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电路板转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920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膜电路板转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薄膜电路板转接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薄膜电路板转接装置。
技术背景
习知的软性电路板与薄膜开关之间,惯用的技术为,在软性电路板一侧的周边印刷有银浆制成的条状线路,另外以一电线作为连接,电线一端扣接有一夹扣的一端,夹扣经由另一端扣接在软性电路板上,此种夹扣其有相当的宽度,利用另一端的四个耳状突起,穿过软性电路板上对应设置的定位孔后,往外扳动或往内扳动耳状突起,产生夹持软性电路板,并以夹扣产生对条状线路的电性导接,由于两种材质间的特异性,常发生夹扣整个脱离接触,产生接触不良或错位现象;又因,目前线路一直在缩小化,条状线路的间距(Pitch) 越来越小,已达到十分之一时,若要减半成1. 2mm,在夹扣的制造上更难解决;另外,若利用针脚型的连接器,同样会有间隙的问题,其间的差异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到导接的效率不好;纵合上述,此些习知结构,无法因应实际的需求,为了提供更符合实际需求的物品,发明人乃进行研发,以解决习知使用上易产生的问题。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电路板转接装置,产制出接触脚位能有任意搭接的连接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的间距(Pitch),都能藉用本发明的导电件达到相对应的接触,更重要的是,脱开对软性电路的焊接或打洞的夹接动作,直接从结构达到接合的功用, 具有组装省时省工的方便性,成本的经济性,使用上完全接触的安全性,并因此能降低阻抗,提高品质上的可靠性;当整体胶封后具有极佳的防水性。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膜电路板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中心板与一面板,中心板周边围设有一绝缘框,在绝缘框之内接设有一绝缘连接部,绝缘连接部中设有间隔状的一导电件,中心板顶面的一侧设有至少一顶突起,面板端面等同中心板端面,面板一侧设有至少一凹槽,该凹槽的位置相对于中心板的该顶突起,面板的另外两侧分别设有一对突块,薄膜电路板接于中心板的顶面,透过导电件达到导电的效用。
其中导电件是导电金属或导电橡胶或导电银浆。
其中面板以突块上的一小突柱嵌扣于中心板的一小槽孔处。
其中导电件与绝缘连接部一体制成。
其中在中心板与薄膜电路板间,在面板与薄膜电路板间都设有一胶层相黏合。
其中导电件系片状或柱状。
其中导电件高出绝缘框外或低于绝缘框。
其中中心板另一侧亦设有至少一顶突起,让一对薄膜电路板同时接于中心板的顶面,亦于面板上加设有对称设置的凹槽。
其中更具有另一面板,其与前述的面板完全相同,但接于中心板底面处,同样地, 亦于中心板底面上设有至少一底突起,另一面板上也设有至少一另一凹槽,另一面板的另外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另一突块,让作为底的另一面板的另一突块与作为顶的面板的突块形成错位嵌接状,让另一薄膜电路板接于中心板的底面。
通过上述结构,本发明运用三明治状或双层的夹合设计,让薄膜电路板由顶的面板与中心板间穿入导接,也可让软性电路板由底的面板与中心板间穿入导接,本发明的长宽大小皆能随电路需要进行变化,无论电路板上的接点在何处,都能透过导电件进行导接, 而导电件的制成,可以缩小至0. Imm或更小,如此便能解决脚位的对接问题或斜接的问题, 而且本发明的组接,就是面板对中心板的扣接动作,省时省力,且适用性广,让电路板间不再只有一个接触点,可以有二个点以上甚至是条状表面或整个平面的同时间接触,确保电性接触,所以能提供很好的实用性。
