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薄膜晶体管的方法

文档序号:6903183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造薄膜晶体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具有改善的电流特性和高电子迁移率的薄膜晶体管的方法,其中当通过金属诱导晶化使得非晶硅薄膜晶化为多晶硅薄膜时,对非晶硅薄膜的退火条件和掺杂到非晶硅薄膜中的金属催化剂的量进行优化,以减少在多晶硅薄膜晶界处分布的金属珪化物的区域,并且其中提供氧(02)气体或水(H20)蒸汽以在多晶硅薄膜表面上形成钝化膜。
背景技术
:通常,多晶硅薄膜用于有源矩阵(activematrix)液晶显示器、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通常,通过晶化使得非晶硅薄膜晶化为多晶硅薄膜。各种晶化方法诸如激光晶化方法和固相晶化(SPC)方法(例如,高温退火和使用金属催化剂的退火)目前用于制造多晶硅薄膜。和单晶硅薄膜不同,在由非晶硅薄膜制造的多晶硅薄膜中存在表面硅悬键、内部晶界和晶内缺陷(诸如,孪晶缺陷、间隙原子、晶格空位和亚晶界)。这样的缺陷阻碍电子和空穴在多晶硅薄膜中迁移,从而劣化使用多晶硅薄膜制造的器件(诸如晶体管)的特性。此外,在晶化期间,在多晶硅薄膜的晶界处形成金属硅化物(例如,NiSi2),从而阻碍电子和空穴的迁移,如图1所示。具体地,金属珪化物存在于薄膜晶体管沟道区的晶界处并且起到劣化器件特性(例如,漏电流特性、电子迁移率和阈值电压特性)的缺陷的作用。因此,需要消除金属珪化物线(metalsilicidelines)以改善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流特性。已经对氲钝化进行了研究以从多晶硅薄膜除去缺陷。例如,通过氢(H2)等离子体钝化或在氢气氛下退火来钝化多晶硅薄膜。用于多晶硅薄膜钝化而加入的氬与多晶硅薄膜的硅悬键结合。该结合电中和多晶硅薄膜并防止防碍电子和空穴在多晶硅薄膜中迁移的缺陷。然而,氢等离子体钝化的缺点是等离子体可损伤多晶硅薄膜的表面,从而劣化使用多晶硅薄膜的器件的特性。氢气氛退火可通过以下方法实施i)其中包含大量氢的氮化硅薄膜(SiNx)在多晶硅薄膜上形成并且在退火期间所述氢扩散进入多晶硅薄膜的方法,或ii)其中在氢气氛下在退火期间氲扩散"多晶硅薄膜的方法。方法ii)具有由于氢扩散慢所导致的长处理时间的缺点。此外,当晶体管温度增加时,通过钝化方法形成的Si-H键可容易地分裂成氢原子和硅原子,导致晶体管的可靠性随使用条件发生劣化。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制造具有改善的电流特性和高电子迁移率的薄膜晶体管的方法,通过所述方法可减少在多晶硅薄膜晶界处分布的金属硅化物的区域。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制造具有改善的电流特性和高电子迁移率的薄膜晶体管的方法,其中提供02气体或H20蒸汽以在多晶硅薄膜上形成钝化膜'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制造薄膜晶体管的方法,其中采用02气体或H20蒸汽来强钝化存在于多晶硅薄膜表面上的硅悬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制造薄膜晶体管的方法,包括在绝缘衬底上形成非晶硅薄膜,使所述非晶硅薄膜晶化以形成多晶硅薄膜,为多晶硅薄膜的表面供给氧(02)气体或水(H20)蒸汽以在多晶硅薄膜上形成作为钝化膜的氧化物膜(第一钝化),图案化多晶硅薄膜和钝化膜以将多晶硅薄膜转化为有源层,在多晶硅薄膜和钝化膜上形成栅极绝缘膜,在栅极绝缘膜上形成栅电极,和将多晶硅薄膜分为与栅电^目对的沟道区以及由沟道区分隔的第一和第二区域,将p-型或n-型掺杂剂注入第一和第二区域以形成源^漏极区,在栅极和栅极绝缘膜上形成层间绝缘膜,蚀刻层间绝缘膜、栅极绝缘膜和钝化膜以形成分别与源极和漏极区接触的第一接触孔和第二接触孔,和形成通过第一和第二接触孔分别与源极区和漏极区接触的源电极和漏电极。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在绝缘衬底上表面和非晶硅薄膜之间形成緩冲层。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非晶硅薄膜可掺杂有金属催化剂并可在600~850。C的温度下退火5~150分钟。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非晶硅薄膜可在至少800。C的温度下通过固相晶化来进行晶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非晶硅薄膜的晶化可通过退火以如下方式进行随着退火温度增加,退火时间变得更短。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非晶硅薄膜寸掺杂有浓度为ixio11~lxl0"/cm2的金属催化剂。