdd时的电流l2。因 此,Ni以及Q可以增加很多。图8CB、图8CC表示一种VK的产生方法。图8CB是其电路框 图。VK产生器12R为行译码器12产生读电压VK。它一般采用电荷泵(charge-pump)等设 计。图8CC是一种含有VK产生器12R的衬底版图设计。这里,三维集成使V^产生器12R可以位于衬底0s中,尤其是能位于3D-M阵列OA下方。 除了使用大VK外,还可以使用二极化元来提高CA。 二极化元可以含有二极化膜和 /或二极化结构。二极化膜是通过材料的不同来产生二极化效应(图8D-图8EC) ;二极化 结构通过界面的不同来产生二极化效应(图8F-图8GC)。 图3D解释二极化膜的概念。二极化膜38含有至少二层次膜38a、38b。它们的材 料最好有较大的差别。当电流沿着方向37a流过二极化膜38(即从端口 39a到端口 39b), 它首先遇到次膜38a,然后遇到次膜38b ;另一方面,当它沿方向37b(即从端口 39b到端口 39a)流动时,它先遇到次膜38b,然后再遇到次膜38a。这种遇到次膜38a、38b的顺序能够 极大地影响到电流的大小。 一个很熟悉的例子即P_n结二极管,它通过使用不同的掺杂类 型来导致二极管现象的发生。二极化膜38比二极管走得更远除了掺杂类型外,它们的基 材料还可以不同。这里,一层膜的基材料是构成这层膜的主要材料。图8EA-图8EC表示了 几种二极化膜的实施例。 图8EA表示第一种二极化3D-R0M膜。它含有两层次膜32a、32b,它们分别使用不 同的基材料,如次膜32a的基材料是硅,次膜32b的基材料是碳硅合金(SiyC卜y, 0 < y < 1)。 其它半导体材料,如锗、锗硅合金(SizGei—z,0 < z < 1)、金钢石也可用作基材料。这里,碳 硅合金、金钢石等高带隙半导体材料(指带隙大于硅的半导体材料)有一定优势,因为它们 具有较好的高温特性。除了半导体材料外,二极化膜38可以包括半导体材料和介质材料 的复合膜(譬如说,次膜32a含一半导体材料,次膜32b含一介质材料);不同的介质材料 (譬如说,次膜32a含非晶硅,而次膜32b含氮化硅);不同结构的基材料(譬如说,次膜32a 具有非晶结构,次膜32b具有多晶或微晶结构,这在图8EB中也有表示);不同的电极材料 (譬如说,使用具有不同功函数的金属;或与3D-R0M膜有不同界面特性的金属;或一个电极 使用金属,另一电极使用掺杂的半导体材料)。这些方法可以提高3D-R0M元的正反电流比。
图8EB表示第二种二极化的3D-R0M膜。在此特例中,在电极31和3D-R0M膜32a 之间有一层微晶材料32au。如果只在一个电极界面(如电极31和3D-R0M膜32的界面) 有微晶膜,则3D-R0M膜的二极化被强化,这样能得到一个较大的正反电流比;另一方面,微 晶材料可以降低金属_半导体的接触电阻,在至少一个电极界面(如电极31和3D-R0M膜 32的界面;和/或电极33和3D-R0M膜32的界面)增加微晶材料可以加强导通电流,縮短 3D-R0M的首访时间。 图8EC表示第三种二极化的3D-R0M膜。在此实施例中,3D-R0M膜32含有一 p+膜 32p、v膜32x和n+膜32n。 v膜32x是n低掺杂或不掺杂的,且这些膜基于非晶硅。这些膜 的淀积顺序为32n、32x、32p。这种结构可以得到> 10A/cm2的正向电流和< 6X 10—5A/cm2的 反向电流。 图8F解释二极化结构的概念。3D-R0M膜32与顶电极31之间的界面为顶界面 32ti,与底电极33之间的界面为低界面32bi 。在一种二极化结构中,这些界面的形状不同 最好一个界面具有一强化场的尖端33t,而另一界面较平滑。相应地,电子发射在一个方向 得到加强,从而提高正反比。 图8G为一种二极化结构的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底电极33具有多晶结构,其表 面32bi比较粗糙;当3D-R0M膜32淀积在底电极33上之后,其中的非晶材料使它和顶电极 31之间的界面32ti变得较为平滑。因此,从底电极33到顶电极31的电子发射得到增强,
13即从顶电极31流到底电极33的电流变得较相反方向上的电流大。因此,可以将顶电极31 用作字线,将底电极33用作位线。
