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7967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尤指一种高密度的电连接装置。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US6425785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连接装置,请参照该专利附图第2图及第 4图,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6及多个端子24,所述绝缘本体16上设有多个端子收容槽44对应 多个所述端子24,所述端子收容槽44两相对的内壁上分别设有一第一凸台48a及一第二凸 台48b,两所述凸台48a、 48b沿所述端子收容槽44延伸方向呈上下且相邻设置,其中所述 第二凸台48b在所述第一凸台48a的上方,且两所述凸台48a、 48b之间的垂直间距与所述端 子24的厚度相当,用以卡住所述端子24。 '
所述端子24设有一基部,所述基部的中央设有一凸包29,所述凸包29的高度与所述第 一凸台48a的最前端到其所在的所述内壁之间的垂直距离相同,所述基部向上延伸形成两间 隔的弯折片状弹性臂,所述两弹性臂的末端分别形成一接触部32a、 32b,两所述接触部32a、 32b呈对称设置,所述基部向下延伸形成一焊接端30。
所述端子24固设于所述端子收容槽44时,每一所述端子24分别对应每一所述端子收容 槽44,且所述基部上的所述凸包29面向所述第一凸台48a,所述凸包29抵靠在所述第一凸 台48a所在的所述内壁上且邻近第一凸台48a时,所述端子24就固定在此位置。此时所述焊 接端30位于所述第一凸台48a的下方与锡球32相焊接,所述端子24的所述接触部32a、 32b 高于所述端子收容槽44槽口所在的平面,用以与对接电子组件的插接件26相接触。从该专 利的附图2上看所述端子24的两所述接触部48a、 48b在侧视图上有部分重叠。
当所述插接件26插入两所述接触部48a、 48b中时,两所述接触部48a、 48b被所述插接 件26抵靠而分别朝相反的反向移动,两所述接触部48a、 48b分别抵压在所述插接件26两相对面上的两对角位置上。
上述电连接装置结构的缺失在于
1. 所述端子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中时是依靠所述内壁上的所述凸台及所述基部上的所 述凸包的干涉才固定于所述本体中,但这样的固定方式,所述端子上方不具有其它的干涉结 构,因此易从所述端子收容槽上方脱出,且在所述端子收容槽的所述内壁增设所述凸台势必 会增大所述端子收容槽所需要的空间。
2. 每一所述端子对应一所述端子收容槽,当所述端子受到压縮时,被所述插接件抵靠而 分别向相反方向移动,此时所需要的空间就是两所述接触部分别移动变形所需要的空间的总 和。因此所述端子收容槽的大小无法减小。
针对上述缺失,本发明人对此精心设计了一改进的电连接装置,在中国专利
CN200820051162.8公开了一种与带锡球的电子组件相接触的电连接装置(如附图1所示), 所述电连接装置包含 一本体al及多个端子bl,所述本体al上开设有至少一沟槽a2,于所 述沟槽a2中间隔设有至少二肋板a3,'且所述沟槽a2内,至少于相邻的二所述肋板a3间形成 一容纳空间a4;所述端子bl分别设于所述沟槽a2中,且多个所述端子bl中,至少二所述端 子bl的局部收容于同一所述容纳空间a4中。
所述端子bl具有一基部b2,位于一所述肋板a3下方,并于所述基部b2分别自所对应的 所述肋板a3两侧,向上延伸一成对的接触部b3,成对的所述接触部b3分别夹持于所述肋板 a3的两侧,且至少一所述接触部b3通过所述容纳空间a4;每一所述端子bl的成对的所述接 触部b3与所述电子组件进行接触时,分别朝远离所述肋板a3的方向移动。所述端子bl由于 所述基部b2设于所述肋板a3下方,故所述端子bl不会从所述本体al的上方脱出,且所述 端子bl的所述接触部b3夹持于所述肋板a3的两侧,故也不会掉离所述本体al。 一个所述容 纳空间a4收容二局部所述端子bl,因为二相邻所述端子bl的所述接触部b3在与所述电子 组件相互接触时,所述接触部b3分别朝各自夹持的所述肋板a3远离,因此同一所述容纳空 间a4中的两不同所述端子bl的所述接触部b3是相互靠近的。但为了保证所述端子bl之间 不会产生电性误触,二所述端子bl之间不能产生干涉,故所述容纳空间a4必须设置成足够的大小才能保证同一所述容纳空间a4中的所述端子bl不会相互接触。
上述电连接装置仍具有下述的缺失,由于所述容纳空间a4必须设置成足够大小,才能保
证同一所述容纳空间a4内的二所述端子bl不会发生电性误触,故在同样尺寸的所述本体中
不能设置更多的所述容纳空间a4,也就不能容纳更多的所述端子bl。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电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呈高密度排列,且端子接触部为弹性可动结构,当 端子受压縮时其接触部呈侧向撑张运动情形时,能保证端子之间不会发生电性误触的电连接 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用以电性连接一带锡球的电子组件,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由多个第一肋板与多个第二肋板分别沿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交 错形成连续排列的多个收容槽;多个端子,所述端子设有一基部,位于所述第一肋板下方, 并于所述基部分别向上延伸一第一弹性臂以及一第二弹性臂,且于所述第一弹性臂末端与所 述第二弹性臂末端相对侧分别形成相对倾斜的一第一接触部与一第二接触部,分别供同一所
