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型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9821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小型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电路板的微小型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影音信号,一种名称为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的连接器应运而生。该种接口可以提供高达5(ibpS的数据传输速度,在传送无压缩的音频信号的同时传送高分辨率的视频信号。传统的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连接器通常由绝缘本体、金属壳体以及导电端子构成,在导电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后,再将金属壳体包覆于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 目前,市场上的该类型连接器通常具有符合国际标准的19个导电端子,由于此类导电端子的端子脚将最终焊接于电路板,所以其焊接的速度和成功率与端子脚的排布与固定有很大关联性。随着新一代微型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规格的发布,越来越多讲求轻薄短小的便携式的电子产品开始应用该类微型连接器。在小型化的趋势下,微型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固定及其焊接于电路板上的难度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于电路板的微小型电连接器,该微小型电连接器的端子安装稳固,且制造、组装成本低、步骤简化。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装于电路板的微小型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装设有若干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模组、装设有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模组以及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包覆所述绝缘本体、第一端子模组及第二端子模组。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有若干通孔供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端子脚穿设而过,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及第二端子模组固持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前端向前延伸而出的舌板,所述舌板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用以收容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的接触部,所述主体部包容有第一端子模组及第二端子模组。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端子座,所述第一端子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端子座,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第二端子座,所述第二端子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端子座。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部设有收容空间用以收容所述底座。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内表面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一端子座、第二端子座分别形成有凸块收容于所述凹槽,用以固定所述第一端子模组、第二端子模组于所述绝缘本体内。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座底部前侧形成有一个阶梯部,所述第二端子座的后侧抵接至所述阶梯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壁上形成有条形凸块,所述第一、第二端子座组合后的侧面上形成有凹槽用以收容所述条形凸块,从而固定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模组于所述收容空间。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两侧沿连接器长度方向分别形成有挡块及卡持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内侧壁上相应开设有挡槽及滑槽,用以分别收容所述挡块与卡持部,从而固定所述底座与所述绝缘本体。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主体部两侧尾端分别设置有定位块,所述遮蔽壳体尾部开设有开口槽收容所述定位块,借由所述定位块与开口槽的配合从而可限制所述绝缘本体沿连接器长度及宽度方向的位移。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座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端子座的长度。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及第二端子模组是通过热熔方式或者超音波方式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电连接器由于第一、第二端子分别一体成型于第一、第二端子座继而形成端子模组,使得在不增大连接器现有外形尺寸的前提下,借由直接组装端子模组于绝缘本体再由遮蔽壳体包覆于外侧从而既保证了端子的稳定安装,又可令整体连接器稳固、组装过程变得简化,减少了加工制造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1为本发明微小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微小型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图3为本发明微小型电连接器的爆炸图。图4为本发明微小型电连接器绝缘本体的立体图。图5为本发明微小型电连接器第一端子座、第二端子座的立体图。图6为本发明微小型电连接器第一端子座、第二端子座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7为本发明微小型电连接器底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第一端子模组20、第二端子模组30、底座40以及包覆所述绝缘本体10、第一端子模组20、第二端子模组30和底座 40的遮蔽壳体50。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主体部11和自主体部11前端向前延伸而出的舌板12。所述舌板12上、下表面分别开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13。所述主体部 11包括顶壁110和两侧壁111,所述顶壁110和两侧壁111围设出一个收容空间112。该收容空间112可容纳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模组20、30以及底座40。收容空间112临近所述舌板12位置形成有一个容置空间113。所述容置空间113顶面和底面分别凹陷形成有凹槽 114,其侧表面上分别长有条形凸块115。收容空间112内临近所述容置空间113的内侧壁上分别形成有挡槽116及滑槽117。在本实施方案中,所述挡槽116与滑槽117沿连接器长度方向设置而成。并且,所述滑槽117朝向绝缘本体10后面形成开口。所述绝缘本体10 两侧壁111上还分别形成有定位块118,在本实施方案中,定位块118的后表面与绝缘本体 10主体部11的后表面为同一平面。请参考图2、图3所示,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0包括第一端子22与第一端子座24。 在本实施方案中,第一端子22是射出成型于所述第一端子座24,因此,可以以一体成型的模组方式安装于绝缘本体10。所述第一端子22包括接触部220、连接部221以及垂直于所述接触部220延伸的端子脚222。所述接触部220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0舌板12的端子收容槽13内,用以与对接连接器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端子模组30包括第二端子32与第二端子座34。在本实施方案中,第二端子32是射出成型于所述第二端子座34,因此,可以以一体成型的模组方式安装于绝缘本体10。类似的,所述第二端子32也包括接触部320、连接部321以及垂直于所述接触部320 延伸的端子脚322。所述接触部320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0舌板12的端子收容槽13内, 用以与对接连接器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端子22、第二端子32分别位于舌板12的上下两侧。