3.成品率的提高 缺陷会导致各种形式的读错误并降低成品率。如图9AA-图9CB所示,3D_M阵列有 六种缺陷,包括l.字线断路200(图9AA)、2.字线短路20s(图9AB)、3.位线断路30o(图 9BA) 、4.位线短路30s (图9BB) 、5.过小的3D-R0M元正向电流(图9CA) 、6.过大的3D-R0M 元反向电流(图9CB)。 对字线缺陷1和2,整条字线不能读出正确数据,这导致字线错误。对位线缺陷3 和4,整条位线不能读出正确数据,这导致位线错误。3D-R0M缺陷元5的正向电流lf太小, 导致A Vte过低,使S/A不能够被触发,从而一个逻辑"l"元被误读成逻辑"O"(图9CA)。 所幸的是,该缺陷只会导致个别位错误。3D-R0M缺陷元6的反向漏电流太大,当读取与该缺 陷元处于同一条位线上的其它存储元时,它会限制A Vte,使S/A不能被触发,从而不能读出 有效数据(图9CB)。这种缺陷会导致位线错误。缺陷5和6,尤其是6,对3D-M阵列的本征 成品率影响很大。 为提高成品率,可使用无缝3D-R0M元,它直接减少3D-R0M阵列中的缺陷数目(图 10A—图12B)。另外,也可以使用多种3D-M纠错方案,如纠错码(ECC)、冗余电路等,纠错方 案纠正3D-M阵列中已有缺陷导致的错误(图13-图15C)。
A.无缝3D-R0M元 3D-R0M阵列中的缺陷可能在工艺流程的几个阶段引入,即在3D-R0M膜形成之前 (如对底电极顶部),在3D-R0M膜形成中(对3D-R0M膜),在3D-R0M膜形成之后(如对 3D-R0M膜顶部)。这些膜(即3D-R0M膜以及至少与之相邻的部分底电极和部分顶电极) 的清洁度对3D-R0M的成品率影响极大,故它们被称为缺陷敏感膜。 一个常见的、易于引入 缺陷的工艺步骤是图形转换。在图形转换过程中,硅片要经过光刻和蚀刻(或平面化)等 步骤。所有这些步骤会引入外界有害杂质或损伤3D-R0M膜。因此,在缺陷敏感膜的形成过 程中应避免图形转换步骤。 为了提高3D-M的本征成品率,本发明提出一无缝3D-R0M元。图10A表示一种无 缝3D-R0M元。它含有底电极64、3D-R0M膜62、顶缓冲膜60以及顶电极66。顶电极66含 有顶缓冲膜60和顶导体65,它们通过通道孔(开口 ) 67相连。顶缓冲膜60和3D-R0M膜 62之间的界面为顶界面62ti,3D-R0M膜62和底电极64之间的界面为底界面62bi。在无 缝3D-R0M中,至少一部分顶缓冲膜60与至少一部分3D-R0M膜62具有相同的截面。在其 工艺流程(图11AA-图IIE')中,3D-R0M膜以及至少与之相邻的部分底电极和部分顶电极 是以一种无缝的形式形成的在这些工艺步骤之间没有图形转换,故不会对顶界面62ti和 底界面62bi引入杂质。该工艺流程最好能在一集束设备(cluster tool)中进行。图10B 表示另一种无缝3D-R0M元。其开口 67在形成过程中使用了nF开口掩模版,故其大小比顶 缓冲膜60的边长长。 图11AA-图IIE'表示无缝3D-R0M元采用的多种工艺流程。在图11AA中,所有缺 陷敏感膜,包括底电极64、3D-R0M膜62以及一部分顶电极(即顶缓冲膜60)是以一种无缝 的形式形成的。因此,顶界面62ti和底界面62bi的缺陷很少。另外,在3D-R0M膜62和顶 缓冲膜60之间还可以有一层抗蚀膜(etchstop layer) 60b (图11AB),其功能在图11BC中描述。所有这些膜(64、62、60b、60)都可以用无缝的形式形成。 然后,对顶缓冲膜60进行图形转换。图11BA-图IIBC表示几个在该步骤后的 3D-R0M结构。在图11BA中,一部分底电极64被暴露。在图11BB中, 一部分3D-R0M膜62 被暴露。图IIBC是图IIAB中的结构在该步骤后的截面图。抗蚀膜60b处可以保护3D-R0M 膜62,并使之在该步骤时不被刻蚀。 在顶缓冲膜60成形之后,最好还要一个修复3D-R0M膜62边缘的步骤(图 11CA-图IICC)。该步骤类似于常规MOS工艺的栅后氧化步骤(post-gate-oxidation)。图 IICA是图11BA中的结构在该步骤后的截面图,一部分底电极64通过氧化等方法转换成介 质68d。图IICB是图11BB中的结构在该步骤后的截面图,至少一部分3D-R0M膜62通过氧 化等方法转换成介质68d。图IICC是图IIBC中的结构在该步骤后的截面图,至少一部分抗 蚀膜60b通过氧化等方法转换成介质68d。 接着,对底电极64进行图形转换,形成3D-R0M堆69(图IID)。