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第一钝化可通过加热并冷却非晶硅薄膜来进行。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第一钝化可在700~800。C的温度下进行。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H20蒸汽可通过在700~卯O'C的温度下氢(H2)和氧(02)的反应(高温燃炬技术,pyrotorchtechnique)或通it^热去离子水到至少2(TC来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钝化膜可具有从单个原子层至数百埃的厚度。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述方法可还包括在形成接触孔的步骤之后,为源极和漏极区的上表面供给02气体或H20蒸汽以使有源层钝化(第二钝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第二钝化可在200600。C的温度下进行。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第一钝化和第二钝化可以在在线系统中进行,所述在线系统具有多个独立的腔室或具有包含垂直竖立腔室的垂直管炉。本发明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中进行部分阐述,并JLfc一定程度上,其将通过所述描述变得显而易见,或可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方案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的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和更加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显示存在于多晶硅薄膜晶界处的NiSi2的电子显微照片;图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制造薄膜晶体管的方法的流程图3a31说明对应于在图2流程图中显示的各个步骤的工艺示意图4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用于实施非晶硅薄膜的晶化以形成多晶硅薄膜和多晶硅薄膜的第一钝化的在线系统的结构;图5是在图4的在线系统中具有H20蒸汽供给装置的腔室的示意截面图6a6e是在实施例1中形成的多晶硅薄膜的显微照片;图7a7d是在实施例2中形成的多晶硅薄膜的显微照片;图8a~8e是在实施例3中形成的多晶硅薄膜的显微照片;图9是使用图4的在线系统来晶化非晶硅薄膜期间的退火曲线;图10a和10b是在实施例4和对比例1中形成的多晶硅薄膜的扫描电子显賴t镜照片;图lla和lib是显示在实施例4和对比例2中形成的多晶硅薄膜的UV斜率值和波长分别作为氧化时间函数而变化的图12是显示在实施例4中的在多晶硅薄膜上形成的钝化膜厚度作为氧化时间函数而变化的图13显示在实施例4中形成的氧化物膜的电性能;和图14a和14b显示在实施例4和对比例1中制造的薄膜晶体管的截止电流(I。ff)和电子迁移率。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实例在附图中进行说明,其中在全文中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元件。下文中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方案来解释本发明。图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制造薄膜晶体管的方法的流程图,图3a31说明对应于图2流程图中显示的各个步骤的工艺示意图。参考图2,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非晶硅薄膜(SIO),晶化非晶硅薄膜(S20),第一钝化(S30),形成有源层(S40),形成栅极绝缘膜(S50),形成栅电极(S60)以及形成源极区和漏极区(S70)。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形成緩冲层(S5)。所述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形成层间绝缘膜(S80),形成接触孔(S90),第二钝化(SIOO),以及形成源电极和漏电极(S11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使非晶硅薄膜晶化以形成多晶硅薄膜,并釆用02气体或H20蒸汽在多晶硅薄膜上形成钝化膜。此时,钝化膜可以是通过根据晶化温度来氧化多晶硅薄膜而形成的氧化物膜。