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942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包含一体成型的散热片以 及利用上述散热片包覆热管以简化流程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不断发展,中央处理器等电子元件的运行速度和整体性能不断提 升,其产生的热能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电子元件的密集度日益提高,且电子装置体积越 来越小,故散热问题也就更显得重要。为提高电子元件的散热效果,现行技术多利用热管(heat pipe)连接电子元件,将 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能经由热管传导至它处。然而,为使连接电子元件的热管有更好的散热效果,业者更进一步于散热鳍片中 间穿孔,再将热管穿设于其中。或是,将热管设置于分离的两个散热鳍片之间,上述这些散 热鳍片以上下夹设的方式,将热管夹设于其中,并于上述这些散热鳍片其中之一设置注入 孔,将连接及导电用的锡膏,经由注入孔注入于上述这些散热鳍片与热管之间的空隙内。由于传统是将散热鳍片穿孔以装置热管,或是以分离的两个散热鳍片包覆热管, 因此于制造过程中,需耗费较多时间制作上述这些散热鳍片,且组装上述这些散热鳍片以 夹设热管时,需注意上述这些散热鳍片与热管之间相对的位置,以避免于夹设时,造成上述 这些散热鳍片与热管连接不当,甚至损及热管,因而需耗费较多的人力及时间于组装及生 产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散热组件及其制作方法,利用一体成型的散热片包覆热 管,可减少组装的工时,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散热效能。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散热组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热 管;提供一体成型的散热片,散热片具有至少一条折线使其分隔为多个散热部,且上述这些 散热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凹部;于凹部设置热管;以及沿折线折叠上述散热片,使上述 这些散热部彼此面对并包覆热管。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于凹部设置热管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下列步骤于上述 凹部内设置导热连接材,使上述这些散热部包覆热管后,导热连接材填充于上述这些凹部 与热管之间。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于凹部设置热管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下列步骤于热管 表面设置导热连接材,使上述这些散热部包覆热管后,导热连接材填充于上述这些凹部与 热管之间。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散热片具有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且第一接合部与 第二接合部对应设置于不同的上述这些散热部。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提供一体成型的散热片步骤中,散热片具有至少一第一接合部与至少一第二接合部,且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对应设置于不同的上述这些散 热部。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沿折线折叠散热片,使上述这些散热部彼此面对并包 覆热管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下列步骤接合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散热组件,其包括散热片及热管。散热片为一体 成型并具有至少一条折线使其分隔为多个散热部,且上述这些散热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 凹部。热管设置于凹部内,其中沿折线折叠上述散热片,以使上述这些散热部彼此面对并包 覆热管。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散热组件还包括导热连接材,其填充于凹部与热管之间。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散热片具有互相接合的至少一个第一接合部及至少一个 第二接合部,且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对应设置于不同的上述这些散热部。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散热组件及其制作方法,利用一体成型的散热片以折叠的方 式将热管包覆于多个散热部之间,由此本发明的散热片不需如已知技术分开制作,且由于 散热片是一体成型的,除了可缩短制作及组装的工时外更可减少散热片与热管组装时的组 装公差,且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组装效率及产品信赖度。再者,本发明还可设置第一接合部及第二接合部在散热片的上述这些散热部上, 于散热片折叠时,第一接合部可直接与第二接合部相连接,以增加上述这些散热部连接的 牢固性,并提高对位精度。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步骤图;图2至图4为本发明的散热组件的制作过程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散热组件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散热组件的制作方法另一形式的流程步骤图;图7为本发明的散热组件的另一形式的制作过程示意图;以及图8为本发明另一形式的散热组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散热组件及其制作方 法,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加以说明。请参照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步骤图。 本实施的散热组件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Sll至步骤S14。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2所示,图2为本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制作过程示意图。步 骤Sll为提供一热管2。步骤S12为提供一体成型的一散热片3,散热片3具有至少一折线 33,使其分隔为多个散热部31、32,且所述散热部31、32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凹部34。另 外,本实施例以散热片3具有两个散热部31、32为例,其非限制性,当然,散热片3亦可包含 多条折线以及多于两个的散热部。热管2的材料、形状及长度非限制性。折线33分别与所述散热部31、32部分连接。 所述散热部31、32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凹部34,本实施例凹部34的形状与热管2的形状相对应,以便于容置热管2。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散热部31、32各具有一凹部 34为例,其非限制性。请参照图1及图3所示,其中图3为本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制作过程示意图。步 骤S13为设置热管2于凹部34。因此,可先将热管2设置于所述散热部31、32所具有的凹 部34其中之一。在此,以热管2设置在散热部31所具有的凹部34为例,其非限制性。请参照图1、图4及图5所示,其中图4为本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制作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示意图。步骤S14为沿折线折叠散热片3,使所述散热部31、32 彼此面对并包覆热管2。如图4所示,沿着折线33折叠散热片3,使所述散热部31、32彼此 面对并包覆热管2。如图5所示,散热片3折叠后,所述散热部31、32将热管2紧紧包覆于 其中,利用所述散热部31、32可增加散热组件1的散热面积,使热管2的热能可利用所述散 热部31、32传导至外界。