然后淀积低层间介 质68,打开通道孔(开口 )67,并形成顶导体65(图IIE)。 图11D'、图11E'表示为形成图10B中无缝3D-R0M元所需的额外步骤。在形成 3D-R0M堆69后,淀积低层介质68并对其作平面化。之后,在该结构上形成设置介质23 (图 11D')。低层介质68和设置介质23最好含不同介质,如低层介质68为氧化硅,设置介质 23为氮化硅。接着,对nF开口掩模版曝光。然后通过一刻蚀步骤在设置介质23内形成开 口67。刻蚀时,可以选择其处方使它在低层介质68上停止。最后,填充导体材料以形成顶 导体65(图11E')。 图12A和图12B描述两种准无缝3D-EPR0M元。这些准无缝3D-EPR0M元中的一部 分膜(如准导通膜62a)是以无缝形式形成的;而另一部分膜(如反熔丝膜62b)则是以常 规方式形成。在图12A中,准导通膜62a位于顶缓冲膜60和底电极64之间,它是以一种无 缝形式形成的;而反熔丝膜62b介于通道孔塞63和顶电极65之间,它是以常规方法形成 的。在图12B中,准导通膜62a是以一种无缝形式形成的;反熔丝膜62b介于顶缓冲膜60 和顶电极65之间,它是以常规方法形成的。在这两个特例中,准导通膜的缺陷极少。注意 到,准导通膜和反熔丝膜的位置可以互换。
B.纠错方案 为提高3D-M的成品率,还可以使用纠错方案,包括纠错码(ECC)和/或冗余电路 等。图13表示一带ECC的3D-M。该3D-M包括一具有ECC码的3D-M核0、列译码器70和 ECC电路110。在3D-M核0中,每条字线上有1024位有效数据,它们被分成16个64位的 字。对于Hamming码来说,每个字需要7个校对位,故每条字线上的数据位有16X (64+7) =1136。在读时,这1136位数据8通过列译码器70后输出71位数据79a'。 ECC电路110 将这71位数据79a'转换成64位有效数据79a。 另一方面,冗余电路可以纠正个别位错误,字线错误和位线错误。图14A表示第 一种具有冗余电路的3D-M。它含有3D-M核0、列译码器70、三组64位的二选一多路选择 器(mux)116S、116B、116W和三个冗余电路块。冗余电路块包括个别位冗余电路块118S、位 线冗余电路块118B和字线冗余电路块118W,它们分别纠正个别位错误、位线错误、字线错 误。每个冗余电路块存储缺陷(如缺陷元、缺陷位线、缺陷字线)的地址和纠错数据。当输 入地址与一个缺陷地址相符时,与该缺陷地址对应的纠错数据被送到多路选择器(即mux)(116S、116B、116W)的一个输入端(117S、117B、117W)。在mux选中端(115S、 115B、 115W)的 控制下,纠错数据将对应的3D-M输出79a"'替换。个别位冗余电路块118S、位线冗余电路 块118B在图14B-图14DC中描述;字线冗余电路块118W可周在软件升级中,它们又被称为 机动码块,其细节在图15B-图15C中描述。 图14B表示一种个别位冗余电路块118S。该实施例含有两个纠错组,它们可以纠 正两处缺陷元。很明显,118S可以含有更多的纠错组。每个纠错组含有多个寄存器,它们 分别存储有效位vsl (1位)以及缺陷元的列地址前4位bsl、行地址wsl (10位)、列地址后 6位bsl'和纠错位dsl(l位)。每个存储器的选中端由">"表示。有效位表示该纠错组 的有效性,只有在它高时,纠错组存储的地址和纠错数据才有效。vsl寄存器的选中端122s 可与Vdd连接,也可和别的时序信号(如74r)连接。在读时,比较器121a、121c将输入列地 址2c、AS 2分别与bsl、wsl比较,如相符,则读bsl'、dsl。译码器121D根据bsl' (6位) 将一根mux 116S的控制端115S置高。同时,dsl被传送至mux 116S的一个输入端117S, 在115S的控制下替换相应的输出数据79a"。这里,当vsl为低或输入地址与缺陷地址不符 时,信号122D置低且使译码器121D失效,所有的115S均为低,则mux 116S不进行任何数 据替换。 图14C表示一种位线冗余电路块118B。该实施例含有两个纠错组,它们可以纠正 两处缺陷位线。每个纠错组存储有效位vbl(l位)以及缺陷位线的列地址前4位bbl、列地 址后6位bbl'和纠错列dbl (1024位)。纠错列含有缺陷位线上所有数据的纠错数据。在 读时,列地址2c与bbl比较,如相符,则读bbl' 、 dbl。