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连接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9849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接连接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装置直接连接的直接连接电缆。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连接装置间的电缆部件,有直接连接电缆,该直接连接电缆具备在前端部连接有插卡(paddle card)的电缆、和容纳插卡与电缆的前端部并且形成为在插卡的连接对象的外壳中插拔自如的箱体(模块)。在这种直接连接电缆中,通过将其前端的箱体插入设在装置上的外壳中,从而箱体内的插卡和外壳内的连接端子电连接。在直接连接电缆中,若箱体在装置的动作中从外壳中拔出,则信号的通信中断,有 时装置会产生故障,因此具备用于防止拔出的弹簧锁。弹簧锁构成为,在将箱体插入外壳中时,通过与设在外壳上的配合部配合,箱体不会不经意地从外壳中拔出。另外,在将箱体从外壳中拔出时,操作设在箱体或外壳上的解锁(解除锁定)机构,解除配合部和弹簧锁的配合。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下述机构通过操作形成有弹簧锁的杆,并将弹簧锁引入箱体侧,解除锁定状态。在通过将该弹簧锁引入箱体侧而成为解锁状态的机构中,为了确保解锁状态,需要使用具有旋转中心的杆等的环。但是,在直接连接电缆中,由于电缆直接从箱体中拔出,拔出杆和电缆机械地干涉,存在无法获得用于确保解锁状态的充分的行程之类的课题。另外,在该机构中,在解除与装置的连接时,需要对杆进行操作以确保解锁状态的工序、和将箱体从外壳中拔出的工序这两个工序,比较麻烦。因此,在将直接连接电缆从装置上卸下时,期望解锁机构在对箱体施加拔出力的同时进行动作。另外,鉴于向传送装置安装箱体的状态、即、使设有弹簧锁的面彼此相对地配置的状态,希望施加箱体拔出力的部件位于与弹簧锁相反一侧的面上。为了实现该目的,利用通过从与设有弹簧锁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侧操作铝片(
夕夂)而使在箱体的中央部具有旋转轴的环(部件)旋转,从而推起设在外壳上的配合部,解除锁定状态的机构等,一般是采用使用铝片和环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美国专利第6805573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 :美国专利第6439918号说明书但是,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机构中,存在无法通过连接铝片和弹簧锁的环,并利用拔出箱体的力充分地确保稳定的解锁状态的情况。具体地说,由于旋转轴设在环的中央,因此拉拽铝片的力和推起配合部的力为I 1,存在无法稳定地解锁的情况。即使将旋转轴偏离环的中央地配置,也需要拉拽铝片的力变大,或推起量变小,还是无法确保稳定的解锁状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拔出箱体的力充分地确保稳定的解锁状态的直接连接电缆。本发明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完成的,是一种直接连接电缆,具备在前端部连接有插卡的电缆;箱体,该箱体容纳上述插卡和上述电缆的前端部并且形成为在上述插卡的连接对象的外壳中插拔自如,且与插入方向垂直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弹簧锁,该弹簧锁形成于上述箱体的一面上,并且以在插入方向后端侧隆起的方式形成为楔状,在将上述箱体插入到上述外壳时,与设在上述外壳上的板簧的配合部配合;解锁杆,该解锁杆用于解除上述弹簧锁和上述板簧的配合部的配合,设在比上述箱体的上述弹簧锁靠插入方向后端侦牝且形成为推起上述板簧以使上述板簧的配合部脱离上述弹簧锁的杠杆状;环,该环以嵌 入上述箱体的插入方向后端侧,而且内表面包围上述解锁杆的力点侧的方式形成为框状,通过向上述箱体的插入方向后端侧移动而借助于上述解锁杆推起上述板簧;以及使上述环向上述箱体的插入方向后端侧移动的招片。优选在上述解锁杆的力点侧的端部形成有向插入方向前端侧倾斜的斜面,通过上述铝片向插入方向后端侧移动,上述环的内表面跃上上述解锁杆的斜面,将上述解锁杆的力点侧的端部向接近上述箱体的方向按压,并且推起上述板簧。优选在上述解锁杆和上述箱体的一面之间设有压缩螺旋弹簧,该压缩螺旋弹簧向使上述解锁杆的力点侧的端部离开上述箱体的方向加力。优选在上述环和上述箱体的插入方向后端侧的端面之间设有拉伸螺旋弹簧,该拉伸螺旋弹簧向使上述环接近上述箱体的方向加力。优选上述拉伸螺旋弹簧在上述箱体的插入方向后端侧的端面以隔着上述电缆的方式沿与上述箱体的一面平行的方向对称地配置。本发明的效果如下。根据本发明,能够以拔出箱体的力充分地确保稳定的解锁状态。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直接连接电缆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在图I的直接连接电缆中将箱体插入外壳中时的状态的插入方向剖视图。