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钝化膜可在从室温加热至较高温度或从较高温度冷却至室温以使非晶硅薄膜晶化的过程中形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在非晶硅薄膜中可掺杂能够加速晶化的金属催化剂以形成多晶珪薄膜,并且可优化退火温度和时间以减少在多晶硅薄膜晶界处沉积的金属催化剂的金属化合物的量。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晶化可以与第一钝化一起在作为退火设备的在线系统中进行,所述退火设备包括多个独立控制的腔室以提高或降低非晶硅薄膜的温度。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为在线系统的腔室提供02气体或H20蒸汽以使多晶硅薄膜钝化。具体地,可为其中在晶化过程中加热或冷却非晶硅薄膜的腔室提供02气体或H20蒸汽以使多晶硅薄膜钝化。所述在线系统在本申请人在韩国提交的名为"annealingsystemforsemiconductordevice"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5-0017003、10-2005-0017004和10-2005-0017005中已经7>开,本文中省略其详述。在一个替代实施方案中,晶化、第一钝化和第二钝化可在垂直管炉中进行。具体地,晶化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将在绝,底上形成的非晶硅薄膜装载到垂直管炉中,随后加热和冷却;并且可以通过在垂直管炉顶上安装的喷嘴供给02气体或H20蒸汽以保持炉总体上在02或H20气氛下、或通过在非晶硅薄膜上方安装的多个喷嘴而在绝缘衬底上形成的非晶硅薄膜的表面上直接喷02气体或H20蒸汽来进行钝化。垂直管炉是广泛用于半导体制造工艺的系统,在本文中省略其详述。参考图3a,在步骤S5中,在绝,底10的上表面上使用绝缘材料如氧化硅来形成緩冲层12。绝缘衬底10可由单晶硅、单晶碳化硅、玻璃、石英或塑料制成。緩冲层12可以是氧化珪膜(SiOx)、氮化硅膜(SiNx)或它们的双层结构。緩冲层12可通过等离子体增强的化学气相沉积(PECVD)或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形成。緩冲层12用于防止在绝缘衬底10中产生的湿气或杂质在后续步骤中扩散ii^在绝缘衬底上形成的非晶硅薄膜。当不存在湿气或杂质可从绝缘衬底10扩散进入非晶硅薄膜的可能性时,可不进行步骤S5。即,在绝缘衬底10的上表面上不形成緩冲层12。参考图3b,在步骤S10中,在绝g底10上形成非晶硅薄膜20。非晶硅薄膜20在绝缘衬底10上或緩冲层12的上表面上形成。在其中绝,底10的上表面上不形成緩沖层12的情况下,在绝,底10的上表面上直接形成非晶硅薄膜20a。非晶硅薄膜20a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物理气相沉积形成。参考图3c,在步骤S30中,使非晶硅薄膜20a晶化以形成多晶硅薄膜20b。多晶硅薄膜20b通过非晶硅薄膜20a的金属诱导晶化来形成。步骤20包括采用金属催化剂掺杂非晶硅薄膜并使掺杂的非晶硅薄膜退火。通过掺杂金属催化剂到非晶硅薄膜的上表面中实施所述掺杂。该掺杂允许金属催化剂与非晶硅层的硅结合以形成金属硅化物。金属硅化物作为用于晶化的晶核(即晶种)以引起非晶硅层的晶化。金属催化剂可选自Ni、Pd、Ti、Ag、Au、Al、Sn、Sb、Cu、Co、Mo、Tr、Ru、Rh、Cd和Pt。优选镍(Ni)。金属催化剂优选以lxlO"lxlOWcii^的浓度掺杂。如果金属催化剂浓度太低,那么非晶硅薄膜晶化会不充分或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来晶化。同时,如果金属催化剂浓度过高,在晶化为多晶硅薄膜的期间,晶粒尺寸过度减小,这使得最终晶体管的电流特性和电子迁移率劣化。在多晶硅薄膜中存在的多余金属催化剂也导致最终晶体管特性的劣化。通过退火将掺杂有金属催化剂的非晶硅薄膜晶化为多晶硅薄膜。退火优选在600~850。C的温度范围内实施5~150分钟。在较高的退火温度下可设定较短的退火时间。这是由于在高退火温度下非晶硅薄膜的晶化速率快,所以尽管退火时间短,但可实现非晶硅薄膜的充分的晶化。随着退火进行,在多晶硅薄膜晶界处存在的金属硅化物在晶界的特定位置处分布。例如,金属硅化物位于晶界接触的角落。因此,在多晶硅薄膜的晶界处存在的金属硅化物的区域减小,导致晶体管特性(例如,电流特性和电子迁移率)的改善。如果退火在低于600。C的温度下实施,那么在多晶硅薄膜的整个晶界分布金属硅化物,导致多晶硅薄膜特性的劣化,并且非晶硅薄膜可能会晶化不充分。同时,如果退火在高于850'C的温度下实施,那么作为绝g底的玻璃可能发生变形。如果退火时间小于5分钟,那么在多晶硅薄膜的整个晶界分布金属硅化物,导致多晶硅薄膜特性的劣化,并且非晶硅薄膜可能会晶化不充分。同时,即使退火时间大于150分钟,则附加的退火几乎没有改善晶化效果。非晶硅薄膜20a可通过固相晶化(SPC)或准分子激光晶化(ELC)来进行晶化。