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向式快速连接器接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345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向式快速连接器接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连接器的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以目前所知连接器接头或信息连接器接头技术领域中,长久以来
都是着重在精密度与加工等问题上打转,以获求较高的良率产品;然 而,以该类产品而言,缘因端子与封装技术大幅提升,早已成为成熟 化商品,但对于真正实用性的结构面而言,至今仍无多大改变及相关 较进步的技术开发,完全只是为了配插延接或连接,遂而导致连接器 接头隐藏了诸如线缆长度的运用、接头与线缆间的角度配置等周边 实用面各种不同缺失与问题。
观诸目前多元化电子商品,如雨后春夢般繁不盛数,以连接器做 为连接各机件做为信息传输效能,则扮演着相当重要角色,再加上习 因不同款式连接器接头,所应有的定位性、稳定性及耐用度,均会随 着设计不同,进而显出强、弱对比与实用差距;但,最重要的共通结 构体就是,连接器接头端均是呈"封合固定式"与线体为"制式标准" 规格两大因素;因此,缘是即造就出共通的弊端与问题。
首先,查目前所知的信息连接器接头,尾端均为单纯的连接线缆, 不具有任何向位旋转暨调整机能;因此,长久以来不断发生如下问题 及缺失
1. 由于计算机及数字科技大幅进步下,所配接的连接器接头早 已身处复杂化及多元化环境,多组连接器布线所产生的向位问题,往 往是连接器及配线杂乱的主因,为求解决的方法,将线缆加以扭合及 弯折求得改变其向位,乃是唯一手段;若对于极恶劣的布线环境,所 为的扭合、弯曲获求的向位改变,势必造成极大困扰,同时也提升按 装上的困难度。
2. 延第l点所述,长期将线缆施以扭、折的状态下,势必造成线缆产生难以恢复的变形;再加上线缆持续老化问题,将使连接器与线 缆内部接线处,发生无法查觉的折损问题,而此问题将因是隐藏化, 徒增使用安全、传讯与检修上的困扰。
3.以习知的连接器接头而言,由于不具向位调整机能,所以当 外力不当碰触或拉扯于线缆之际,其承受力势必直接指向于连接器与 连接器承座上,无法以向位旋动方式加以化解来自不同方向的拉扯 力,所以习的连接器接头,不是脱落就是连接器承座损坏或变形,严 重时,更会损及于计算机或是数字产品的接口接座造成更大损失。
习者的信息连接器接头不论是何种款式,接头端均是呈"封合固 定式"的结构结构,无法拆解也无法进行检修;因此,若是有损坏或 是传输不良,只有重新购置进行更换一途,别无它法,除造成使用者 多耗成本负担外,亦使物料产生极大浪费。
就目前连接器接头所配用的线缆而言,线缆长度均依随着标准规 格订制,包括3尺、6尺、9尺或12尺等;因此,在标准规格线缆长 度的连接器,真正使用面即必发生线缆过长或过短问题,兹将分点阐 述如下
1. 连接器接头线缆过长,则有线缆缠绕与牵绊缺失,同时亦会 影响传输品质问题。
2. 连接器接头线缆过短,则有不适用的问题,必需重新购置。
3. 使用于长距离的连接与传输时,则无法经由最长的标准规格 线缆取得,必需施以延接方式才能达到连接与传输能力;因此,同样 会有延接后线缆过长与过短问题,同时亦会影响传输品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旋向式快速连接器接头结构,依本案设计结 构的目的有二
1.在于提供一种以枢合式线缆旋向设计理念,达到讯号连接器 接头向位调整的功能,而使该种连接器接头衍具出高等进步向位调整 使用特能;且,该向位调整机能范围含括O度至一百八十度,藉此将可使连接器接头暨线缆获得最佳向位调整所需。
2.在于提供一种可经由机动性与快速性配线能力,达到更换连 接器接头与改变线缆长度,不需接受不适用的标准制式连接器与线 缆,有效解决连接器长久以来因线缆长度过长、过短所导致线体缠绕 与不适配用各种重大问题。
依据本案所属的技术领域与功能标的,以"信息用连接器接头" 为主要诉求标的,具体方案包括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两种规格,可 充份做为信息连接与线体延接两种功能;因此,型式与规格上可区分 为双公连接器接头、双母连接器接头、 一公、 一母连接器接头或一 公连接器接头配置特有连接器接头以及一母连接器接头配置特有连 接器接头等,均可藉由本案所设计的连接器,达到向位调整与改变线 缆长度两大目的与功效。
依据本案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以连接器接头设计为可"拆解"的 结构,经由拆解实施,即可使配线经由连接器接头内设端子台,供予 线缆每一歧线锁挚于端子台的配线孔,使线缆与连接器接头快速完成 配置与连结目的;
而后置的尾旋部则枢合于连接器尾部的凹置空间,并供予线缆穿 配,而使所线缆可随尾旋部,形成0至180度向位旋动调整的功能。