述锡球的两相对侧压迫抵接,且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别进入相邻的所述收容 槽内;至少一所述收容槽,收容分别来自于不同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 臂,且于一所述收容槽内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在所述X轴方向呈现上下错位;
所述锡球与同一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压迫抵接时,所述第一接触部 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别以球心为基准,分别朝X轴方向远离。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用以电性连接一带有锡球的电子组件,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 绝缘本体由多个第一肋板与多个第二肋板分别沿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交错形成间隔排列的 多个收容槽;多个端子,所述端子设有一基部,位于所述第一肋板下方,并于所述基部底部 形成一焊接端,所述基部沿所述第一肋板两侧向上延伸一第一弹性臂以及一第二弹性臂,且 于所述第一弹性臂末端与所述第二弹性臂末端相对侧分别形成相对倾斜的一第一接触部与一第二接触部,分别供同一所述锡球的两相对侧压迫抵接,且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 部分别进入不同的所述收容槽内;至少一所述收容槽内,收容分别来自于不同所述端子的所 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且于一所述收容槽内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 在所述X轴方向呈现上下错位;所述锡球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压迫抵接时, 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别朝球心所延伸的所述X轴方向远离,以及所延伸的所 述Y轴方向远离; 一电路板,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多个焊垫区域分别对应供一所述焊接端焊 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每一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 弹性臂分别进入相邻的所述收容槽内,至少一所述收容槽,收容分别来自于不同所述端子的 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且于一所述收容槽内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 部在所述X轴方向呈现上下错位;即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呈错开设置,使得同一所
述收容槽内的两不同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在与对接所述电子组件相接触
时,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在所述X轴方向上相互靠近,但又能保证在所述Y轴方向 上有间距;故所述端子受到压縮时,同一所述收容槽内的两不同所述端子不会产生干涉,也 就不会产生所述端子间的电性误触,当所述端子进行变形位移时,两所述接触部在所述收容 槽中需要的位移空间均只相当于一个所述端子的一个所述接触部所需要的位移空间,如此可 以有效的减小所述收容槽的大小,故在相同尺寸的绝缘本体上可以设置更多的所述收容槽, 也可以收容更多的所述端子,从而达到高密度的目的。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电连接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2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装置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的剖面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的局部剖面分解示意图4为图3所示电连接装置的局部俯视图5为图3所示电连接装置受电子组件压縮后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3所示电连接装置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局部剖面示意图7为图3所示的电连接装置电性连接电子组件至电路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的附图标号说明
绝缘本体1 缺口 110
端子2
第一接触部221a 导电区域31 锡球42 宽幅bl
第一肋板ll 定位柱14 基部21
第二接触部221b 定位孔32 顶面410
第二肋板12 上表面16 第一弹性臂22a 电性导接部23 芯片模块4 底面411
收容槽13 下表面17 第二弹性臂22b 电路板3 载板41 间隙al
具体实施方式