才艮据固相晶化,通过在600'C或更高的温度下退火来4吏得在绝缘衬底10上形成的非晶硅薄膜20a晶化。根据准分子激光晶化,在绝缘衬底10上形成的非晶硅薄膜20a通过用高能量激光辐照来瞬间熔化,冷却以形成多晶硅薄膜20b。当通过固相晶化使非晶硅薄膜20a晶化时,可采用通过感应加热的快速热处理。在此情况下,优选在其中可实施快速热处理的系统中实施步骤S20。在步骤S20中,通过快速热处理将在绝,底10上形成的非晶硅薄膜20a加热到700。C或更高温度、然后加热到800'C或更高温度,以使非晶硅薄膜20晶化为多晶硅薄膜20b。此后,使得在绝,底10上形成的多晶硅薄膜20b緩慢冷却。当加热至600'C或更高温度时,作为绝,底IO的玻璃可发生变形。为防止绝,底IO由于加热而发生变形,将绝,底10装入退火系统中同时置于安置器(setter)上。所述安置器支撑绝*#底10的整个下表面。结果,绝,底10可经受通过感应加热短时间而在800。C或更高温度下的退火而没有任何变形。在步骤S20中,通过在非晶硅薄膜上表面上形成单层或多层覆盖层(未显示)、在覆盖层上形成金属催化剂层、随后退火以使金属催化剂扩散进入非晶硅薄膜,可使非晶硅薄膜晶化为多晶硅薄膜。该过程被称作"超晶粒硅(SGS)晶化"。根据SGS晶化,通过改变为非晶硅薄膜提供的金属催化剂的量,可控制多晶硅薄膜的晶粒尺寸。SGS晶化是用于非晶硅晶化的通用工艺,因此本文省略其详述。参考图3d,在步骤S30中,为多晶硅薄膜20b的表面提供H2O蒸汽,以在多晶硅薄膜20b的表面上形成钝化膜30a。钝化膜30a可以是通过使用02气体或H20蒸汽来氧化多晶硅薄膜20b的表面所形成的氧化硅膜。多晶硅薄膜20b的表面氧化减小了在多晶硅薄膜20b的表面上存在的悬键的数目。此外,在钝化膜30a的形成期间,02气体或H20蒸汽扩散i^V多晶硅薄膜以在多晶硅薄膜内部形成Si-H和/或Si-0键,因此,阻碍多晶硅薄膜20b表面上和内部的电子和空穴迁移的陷阱位点(trapsites)的密度降低。另一方面,在形成多晶硅薄膜的过程中,也可适用步骤S30。即,在晶化之后,在非晶硅薄膜加热期间加入的02气体或H20蒸汽与存在于非晶硅薄膜表面上作为金属催化剂的Ni反应,从而减小残留在多晶硅薄膜内部的金属催化剂的量并且氧化NiSi2,这阻止在^Mt期间最终晶体管中的电子或空穴的迁移。这种氧化改善晶体管的操作特性。H20蒸汽可通过加热去离子水到至少20。C并且优选至少IOO'C或通过在700~卯0。C的温度下使得氲(H2)和氧(02)反应(pyrotorch技术)来产生。当加热去离子水到100。C或更低时,使用超声波来供给1120蒸汽。优选通过水蒸汽合成来产生H20蒸汽。用于水蒸汽合成而提供的氢和氧的比例为1:12:1。在高温下产生的H20蒸汽是纯的并具有良好品质,并且在供给蒸汽的薄膜上表面上不留下水痕。02气体以纯的形式进行直接供给。可以通过在步骤S20中从高温冷却至室温的期间为多晶硅薄膜20b供给02气体或H20蒸汽来进行步骤S30。即,步骤S30可以在冷却期间在400800。C的温度下进行。或者,可以通过在步骤S20中在从室温加热至高温以及感应退火(inductionannealing)期间为多晶硅薄膜20b供给02气体或H20蒸汽来进行步骤S30。即,步骤S30可在加热期间在700~800。C的温度下和在感应退火期间在850。C或更高的温度下进行。根据加工温度和时间,钝化膜30a可具有从单个原子层至数百埃的厚度。如果钝化膜30a的一部分在单原子层水平以下(即钝化膜30a部分钝化),那么钝化膜30a的特性可能不均一。如果钝化膜30a的厚度高于数百埃的水平,需要长的处理时间。因此,优选限制钝化膜30a的厚度低于数百埃的水平。参考图3e,在步骤S40中,将多晶硅薄膜20b图案化为具有预定区域的有源层20。实施图案化以使得有源层20具有根据薄膜晶体管的期望设计的区域和形状。钝化膜30a与多晶硅薄膜20b—起进行图案化以具有对应于有源层20的形状。有源层20在后续步骤中分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沟道区。参考图3f,在步骤S50中,在有源层20和钝化膜30以及绝,底10上形成栅极绝缘膜40。栅极绝缘膜40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来形成。栅极绝缘膜40由氧化物或氮化物形成并具有约ioooA的厚度。如果需要,步骤S40和S50可以以相反的次序进行。在此情况下,有源层的形成使得栅极绝缘膜在衬底整个表面上形状不连续。参考图3g,在步骤S60中,在栅极绝缘膜40上形成栅电极50。更具体地,栅电极50可通it^栅极绝缘膜40的整个上表面上形成栅电极膜并蚀刻栅电M或使用图案化光刻胶剥离栅电皿来形成。通过干或湿蚀刻可将栅电极膜图案化为栅电极50。有源层20分为与栅电极50相对的沟道区21a以及由沟道区21a分隔的第一和第二区域22a和23a。栅电极50是金属层或不同金属层的叠层。金属层由铝(A1)、铝合金如铝-钕(Al-Nd)、铬或钼(Mo)构成。栅电极50形成为约2000~3000A的厚度。参考图3h,在步骤S70中,将掺杂剂注入有源层20的第一和第二区域22a和23a以分别形成源极区22和漏极区23。