前述端子台预先焊固于电路板上,且该电路板的前向另延出 一软 性电路板,并使该软性电路板与连接器接头的公、母端各PIN脚位焊 连导接;此时,端子台、连接器的公或母端接头、电路板与软性电路 板四间的连结特征,以软性电路板弯合呈九十度角进行配接,有利于 改变公或母端接头的配装向位,而使整个连接器接头具有安全、配装 快速与美观最大考量设计。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应决定线缆长度,再将线缆各分歧线分拨插 挚于端子台各个配线孔内,即完成第一步线缆与连接器的配接;其后, 藉一线缆套再将尾旋部覆箍于所穿经的线缆,该并嵌构成的尾旋部则 以左、右枢置轴,正确枢嵌于连接器尾部凹置空间内的枢槽,即可进 行盖合与嵌定,完成整体连接器接头配线。此外,前述连接器壳体的盖合与嵌定机能,分为两大部位;第一 连接器壳体部位;第二则为连接器壳体尾部嵌定部位;需强调,连 接器壳体尾部嵌定部位,以一凹置空间专供尾旋部枢嵌,并藉旋尾部 的左、右枢置轴与连接器接头,形成向位旋动效果。
缘前所述,本创作人乃特别提供一种"旋向式快速连接器接头结 构",其以尾旋部配合连接器接头施以枢旋机能,进而使整个连接器 接头暨所配置的线缆,获得最佳向位调整能力;同时,针对其内的缆 线分歧配线,亦能在完全不受扭、折影响下,达成缆线与接头「向位" 调整机能,成为理想而优良的连接器接头向位调整结构;其主要优势 可归纳4口下
1. 利用本实用新型将可使连接器接头,可随布线所需任意改变 其向位,以提高接头利用性外,更得以克服布线时所需的向位限制。
2. 利用本实用新型将可排除连接器接头及其线缆,因向位需求 所衍生扭合、弯折的情形,进而提高接头及线缆使用品质。
3. 延由第2点所述,因本案可完全排除连接器接头及线缆扭合、 弯折情形,故而不会影响于接头内的配接线,而使讯号传输上更为确 实及具稳定性。
4. 利用本实用新型在不当的碰触及拉扯力于连接器接头时,除 能在第一时间内,以向位改变方式加以有效化解外,对于连接母座或 接口座而言,同样具有保护暨防止脱落或变形损坏等优势。
本案次一优势及目的,以具拆解性的连接器接头,经由快速配线 能力,即可有效取决连接器的线缆长度,进而获求最适配的线缆长度, 有效解决长久以来连接器线缆长度,有其过长或过短问题;同时,亦 使接头衍生更换与检修能力,而将使该种连接器发挥出最大实用与进 步功效。
其次,前述本案具拆解性连接器接头,最主要的特征以连接器 接头内部所配设的端子台、公或母接头、电路板与软性电路板所构成, 且该四者经由焊接程序,形成为一连结性的构体,尤其是,公或母接 头与电路板焊合结构,则是透过一软性电路板,构成公或母接头必要的弯曲转合设计,而使生产、封合、配装与与安全上,具有最理想的 考量与设计。
此外,连接器内所设的端子台,采横向摆置设计,并以前、后的 结构各别焊置在电路板上,且端子台上所设具的配线孔台面均朝向外 侧(后向),而后向端子台的配线孔台面,则是切设呈斜向面,以便 于每一端子台配线与固线的实施。


图l为本实用新型最佳的外观立体实施例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各部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L平面结构示意图4为本实用新型端子台、公或母接头、电路板与软性电路板四 者构成一连结性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向位调整实施例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向位调整实施例示意图(二)。图号说明
连接器接头IO
上壳体ll
下壳体12
枢槽13
电路板2
端子台4
配线孔411
后向端子台42
锁件422
尾旋部6
下尾旋部壳体62
线缆套7
侧连式的主壳体l
扣榫lll
榫槽121
前壁14
软性电路板3
前向端子台41
锁件412
配线孔421
公或母接头5
上尾旋部壳体61
中空枢置轴63
锁定螺杆8缆线A 歧线A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l所示,本案连接器接头10的外观型体与习者相当, 同样是以公或母接头5配插于连接物上,再透过两侧锁定螺杆8实施螺 合锁定的功能。
续请配合图2所示,本案连接器接头10整体结构主要由 一侧连 式的主壳体l、 一电路板2、 一软性电路板3、端子台4、公或母接头5、 尾旋部6、 一线缆套7与两侧的锁定螺杆8所构成;其中 一侧连式的 主壳体l (图2标中已将侧连部份分离)包括有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 且两壳体ll、 12除为由侧向连接壁连接外,并呈对应盖合暨嵌榫结构, 而将电路板2、软性电路板3、端子台4、公或母接头4与两侧锁定螺杆 8的局部,包合于主壳体l内部;而后向的尾旋部6则由上、下尾旋部 壳体61、 62施以并嵌而成的中空枢置轴63,嵌枢于主壳体l尾部凹置 空间暨枢槽13内,进以构成本案整体连接器接头10的主体。
