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2506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尤指一种用于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于一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200720056219.9的中国大陆专利揭示了一种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基部,所述基部一侧延伸形成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包括向上延伸的接触臂和相对所述接触臂向下延伸的固定部,所述基部上端的一侧向上延伸料带连接部,相对所述料带连接部向下延伸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向下进一步延伸焊接部。其中,所述基部设置于绝缘本体的收容孔中,所述接触臂自所述收容孔延伸出,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之外。所述焊接部一侧设有倒勾,可以与所述收容孔内的所述凸起相扣合,以防止所述导电端子退出,所述固定部收容于所述收容凹部中。上述结构的导电端子,虽然具有以下优点当所述接触臂受到电子组件的压触时, 所述固定部至少一部位与所述收容凹部内部相抵触,所述固定部能有效地吸收应力,可以减少应力向所述焊接部的传递,从而防止锡裂;但是亦有以下缺失所述焊接部仅为一个,在受外力冲击的情况下,所述焊接部容易与焊料之间松动, 甚至导致所述焊接部与所述电路板脱离,从而影响电连接器的性能。鉴于上述原因,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牢固、不易松脱的导电端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部;一弹性臂,由所述基部上端一侧向上延伸形成;一固定部,由所述基部上端的另一侧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存在一第一间隙;二夹持脚,每一所述夹持脚包括由所述基部下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一过渡臂,以及由所述过渡臂向下延伸形成的一焊接部,二所述过渡臂之间存在一第二间隙,二所述焊接部在同一平面上且相对于所述基部倾斜。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保持良好的电性接触的电连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多个收容孔,所述收容孔呈排排列,且交错排列;多个导电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对应收容于一所述收容孔,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基部;一弹性臂,由所述基部上端一侧向上延伸形成;一固定部,由所述基部上端的另一侧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存在一第一间隙;二夹持脚,每一所述夹持脚包括由所述基部下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一过渡臂, 以及由所述过渡臂向下延伸形成的一焊接部,二所述过渡臂之间存在一第二间隙;后一排的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弹性臂的自由末端,位于前一排的对应的两相邻的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弹性臂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两个所述焊接部,进一步保证所述导
4电端子能与电路板保持牢固连接,从而提高电连接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良好的电性接触性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4为图1所示的导电端子的侧视图;图5为图4所示的收容孔的俯视图;图6为图5所示的D-D线的剖视图;图7为图2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图8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9为图2所图10为图2伊附图标号说明100电连接器1绝缘本体1011 第一竖壁1022 第二斜壁104第四侧壁2导电端子22固定部202 第二间隙231接触臂241过渡臂对31肩部3 锡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和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多个导电端子2,以及对应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的且位于其下方的锡球3。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一呈平板状的基部21,所述基部21的上端的相对两侧分别向上延伸一固定部22和一弹性臂23,所述固定部22和所述弹性臂23之间存在一第一间隙201,所述固定部22上方宽度大于下方宽度,形成一坡度221。所述固定部22与所述基部21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弹性臂23由接触臂231和弯折部232组成,且所述弯折部232连接于所述基部21。所述基部21的下端的相对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两夹持脚对,两所述夹持脚M之间形成一狭长的第二间隙202,所述夹持脚M依序包括过渡臂Ml、 挡部242和焊接部M3。从侧视图上看,所述夹持脚M与所述弯折部232位于所述基部21
承的B-B线的剖视图; f示的C-C线的剖视图。
10收容孔 1012第一斜壁 1031第三竖壁 11平台 21基部 221坡度 2021容纳空间 232弯折部 242挡部 2432侧边缘
105固定空间 1021第二竖壁 1032第三斜壁 111凹部 211干涉部 201第一间隙 23弹性臂 24夹持脚 243焊接部 2433勾部的同一侧,所述过渡臂241为所述基部21向下倾斜延伸形成,所述挡部242和所述焊接部 243在同一平面上,且向所述基部21倾斜。即二所述过渡臂241在同一平面上,且所述平面向所述基部21所在的平面倾斜形成第一夹角α,所述第一夹角α为钝角,二所述焊接部243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平面向所述过渡臂241所在的平面倾斜形成第二夹角β,所述第二夹角β小于所述第一夹角a。所述挡部242为所述过渡臂241末端向外侧凸出延伸形成。所述焊接部243靠近所述挡部242位置形成一所述肩部M31,二所述焊接部243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2021,相对所述容纳空间2021的所述焊接部M3的侧边缘M32为圆弧状,两相对的所述侧边缘M32形成括号状。所述基部21的外侧缘在靠近所述夹持脚M的位置对称延伸有干涉部211。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多个收容孔10,每一所述收容孔10对应收容一所述导电端子2,所述收容孔10呈排排列且交错排列。所述绝缘本体1为矩形状,其外围向上延伸一圈挡墙(未图示),所述挡墙形成容纳芯片模块的空间。所述从俯视图上看,所述收容孔10顶面开口较大,底面开口较小,呈漏斗状。所述收容孔10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104形成,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四侧壁104相对,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相对。所述第一侧壁包括上部分为竖直状态的第一竖壁1011和下部分为倾斜状的第一斜壁1012,所述第二侧壁包括上部分为竖直状态的第二竖壁1021和下部分为倾斜状态的第二斜壁1022,所述第三侧壁包括上部分为竖直状态的第三竖壁1031和下部分为倾斜状态的第三斜壁1032,所述第四侧壁104为竖直状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斜接部位凹设有一固定空间105,用以容纳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固定部22,所述固定空间105上部分大,下部分小,对应于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坡度221。 