掺杂剂可以是p-型或n-型。p-型掺杂剂可选自硼(B)、铝(Al)、镓(Ga)、铟(In)及其混合物。n-型掺杂剂可以是磷(P)。参考图3i,在步骤S80中,在栅极绝缘膜40和栅电极5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层间绝缘膜60。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形成层间绝缘膜60。层间绝缘膜60由氧化物或氮化物形成。参考图3j,在步骤S卯中,蚀刻层间绝缘膜60、栅极绝缘膜40和钝化膜30的预定部分以形成接触孔70a(70b和70c)。形成接触孔70a以暴露源极区22和漏极区23的部分上表面。在源极区22上形成第一接触孔70b,在漏极区23上形成第二接触孔70c。参考图3k,在步骤S100中,通过接触孔70a为源极区22和漏极区23提供02气体或H20蒸汽,以钝化构成沟道区的多晶硅薄膜(第二钝化)。在步骤S100中,短时间提供02气体或H20蒸汽以钝化构成沟道区的有源层20。02气体或H2O蒸汽通过接触孔70b和70c扩散i^有源层,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来钝化位于栅电极下的沟道区。在步骤S100中,通过钝化移除在有源层20表面上存在的硅悬键。在步骤S100中,在200600。C的温度下进行第二钝化。如果第二钝化在低于200。C的温度下进行,那么有源层的表面可能会钝化不充分。如果第二钝化的温度过高,在有源层的表面上形成氧化物膜,从而增加在后续步骤中形成的有源层与源电极和漏电极之间的电阻。此外,在过高钝化温度下,由硼硅酸盐制成的衬底收缩。该收缩使得不能进一步实施随后步骤。步骤S70之后可进行步骤SIOO,以实现更好的钝化作用。步骤SIOO也可与活化掺杂剂的步骤同时进行。参考图31,在步骤S110中,形成通过接触孔70a与源极区22和漏极区23接触的电极70(72和73)。形成源电极72和漏电极73以分别与有源层的源极区22和漏极区23电接触。源电极72和漏电极73通过在层间绝缘膜60的上表面上沉积导电材料如铝并且图案化该导电材料来形成。下面,将说明根据本发明方法的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以下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在绝缘衬底上形成的非晶硅薄膜的晶化和多晶硅薄膜的第一钝化。首先,用于实施非晶硅薄膜的晶化和第一钝化的系统如下所述。图4说明用于实施非晶硅薄膜的晶化和第一钝化的在线系统的结构。图5是在图4的在线系统中具有H20蒸汽供给装置的腔室的示意截面图。13在以下实施例中,使用本本申请人提交的退火系统,如前所述。参考图4,在线系统包括用于装载半导体器件的装载部分100,邻近装载部分100的加热部分200,加工部分300,冷却部分400和卸载部分500。通过装载部分100将半导体器件装入加热部分200,并且将经历晶化和钝化的半导体器件通过卸载部分500从冷却部分400卸载。加热部分200和冷却部分400均包括温度独立控制的三个室。具体地,加热部分200包括第一腔室210、第二腔室220和第三腔室230;冷却部分400包括第四腔室410、第五腔室420和第六腔室430。加工部分300包括加工腔室,在该腔室中通过使用磁芯和感应线圏的感应加热短时间以将待退火的包括绝,底的非晶硅薄膜的温度均匀提高。将绝g底装入退火系统同时置于安置器上,这使绝缘衬底的变形最小化。当然,根据在非晶硅薄膜晶化中的退火温度,可省略加工部分300。参考图5,构成加热部分200和冷却部分400的每个腔室可包括外壳201、在外壳201内部的绝,底10上安装的喷嘴204、用于为喷嘴204供给蒸汽的蒸汽发生器205,和用于为蒸汽发生器205供给H2气体和02气体的气体供给单元206。该腔室结构适用于多晶硅薄膜的钝化。外壳201具有用于退火的空间。在外壳201中在预定温度下退火绝缘衬底。外壳201包括用于转移绝缘衬底10的辊202和用于提高内部温度的加热器203。在转移绝,底10的区域上方安装喷嘴204,为绝,底的整个表面均匀地供给H20蒸汽。为了高效供给H20蒸汽,喷嘴204包括对应于绝,底区域而分布的多个喷孔。蒸汽发生器205包括其中H2气体与02气体在700~卯0。C下反应以产生H20蒸汽的空间。蒸汽发生器205通过管道为喷嘴204供给H20蒸汽。蒸汽发生器205可选自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高温燃炬系统和高温(pyrogenic)H20蒸汽发生器。气体供给单元206包括用于为蒸汽发生器205供给H2气体和02气体的管和多个控制阀。气体供给单元206可具有适合于气体供给的结构,本文中省略其详述。气体供给单元206可包括H2气体和02气体储存罐。或者,可设计气体供给单元206以通过管从外部来接收H2气体和02气体。气体供给单元206仅仅是说明性的并可具有各种结构。如果必要,气体供给单元206可仅仅供给02气体。下面,给出非晶硅薄膜晶化的说明。在以下实施例中,使用图4的系统来使非晶硅薄膜晶化。非晶硅薄膜穿过其温度i殳置为预定退火温度的加热部分200和冷却部分400。