'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电连g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的局部剖面分解示意图,所述电连接装置100包
括一绝缘本体1及多个端子2。
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多个第一肋板11和多个第二肋板12,及由多个所述第一肋板11与
多个所述第二肋板12分别沿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交错形成连续排列的多个收容槽13,请
参照附图4中坐标所示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一上表面16及一与之相
对的下表面17,两相邻的所述收容槽13之间的所述第一肋板11在邻近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
述下表面17的端部设有一缺口 110;所述绝缘本体1上设有多个定位柱14。
所述端子2设有一基部21,所述基部21分别向上延伸形成一第^弹性臂22a及一第二 弹性臂22b,且于所述第一弹性臂22a末端与所述第二弹性臂22b末端相对侧分别形成相对 倾斜的一第一接触部221a与一第二接触部221b;所述基部21向下延伸形成一电性导接部23。
请参照附图3,组装时,首先将每一所述端子2分别对应两相邻所述收容槽13之间的每 一所述第一助板11,然后所述端子2经过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下表面17由下往上插入所述收容槽13中,直至所述基部21抵持于所述第一肋板11的下端,且收容于所述缺口 110中, 所述基部21与所述缺口 110在沿Y轴方向可形成紧密固定,防止所述端子2在所述Y轴方向 发生移动;所述第一接触部221a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1b分别高于所述第一肋板11和所述第 二肋板12。
组装完成后,所述端子2的所述第一弹性臂22a与所述第二弹性臂22b分别设于所述第 一肋板11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接触部221a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1b分别收容于两相邻的所述 收容槽13中;至少一所述收容槽13收容分别来自于不同所述端子2的所述第一弹性臂22a 与所述第二弹性臂22b,且于一所述收容槽13内的所述第一接触部221a与所述第二接触部 221b在所述X轴方向呈现上下错位;请参照附图4,上述的上下错位关系是指在所述电连接 装置100的俯视图上看,将每一所述收容槽13均单独看为一个小区块,每一所述小区块均有 所述X轴和所述Y轴通过,且所述X轴和所述Y轴将所述收容槽13分成第一、第二、第三和 第四共四个区域;所述第一接触部221a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1b在俯视图上可视为两个点,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221a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1b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三区域或者所 述第二和所述第四区域;此时所述第一接触部221a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1b分别位于所述X 轴的上下两侧,且呈错开设置,即经过所述两点的法线落在所述X轴上的坐标点不同,故所 述第一接触部221a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1b若相互靠近,则所述第一接触部221a与所述第二 接触部221b也只是在所述X轴上相互靠近,但是在所述Y轴方向上仍可保持一定的间距。
请参照附图3、 4、 5,部分所述收容槽13也只收容一个所述端子2的一个所述第一或第 二弹性臂,此部分所述收容槽13是指与所述绝缘本体1上两侧端的所述第一肋板11最接近 的且平行于所述第一肋板11的两排所述收容槽13,由于此两排所述收容槽13为最侧端的两 排所述^:容槽13,其对应的两侧为最侧端的两所述第一肋板11也即为所述绝缘本体1的两 侧壁,因此无法再插入另一所述端子2。
请参照附图6,同一所述端子2的所述第一接触部221a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1b之间有 部分间隙al窄于所述第一肋板11的宽幅bl,此处所述宽幅bl是指所述第一肋板11最宽之 处的宽度,因此当所述端子2装入所述收容槽13后,可以防止所述端子2从所述收容槽13中退出。
请参照附图5、 6和附图7,所述电连接装置100,可用以电性连接一带有锡球42的电子 组件至一电路板3。
所述电子组件为一芯片模块4或其它带有所述锡球42的所述电子组件,在本实施例中为 一所述芯片模块4,所述芯片模块4包括一载板41,所述载板41设有一顶面410及一与 之相对的底面411, 一芯片单元(图未示)设于所述顶面410,多个所述锡球42设于所述 底面411。每一所述锡球42分别对应每一所述端子2。
所述电路板3的一表面用以承载所述电连接装置100,且所述表面上设有多个导电区域 31,用以对应多个所述端子2。
将所述电连接装置100装配于所述电路板3上可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每一所述电性导接部23直接与所述导电区域31相压接。因为所述绝缘本 体1上设有所述定位柱14,所述电路板3上设有相应的定位孔32,因此将所述定位柱14对 应所述定位孔32,使整个所述电连接装置100可以准确放置到所述电路板3的设定位置,且 所述定位柱14可与所述定位孔32形成紧密配合,从而实现所述电连接装置100的定位与固 定。此时所述电性导接部23也将分别对应所述导电区域31,且所述电性导接部23与所述导 电区域31也将达到紧密接触,从而实现电性导通,而无需再通过焊接焊料来实现电性导通, 如此减少了组装步骤及节省材料。