由此,本实施例的散热片3亦不需如已知技术分开制作,除了可缩短制作及组装 的工时外更可减少散热片3与热管2组装时的组装公差,且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组装效率 及产品信赖度。请参照图6所示,其为本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制作方法另一形式流程步骤图。本 实施例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S21至步骤S26。其中,步骤S21、步骤S22、步骤24及步骤S25 与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ll S14相同,故于此不再加以赘述。请同时参照图6及图7所示,图7为本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另一形式制作过程示 意图。所述散热部31a、32a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凹部34,本实施例是以散热部31a具有一 凹部34为例。步骤S23为于热管2表面形成一导热连接材4,使所述散热部31a、32a包覆热管2 后,导热连接材4填充于该凹部34与热管2之间。导热连接材4的材料例如可包括锡。另 外,本实施例还可于所述散热部31a、32a的至少其中之一凹部34内同时形成导热连接材4, 使得导热连接材4填充于凹部34与热管2之间。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可将导热连接材 4形成于热管2或凹部34至少其中之一,或者将导热连接材4同时形成于热管2表面或凹 部34内。利用导热连接材4连接所述散热部31a、32a与热管2,且导热连接材4填充于所 述散热部31a、32a与热管2之间的隙缝中,使得所述散热部31a、32a于折叠后可将热管2 紧紧包覆于其中,并增加所述散热部31a、32a与热管2之间的牢固性。请同时参照图6、图7及图8所示,其中,图8为本实施例另一形式的散热组件示意 图。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片3a可具有至少一第一接合部35及至少一第二接合部36,且第一 接合部35与第二接合部36对应设置于不同的这些散热部31a、32a上,本实施例是以散热 片3a具有多个第一接合部35及多个第二接合部36为例。步骤S26为接合第一接合部35 与第二接合部36。所述第一接合部35及所述第二接合部36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部31a、32a的边 缘,且所述第一接合部35与所述第二接合部36的设置位置互相对应。其中,第一接合部35 与第二接合部36分别为凸部与凹部、卡勾与卡槽或凸块与凹槽的组合。当折叠散热片3a时,还同时连接所述散热部31a、32a的衔接处,亦即,于折叠散 热片3a时,还将所述第一接合部35与所述第二接合部36相连接,以增加所述散热部31a、 32a相连接的牢固性。再者,利用所述第一接合部35与所述第二接合部36,连接所述散热部31a、3h时,不需耗费较多的人力或机器对准两者之间相对的位置。第一接合部35与第 二接合部36例如可以黏合、卡合、嵌合、焊接或其组合等方式相连接。因此,本实施例的散热片3a可利用在所述散热部31a、3h上设置第一接合部35 与第二接合部36,使散热片3a折叠时,第一接合部35可直接与第二接合部36相连接,以增 加所述散热部31a、3h连接的牢固性,并提高对位的精准度。再者,也由于可先将导热连接 材4设置在热管2或散热片3a上后,再折叠组合热管2及散热片3a,由此可避免导热连接 材4溢出散热片3a的开口之外,而必须再经过人工擦拭等工艺,以进一步提升组装效率及 产品信赖度。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散热组件及其制作方法,利用一体成型的散热片以折叠的方 式将热管包覆于多个散热部之间,换言之,散热片不需如已知技术分开制作,且由于散热片 是一体成型的,除了可缩短制作及组装的工时外,更可减少散热片与热管组装时的组装公 差,且降低生产成本,以提升组装效率及产品信赖度。另外,本发明涂布导热连接材于散热片及热管的表面,以填充所述散热部的凹部 与热管之间的空隙,并增加散热部与热管的接触面积,进而确保散热效能,且将导热连接材 均勻设置于散热部与热管的相连处,不会堆积在散热部形成的开口处,所以不需另外擦拭 溢出的导热连接材,以缩短制作工时。再者,本发明还可在散热片的这些散热部上设置第一接合部及第二接合部,于散 热片折叠时,第一接合部可直接与第二接合部相连接,以增加所述散热部连接的牢固性,并 提高对位精度。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而对其进 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热管;提供一体成型的散热片,上述散热片具有至少一条折线使其分隔为多个散热部,且上 述这些散热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凹部;于上述凹部设置上述热管;以及沿上述折线折叠上述散热片,使上述这些散热部彼此面对并包覆上述热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的于上述凹部设置 上述热管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下列步骤于上述凹部内设置导热连接材,使上述这些散热部包覆上述热管后,上述导热连接材 填充于上述凹部与上述热管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的于上述凹部设置 上述热管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下列步骤于上述热管表面设置导热连接材,使上述这些散热部包覆上述热管后,上述导热连接 材填充于上述凹部与上述热管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提供一体成型的上 述散热片的步骤中,上述散热片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接合部与至少一个第二接合部,且上述 第一接合部与上述第二接合部对应设置于不同的上述这些散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沿上述折线折叠上 述散热片,使上述这些散热部彼此面对并包覆上述热管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下列步骤接合上述第一接合部与上述第二接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上述接合上述第一接合部 与上述第二接合部的步骤为经由黏合、卡合、嵌合、焊接或其组合的方式来完成。
7.一种散热组件,其特征是,包括散热片,其为一体成型并具有至少一条折线使其分隔为多个散热部,且上述这些散热 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凹部;以及热管,设置于上述凹部内,其中沿上述折线折叠上述散热片,以使上述这些散热部彼此 面对并包覆上述热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是,上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导热连接材,填充于上述凹部及上述热管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是,上述导热连接材的材料包括锡。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是,上述散热片具有互相接合的至少一个 第一接合部及至少一个第二接合部,且上述第一接合部与上述第二接合部对应设置于不同 的上述这些散热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是,上述第一接合部及上述第二接合部 分别为凸部与凹部、卡勾与卡槽或凸块与凹槽的组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组件及其制作方法,其中散热组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热管;提供一体成型的散热片,散热片具有至少一条折线使其分隔为多个散热部,且上述这些散热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凹部;于凹部设置热管;以及沿折线折叠散热片,使上述这些散热部彼此面对并包覆热管。因此,本发明以一体成型的散热片包覆热管,由此可减少组装的工时,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散热效能。
文档编号H01L23/367GK102120295SQ201010003509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2日
发明者李祥志 申请人: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