为使审查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兹举一较佳可行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相信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与优点,当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体的了解。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中作为顶的面板与中间板的组合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中作为底的面板与中间板的组合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中间板的朝前后向的纵切的剖视图。(显示中心板、两面板间相接组合后能各有一电路板状)。
图6为本发明中间板的朝左右向的横切的剖视图。(显示中心板、两面板间相接组成后能各有一电路板状)。
图7为本发明面板的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中间板的朝前后向的纵切的剖视图。(显示中心板单面相接一对电路板)
图9为本发明的中间板的柱状导电件为嵌于第二图间隔状的中间绝缘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中间板柱状导电件为嵌于第二图中间绝缘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仅设一面板的最简单实施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薄膜电路板转接装置,具有一中心板1与两呈对称的面板2,中心板1周边围设有一绝缘框11,在绝缘框11的中间处设有间隔状的一导电件12,导电件12可以是导电金属或导电橡胶或导电银浆,导电件12可以是片状组成间隔形式(如图2、,导电件12有一绝缘连接部16 (其材质与绝缘框11不同)与绝缘框11相接,导电件12可以是柱状(如图9,有突出状的中间的绝缘连接部16,导电件12嵌以列状于其中;如图10,导电件12为以阵列状嵌接于中间的绝缘连接部16中),且导电件12顶底两侧有部份突出于或低于绝缘框11,且导电件12与绝缘框11 一体制成,中心板1顶面的一侧设有多个顶突起13,亦于中心板底面的另一侧设有多个底突起14,面板2端面等同中心板端面,使面板2 —侧设有多个凹槽21,各该凹槽21的位置亦相对于中心板的各该突起 13、14,为让顶突起13、底突起14嵌卡于对应的凹槽21中,这是作为定位用,面板2的另外两侧分别等间隔设有一对突块22,让作为底的面板2的突块22与作为顶的面板2的突块 22形成错位嵌接状,如图1所示,面板2以突块22上的一小突柱23 (如图7所示)嵌扣于中心板1的一小槽孔15(如图2、处,这是作为扣接面板2至中心板1上;让薄膜电路板3 与软性电路板4接于中心板1的同一侧,透过导电件12达到导电的效用(如图8所示); 让薄膜电路板3与软性电路板4分别接于中心板1的两侧,透过导电件12达到导电的效用 (如图5所示)。在中心板1与薄膜电路板3、软性电路板4间,在面板2与薄膜电路板3、 软性电路板4间都设有一胶层(未表示,但可由图6看到其间的间隙能涂布一层胶)相黏合,如此不但达到固定的功用,而且起了让整体达到防水的作用。
在另一种实施中,仅设有一中心板1与一面板2 (也就是图2的下方面板不设置, 如图11所示),中心板1周边围设有一绝缘框11,在绝缘框11的中间处设有间隔状的一导电件12,导电件12可以是导电金属或导电橡胶或导电银浆,导电件12可以是片状组成间隔形式,导电件12有一绝缘连接部16 (其材质与绝缘框11不同)与绝缘框11相接,导电件12可以是柱状(如图9,有突出状的中间的绝缘连接部16,导电件12嵌以列状于其中; 如图10,导电件12为以阵列状嵌接于中间的绝缘连接部16中),且导电件12顶底两侧有部份突出于或低于绝缘框11,中心板1顶面的一侧设有多个顶突起13,亦可于中心板底面的另一侧设有多个底突起14,面板2端面等同中心板端面,使面板2 —侧设有多个凹槽21, 各该凹槽21的位置亦相对于中心板的各该突起13,让顶突起13嵌卡于对应的凹槽21中, 这是作为定位用,面板2的另外两侧分别等间隔设有一对突块22,面板2以突块22上的一小突柱23(如图7所示)嵌扣于中心板1的一小槽孔15(如图2)处,这是作为扣接面板2 至中心板1上;让薄膜电路板3接于中心板1的顶面,透过导电件12达到导电的效用(如图8所示);在中心板与薄膜电路板间,在面板与薄膜电路板间都设有一胶层相黏合,此时的中心板的导电件可以高于或低于绝缘框,且导电件系与其周边的绝缘连接部一体形成, 也使绝缘连接部与绝缘框相接;这是最简单的实施,面板与中心板间的薄膜电路板能运用卡接或胶层黏接组成,这是本发明的最简单实施,且可于中心板另一侧亦设有至少一顶突起13(参见图10),且可让一对薄膜电路板3同时接于中心板的顶面(未直接示出,其放置情况可参见图8显示的让薄膜电路板3与软性电路板4接于中心板1的同一侧),且于面板 2上加设有对称设置的凹槽(未示出);然后才是上述的图1等的实施;在专利范围中图2 所示下方的面板名称将以另一面板表示、凹槽以另一凹槽表示来画分说明。