图3是表示解锁杆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解锁杆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环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环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在图I的直接连接电缆中拉伸铝片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在图I的直接连接电缆中对弹簧锁和配合部进行解锁时的状态的插入方向剖视图。图9是图I的直接连接电缆的分解图。
图10是图I的直接连接电缆的分解图。图11是表示在实施例中使用的直接连接电缆的尺寸的图。图12是表示在实施例中使用的直接连接电缆的尺寸的图。图13是表示实验例的结果的图。图中I-直接连接电缆(夕M >夕卜7夕子夕一 7'卟),2_插卡(八F卟力一 F' ),3-电缆,4-外壳,5-箱体,6-板簧,7-配合部,8-弹簧锁,9-解锁杆,13-环,17-铝片(
夕 7' )。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直接连接电缆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在图I的直接连接电缆中将箱体插入外壳中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直接连接电缆I主要具备在前端部连接有插卡2的电缆3 ;以及容纳插卡2与电缆3的前端部并且形成为相对于插卡2的连接对象的外壳4插拔自如,且与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的箱体5。插卡2插入设在外壳4上的未图示的容纳连接器中,并与装置侧的连接端子电连接,电缆3例如由在铜线的外周覆盖绝缘层的绝缘电缆构成。外壳4具有其自身形成为板簧状的板簧6。另外,箱体5的与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截面形状、尺寸按标准决定,构成为适合该标准。在箱体5的一面(图示上侧的面)上形成有与板簧6的配合部7配合的弹簧锁8,该板簧6与外壳4设为一体。该弹簧锁8形成为在箱体5的插入方向后端侧(图右侧)隆起的楔状,在将箱体5插入外壳4中时,与配合部7配合。另外,为了解除弹簧锁8和配合部7的配合,在比箱体5的弹簧锁8靠插入方向后端侧设有推起板簧6以使配合部7脱离弹簧锁8的杠杆状解锁杆9 (参照图3、4)。该解锁杆9形成为以轴10为旋转轴的跷跷板形状,以轴10为中心(支点)构成为插入方向后端侧的端部为力点,插入方向前端侧的端部为作用点。即,通过将插入方向后端侧的力点向箱体5的一面侧按压,插入方向前端侧的作用点离开箱体5。另外,轴10配置在比解锁杆9的中心靠插入方向前端侧,以使作用在作用点上的力比施加在力点上的力大。在解锁杆9上设有翼部18,该翼部18用于防止由于将轴10作为旋转轴使解锁杆9旋转时的力,导致较大的力作用在轴10上而使轴10弯曲。另外,在解锁杆9的力点 侧的端部形成有向插入方向前端侧倾斜的斜面11,以便在后述的环13向插入方向后端侧移动时,该环13的内表面上升。该斜面11用于增大解锁杆9的力点侧的端部相对于环13的移动量的按压量。再次参照图2,在解锁杆9和箱体5的一面之间设有向使解锁杆9的力点侧的端部离开箱体5的方向加力的压缩螺旋弹簧12,解锁杆9平时为利用压缩螺旋弹簧12而处于力点侧的端部离开箱体5的状态。以内表面包围解锁杆9的力点侧的方式形成的框状的环13能在插入方向上移动地嵌合在箱体5的插入方向后端侧(参照图5、6)。在环13的一端侧形成有用于安装后述的铝片17的安装孔14。环13和上述解锁杆9由金属或塑料构成。尤其期望由双方接触处的滑动良好的材料构成。如图7、8所示,通过环13向箱体5的插入方向后端侧移动,将解锁杆9的力点侧的端部向箱体5侧按压并且使作用点侧的端部离开箱体5,并利用该力推起板簧6。在环13和箱体5的插入方向后端侧的端面之间设有向使环13接近箱体5的方向加力的拉伸螺旋弹簧15。环13平时利用该拉伸螺旋弹簧15深深地嵌合在箱体5上。
拉伸螺旋弹簧15在箱体5的插入方向后端侧的端面以隔着电缆3的方式沿与箱体5的一面平行的方向对称地配置。由此,由于能够扩大配置拉伸螺旋弹簧15的面的面积,因此作为拉伸螺旋弹簧15能够使用直径大的弹簧。通过使用直径大的弹簧,拉伸螺旋弹簧15和环13、及拉伸螺旋弹簧15和箱体5以大的面积接触,能够防止拉伸螺旋弹簧15偏移,从而能够稳定地将环13的力传送给解锁杆9。如图9、10所示,拉伸螺旋弹簧15和上述压缩螺旋弹簧12分别由突起部16支撑,以免其位置偏移。通常,外壳4多为高密度地配置,在该场合,外壳4间的间隙变窄,难以利用手指等拉伸(向插入方向后端侧移动)环13。因此,在环13上安装有使环13向箱体5的插入方向后端侧移动的长条状的招片17。接着,说明直接连接电缆I的作用。在将直接连接电缆I连接在装置上时,将直接连接电缆I的前端侧的箱体5插入设在装置上的外壳4中,将箱体5内的插卡2插入外壳4的接受连接器,并与装置侧的连接端子电连接。在该插入时,形成于箱体5的一面的弹簧锁8与设在外壳4上的板簧6的配合部7配合。