非晶珪薄膜的晶化也可在广泛用于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垂直管炉中进行。实施例实施例1在不同温度下使非晶硅薄膜晶化以形成多晶硅薄膜。为清楚观察非晶硅薄膜依赖于温度的晶化,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减少退火时间。在以下各组的温^L/时间条件下实施非晶硅薄膜的退火:600'C/150分钟(实施例la)、650'C/80分钟(实施例lb)、700'C/20分钟(实施例lc)、750。C/10分钟(实施例Id)和800。C/5分钟(实施例le)。以相同浓度(2xl013/cm2)掺杂金属催化剂。实施例2在该实施例中,使非晶硅薄膜晶化不同时间周期,同时保持退火温度恒定,以形成多晶硅薄膜。具体地,非晶硅薄膜在700'C下退火5分钟(实施例2a)、10分钟(实施例2b)、20分钟(实施例2c)和40分钟(实施例2d)。以相同浓度(2xl013/cm2)掺杂金属催化剂。实施例3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以不同浓度掺杂金属催化剂同时保持退火温度和时间恒定来晶化非晶硅薄膜。具体地,以下不同浓度掺杂金属催化剂5xl0"/cm2(实施例3a)、2xl012/cm2(实施例3b)、2xl013/cm2(实施例3c)、6xl0"cm2(实施例3d)和5xl015/cm2(实施例3e)。在相同温度(750。C)下退火掺杂非晶硅薄膜相同时间(5分钟)以形成多晶硅薄膜。在实施例1-3中在不同晶化条件下退火非晶硅薄膜之后获得的结果评价如下。蚀刻每个多晶硅薄膜。观察蚀刻后薄膜的晶界形态。当蚀刻一般的多晶硅薄膜时,在多晶硅薄膜晶界处存在的金属硅化物也被蚀刻,并因此观察到晶界.因此,如果蚀刻之后在多晶硅薄膜中没有观察到晶界,那么在晶界处不存在金属硅化物。图6a6e是在实施例1即实施例la、实施例lb、实施例lc、实施例ld和实施例le中形成的多晶硅薄膜的显微照片。所述照片显示在多晶硅薄膜晶界处存在的金属硅化物分布在晶界的特定位置,例如,随着退火温度升高,金属硅化物位于其中晶界接触的角落。由于金属珪化物沿着通过在600'C的温度下退火形成的多晶硅薄膜的晶界分布,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观察到晶界。然而,即使在此情况下,金属硅化物没有沿多晶硅薄膜的晶界进行均匀分布。在通过在800。C的温度下退火形成的多晶硅薄膜中几乎没有观察到晶界。即,金属硅化物以点的形式出现在多晶硅薄膜的特定位置处。总之,随着退火温度提高,金属硅化物位于多晶硅薄膜中晶界的特定位置。图7a~7d是在实施例2即实施例2a、实施例2b、实施例2c和实施例2d中形成的多晶硅薄膜的显微照片。所述照片显示在多晶硅薄膜晶界处存在的金属硅化物分布在晶界的特定位置,例如,随着退火时间增加,金属硅化物位于其中晶界接触的角落。由于金属珪化物沿着通过退火5分钟形成的多晶硅薄膜的晶界分布,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观察到晶界。然而,即使在此情况下,金属^^化物没有沿多晶硅薄膜的晶界均匀分布。在通过退火40分钟形成的多晶硅薄膜中几乎没有观察到晶界。即,金属硅化物以点的形式出现在多晶硅薄膜的特定位置处。总之,随着退火时间增加,金属珪化物位于多晶硅薄膜中晶界的特定位置。图8a~8d是在实施例3即实施例3a、实施例3b、实施例3c和实施例3d中形成的多晶硅薄膜的显微照片。所述照片显示在多晶硅薄膜晶界处存在的金属硅化物分布在晶界的特定位置,例如,随着金属催化剂掺杂浓度的降低,金属硅化物位于其中晶界接触的角落。在使用5xl()H/ci^的相对低浓度金属催化剂而形成的多晶硅薄膜中几乎没有观察到晶界,这是由于金属硅化物分布在多晶硅薄膜中晶界的特定位置。相反,发现使用5xl0"/ci^的相对高浓度的金属催化剂,则金属硅化物分布在多晶硅薄膜的整个晶界中。然而,即使在此情况下,金属硅化物没有沿多晶硅薄膜的晶界均匀分布。即,随着金属催化剂浓度降低,金属硅化物以点的形式出现在多晶硅薄膜的特定位置处。这些结果表明随着金属催化剂浓度降低,形成的金属硅化物的量相对小。下面,给出钝化非晶硅薄膜的说明。图9是使用图4的在线系统在非晶硅薄膜钝化期间的退火曲线。在实施例4中,依次进行加热、感应退火和冷却(图9)以在钝化之前使非晶硅薄膜晶化。在实施例4中,将作为金属催化剂的Ni掺杂进入非晶硅薄膜的表面用于快速晶化。掺杂与第一钝化在在线系统的相同腔室中一起实施。第一钝化也可以在在线系统的不同腔室中依次进行。另一方面,通过本领域公知方法进行晶化和钝化之外的步骤。表1显示在实施例4和对比例1和2中用于第一钝化的温度条件。表l中所有温度以摄氏度表示。<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column></row><table>如表1所示,在实施例4中,加热腔室设置两个不同温度,冷却腔室设置三个不同温度,感应退火温度设置为850"。在加热、感应退火和冷却期间供给1120蒸汽,以与多晶硅薄膜的钝化一起实施非晶硅薄膜的晶化。