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对焊件结构的汽车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5340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对焊件结构的汽车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池,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对焊件结构的汽车电池。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因具有价格低廉、质量可靠、容量范围大、维护简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种类和数量与日剧增,汽车电池的需求也在激增,汽车电池的种类日益繁多,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传统的蓄电池厂家生产的汽车电池的对焊件是直立式设计的,这种设计,在电池外观尺寸确定的情况下,如果希望再把电池容量进一步提高就显得困难。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对焊件结构的汽车电池,把对焊件设计成横向,充分利用电池壳上部的空间,增加极板的高度尺寸,从而增加极板的容积、增加稀硫酸的量,使得在电池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电池的容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汽车电池包括电池壳、电池盖、电解液和极群,在电池壳和电池盖组成的电池盒内安装极群,电解液注入电池盒内,其特征在于正极板与负极板间隔着隔板安装在电池壳内,正极板上焊接正极汇流排,负极板上焊接负极汇流排,极柱焊接正极汇流排,对焊件朝水平方向与负极汇流排成90度直角焊接在一起。手工焊操作焊接对焊件和汇流排方法是首先,用浇铸模、铅合金浇铸对焊件备用;当焊接极群时,再把对焊件放在烧焊梳板对焊件的型腔上,将浇铸成型的对焊件和极板上部的极耳通过梳板的汇流排型腔烧焊将汇流排和对焊件联成一起;然后,极群组从梳板上取下,正极板套上PE隔板,正负极群对插在一起形成极群组。采用COS铸焊方式焊接对焊件和汇流排方法是首先,在COS模具里把对焊件和汇流排的型腔连成一体,通过铸焊机的自动程序,把铸焊用的熔化后的铅液注入型腔;然后, 把极板的极耳插进汇流排,冷却、出模就形成了极群组;接着,将极群组放入电池壳,单格与单格之间通过穿壁焊连接;再者,将电池盖通过热封的方式和电池壳结合在一起,采用乙炔焊焊接方式将极柱和电池端子焊接在一起;最后,注入电解液,形成电池。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对焊件与汇流排横向成直角,方便穿壁焊操作,提高极板的高度,增加电池的容量。2、同一规格的电池壳,可做多种容量的电池,适用于多种品牌的汽车,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池壳,2正极板,3隔板,4负极板,5正极汇流排,6极柱,7对焊件,8负极汇流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汽车电池包括电池壳1、电池盖、电解液和极群,在电池壳1和电池盖组成的电池盒内安装极群,电解液注入电池盒内,其特征在于正极板2与负极板4间隔着隔板3安装在电池壳1内,正极板2上焊接正极汇流排5,负极板4上焊接负极汇流排8,极柱6焊接正极汇流排5,对焊件7朝水平方向与负极汇流8排成90度直角焊接在一起。手工焊操作焊接对焊件和汇流排方法是首先,用浇铸模、铅合金浇铸对焊件7备用;当焊接极群时,再把对焊件7放在烧焊梳板对焊件的型腔上,将浇铸成型的对焊件7和极板上部的极耳通过梳板的汇流排型腔烧焊将汇流排8和对焊件7联成一起;然后,极群组从梳板上取下,正极板2套上PE隔板3,正负极群对插在一起形成极群组。采用COS铸焊方式焊接对焊件和汇流排方法是首先,在COS模具里把对焊件7和汇流排8的型腔连成一体,通过铸焊机的自动程序,把铸焊用的熔化后的铅液注入型腔;然后,把极板的极耳插进汇流排,冷却、出模就形成了极群组;接着,将极群组放入电池壳1, 单格与单格之间通过穿壁焊连接;再者,将电池盖通过热封的方式和电池壳1结合在一起, 采用乙炔焊焊接方式将极柱6和电池端子焊接在一起;最后,注入电解液,形成电池。
权利要求1.新型对焊件结构的汽车电池,汽车电池包括电池壳(1)、电池盖、电解液和极群,在电池壳(1)和电池盖组成的电池盒内安装极群,电解液注入电池盒内,其特征在于正极板 (2 )与负极板(4 )间隔着隔板(3 )安装在电池壳(1)内,正极板(2 )上焊接正极汇流排(5 ), 负极板(4 )上焊接负极汇流排(8 ),极柱(6 )焊接正极汇流排(5 ),对焊件(7 )朝水平方向与负极汇流(8)排成90度直角焊接在一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对焊件结构的汽车电池,包括电池壳(1)、电池盖、电解液和极群,在电池壳(1)和电池盖组成的电池盒内安装极群,电解液注入电池盒内,其特征在于正极板(2)与负极板(4)间隔着隔板(3)安装在电池壳(1)内,正极板(2)上焊接正极汇流排(5),负极板(4)上焊接负极汇流排(8),极柱(6)焊接正极汇流排(5),对焊件(7)朝水平方向与负极汇流排(8)成90度直角焊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把对焊件设计成横向,充分利用电池壳上部的空间,增加极板的高度尺寸,从而增加极板的容积、增加稀硫酸的量,使得在电池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电池的容量。
文档编号H01M2/28GK201946674SQ20112007893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4日
发明者朱永向, 熊正林, 袁芳 申请人:江苏理士电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