其次,位于上、下壳体ll、 12非具连接壁的另一侧与后向凹置空 间的前壁14分设有扣榫111 (如图5所示),恰可对应于下壳体12所分 设的榫槽121,而供两壳体ll、 12于嵌盖后,形成牢靠榫扣与嵌定的 功能;此外,为能将所配入的缆线A施以牢固的定位性,乃于并嵌式 的上、下尾旋部壳体61、 62内,另配设一线缆套7,进以完成封合暨 定位于所穿配的缆线A。
同如图2所示,缆线A由穿经线缆套7而由尾旋部壳体61、 62所箍 合,而经拨分的歧线A1,则是由尾旋部壳体61、 62并嵌成左、右向 各一的中空枢置轴63通入于主壳体1内,进以将拨分的歧线A1配置于 端子台4。
续配合图3、 6和7所示,前述的尾旋部6由上、下尾旋部壳体61、 62嵌并而成,其内除另配设一线缆套7外,恰对应并置入于主壳体l 尾部凹置空间内,并藉上、下尾旋部壳体61、 62并嵌所成的左、右中 空枢置轴63,枢合于主壳体l尾部凹置空间左、右的枢槽13内,而使 连接器接头10暨线缆A具有向位旋调0度至180度的结构功能。续请配合图4所示,本案连接器接头10内部所配设的端子台4、公 或母接头4、电路板2与软性电路板3四者,经由焊接程序形成为一连 结性的构件,其中电路板2前向延出一软性电路板3,并使该软性电 路板3与公或母接头5各PIN脚位焊连导接,并藉由软性电^各板3弯合呈 九十度角位,进行改变公或母端接头向位,以利于配装于连接器接头 上、下壳体ll、 12内;其次,端子台4则以一前、 一后结构焊置于电 路板2上方,同时对应于公或母接头5后向位置,采以横向摆置设计; 续请返回图2所示,其中端子台4的前向端子台41以台面配设的配线孔 411呈朝向外侧,而后向端子台42台面所设的配线孔421除为朝外向侧 外,另切设呈斜向面,而使配线与固线实施具时,具有无障碍空间的 功效;同时,前述每一端子台41、 42台面所i殳的每一配线孔411、 421, 均对应一锁件412、 422,藉由锁件412、 422螺固,即可将配线孔411、 421内的线缆A歧线,达到快速锁挚与配接能力。
续请参阅图3、 4所示,公或母接头5位于电路板2最前向位置,端 部可为公接头或母接头,延其两侧则设有可供锁定的螺杆8;实施方 式,只需将尾旋部6施以向位旋动,即可达到向位调整的功能,如图6、 7所示。
最后,针对前述端子台4,可依连接器接头10规格、大小所需, 设置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端子台4,以符合配线的所需。
权利要求1. 一种旋向式快速连接器接头结构,包含一侧连式的主壳体、一电路板、一软性电路板、端子台、公或母接头、尾旋部、一线缆套与两侧的锁定螺杆;其特征在于由一侧连式的主壳体所具的上、下壳体,非连接壁的另一侧与后向凹置空间的前壁分设有扣榫,恰对应于下壳体所分设的榫槽,而供两壳体对应盖合暨嵌榫,电路板、软性电路板、端子台、公或母接头与两侧锁定螺杆的局部包合于内;而后向尾旋部,则由上、下尾旋部壳体并嵌成的中空枢置轴,嵌枢于主壳体尾部的凹置空间暨枢槽内,形成0至180度向位旋调,进而构成整个连接器接头主体;其次,位于尾旋部内夹箍一专供缆线套配的线缆套,且缆线经由穿经的线缆套,以拨分的歧线由尾旋部壳体所并嵌成左、右向各一的中空枢置轴通入于主壳体内,再分别与端子台配挚;此外,端子台、公或母接头、电路板与软性电路板,焊接为一连结性的构件,且电路板前向另延出一软性电路板,并使该软性电路板与公或母接头各PIN脚位焊连导接,藉由软性电路板弯合呈九十度角位;前述的端子台以一前、一后结构焊置在电路板上,并对应于公或母接头后向位置,采以横向摆置设计,其中的后向端子台面切设呈斜向面,且每一端子台均配设有朝向外侧的配线孔,每一配线孔均对应一锁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旋向式快速连接器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公或母接头延其两侧分设有以供配接螺固的锁定螺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旋向式快速连接器接头结构,包含主壳体、电路板、软性电路板、端子台、公或母接头、尾旋部、线缆套与两侧锁定螺杆,非连接壁另一侧与后向凹置空间的前壁分设有扣榫,对应于下壳体所分设的榫槽,而后向尾旋部的中空枢置轴嵌枢于主壳体尾部凹置空间暨枢槽,形成0至180度向位旋调,位于尾旋部内夹箍线缆套,缆线通入于主壳体内,分别与端子台配挚;端子台、公或母接头、电路板与软性电路板焊接,电路板前向延出一软性电路板,该软性电路板与各PIN脚位焊连;端子台焊在电路板上,对应于公或母接头后向,后向端子台面切设呈斜向面,且每一端子台配设有配线孔,每一配线孔对应一锁件。可以解决因线缆过长导致线体缠绕或过短无法配用问题。
文档编号H01R13/621GK201243153SQ20082011798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日
发明者黄桂贤 申请人:黄桂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