译码器123D根据bbl'将一根mux 116B的控制端115B置高。同时,根据AS 2从dbl中选择出对应的纠错位并送至mux 116B 的一个输入端117B,在115B的控制下替换相应的输出数据79a'。 图14B-图14C中的冗余电路块基于"读时纠错"。另外,可以利用3DiM中的eRAM 存储3D-M数据的一个备份的特点,实现"读后纠错",即3D-M中的数据(包括正确数据和错 误数据)先被下载到eRAM,然后在eRAM中进行纠正。图14DA描述了一种基于"读后纠错" 的冗余电路块118SB,它先纠正个别位错误,再纠正位线错误。它含有个别位纠错块120S和 位线纠错块120B,它们分别纠正个别位错误、位线错误。 个别位纠错块120S含有第一纠错存储块126S。该纠错存储块126S含有多个纠错 组,每个纠错组存储有效位126d (1位)以及缺陷元的列地址bs (10位)、行地址ws (10位) 和纠错位ds(l位)。在该实施例中,有效纠错组依次从126S的底部存起。当信号cRY 79 置高后(即eRAM数据就绪),126S在定时电路126a的控制下逐行读纠错组。图14DB表示 定时电路126a的一种电路设计,其功能是只要有效位125d为高,它会一直送出计数器时 钟信号125a ;—旦125d变低,则送出计数器清零信号125b和个别位纠错完毕信号79'。故 只要还有有效纠错组被读出(125d为高),计数器126b的输出125c —直增加,125c被用作 纠错存储块的地址125c。地址译码器126c根据125c读出一纠错组。比较器126e比较ws 125e与AS 2,如相符,则bs 125f被送至eRAM 72的地址端A[9:0] , ds 125g被送至eRAM 72的数据端D,并将eRAM 72中对应于个别位错误的数据进行替换。 位线纠错块120B含有第二纠错存储块126B。该纠错存储块126B也含有多个纠错 组。每个纠错组存储有效位128d(1位)以及缺陷位线的列地址bb (10位)和纠错列db (1024 位)。当收到个别位纠错完毕信号79'后,128B开始读纠错组。128a使用与126a相同的定时电路。类似地,当有效位127d为高时,计数器128b会一直增加128B的地址127c。地址 译码器128c根据127c读出bb 127f ,并将其送至eRAM 72的地址端A[9:0] 。 128B再根据 AS 2从db中选出所需的纠错位127g(l位),并将其送至eRAM 72的数据端D,从而替换对 应于位线错误的数据。上述"读后纠错"流程的时序图见图14DC。
4.软件的可升级性 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会经历多次升级。每次升级过程中,一部分原始码(最初 发行的软件码)被升级码替代。一般认为如使用掩膜编程只读存储器(MROM)来存储软件, 则芯片出厂后,软件无法升级。对常规MROM,这符合事实。但是,对3D-M,该观点并不成立。 如前所述,存储原始码的3D-M可以很容易地与常规的嵌入式R丽集成在一起(即3DiM), 这些R丽可以用来存储升级码,故3DiM支持软件升级。由于升级码所占空间比原始码小得 多,R丽的容量要求不大,故整体存储成本不高。 为了便于软件升级,软件设计最好模块化。图15A表示一种软件在3D-M中的存储 方式。因为3D-M中最容易的数据替换方式是字线替换,即将整条字线上的数据一起替换, 故软件模块最好以3D-M页为单位存放在3D-M阵列中,且软件模块之间最好不要共享同一 3D-M页。这里,3D-M页(如20S
)是指一条字线(如20
)上存储的所有数据。在该 实施例中,软件模块160a含有2047位数据,因一 3D-M页含1024位数据,故160b被存储在 两个3D-M页20S
、20S[1]中,其中,3D-M页20S [1]的最后1位lbz最好是一哑元。如果 软件模块160a需要被升级,则字线20