请结合图2、图3参阅图5、图6所示,所述第一端子座M大致呈扁形长方体结构, 其上表面形成有一对凸块对1,临近所述凸块241位置分别形成有凸条M2。所述凸块241 与所述绝缘本体10容置空间113顶面的凹槽114相配合,用以卡持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0。 所述第一端子座M前表面向后形成有一个阶梯部对3。所述第二端子座34大致呈长方体结构,其下表面形成有一对凸块341。所述凸块341可以与所述绝缘本体10容置空间113 底面的凹槽114相配合,用以卡持所述第二端子模组30。所述第二端子座34抵接至所述第一端子座M的阶梯部M3。在本实施方案中,第一端子座M的长度大于第二端子座34的长度,这是由于所述第一端子22、第二端子32长度不一所致。第一、第二端子座对、34组合后的侧面上形成了凹槽230 (图3),所述凹槽230是可以与绝缘本体10容置空间113内侧面上形成的条形凸块115配合。借此,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模组20、30进一步卡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0。请参阅图7,所述底座40大致呈平板状,其上开设有若干通孔41,用以供所述第一、第二端子22、32的端子脚222、322穿设而过。在本实施方案中,所述通孔41分设为4 排,且前2排通孔41所在位置低于后2排通孔41所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底座40 上通孔41的设置是可以根据端子排布的不同需求而有所变化。所述底座40两侧面上分别形成有沿连接器长度方向排布的挡块42和卡持部43。所述挡块42与绝缘本体10收容空间112内壁上开设的挡槽116配合,所述卡持部43是与绝缘本体10收容空间112内壁上开设的滑槽117配合,借此,所述底座40被卡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0。请参阅图3,所述遮蔽壳体50为金属板材一体冲制而成,当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遮蔽壳体50也可以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他成型方式制造加工。遮蔽壳体 50的侧壁尾部开设有开口槽51,用以与所述绝缘本体10上的定位块118相互配合。定位块118与开口槽51的配合可以有效的限制绝缘本体10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位移, 继而使得绝缘本体10与遮蔽壳体50之间相对位置固定。在本实施方案中,第一端子模组20、第二端子模组30相互组合后再安装于绝缘本体10。在其他备选方案中,也可以视产品规格需求,采用其他工艺增强产品的结合稳定性。比如,利用熔接工艺,将第一端子座对、第二端子座34通过高温熔接于绝缘本体10中。当然,此类熔接工艺也可以适用于连接器的其他部位,在此不再赘述。还需说明的是,具体熔接方式可依实际情况采用热熔熔接方式、热板熔接方式、以及超声波熔接方式等等。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由于第一、第二端子分别一体成型于第一、 第二端子座继而形成端子模组,使得在不增大连接器现有外形尺寸的前提下,借由直接组装端子模组于绝缘本体从而既保证了端子的稳定安装,又可令整体连接器的组装过程变得简化,减少了加工制造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安装于电路板的微小型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装设有若干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模组、装设有若干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模组以及遮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包覆所述绝缘本体、第一端子模组及第二端子模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有若干通孔供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端子脚穿设而过,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及第二端子模组固持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小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前端向前延伸而出的舌板,所述舌板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用以收容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的接触部,所述主体部包容有第一端子模组及第二端子模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端子座,所述第一端子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端子座,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第二端子座,所述第二端子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端子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小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设有收容空间用以收容所述底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小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空间, 所述收容空间内表面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一端子座、第二端子座分别形成有凸块收容于所述凹槽,用以固定所述第一端子模组、第二端子模组于所述绝缘本体内。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小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座底部前侧形成有一个阶梯部,所述第二端子座的后侧抵接至所述阶梯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小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壁上形成有条形凸块,所述第一、第二端子座组合后的侧面上形成有凹槽用以收容所述条形凸块,从而固定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模组于所述收容空间。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小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两侧沿连接器长度方向分别形成有挡块及卡持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内侧壁上相应开设有挡槽及滑槽,用以分别收容所述挡块与卡持部,从而固定所述底座与所述绝缘本体。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小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主体部两侧尾端分别设置有定位块,所述遮蔽壳体尾部开设有开口槽收容所述定位块,借由所述定位块与开口槽的配合从而可限制所述绝缘本体沿连接器长度及宽度方向的位移。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小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座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端子座的长度。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及第二端子模组是通过热熔方式或者超音波方式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装于电路板的微小型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装设有若干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模组、装设有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模组以及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包覆所述绝缘本体、第一端子模组及第二端子模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电连接器由于第一、第二端子分别一体成型于第一、第二端子座继而形成端子模组,使得在不增大连接器现有外形尺寸的前提下,借由直接组装端子模组于绝缘本体再由遮蔽壳体包覆于外侧从而既保证了端子的稳定安装,又可令整体连接器稳固、组装过程变得简化,减少了加工制造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H01R13/405GK102570083SQ20101060263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3日
发明者戴宏骐, 游万益, 陈志哲 申请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