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0247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超薄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超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当前,超薄锂电池是采用正极板焊接极耳和二层改性聚丙烯复合;负极板焊接极耳和二层改性聚丙烯复合,再使用铝塑复合膜进行封装。这种工艺结构具有工序复杂、电池厚度厚,人工控制存在不稳定因素、同时操作难度大及合格率低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制造更简单、成本更低、厚度更薄的软包装超薄锂离子电池。本发明提出的超薄锂离子电池,其包括由改性聚丙烯膜、正极极板、改性聚丙烯膜、负极极板和改性聚丙烯膜依次层叠形成的电池芯。所述正极极板集流体的铝箔延伸形成正极耳、所述负极极板集流体的铝箔延伸形成负极耳,所述的电池芯外表面热力贴合一
层铝塑复合膜。其中,所述的铝塑复合膜厚度为88 50um。所述的正、负极耳长度为10 30mm,宽度为2 30mm,厚度为0. 06 0. 3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正、负极板的极耳采用由集流体采用铝箔的延伸直接形成的结构,舍弃了传统极板与极耳层叠焊接成型的结构,使得电池芯的厚度大为降低。叠片制成电池芯后,再采用一种厚度88um以下的铝塑复合膜,直接与60 40um厚的内层聚丙烯膜熔合封装。本发明优点如下
1、减少了至少2个工序岗位,同时也降低了人工投入、材料投入;
2、提高了工序产品合格率,降低了人工操作的不良;
3、电池厚度最薄可以做到0.35mm以下。


图1是超薄锂离子电池示意图; 图2为超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示意图; 图3为超薄锂离子电池负极片示意图; 图4为超薄锂离子电池封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 图4所示。本发明提出的超薄锂离子电池,其包括由改性聚丙烯膜、正极极板3、改性聚丙烯膜、负极极板4和改性聚丙烯膜依次层叠形成的电池芯。正极极板3集流体的铝箔延伸形成正极耳1、所述负极极板4集流体的铝箔延伸形成负极耳2。电池芯外表面热力贴合一层铝塑复合膜5,即将正极集流体的铝箔延伸的正极耳1和负极集流体的铜箔延伸的负极耳2同铝塑复合膜5进行热封。本发明的铝塑复合膜厚度为88 50um, 改性聚丙烯膜的厚度为60 40um、正、负极耳长度为10 30mm,宽度为2 30mm,厚度为0. 06 0. 3mm。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铝塑复合膜厚度为70um,改性聚丙烯膜的厚度为 40um,正、负极耳长度为20mm,宽度为15mm,厚度为0. 08/mm。本发明的正、负极板的极耳采用由集流体采用铝箔的延伸直接形成的结构,使得电池芯的厚度大为降低。时也降低了人工、材料投入、提高了工序产品合格率。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超薄锂离子电池,包括由改性聚丙烯膜、正极极板(3)、改性聚丙烯膜、负极极板(4)和改性聚丙烯膜依次层叠形成的电池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板(3)集流体的铝箔延伸形成正极耳(1)、所述负极极板(4)集流体的铝箔延伸形成负极耳(2),所述的电池芯外表面热力贴合一层铝塑复合膜(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铝塑复合膜厚度为 88 50u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性聚丙烯膜的厚度为 60 40u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负极耳(1、2)长度为10 30mm,宽度为2 30mm,厚度为0. 06 0. 3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锂离子电池,包括由改性聚丙烯膜、正极极板、改性聚丙烯膜、负极极板和改性聚丙烯膜依次层叠形成的电池芯。所述正极极板集流体的铝箔延伸形成正极耳、所述负极极板集流体的铝箔延伸形成负极耳,所述的电池芯外表面热力贴合一层铝塑复合膜。本发明的正、负极的极耳采用由集流体采用铝箔的延伸直接形成的结构,使得电池芯的厚度大为降低。同时也降低了人工、材料投入、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文档编号H01M10/0525GK102244290SQ20111014842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日
发明者刘广源, 向建辉, 聂梦州 申请人:刘广源, 向建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