、20[1]上的所有数据在输出时被升级码替换。这 可通过机动码块来实现。 图15B-图15C表示两种机动码块。这些机动码块也可用来纠正字线错误。图15B 中的第一机动码块166与图14B-图14C类似,它基于"读时替换"。该实施例含有二个升 级组,它们可以对两个3D-M页进行升级。每个升级组存储有效位vwl (1位)以及需升级原 始码的行地址wwl (10位)和升级码dwl (1024位)。有效位寄存器的选中端161s最好与 cRD75相连。在读时,比较器162a比较AS 2与wwl,如相符,则根据2c从dwl读出64位数 据117W,并在字线替换信号115W的控制下将输出数据替换。相应地,外界电路只看到升级 码。另外,机动码块也可以基于"读后替换"(参见图14DA),在此不再赘述。注意到,如需 对字线数据进行替换,则在此读周期内没有必要从3D-M阵列中读数据,故可以将3D-M阵列 强制进入"软断电"(参见图3DD),从而降低能耗并能迅速恢复工作。 图15C中的第二机动码块借用了计算机虚拟存储器中分页管理的概念,它将输入 地址视为虚拟地址,并对其进行地址转换而得到存储器的物理地址。该实施例含有一升级 块860、一地址译码器164D和一地址转换块164T。升级块860含有R丽,它存储升级码。 3D-M 0和升级块860组成一统一存储空间86S。这里,3D-M 0占据了统一存储空间86S的低 1020行R[OOOOOOOOOO]-R[lllllllOll],升级±央860占据高4行R[llllll llOO]-R[lllll 11111]。地址转换块164T实际上是一存储器,它的每一行存储一个86S的地址或准地址。所 谓准地址,是指它需要经过一些运算后才能被视为物理地址。地址转换块164T的输入地址 86A为输入地址的高10位A[13:4],其输出86TA有10位TA[9:0],它们被最终送到地址译码 器164D作为统一存储空间86S的物理地址。地址译码器164D根据物理地址对86S提供地 址译码。当需要使用3D-M中的原始码时,物理地址指向3D-M 0 :如86A是0000000000 (即 164T的行165a) ,86TA为0000000000,它指向3D—M 0中的行R
,即原始码。当
17需要使用升级码时,物理地址指向升级块860 :如86A是0000000100 (即164T的行165d), 86TA为111111 1110,它指向升级块860的行R[lllll 11110],即升级码。地址转换可以很 方便地用在软件升级、缺陷字线纠错、单芯计算机(computer-on-a-chip)等应用中。
虽然以上说明书具体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例,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应该 了解,在不远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的形式和细节进行改动, 譬如说,本说明书中的3D-M阵列实施例为1024X 1024,实际使用的3D-M阵列一般是 104X 104。这并不妨碍它们应用本发明的精神。因此,除了根据附加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 本发明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权利要求
一种采用高带隙半导体材料的三维只读存储器,其特征在于含有一衬底;多个叠置在衬底上的只读存储层,所述只读存储层通过多个接触通道口与衬底实现电连接;至少一个存储层含有多个只读存储元,每个只读存储元含有第一和第二导体;一位于该第一和第二导体之间的3D-ROM膜,该3D-ROM膜含有高带隙半导体材料,该高带隙半导体材料的带隙大于硅,并能提高三维只读存储器的高温性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只读存储器,其特征还在于该高带隙半导体材料为碳硅合金。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只读存储器,其特征还在于该高带隙半导体材料为金 刚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采用高带隙半导体材料的三维只读存储器(3D-ROM)。其3D-ROM膜含有高带隙半导体材料,从而缩短3D-ROM的高温性能。
文档编号H01L27/112GK101794783SQ20081018901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7日
发明者张国飙 申请人:张国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