在对比例1和2中,改变在实施例4中的温度和H20蒸汽供给条件。实施例4第一腔室210、第二腔室220和第三腔室230的温度分别"^殳置为700'C、700。C和750。C。加工部分300的加工腔室设置为850。C的温度。第四腔室410、第五腔室420和第六腔室430的温度分别设置为750。C、600。C和450'C。通过装栽部分100将其上形成有非晶硅薄膜的绝M底装栽进入第一腔室210。使绝,底依次通过第一、第二和第三腔室,同时加热。由于这种加热,绝缘衬底的变形得到最小化,并且使非晶硅薄膜在钝化之前晶化。使绝缘衬底通过第四、第五和第六腔室,同时冷却。然后,通过卸载部分500将冷却的绝,底移出。在实施例4中,为第三腔室230、加工部分300、第四腔室410、第五腔室420和第六腔室460提供1120蒸汽,以氧化多晶硅薄膜的表面。结果,在多晶硅薄膜上形成作为氧化物膜的钝化膜。钝化膜在高于700。C的温度下形成o通过供给1120蒸汽在多晶硅薄膜上形成氧化物膜所需要的时间("氧化时间"(T氣化))分为5、15、30和60分钟。此后,进行后续步骤来制造薄膜晶体管。对比例1除了没有为所有腔室提供H20蒸汽之外,重复实施例4的工序。结果,在非晶硅薄膜上没有形成钝化膜。对比例2除了第一腔室210、第二腔室220、第三腔室230、加工部分300、第四腔室410、第五腔室420和第六腔室430分别"^殳定为较低温度,即670。C、700°C、700'C、700'C、800"、700"、550。C和400。C以外,重复实施例4的工序。通过供给H20以在硅薄膜表面上形成氧化物膜所需要的氧化时间分为5、15和30分钟。将在实施例4和对比例1和2中制造的多晶硅薄膜和薄膜晶体管的特性进#^价。结晶度评价多晶硅薄膜的结晶度与硅薄膜的结晶状态相关,其是薄膜晶体管的电子和空穴迁移率的间接度量。通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多晶硅薄膜的结构,评价多晶硅薄膜的晶化度。图10a和10b是在实施例4和对比例1中形成的多晶硅薄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图像显示在实施例4中形成的多晶硅薄膜的结晶度优于在对比例1中形成的多晶硅薄膜。具体地,在对比例l的多晶硅薄膜中观察到作为通常固相晶化^微结构的固有特性的孪晶缺陷和晶界内的细小亚晶粒,而在实施例4中形成的多晶硅薄膜中缺陷数目减小,形成单个的晶粒,晶界清晰,并且晶间孪晶缺陷消失。UV斜率值和波长变化的评价测量每个多晶硅薄膜的UV斜率值和波长的变化以评价作为钝化膜的氧化物膜在多晶硅薄膜表面上的形成.图lla和lib是在实施例4和对比例2中形成的多晶硅薄膜的UV斜率值和波长分别作为氧化时间函数的图。参考图lla,在实施例4中形成的多晶硅薄膜的UV斜率值增加,并且多晶硅薄膜的波长随着氧化时间增加而缩短。多晶硅薄膜的波长随着氧化时间增加而向较短波长偏移表明结晶度和多晶硅薄膜与覆盖氧化物膜之间异质界面的形成得到改善。氧化进行长时间(60分钟)之后,多晶硅薄膜的UV斜率值减小,表明由氧化物膜形成所导致的多晶硅薄膜厚度降低。根据这些结果可知,在实施例4的多晶珪薄膜上充分地形成氧化物膜,并且在多晶硅薄膜和氧化物膜之间形成新界面。具体地,氧化之后5分钟,实施例4的多晶硅薄膜的UV斜率值和波长存在显著变化。由这些结果得出以下结论氧化时间优选设定为5分钟或更长。参考图llb,尽管增加氧化时间,但是没有观察到在对比例2中形成的多晶硅薄膜的UV斜率值和波长变化。这些结果表明,在多晶硅薄膜上没有充分形成作为钝化膜的氧化物膜。钝化膜厚度评价图12是显示在实施例4中的多晶硅薄膜上形成的钝化膜厚度变化作为氧化时间函数的图。参考图12,随着氧化时间增加,钝化膜变得较厚。考虑到通过多晶硅薄膜的UV斜率值和波长变化的评价中所得结果而得出氧化时间优选设定为5分钟或更长的结论,优选钝化膜具有至少50A的厚度。钝化膜电性能评价图13显示在实施例4中形成的钝化膜的电性能。使用7jC银探针在lMHz的频率下和25mV的OSC下测量钝化膜的电性能。发现钝化膜具有3.9F/cm的介电常数和5xl0"/cii^的界面陷阱密度,表明钝化膜是良好介电材料。薄膜晶体管的表征图14a和14b是显示在实施例4和对比例1中制造的薄膜晶体管的截止电流(I截止,I。ff)和电子迁移率的图。每个图还包括其中使用氢氟酸(HF)(分离条件,splitcondition)从实施例4的多晶硅薄膜的表面移除钝化膜的晶体管薄膜的结果。参考图14a,实施例4的薄膜晶体管具有1.6pA/nm的截止电流(I。ff),其低于对比例1的薄膜晶体管的截止电流(44pA/nm)。晶体管的截止电流(分离条件)高于在实施例4中制造的晶体管的截止电流。认为其原因是当除去氧化物膜时多晶硅薄膜的界面受到氢氟酸的损伤。参考图14b,实施例4的薄膜晶体管具有64cm2/Vs的载流子迁移率,其高于对比例1的薄膜晶体管的载流子迁移率(52cm2/Vs)。晶体管的迁移率(62.33cmVVs)(分离条件)低于在实施例4中制造的晶体管的迁移率。由上所述可显见,根据本发明这些方面的方法,在多晶硅薄膜晶界处沉积和分布金属珪化物的区域可减小。因此,可总体上均匀地形成多晶硅薄膜,并且最终薄膜晶体管的电流特性和电子迁移率可得到改善。