如图7至8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的底面凸出设置有长条状态的平台11,所述平台 11上进一步凸出延伸凹部111,所述凹部111大致呈凹状,并凹向所述收容孔10。如图7至10所示,所述接触臂231显露出所述收容孔10的顶面,用以接触芯片模块(未图示),所述焊接部M显露于所述收容孔10的底面,通过熔融所述锡球3焊接于电路板上(未图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及其导电端子2具有如下优点(1)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焊接部243具有两个,可以进一步保证所述导电端子2 能与所述电路板保持牢固连接,且所述焊接部243所在平面向所述基部21倾斜,使得所述焊接部243对所述锡球3产生一个挤压力,能更好地夹持所述锡球;(2)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两个所述夹持脚M,二所述夹持脚M之间具有狭长的所述第二空隙202,所述过渡臂241亦具有两个,这样,当受外力冲击时,与所述基部21呈一定倾斜角度的所述过渡臂241可以吸收外力,起缓冲和减免震荡的作用,减少应力向所述焊接部M3的传递,从而防止锡裂;(3)所述导电端子2的二所述干涉部211分别与所述第二竖壁1021和所述第三竖壁1031干涉,以限制所述导电端子2的如图7所示意的左右方向的晃动;(4)所述挡部242靠近所述收容孔10的底端,对应于所述第二斜壁1022和所述第三斜壁1031之间,缩小了所述焊接部243左右移动的空间,有利于与所述锡球3的配合定位;(5)所述肩部2431卡持在底面,防止所述导电端子2在受外力的冲击下往上移动,保持所述导电端子2和所述电路板的牢固连接;(6)所述锡球3 —侧进入所述容纳空间2021,且被所述勾部M33勾住,相对的另外一侧抵持于所述凹部111,所述锡球3不容易脱落;(7)所述收容孔10呈排排列且交错排列,有利于所述导电端子2的密集化,以及有利于延长所述接触臂231,增加所述接触臂231与芯片模块的压接接触的弹性,利于电讯传导,如图2所示,后一排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接触臂231的自由末端,位于前一排对应的两相邻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弹性臂23之间,且位于前一排的对应的所述导电端子2 的所述固定部22的正上方;(8)所述收容孔10顶面开口较大,底面开口较小,呈漏斗状,可以限制所述夹持脚 24的晃动,利于所述焊接部243与所述电路板的焊接;(9)所述凹部111大致呈凹状,并凹向所述收容孔10,有利于配合所述焊接部242 夹持所述锡球3。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部;一弹性臂,由所述基部上端一侧向上延伸形成;一固定部,由所述基部上端的另一侧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存在一第一间隙;二夹持脚,每一所述夹持脚包括由所述基部下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一过渡臂,以及由所述过渡臂向下延伸形成的一焊接部,二所述过渡臂之间存在一第二间隙,二所述焊接部在同一平面上且相对于所述基部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臂为所述基部倾斜延伸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臂与所述焊接部之间具有挡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部为所述夹持脚凸出延伸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的自由末端具有勾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二所述夹持脚的所述焊接部相对所述第二间隙之间的侧边缘均为圆弧形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在靠近所述基部的一端具有一肩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包括一弯折部和一接触臂, 所述基部先向上且向后延伸、然后再向前延伸形成所述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向前倾斜延伸形成所述接触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夹持脚在所述基部的同一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为平板状,二所述过渡臂在同一平面上,且所述平面向所述基部所在的平面倾斜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钝角。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二所述焊接部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平面向所述过渡臂所在的平面倾斜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小于第一夹角。
12.—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多个收容孔,所述收容孔呈排排列,且交错排列; 多个导电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对应收容于一所述收容孔,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基部;一弹性臂,由所述基部上端一侧向上延伸形成;一固定部,由所述基部上端的另一侧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存在一第一间隙;二夹持脚,每一所述夹持脚包括由所述基部下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一过渡臂,以及由所述过渡臂向下延伸形成的一焊接部,二所述过渡臂之间存在一第二间隙;后一排的所述导电端子的弹性臂的自由末端,位于前一排的对应的两相邻的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弹性臂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外围延伸设置有挡墙。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后一排的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弹性臂的自由末端,位于前一排的对应的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固定部的正上方。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孔呈漏斗状,上面开口较大,下面开口较小。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底面凸出延伸设置有凹部,凹向所述收容孔。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括一基部;一弹性臂,由所述基部上端一侧向上延伸形成;一固定部,由所述基部上端的另一侧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存在一第一间隙;二夹持脚,每一所述夹持脚包括由所述基部下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一过渡臂,以及由所述过渡臂向下延伸形成的一焊接部,二所述过渡臂之间存在一第二间隙,此导电端子连接牢固、不易松脱,使用此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能保持良好的电性接触。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2103187SQ20112003089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0日
发明者金左锋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