当然,另外一种情况是,所述电性导接部23也可为一焊接端,所述导电区域31相应的 也可为一焊垫区域,将所述电连接装置100设于所述电路板3上时,所述端子2的所述焊接 端对应于所述电路板3上所述焊垫区域,并通过焊料将所述电连接装置100固定于所述电路 板3上。
所述电连接装置100装设于所述电路板3上后,再将所述芯片模块4装设于所述电连接 装置100上。
首先将所述芯片模块4上的每一所述锡球42对应于所述电连接装置100的每一所述端子 2,然后将所述芯片模块4下压使所述锡球42与所述端子2压迫抵接,其中至少一所述锡球42的投影位于一所述第一肋板11上方以及相邻于所述第一肋板11两侧的二所述收容槽13上方。
当所述芯片模块4抵压所述电连接装置100时,所述锡球42的两相对侧可被同一所述端 子2相对倾斜的所述第一接触部221a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1b共同压迫抵接,且所述第一接 触部221a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1b将以球心为基准,分别朝所述X轴方向斜向远离,及朝所 述Y轴方向远离;且压接后所述锡球42至少部分抵靠在倾斜的所述第一接触部221a与所述 第二接触部221b上,同时所述锡球42将对所述端子2产生向下的压力,使所述电性导接部 23的力量传递到所述导电区域31上,从而实现所述芯片模块4与所述电路板3的电性导通。
所述电连接装置100电性连接所述芯片模块4至所述电路板3时,同一所述收容槽13内 的所述第一接触部221a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1b将分别在所述X轴上靠近,但由于收容于同 一所述端子2的所述收容槽13内的所述第一接触部221a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1b在所述X轴 方向呈现上下错位,即所述第一接触部221a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1b呈错开排列,因此当所 述端子2受到压縮后,所述第一接触部221a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1b在所述X轴方向相互靠 近而在所述Y轴方向形成安全间隔。因此收容于同一所述收容槽13的所述第一接触部221a 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1b,其受压縮后的不会产生相互接触的情况,从而保证了各所述端子2 之间不会产生电性误触,同时同一所述收容槽13中来自不同所述端子2的所述第一弹性臂 22a与所述第二弹性臂22b所需要的位移空间仅相当于一个所述端子2的一个弹性臂(第一 弹性臂或者第二弹性臂均可)所需要的位移空间,因此可有效的减小所述收容槽13的大小, 从而在相同体积的所述绝缘本体1上可以设置更多的所述收容槽13,也就可以收容更多的所 述端子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通过将所述端子的所述基部设于所述第一肋板
下方,而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至少部分间隙小于所述第一肋板的窄幅,因
此所述端子不会脱出所述绝缘本体,便于运输和整体组装。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通过在同一所述收容槽内收容分别来自于不同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且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在所述X轴方向呈上下错 位,因此当所述端子受压縮时,同一所述收容槽内的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在所 述X轴方向相互靠近,但因为其呈上下错位关系,因此在所述Y轴上具有间距,不会产生干 涉,因此收容有两不同所述端子的两所述弹性臂的所述收容槽所需要的空间仅相当于一个所 述端子的一个所述弹性臂(第一弹性臂或者第二弹性臂均可)所需要的位移空间,因此在相 同尺寸的所述绝缘本体使用这样的端子结构及排布方式,可以设置更多的所述收容槽来收容 更多的所述端子;且当所述端子受到所述电子组件的所述锡球的压縮时,每一所述第一接触 部与每一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别以所述锡球的所述球心为基准朝所述X轴方向斜向远离及朝所 述Y轴方向远离,每一所述接触部之间不会产生相互接触,保证了所述电连接装置的各所述 端子不会产生电性误触。