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这些方面的方法,提供02气体或1120蒸汽以钝化多晶硅薄膜。结果,在多晶硅薄膜表面上存在的硅悬键强烈钝化,使得可实现最终的薄膜晶体管的特性改善(例如,改善的电流特性和高的电子迁移率)。此外,根据本发明这些方面的方法,非晶硅薄膜的晶化可以与钝化一起进行,这减少工艺步骤数目和处理时间。虽然已经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数个实施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可在本实施方案中做出改变而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制造薄膜晶体管的方法,包括在绝缘衬底上形成非晶硅薄膜,使所述非晶硅薄膜晶化以形成多晶硅薄膜,向所述多晶硅薄膜的表面供给氧(O2)气体或水(H2O)蒸汽以在所述多晶硅薄膜上形成作为钝化膜的氧化物膜(第一钝化),图案化所述多晶硅薄膜和所述钝化膜以将所述多晶硅薄膜转化为有源层,在所述多晶硅薄膜和所述钝化膜上形成栅极绝缘膜,在所述栅极绝缘膜上形成栅电极,并将所述多晶硅薄膜分为与所述栅电极相对的沟道区以及由所述沟道区分隔的第一和第二区域,将p-型或n-型掺杂剂注入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以形成源极/漏极区,在所述栅电极和所述栅极绝缘膜上形成层间绝缘膜,蚀刻所述层间绝缘膜、所述栅极绝缘膜和所述钝化膜,以形成分别与所述源极区和漏极区接触的第一接触孔和第二接触孔,和形成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孔分别与所述源极区和所述漏极区接触的源电极和漏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绝缘衬底的上表面和所述非晶硅薄膜之间形成緩冲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晶硅薄膜掺杂有金属催化剂并在600~850。C的温度下退火5~150分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晶硅薄膜的晶化通过退火以如下方式进行随着所述退火温度增加,所述退火时间变得较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晶硅薄膜在至少800。C的温度下通过固相晶化进行晶化。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晶硅薄膜掺杂有浓度为lx1011~lxl016/cm2的金属催化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钝化通过加热和冷却所述非晶硅薄膜来进行。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钝化在700~800。C的温度下进行。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H20蒸汽通过在700~卯O'C的温度下进行氢(H2)和氧(02)的反应(高温燃炬技术)或通过加热去离子7JC到至少20'C来产生。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钝化膜具有单原子层至数百埃的厚度。11.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所述接触孔的步骤之后,向所述源极和漏极区域的上表面供给02气体或H20蒸汽以钝化所述有源层(第二钝化)。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钝化在200600。C的温度下进行。13.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钝化和所述第二钝化在在线系统中进行,所述在线系统具有多个独立的室或具有包含垂直竖立腔室的垂直管炉。全文摘要公开了一种制造具有改善的电流特性和高电子迁移率的薄膜晶体管的方法。根据所述方法,当非晶硅薄膜通过金属诱导晶化而晶化为多晶硅薄膜时,可优化非晶硅薄膜的退火条件和掺杂到非晶硅薄膜中的金属催化剂的量,以减少在多晶硅薄膜晶界处分布的金属硅化物的区域。此外,提供氧(O<sub>2</sub>)气体或水(H<sub>2</sub>O)蒸汽以在多晶硅薄膜的表面上形成钝化膜。文档编号H01L21/336GK101471265SQ20081018913公开日2009年7月1日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9日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8日发明者朴旺濬,李政珉,李秀京,柳成龙,申东勋,薰金,金亨骏申请人:微传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