由此,将直接连接电缆I与装置连接,并且能够防止箱体5不经意地从外壳4中拔出。在将直接连接电缆I从装置上卸下时,拉伸铝片17。由此,环13的内表面跃上解锁杆9的斜面11,将解锁杆9的力点侧的端部向接近箱体5的方向按压,并且推起板簧6。若以解除弹簧锁8和配合部7的配合的程度推起板簧6,则在该状态下,利用拉伸铝片17的力,箱体5从外壳4中拔出。若箱体5从外壳4中拔出,则解锁杆9和环13利用压缩螺旋弹簧12和拉伸螺旋弹簧15返回初期位置。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直接连接电缆I中,通过拉伸铝片17,还伴随于此拉伸环13。此时,被拉伸的环13向箱体5侧按压解锁杆9的力点,解锁杆9利用杠杆原理以被按压的力以上的力将力施加在作用点上。这样,顺利地传递拉伸铝片17的力,能够确保稳定的解锁状态。另外,由于只利用拉伸铝片17能够进行解锁及拔出,因此非常方便。另外,电缆3和解锁杆9也不会机械地干涉。另外,通过选择压缩螺旋弹簧12和拉伸螺旋弹簧15的弹簧系数,能够用手灵敏地感觉进行锁定作业及解锁作业时的手感。因此,也能够提供使用直接连接电缆I的安心感。实施例
使用图11、12所示的尺寸的直接连接电缆I,测定垂直方向的解锁杆9的前端(作用点侧的端部)相对于铝片17的移动量、即水平方向的环13的行程量A的位移量B。图13表示其结果。如图13所示,解锁杆9的作用点侧的端部的位移量B相对于环13的行程量A大,能以较小的力较大地推起板簧6。 通过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直接连接电缆1,能够以拔出箱体5的力充分地确保稳定的解锁状态。
权利要求
1.一种直接连接电缆,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前端部连接有插卡的电缆; 箱体,该箱体容纳上述插卡和上述电缆的前端部并且形成为在上述插卡的连接对象的外壳中插拔自如,且与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 弹簧锁,该弹簧锁形成于上述箱体的一面上,并且以在插入方向后端侧隆起的方式形成为楔状,在将上述箱体插入到上述外壳时,与设在上述外壳上的板簧的配合部配合; 解锁杆,该解锁杆用于解除上述弹簧锁和上述板簧的配合部的配合,设在比上述箱体的上述弹簧锁靠插入方向后端侧,且形成为推起上述板簧以使上述板簧的配合部脱离上述弹簧锁的杠杆状; 环,该环以嵌入上述箱体的插入方向后端侧而且内表面包围上述解锁杆的力点侧的方式形成为框状,通过向上述箱体的插入方向后端侧移动而借助于上述解锁杆推起上述板簧;以及 使上述环向上述箱体的插入方向后端侧移动的铝片。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直接连接电缆,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解锁杆的力点侧的端部形成有向插入方向前端侧倾斜的斜面, 通过上述铝片向插入方向后端侧移动,上述环的内表面跃上上述解锁杆的斜面,将上述解锁杆的力点侧的端部向接近上述箱体的方向按压,并且推起上述板簧。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直接连接电缆,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解锁杆和上述箱体的一面之间设有压缩螺旋弹簧,该压缩螺旋弹簧向使上述解锁杆的力点侧的端部离开上述箱体的方向加力。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直接连接电缆,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环和上述箱体的插入方向后端侧的端面之间设有拉伸螺旋弹簧,该拉伸螺旋弹簧向使上述环接近上述箱体的方向加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接连接电缆,其特征在于, 上述拉伸螺旋弹簧在上述箱体的插入方向后端侧的端面以隔着上述电缆的方式沿与上述箱体的一面平行的方向对称地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拔出箱体的力充分地确保稳定的解锁状态的直接连接电缆。其具备在前端部连接有插卡(2)的电缆(3);箱体(5),该箱体容纳插卡和电缆的前端部并且形成为在外壳(4)中插拔自如,且与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弹簧锁(8),该弹簧锁形成于箱体的一面,在将箱体插入外壳中时,与设在外壳上的板簧(6)的配合部(7)配合;解锁杆(9),该解锁杆用于解除弹簧锁和配合部的配合,形成为推起板簧以使配合部脱离弹簧锁的杠杆状;环(13),该环以内表面包围解锁杆的力点侧的方式形成为框状,通过向箱体的插入方向后端侧移动而借助于解锁杆推起板簧;以及使环向箱体的插入方向后端侧移动的铝片(17)。
文档编号H01R13/639GK102709745SQ20111028128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3日
发明者南亩秀树, 杉山刚博, 高桥龙太 申请人: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