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 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 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装置,用以电性连接一带锡球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由多个第一肋板与多个第二肋板分别沿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交错形成连续排列的多个收容槽;多个端子,所述端子设有一基部,位于所述第一肋板下方,并于所述基部分别向上延伸一第一弹性臂以及一第二弹性臂,且于所述第一弹性臂末端与所述第二弹性臂末端相对侧分别形成相对倾斜的一第一接触部与一第二接触部,分别供同一所述锡球的两相对侧压迫抵接,且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别进入相邻的所述收容槽内;至少一所述收容槽,收容分别来自于不同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且于一所述收容槽内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在X轴方向呈现上下错位;所述锡球与同一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压迫抵接时,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别以球心为基准,分别朝X轴方向远离。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压縮后,同一收容槽内的所 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在X轴方向相接近以及Y轴方向形成安全间隔。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向下形成一电性导接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 触部分别为倾斜的接触面,同时对所述端子产生向下的压力,让所述电性导接部的力量 传递到一对接电路板的一导电区域。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 触部分别高于所述第一肋板。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 触部分别高于所述第二肋板。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锡球的投影位于一 所述第一肋板上方以及相邻于所述第一肋板两侧的二所述收容槽上方。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 触部分别以球心为基准,分别朝Y轴方向远离。
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 触部分别以球心为基准,分别朝X轴方向远离。
10.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锡球未压迫抵接前,所述第一 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至少部分间隙窄于所述第一肋板的宽幅。
11. 一种电连接装置,用以电性连接一带有锡球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由多个第一肋板与多个第二肋板分别沿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交错形成间隔排列的多个收容槽;多个端子,所述端子设有一基部,位于所述第一肋板下方,并于所述基部底部形成 一焊接端,所述基部沿所述第一肋板两侧向上延伸一第一弹性臂以及一第二弹性臂,且 于所述第一弹性臂末端与所述第二弹性臂末端相对侧分别形成相对倾斜的一第一接触 部与一第土接触部,分别供同一所述锡球的两相对侧压迫抵接且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 述第二接触部分别进入不同的所述收容槽内;至少一所述收容槽,收容分别来自于不同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且于一所述所容槽内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在x轴方向呈现上下错位;所述锡球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压迫抵接时,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 第二接触部分别朝球心所延伸的X轴方向远离,以及所延伸的Y轴方向远离;一电路板,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多个焊垫区域分别对应供一所述焊接端焊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用以电性连接一带锡球的电子组件,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由多个的第一肋板与第二肋板分别沿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交错形成连续排列的多个收容槽;多个端子,所述端子设有一基部,位于所述第一肋板下方,并于所述基部分别向上延伸一第一弹性臂以及一第二弹性臂,且于所述第一弹性臂末端与所述第二弹性臂末端相对侧分别形成相对倾斜的一第一接触部与一第二接触部;至少一所述收容槽内,收容分别来自于不同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且于一所述收容槽内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在X轴方向呈现上下错位;与对接电子组件相接触时,所述端子之间不会发生电性误触,且能达到高密度的目的。
文档编号H01R12/71GK201369432SQ20092005290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8日
发明者朱德祥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