综上所述的结构,本发明运用三明治状或双层的夹合设计,让薄膜电路板3由顶的面板2与中心板1间穿入导接(图3),也让软性电路板4由底的面板2与中心板1间穿入导接(图4),本发明的长宽大小皆能随电路需要进行变化,无论电路板上的接点在何处, 都能透过导电件12进行导接,而导电件的制成,可以缩小至0. Imm或更小,如此便能解决脚位的对接问题或斜接的问题,而且本发明的组接,就是一对面板对中心板的扣接动作,省时省力,且适用性广,让电路板间不再只有一个接触点,可以有二个点以上甚至是条状表面或整个平面的同时间接触,确保电性接触,才是最主要的诉求,所以能提供很好的使用性,为一完全与习知不同的机构。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图式,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所有范围应以下述的专利范围为准,凡专利范围的精神与其类似变化的实施例与近似结构,皆应包含于本发明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薄膜电路板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中心板与一面板,中心板周边围设有一绝缘框,在绝缘框之内接设有一绝缘连接部,绝缘连接部中设有间隔状的一导电件,中心板顶面的一侧设有至少一顶突起,面板端面等同中心板端面,面板一侧设有至少一凹槽, 该凹槽的位置相对于中心板的该顶突起,面板的另外两侧分别设有一对突块,薄膜电路板接于中心板的顶面,透过导电件达到导电的效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路板转接装置,其中导电件是导电金属或导电橡胶或导电银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路板转接装置,其中面板以突块上的一小突柱嵌扣于中心板的一小槽孔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路板转接装置,其中导电件与绝缘连接部一体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路板转接装置,其中在中心板与薄膜电路板间,在面板与薄膜电路板间都设有一胶层相黏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路板转接装置,其中导电件系片状或柱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路板转接装置,其中导电件高出绝缘框外或低于绝缘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路板转接装置,其中中心板另一侧亦设有至少一顶突起,让一对薄膜电路板同时接于中心板的顶面,亦于面板上加设有对称设置的凹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路板转接装置,其中更具有另一面板,其与前述的面板完全相同,但接于中心板底面处,同样地,亦于中心板底面上设有至少一底突起,另一面板上也设有至少一另一凹槽,另一面板的另外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另一突块,让作为底的另一面板的另一突块与作为顶的面板的突块形成错位嵌接状,让另一薄膜电路板接于中心板的底面。
全文摘要
一种薄膜电路板转接装置,具有一中心板与两呈对称的面板,中心板周边围设有一绝缘框,在绝缘框的中间处设有间隔状的一导电件,导电件有一绝缘连接部与绝缘框相接,导电件可以是导电金属或导电橡胶或导电银浆,且导电件顶底两侧有部份突出于绝缘框,中心板顶面的一侧设有多个顶突起,亦于中心板底面的另一侧设有多个底突起,面板端面等同中心板端面,面板一侧设有多个凹槽,各该凹槽的位置亦相对于中心板的各该突起,面板的另外两侧分别等间隔设有一对突块,让作为底的面板的突块与作为顶的面板的突块形成错位嵌接状,面板以突块上的小突柱嵌扣于中心板的小槽孔处,让薄膜电路板接于中心板的顶面或底面,透过导电件达到导电的效用。
文档编号H01R12/78GK102544798SQ20101059303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7日
发明者张义盛 申请人:陈美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